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宁夏大学还是清真大学?——兼答郑永年的“网络反穆情绪”论

2017-08-06 民民、惊鸿 天涯何处是神州

(图为宁夏大学某清真食堂)


郑永年先生在采访中说: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穆斯林长得什么样,有没有去新疆生活过,有没有去西藏生活过?很多人只能通过网络来接触到这些信息,然后很容易情绪化。同样的道理,穆斯林了解汉族人吗?一样不了解。

现在宁夏大学的汉族学生出来回答郑永年先生的“网络反穆情绪”论了,他们与穆斯林同学几年,甚至住一个宿舍,总不能说不了解了吧?他们在宁夏大学遭遇了什么呢?

这几天微博上宁夏大学引起了热议。首先是宁夏大学的官方微博给一条回答为何宁夏大学没有汉餐厅的微博点了个赞,引起了关注;随后有网友在宁夏大学新生群里看到某学生针对汉族想在宿舍吃猪肉发言:“你要是到宿舍吃,不是指责,我绝对会拿刀砍你的”;最后党委宣传部一个叫张景的老师把提问想只跟汉族学生一个宿舍以便在宿舍吃猪肉的学生踢了出去,群管理员还指责这名学生是“极端分子”。

从宁夏大学相关新闻图片看到这位女老师张景并没有包着头巾,可能也是汉族吧?为何她也觉得汉族学生想在宿舍吃猪肉不妥?是不是宁夏大学的“清真氛围”太过浓厚了?


从宁夏大学官微点赞的某从小在宁夏长大的“汉族”学生觉得宁夏大学某学区没有汉餐厅没有什么不妥,到某学生要“拿刀砍”想在宿舍吃猪肉的汉族学生,再到党委宣传部的老师把想在宿舍吃猪肉的汉族学生踢出去,把明显的不平等已经内化成几乎所有宁夏大学人的思维定势了。

在这里回答一下某些自称宁夏大学汉族同学一致喜欢吃清真餐厅的饭、没有来过没有亲身体验的就是“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人:纳粹德国统治下的犹太人也都声称那时的德国集中营很好,其他没有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生活过的人没有资格批评。


归根结底,还是宁夏大学官微点赞的那条微博说出了原因:“既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那就是回族同胞的集居地,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郑永年先生注意到现实中并不像互联网上那样有“情绪化”的反对声音,他以为是不够互相了解。实际上,这个原因从宁夏大学的这些热点新闻就可以看到,现实中敢说什么的汉族就是“极端分子”,甚至要被“拿刀砍”,而党委宣传部的老师也认为这样很正常。


我们可以再回顾一下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清真食堂包子霉点事件。


2016年11月18号上午10点36分,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三年级学生@最高权力西塞罗 ,在新浪微博发了一条帖子,说学校的民族餐厅屡次出售发霉变质的包子,并质疑清真食品凌驾于食品安全法。这条帖子很快有不少微博大V转发。,当天下午三点多钟,属地派出所警察让西塞罗同学和他一起去餐厅质检检查学校食堂的包子,如果查出来包子的确有问题,就处理学校,但如果学校没问题,西塞罗的帖子就是诽谤学校的民族餐厅。当天17:51,,兰州财经大学的官微也随之发了微博,说馒头上的黑点,查清楚了,是“安旗酵母”未化开导致的,不影响食用,学校欢迎广大师生的监督云云。甘肃省教育厅的官微,也在四十分钟后转发。当晚22点46分,西塞罗发表了一个1500字的道歉信,这封道歉信迅速被大量转发,评论直指校方还有甘肃省教育厅。11月20号,这一事件在网上继续发酵,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兰州财经大学,各路专家都出来说,黑点不可能是酵母粉导致的,而更可能的是霉菌,11月20日21:24兰州财经大学最新的微博声明中,不再坚持黑点是酵母粉导致的,他们说要把样品送检,结果出来之后公之于众。最后检测报告显示,检测的样品只有19号的,检测结果合格。


一个学生,并没有在宿舍吃猪肉,只是发帖,清真餐厅老板一报警,警察就把发帖学生抓了并要他删贴道歉。学校也马上发微博说包子没问题,甘肃省教育厅也随后转发为之背书。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把包子样品带去检测,还只检测第二天的包子,最后用第二天的包子检测合格证明前一天的包子没问题。这就是西北地区发声的下场:谁敢发声,谁就是破坏“民族团结”,官方就会处理谁

除此以外,还有从小到大给学生灌输的教育。在宁夏,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汉族一直被灌输照顾某族——自治区的主人——是应该的这种观念。这也是温水煮青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学生,在宁夏普通民众之间也是如此。


北方民族大学的两位教授冯雪红、马建福在2017年2月17日的某报发表了《从银川“同心路市场”看流动社区的民族关系》,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一个流动社区“同心路市场”的民族关系。


文中处处可见非回族在向回族做单方面的让步,比如:


据一位回族受访人介绍,他与其汉族妻子生了孩子之后,其岳父岳母就过来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这名回族受访人亲自购买家里的肉、菜、米面和油,以保证食品的清真。知道女婿是回族,岳父岳母表示理解和尊重,在一起生活时也严格保持饮食的清真。这是这对老人进行自我调适和促进回汉和谐相处的选择。由此可见,只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调适、互谅互让,不同民族通婚的家庭也能组成和谐家庭。


结合宗教本身的严格禁忌和现实生活需要,回族把猪肉作为回汉文化之间和日常生活中最为清晰的边界。他们从语言上禁止谈猪,把猪用“黑”代替。过去的传统在今天仍然留下影响。同心路市场的经营者及其周边社区的居民在交往过程中从陌生到熟悉,也逐渐因为交流和对话而彼此相熟,汉族在与回族交往过程中也尽量避免提到猪或猪肉,有时候无法避免,汉族往往会先做解释说请不要介意,或者把猪用“那个动物”代替。不过回族在遇到这种话题时也做了自我的调节和适应,表示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从这种适应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和谐相处离不开双方的交往互动,双方在文化差异方面各自让步,可以促进相互尊重,达到和谐共处。


到这里可以回答郑永年先生了,西北地区的人们为何噤若寒蝉不敢发声?原因就是:一、从官方到民间充斥着“单向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的“政治正确”,谁敢反抗就用“民族团结”大棒伺候;二、从小到大的洗脑教育,把本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变成了处处忍让、卑躬屈膝的主仆关系,而接受这种洗脑教育的人还觉得非常正常。


当然了,这种思维不仅仅是在基层政府官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盛行。某位宁夏籍的大领导在诠释宁夏回汉两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时,是这么说的:


回族本来很讲究生活习惯的但是他愿意到汉族家去吃饭,什么原因呢?就是这家汉族已经不吃猪肉,完全在这个村子按照回民的习惯生活,大家互相尊重,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回汉之间都能吃饭,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说明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原来汉族为了照顾回族的感受,实现“民族团结”,就要放弃自己的民族习俗,完全按照回族的生活习惯生活。原来这叫作“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笔者觉得可能在校园的时候上了假语文课,原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还可以这样理解。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处处以汉族公民单方面的无限度忍让构建的“民族团结”,事实上在增加民族矛盾爆发的风险。如此“民族团结”,不要也罢!事实上,这已经构成了对汉族等与回族习俗不同的民族公民的压迫。


何为互相尊重?也就是说,汉族尊重回族不吃猪肉的习惯,但是回族也应当尊重汉族吃猪肉的习惯。不能因为自身的好恶,来强迫他人放弃自己吃猪肉的合法权利。如果某些人连互相尊重的字面意思都不能很好理解的话,还怎么好意思恬不知耻地宣传什么“民族团结”?宁夏虽然是回族自治区,但是汉族公民占比仍然达到了65%以上,65%的汉族群众尊重回族吃猪肉的权利,但是也请回族同样尊重汉族的权利可好?


宁夏是华夏龙兴之地,即使成了某族自治区也不代表这个地方就是某族当家做主、其他民族俯首称臣。2014年闵言平发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区戴了某个民族的“帽子”,是要这个民族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共享建设发展成果。


最后把《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送给大家: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鞠躬尽瘁为国忧,华夏复兴望君同。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长按下图,可转账给作者。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动力。以往捐款情况在菜单“捐款明细”里可以查看,也可发送“捐款”查看。


为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

谢谢您的转发或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