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一眼识别在澳洲的穷人与富人?你想的可能都错了…

Nina Arena 澳洲财经见闻 2020-09-10

共3207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阅读导航

  • 前言

  • 澳洲人“不论阶级”,不代表心里就没有阶级

  • “暴露阶级的第一道防线”

  • “开高配奔驰的也有可能是付不上租金的房产中介”

  • 结语



前言


随着春节的日渐临近,转眼又到了人们休假回老家过年、走亲、访友的日子。而在觥筹交错与茶余饭后之间,往往还躲不开一场“硝烟弥漫”的传统家庭娱乐活动:

比。

——比房子比车,比谁挣得多,比谁的事业更成功,比孩子上什么学校,比谁找的对象优秀…比完了自己比孩子,比完孩子再比孙子,无穷无尽。

“每年都这样比来比去的,有意思吗?” 或许很多人在内心深处都曾经这么问过自己。

实际上,很多在澳洲的华人在提到当初移民的初衷时,往往会提到一个很扎心的理由:在澳洲不用担心像在中国一样被别人说长道短(judged)。(点击阅读更多:毕业后的艰难抉择:留下还是回国?”)

然而,在澳洲的人们是否就真的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吗?


1



澳洲人“不论阶级”,不代表心里就没有阶级


“Don’t judge.” (别评判一个人。)

这可能是很多澳大利亚人都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则口头禅,也是“政治正确”的澳洲文化主流的一种。他们大多不会评判那些在大街上牵手的同性恋情侣,也不会在亲朋好友之间比较谁赚的钱多少…

——至少不管在心里怎么想,在表面上都绝不会让对方为此感到一点不适。

事实上,根据ABC基于5.4万个样本的澳大利亚全国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

在澳洲,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因为财富(或缺乏财富)受到了来自他人的评判;其中,8%的受访者“强烈”同意这一观点,即他人会凭自己的现金流状况而对其做出评价。

对于这些遭受着困扰的人们而言,这种“阶级焦虑”一般在中年达到顶峰——过去十年来定居澳大利亚的新移民、尤其是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裔移民尤甚。

另外40%的人,则在调查中表示不会因此受到他人的蔑视(或赞扬);此外,还有20%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

只是在人前的“不论阶级”,是否就代表在内心深处也从未对此作出比较与评判呢?

毕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澳洲财经见闻》关于澳洲低保福利政策及人群的报道下,并不缺一连串的犀利评论指出这些人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他们明明可以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做出更多努力(点击阅读更多:《用数据撕开真相!澳大利亚的“穷人”住进了“天堂”吗?》)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哪怕是坐享财富的澳洲富二代们,也仍然不能避免被别人“另眼相看”的困扰(点击阅读更多:“谈钱就俗气了”!澳大利亚的「老钱」与「新贵」的内心世界》)

事实上,根据社会政策研究员Nicholas Biddle(毕铎)撰写的《澳大利亚社会的阶级,资本和身份》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00名澳洲受访者中,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阶级身份做出了评定,只有72人没有作答。其中仅有2%的澳大利亚人认定自己是上层阶级,57%的人称自己为中产阶级,而41%以劳工阶级自称。

虽然这些数据与经合组织按澳洲各阶级定义给出的比例之间存在具体出入,但这其实也在一定意义上印证了:

在澳洲的人们或许不会像在中国一样把这个话题大大方方地摆上台面,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就不曾注意到它的存在。


2



“暴露阶级的第一道防线”


因为你只要在澳洲,尤其是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居住过较长一段时间,就可能根本没有办法忽略它的存在。

澳大利亚的夏季,各大沙滩常常人满为患 /来源:ABC

比如在一个酷暑夏日的沙滩上,虽然乍眼看去都是清一色衣着清凉的俊男美女——但当太阳落山、人们各自掸一掸身上的沙子起身离开后,却可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有的人可能会径直走向山脊处的一栋海滨别墅,但有的人前往的却可能是附近的一个汽车露营地(Caravan Park)。

还有人可能会睡自备帐篷

住在这栋海滨别墅里的人,是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他的妻子。这栋房子除了听得到海浪声之外尤其安静,因为他们的孩子们正在日本和自己私立学校的小伙伴们一起滑雪。

与此同时,今晚歇在汽车露营地里的一家人也正享受着假期难得的安憩。他们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玩了一天也累坏了,正在Kmart一百刀不到购入的床垫上睡得正香。

——虽然抬头看都是同一片蓝天碧海,但蓝天之下的容身之处却大有差别。房产,或许就是暴露阶级的第一道防线。


“住在哪个区,就代表你的收入水平是个什么水平”。

实际上,对于久居在悉尼的人们来说,对于房价的了解或许也早就不再仅限于所在邮编地区的房价中位数,有些人甚至连家门口的那条街的房产交易与价格波动,都能如数家珍。


3



“开高配奔驰的也有可能是付不上租金的房产中介”



现实生活中,在澳大利亚人的阶级分层这一问题上,其实吃穿住行处处皆是文章。

不过与房产这个简单粗暴的“阶级指标”相比,在澳洲开什么车或许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开着一辆精致时髦的高配版奔驰的,没准是一个正为下一笔单子焦头烂额的房产中介——对了,车子还是长租(Leased)的,为的是在客户面前维持一个“成功人士”的可信赖形象;

而从一辆看似粗犷笨重的福特皮卡中走出来的,实际上却有很大几率是一家对冲基金的经理。

作家兼音乐人James Valetine(瓦伦丁)对此表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驾驶青柠檬绿色的兰博基尼的人,要么是一个在法律上存在疑点的悉尼夜总会老板,要么就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前副市长。”


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澳洲真正富有的男人们实际上或许并不会开一辆高调的车,但却可能在家里收藏着一屉限量版手表,更年轻的“男孩”们则在这些年开始收藏球鞋;

而那些身处富裕阶层的女人们,或许不仅隔着老远就能在拥挤的人群中认出一个假奢侈品包,甚至还可以一眼认出“闺蜜”隆唇与隆胸的整容医生。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哪怕在孩子们之间,也会存在“谁谁都已经集齐了Lego玩具的某个系列”的讨论与比较。更不必说,每一次假期结束后回校都会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一个话题:

“你假期去了哪儿?”

早在五十年前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国旅游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容易。一张从悉尼去伦敦的机票价值高达3万澳元,这在当时几乎等同于一栋房产的价格。

但在如今,出国早就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事,只是旅行过程的预算、活动安排和舒适度或许有些不同罢了(点击阅读更多:圣诞节不出国就“输”了?澳洲人的4种度假消费类型,你属于哪一种》)。反正大多数旅行最后的归宿,都会回到在朋友圈加了滤镜的9宫格照片里。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别人的假期时,我们不知道他们为这次旅行放弃了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美丽的图片。我们知道我们会为这样的旅行放弃什么,但是我们却不记得其他人也得经历这些。”

毕铎指出,社交媒体歪曲了人们对地位甚至阶级的看法,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比那些经济实力差不多的人更穷,也不可避免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END





当然,这种“阶级焦虑”并不是在澳洲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

这或许是因为,在澳洲本就没有可以令“阶级”真正成型的历史基础。说到底,澳大利亚最初不过是一个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批移民来的时候也几乎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根本不像在欧洲能动辄就论几代贵族、身后还挂着一长串封号、庄园与遗产。

——而在这样“单纯”的文化背景下,澳大利亚人与其说为了“出人头地”,还不如说是相信“努力工作、创造财富”这一信条。

实际上,许多澳大利亚人,尤其是位于偏远地区的人其实都非常认同自己所在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对于现有阶层进行提升的渴望。

其中一位澳洲女性受访者表示,“我们没有美国人摆脱家庭出身的那种渴望,没有那种‘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you can be whatever you want to be)’的态度。我们也没有同等程度的动力。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和平易近人。我们这儿最富有的人经常穿着T恤和短裤。”

“任何人都可以当总统的想法在美国是绝对真实的,但在澳大利亚却没那么大的兴趣。”

另一位受访者补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从来没有与我们谈论过金钱,也没有谈过我们所处的社会阶层。” 

这对于如今那些仍为阶级焦虑而困扰的人们而言,或许也有着启示作用:

先暂且不管自己是否能放下焦虑,至少不要把自己的这份焦虑带给下一代吧。



推荐阅读



17

01-2020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16

01-2020

当澳洲牛肉出口迎来「中国时代」,在中国吃上一口“真”澳洲牛肉还有多难?


15

01-2020

新一轮“金融危机”近在咫尺!澳洲政府开始未雨绸缪?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