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爱情还是绿卡?在澳洲“跨国恋”的中国男女实录
共3547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前言
“Yellow Fever”的刻板印象与现实
“谁说中国男人吸引不了外国女人?”
后记
前言
“搞得我好像谈个校园恋爱,就成了汉奸一样。”
“秀恩爱,死得快”,在三年前嫁给了一个澳洲本地人的中国女生小鱼无奈地自嘲,根本不敢在朋友圈晒合照,“以前发过照片,但网络上不友善的评论实在太多了,根本懒得回复解释,还是低调一点好。”
作为一个有着在某平台上有着小几万粉丝的博主,小鱼表示不同性别的粉丝对此反应也大有不同:
账号性别为女的评论常常都是“好帅”、“基因优势”、“混血宝宝一定很可爱,多生几个”;
但也有几个男用户发来私信,“中国女生对老外就是Easy Girls”,“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男人不够你找的吗”,“为了绿卡,什么都干得出来” …她欲言又止,把一些更不堪入目的话咽在了肚子里。
事实上,小鱼与先生在澳洲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在一场周末派对上朋友介绍认识并交往了大概两年以后结婚——这样的经历其实怎么看都非常平平无奇,只是多了“老外”的这一层身份,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像他们一样的“跨文化婚姻”在澳大利亚并不在少数。
在这个以包容多元化而闻名的国家,经常可以看见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甚至不同性别的人成双成对。
在澳大利亚,约有三分之一的注册婚姻关系为跨文化婚姻,其中有一种搭配颇为常见,也就是俗称的“白男亚女”——白人男性与亚裔女性。
其中,中国、越南与菲律宾在内的亚裔女性主导了很多年的澳大利亚跨国婚姻人口(除英国、爱尔兰与新西兰以外)。尤其是在1990年前后,随着中国留学生移民的大量增加,跨国恋的中国新娘的比例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近年来更是逐步上升。
但为什么在澳洲嫁了老外的中国女人不少,似乎娶了“洋媳妇”的中国男人却仍然屈指可数?
而那些选择了跨国恋的人们,又被怎样的目光与争议所围绕?
1
“Yellow Fever”的刻板印象与现实
有一个专门名词“黄热病”(Yellow Fever),用于形容西方男性尤其对于亚裔女性或文化的追逐与狂热。
在线约会网站AYI.com通过对240万异性恋用户在两个月的互动分析发现,与其他族裔的女性相比,亚裔女性几乎受到所有族裔男性的青睐,并收到了最多的“好感信号”。
为什么亚裔女性对西方男性格外具有吸引力?
在一些极端观点中,亚裔女性通常被描绘为纤细、苍白、娇小,比西方女性符合“传统女性气质美学标准”;“个性顺从又顾家,适合提供性服务”;“她们在性上是疯狂的,跟亚裔女性上床很容易”。
这些刻板印象主要源自西方国家对亚洲的军事入侵与在战争期间从事性产业的亚洲女性。而近年来,由于将亚裔女子以人口走私方式送至各地卖淫仍是全球最大且获利最丰的交易之一,使得人们认为“只要付钱,和亚裔女子上床很容易”,助长了这个错误认知的发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亚裔女子眼中,外国男人是通往更好生活的门票”。
独立影片华裔女导演林立仁在纪录片《寻找亚洲女性》中指出,一些亚裔女子之所以这么认为,是觉得西方发达国家是天堂,人人都有钱。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虽然在那些收入更高的地方,西方面孔似乎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比如在新南威尔士州收入增长最快的区之一Mosman,该区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出生在澳洲、英国或新西兰,出生在中国的却仅仅只占0.8%;其中家中只讲英语的家庭比例占了80.5%,在家讲普通话的只有0.8%。
但实际上,在澳洲嫁了老外也并不一定就代表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老外。
除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一般在经济生活上更独立以外——事实上,澳洲的绝大部分年轻人实际上都很穷,没什么积蓄,甚至有可能债务缠身:
根据Triple J的一项在去年针对1.1万名18 - 29岁的澳大利亚年轻人调查,其中拥有全职工作的人数比例还不到一半;而银行存款少于5000澳元的人数比例却超过了一半有余,甚至有约四分之一的人银行存款少于1000澳元。与此同时,28%的受访人甚至表示自己的债务超过5000澳元。
何况跨国婚姻也不一定就是一张保险的绿卡门票。
代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澳洲人的机构FECCA,驳斥了澳洲伴侣签证制度是落户澳洲捷径的观点:
“那些暗示获得临时或永久伴侣签证很容易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该机构主席Mary Patetsos表示,“申请程序非常严格,一旦申请成功,75%的申请需要约两年时间才能得到处理…这类签证也很昂贵,申请费用高达约8000澳元。”
事实上,伴侣签证的申请处理时间不断在延长,名额却在缩减:
根据内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至18财政年度,澳大利亚共发放了39799份伴侣签证,低于前一年的47825份。
2
“谁说中国男人吸引不了外国女人?”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人或日本人比我们低级。”
虽然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Adolf Hitler)曾在1945年这样说,“他们属于古代文明,我可以坦然承认,他们过去的历史优于我们的历史。”
来源:BBC
但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主流文化却一直持有对亚裔的男性魅力远远低于其他种族男性的偏见。西方主流影视作品和喜剧演员们也总是不约而同地把亚裔塑造成荒诞可笑的角色。
《2 Broke Girls》中的经典亚裔角色Han Lee (演员很优秀,而且本身一口正宗美腔英语,但剧中特意模仿浓重的中式口音)/ 来源:剧照
2017年,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哈维(Steve Harvey)手举着一本题为《如何与白人女子约会:亚洲男士实用指南》的书,并对观众说,其实这本书只需要一页三行字就足够了:
“不好意思,你喜欢亚洲男人吗?”
“不喜欢。”
“谢谢。”
然后,他又自导自演了一位非裔美国女性被提问“喜不喜欢亚洲男人”的一幕,并回答:
“我连中国菜都不喜欢,小弟。吃完一会儿就饿了。我不吃连名字读不出来的东西。”
不出意料地,现场收获一片爆笑与掌声。
在哈维背后所代表的西方主流文化的偏见中,亚裔男性常常在其他种族的女性眼中显得毫无魅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本在2002年出版的约会指南,在现在看来或许仍然有些不合时宜。
“每个亚裔男人都知道西方主流文化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我们数学好,我们爱鞠躬,我们精通技术,我们天性顺从,我们的性器官差不多是U盘那么大,我们哪辈子也不可能对你构成威胁,偷走你的姑娘。”
亚裔电视主持人黄颐铭表示,这些偏见其实一直困扰了他很多年,“很多人都仍然相信,外国女人都不想要亚洲男人。”
“有时候一个笑话依然会让我难过,那是哪怕最亲密的朋友也会触碰到的痛点,甚至在某些最尴尬的床上时刻。” 他补充,“各种媒体上呈现的亚洲男人普遍缺乏男子气概的信息——让真实世界里的亚洲男性遭到了切切实实的排斥。”
“你是不是找不到一个白人男朋友?”
当23岁的澳洲女孩梅迪卡(Kayla Medica)和34岁的中缅混血男生黄威廉(William Hwang)牵着手走在悉尼街头时,经常会收到路人的“注目礼”,甚至收到陌生人莫名其妙的质问。
身材高挑、金发碧眼的梅迪卡补充,“身高可能是(原因之一),但种族才是真正引起人们议论的原因。”
梅迪卡与黄威廉在一起已经超过一年半了。管理类似行业的商业账户的他们最初在Instagram上认识,并觉得可以开展合作。虽然都觉得“真的很合得来”,但也因为彼此的外貌差异而有过顾虑——不过,两人还是越来越聊得来,并最后选择在一起。
事实上,亚裔男性的媒体形象在近年来正逐渐扭转,比如去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摘金奇缘》(New Crazy Asians)中的男主杨尼克,就一改了“Nerd”(书呆子)的传统刻板印象。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这位扮演着全世界女人都想嫁的“钻石王老五”的华裔男演员,其方正有力的下颌线与宽阔的肩背肌肉线条,却似乎与目前中国一线流量男明星的”精致颜值”有些格格不入。
来源:《New Crazy Asians》剧照
当西方文化终于开始脱去刻板印象,为亚裔男性加上雄性魅力的Buff,然而中国的主流审美却反而一步一步地向着引发争议的“娘炮”方向越走越远。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怒斥中国年轻演员“太娘了”,并直言不讳地表示:“搔首弄姿,欲盖弥彰,想脱又不敢脱,你以为是开窑子的?”类似这样的言论下面,也永远进行着“直男癌”与“田园女权”之间的一场口水仗。
来源:《偶像练习生》剧照
不过,没有人知道未来的审美主流将是什么,也没有人有资格真能说个是非对错——毕竟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吸引力就像是一盘菜,而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
希望有一天,中国女人嫁了外国男人,不算是“卖国求荣”;中国男人娶了外国女人,也不能称得上是“为国争光”。
——只不过是你喜欢的那个人,刚好不在一个国家而已。
END
“你会和中国男生约会吗?”
我曾经问过我的澳洲闺蜜这个问题。
“当然会啊”,她倒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只是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狡黠地一眨一眨:
“但是你看那些长得帅身材好的,旁边都有中国女朋友了啊。”
推荐阅读
30
07-2019
24
07-2019
29
07-2019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