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蜂蜜“掺假”事件再升级!澳洲出品正面临声誉危机?

Jone 澳洲财经见闻 2019-04-07

共3370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1. 前言

  2. “液态黄金”—假货比真货多!

  3. 此前,Capilano蜂蜜掺假

  4. 全球食品欺诈产业

  5. 蜂蜜掺假的外溢效应

  6. 地理标志(GI)注册制


前言


澳大利亚蜂蜜一直以来被认为质量上乘是海外游客回国必带的伴手礼之一。澳当地超市里也有很多本地蜂蜜品牌物美又价廉,受到在澳华人的青睐。

 

近日,根据外媒的报道,很多消费者眼中的“质量上乘澳洲蜂蜜”居然涉嫌掺假。多家澳洲知名的蜂蜜制造商生产的100%纯蜂蜜却被澳媒曝光为假蜂蜜。澳大利亚整个蜂蜜产业,更是随之陷入了一场掺假丑闻。



 “液态黄金”—假货比真货多!


产自澳洲和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manuka)素有“液态黄金”之称,每小罐售价上千元。由于具有抗菌特性,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麦卢卡蜂蜜已经成为富人圈的“标配”。Gwyneth Paltrow、和Scarlett Johansson等名人都是它的忠粉。

 

每年,全球市场上销售的麦卢卡蜂蜜超过上万吨。但是,这种蜂蜜每年的产量却只有1700吨。换言之,绝大部分消费者买到的都是“假货”。

 

此外,在最新的报道中,由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科学家团队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出售的蜂蜜产品(包括很多知名品牌在内)中,“假货”占到了20%。

 

据悉,这项研究对95种当地和全球品牌蜂蜜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7%的产品属于掺假的蜂蜜。最令人感到震惊的还是澳大利亚蜂蜜。在来自澳洲超市和其他市场收集的38种蜂蜜样本中,18%或接近五分之一的蜂蜜检测到掺假。涉嫌蜂蜜掺假的地区包括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塔斯马尼亚州。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塔斯马尼亚州送检的九个样本中有23%是掺假的,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两个样本中有一个是掺假的,来自昆士兰州的六个样本中有三分之一不是纯蜂蜜,来自维多利亚的七个样本中有29%掺假。


与此相反,来自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的送检样本则达到纯度测试标准。


这项检测由负责检测药物的高精度政府实验室,国家计量研究所Border Force负责完成。



此前,Capilano蜂蜜掺假


一家专门从事蜂蜜掺假检测的国际领先科学实验室对超市售卖的蜂蜜进行抽样测试后发现,送检样本中有接近一半的蜂蜜样品掺假,即为勾兑蜂蜜而非标签所称的100%纯蜂蜜。据悉,所有掺假样品都混和了本地和进口蜂蜜。其中就包括澳洲最大上市蜂蜜生产公司康蜜乐(Capilano)旗下的Allowrie蜂蜜。

 

康蜜乐蜂蜜公司生产的Allowrie品牌混合花蜂蜜便被测出掺假。但是此前,该品牌宣称所有蜂蜜来源于澳洲和海外,是100%纯度的蜂蜜产品。


康蜜乐公司坚持保证自家蜂蜜质量和纯度,否认其产品存在任何问题, 并对用于测试浓度的核磁共振(NMR)提出质疑,称其和澳大利亚官方的C4糖测试不同。

 

国际蜂联(Apimondia)主席菲尔·麦凯布称,NMR是最准确的测试方式,他认为消费者没有获得与支付相等质量的商品。此外,菲尔·麦凯布表示,掺假蜂蜜不是蜂蜜,而是某种糖浆,它被转化成蜂蜜,且味道与蜂蜜相似。


报道称,这一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测试蜂蜜纯度的风暴,并将涉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及国内和国际监管机构。



德国质量服务国际实验室受委托进行蜂蜜采样测试,包括8个Allowrie样品、澳大利亚连锁超市IGA的Black&Gold自有品牌和奥乐齐超市(Aldi)的Bramwell自有品牌。在使用NMR对28个蜂蜜样品进行测试后发现,其中12个不是100%纯蜂蜜,而使用C4测试后发现所有样品均达标。

 

澳大利亚第二大蜂蜜公司Beechworth Honey也表示,所有产品仅使用澳大利亚蜂蜜。董事总经理McKee对使用NMR测试表示支持。她说:“由于害怕损害行业声誉,全世界养蜂工作者对掺假蜂蜜问题基本保持沉默,而沉默让欺诈行为变得更为容易。”


目前,Aldi已经下架两款疑似“掺假”的蜂蜜,正在调查,表示如果调查结果显示这两款蜂蜜确实掺杂了其他成分,会永久性下架,并与供应商采取进一步行动。

 

Woolworths则表示非常重视产品标签的准确性,“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我们会先跟供应商沟通确认产品成分的细节。”Coles则表示在今年7月份下架了Allowrie的所有产品。



全球食品欺诈产业

 

据悉,蜂蜜掺入了糖浆的欺诈行为只是冰山一角。从农场到餐桌的任何时刻故意改变,歪曲,错误标记,替代或篡改任何食品的行为都算食品欺诈。

 

据普华永道估计,包括蜂蜜欺诈在内的食品欺诈行业,每年的产值高达556亿澳元。蜂蜜贸易专家Norberto Garcia教授指出,截止到2016年,中国蜜蜂数量在十年间仅仅增长了6.7%,出口量却飙升了200%。


随着犯罪团伙利用监管不足和过时的官方测试漏洞,食品欺诈产业日趋猖獗。目前,蜂蜜已经跃居世界上第三大掺假食品,仅次于牛奶和橄榄油。

 

一些跨国犯罪集团通过生产假蜂蜜,并以高价出售给毫无戒心的供应商牟取巨额暴利。据悉,一些非法贩子会利用线上批发网站来进行大米糖浆和其他糖浆的销售,并声称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官方有关蜂蜜产品的测试。这类商品的售价仅为每公吨500美元,远远低于真实蜂蜜的价格。


纽卡斯尔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人类分子营养学教授Emma Beckett接受采访时表示,食品欺诈是一件“古老的事情”。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10%的食物有造假问题,而澳洲市面上部分产品都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而且越高价值和高需求的食品,越是容易被造假,因为这些造假产品的利润空间非常的大。

 

Emma Beckett表示,除蜂蜜外,澳大利亚市面上最容易掺假的食品还包括:橄榄油、果汁、奶酪、茶、咖啡等。



蜂蜜掺假的外溢效应


从经济角度来看,一家公司的不当行为会对其他公司产生溢出效应。当消费者受到一家或某几家商家的误导或欺骗时,他们可能会质疑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诚信。

 

消费者信任和信心的降低会导致他们开始怀疑生产厂家的声明,并选择拒绝购买此类商品。受此影响,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来说服消费者,让后者相信其产品的真实性和企业的信誉。


此外,企业的误导或欺诈行为也会相应增加监管成本。以Capilano蜂蜜造假为例,监管部门或不得不采用更为有效的测试方法。尽管Capilano生产的蜂蜜通过了澳大利亚的官方测试方法,但是科学家们却认为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不符合标准。

 

在媒体曝光Capilano蜂蜜掺假的丑闻后,消费者保护组织开始呼吁相关机构介入,对整个行业加强监管。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前主席Allan Fels就呼吁该机构应优先考虑涉及食品掺假的任何事项。


当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用对任何企业的误导和欺诈行为进行惩罚。但是,使用法律制度并不是灵丹妙药,而且成本高昂。此外,澳大利亚相关执法部门由于资源匮乏往往不能实现全天候执法。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均能得到发现。

 

地理标志(GI)注册制


在蜂蜜造假丑闻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尤其是混合不同产地产品事件频出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围绕食品是否应该采用GI注册制的辩论日嚣甚上。

 

采用食品GI注册制对于澳大利亚农民而言可能是好事,因为他们可以利用GI标识更好地保护产自金岛的牛肉(King Island Beef),产自班加罗的猪肉(Bangalow pork)或出自塔斯马尼亚的龙虾(Tasmanian lobster)免受劣质仿品的不利影响。


GI注册可以防止山寨制造商剽窃本土生产商的辛勤劳动成果。无论是奶酪、加工肉制品还是优质水果,本土生产商是通过辛勤努力才建立起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土产声誉。

 

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除葡萄酒外其他产品还没有采用欧洲的GI体系。在欧洲,像“洛克福(Roquefort)”、“卡拉马塔(Kalamata)”和“菲达(Feta)”等很多标识对于不是产自这些地区或没有遵循具体规定生产的产品是不能使用上述GI标识的。

 

澳大利亚没有相关法律规定,Mareeba 芒果必须产自法律明确界定的“Mareeba”区域,塔斯马尼亚威士忌必须采用塔斯马尼亚州配料进行蒸馏,Batlow苹果必须是“Batlow”地区特定品种在固定时节采摘的苹果。

 

缺乏成文的法律规定也就意味着生产者可以任意使用海外受GI保护的特定名称。


例如,澳大利亚奶酪制造商可以自由使用“Feta”这个名称。在欧洲,“Feta”只能是指产自希腊特定地区以既定方式制作的奶酪。


GI严格规定的地区对产品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有GI标识的乳酪就对牛奶质量和生产工艺有着严格的规定,为消费者购买时提供一份保证。


支持GI标识认证的游说群体认为,GI体系监管模式相对简单是保护消费者免受伪原产地产品欺骗的有效方式。


在蜂蜜造假丑闻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澳大利亚行业内专家表示,GI注册系统是防止此类困境出现的一种方法。鉴于澳大利亚卫生和绿色食品的声誉,采用GI系统可能对我们有利。 我们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发出明确的信号,并告诉他们这些原产地食品的“背后故事”。


END


抵制食品欺诈背后的经济动机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社会道德激励与法律威慑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诚实的行业规范以及对举报人的鼓励和保护都有助于防止不诚实和不信任的行为。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道德和信任的社会中,在那里我们可以简单地享受我们的蜂蜜,而不需要担心它们是否掺假,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参考资料:

http://www.abc.net.au/news/2018-10-03/almost-20-per-cent-australian-honey-found-not-pure/10327988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better-tests-and-legal-deterrence-could-clean-up-the-sticky-mess-left-behind-by-fake-honey-row-102973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推荐阅读

03

10-2018

原创 | 澳洲房价连跌12个月,更多地区失守!哪里是底?

02

10-2018

原创 | 澳洲养老业的美好只是幻象!皇家委员会调查能否造就不同?

03

10-2018

在澳洲,生活成本涨幅究竟有多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