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圣母”满地走,英雄贱如狗

2017-09-11 惊鸿 天涯何处是神州

9月5日,被ISIS围困长达近4年之久的代尔祖尔,终于迎来了曙光。叙政府军援军9月5日从两个方向突入城区,与守军顺利会师,只有南部机场孤立区域尚未解围。

代尔祖尔被解围的消息传出,笔者真是百感交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被ISIS围困的数年中,陆地补给渠道完全断绝,只能依靠补给能力有限的空投方式来维系作战,说是弹尽粮绝,也并不为过。本来,笔者一直对代尔祖尔的守军不抱希望,因为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笔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偏向,相较于受到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与西方势力支持的反对派武装、ISIS,笔者对于伊朗、俄罗斯、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还是很有好感的。

为什么呢?两张图。

(此图为叙政府军从IS夺回某地控制权后,当地妇女烧掉黑罩袍,庆祝从IS魔爪解放)

(图为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夫妇,相较于那些奉行原教旨主义的IS以及部分残忍的反对派武装,包容不同宗教、不同派别的阿萨德政府真是甩那些草包八百条街)

代尔祖尔的解围之战,做应该感谢的是两个人。代尔祖尔守军指挥官伊萨姆·萨拉丁老将军(图左)与解围代尔祖尔的援军先锋“虎部队”司令官苏黑·哈桑将军(图右)。


苏黑·哈桑是“虎部队”的司令官,由于领导了奇袭Kweires、解放阿勒颇、解围代尔祖尔等著名解救同袍/人民的军事行动,其个人威望如日中天 。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守军指挥官伊萨姆·萨拉丁将军。这老爷子率领为数不多的守军,孤军奋战近4年的时间,以年迈之躯指挥作战屡挫IS的攻势,并且亲上火线向IS武装分子射击。

国难出英雄,果然不假。在现代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这个老头以年迈之躯孤军奋战,守卫代尔祖尔免遭ISIS的肆虐。代尔祖尔孤军奋战近4年的例子让笔者想起了两个人:耿恭和张议潮


说到耿恭呢,这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已死,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汉兵粮尽,陷入困境。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后汉书·耿弇列传》详细记载了此事。

说到,张议潮,就更让笔者印象深刻。


张议潮,晚唐名将。在“安史之乱”后,吐蕃和回鹘趁火打劫,占领了河西走廊和西域。而唐朝内地由于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既无心也无力收复被吐蕃、回鹘占领的失地。张议潮出生于沙州(今敦煌)。当时,吐蕃对河西走廊诸郡、西域并没有采用与后世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渔猎民族一样,准备长期统治,完全就是残忍地盘剥压榨。张议潮虽然出身豪强大户,却也一样要忍受吐蕃的盘剥克扣。公元848年,张议潮联合当地豪强起义,先后光复沙州、瓜州(甘肃省安西县)。在收复瓜州之后,张议潮立刻遣使前往长安,以明确自己起义是为回归祖国。公元850年,河西使团冲破阻隔抵达长安,带上了张议潮的表章以及河西百姓恳求唐政府出兵协助起义军的万民折。张议潮率领起义军,先后收复沙州、瓜州、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部州、廓州、岷州等“河西十一州”。随后,张议潮之弟张议谭率使团朝见唐皇,并向唐帝国政府呈交河西十一州土地军民本册,除凉州外,河西走廊州郡全部光复。这是唐朝后期极为罕见的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举国沸腾。唐皇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辖河西地区军政要务。但是,大唐的中央政府力不从心,根本不能给予归义军什么实质性支持。最终,公元858年,张议潮攻克凉州,光复河西全境。张议潮终于实现了他那“驱逐胡虏,河西归于中华”的毕生夙愿!


张议潮并没有就此放弃收复西域故地。先后收复西域的西州、北庭、轮台等地,兵锋深入西域,这是自安史之乱百年后,唐朝军队进入西域故地距离最远、战果最大的一次远征!张议潮率军在廓州(青海贵德)生擒吐蕃大相尚恐热。张议潮威震西域,让吐蕃诸部闻风丧胆。唐史记载:“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张议潮凭一己之力创造了唐帝国在西域的最后荣光,一举收复数千里土地。这简直就是奇迹:“败吐蕃,河西、陇右之地尽归大唐”。

当时的河西百姓称颂:

自从司徒归阙后,有我尚书独进奏。

持节河西理五州,德化恩沾及飞走。

天生神将足英谋,南破西戎北扫胡。

万里能令烽火灭,百城黔首贺来苏。


为向唐朝中央政府表明自己绝无私欲,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态度。公元867年,已经69岁的张议潮亲自来到长安,以“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的气概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诚。为表章张议潮建立的不朽功勋。唐朝政府晋封他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公元872年,张议潮长安病逝,结束了他伟大的一生,享年74岁。唐朝廷追封张议潮为太子太保,以国公规格隆重下葬。张议潮病逝的消息传到河西地区,万众悲哀,哭声震天!


张议潮留下的是一个繁荣、富庶的河西地区和一支强悍的河西归义军,始终作为唐帝国抵抗西南吐蕃、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有力屏障。张议潮的一生就是大唐精神的写照,爱国家、爱华夏,他的铁血传奇映照了光耀千秋的尚武时代,金戈铁马,千难万险,只为心中的华夏。只要中原腹地稳如泰山,失去的边疆可以自行光复,沦陷的汉族百姓能够主动回归,这就是充满血性的汉人,这就是勇武雄健的汉人!


这么一个英勇忠义光照万古的英雄,两《唐书》均为立传,不知为何。民国年间的著名学者罗振玉著有《补唐书·张议潮传》。

 

与此同时,笔者又想到了一个反面例子:汉武帝时的博士狄山。狄山大力鼓吹与匈奴和亲,不要妄动刀兵。

汉武帝问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让匈奴不犯吗?”狄山说:“不能。”武帝问:“那一县呢?”狄山说:“不能。”武帝又问:“那一鄣(筑在边塞上要险之处的城)呢?”狄山害怕,回答:“能。”于是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来犯,把狄山的头斩了。

嗯,狄山作为汉匈“民族团结”的代言人,他一没有烧匈奴的经书,二没有画单于的漫画,三没有骂过匈奴单于的娘。更重要的是他还想着把汉朝的女人(公主)与财宝送给匈奴单于当媳妇,哪怕匈奴屡次入寇,也“初心不改”。就是这么一个汉朝的大圣母,咋就被匈奴砍头了呢?《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狄山这种死读书的蠢材


匈奴是什么?养不熟的狼崽子。汉朝送女人、送财宝,匈奴照样照抢不误。因为匈奴人认定了汉朝是羊、匈奴人自己是狼。说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坦白讲就是“抢劫是主业,游牧是副业”,只要能抢劫,绝不会去荒漠放羊。但是,当时汉朝的一朝官僚基本都是明哲保身之辈,又不用自己出钱出女人给匈奴,还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也好。被匈奴骑兵屠杀的平民又不是自己的儿子,抢走的也不是自己的女儿,和亲费越多,不会少自己一一文钱俸禄。在匈奴铁骑的弯刀下颤抖战栗的,也就是一帮微不足道、不懂“大菊为重”的屁民而已。有人借着团结费,和亲费,还能打捞一笔;有人借着团结的名目,做几篇圣母文章,搞点“民族团结”的福利,还可以顺着杆儿捞个委员代表的,这等好事儿,谁不愿干?

狄山这个傻帽虽然脑子不清楚,但是口条还是不错的,一上来就是:柔性治匈、汉匈民族团结、国泰民安。核心就是一点:只要汉朝对匈奴好,匈奴就会对咱们好。往轻了说,这是明哲保身,往重了说就是拿百姓和国家的利益来染红自己的顶子。自高祖刘邦起,汉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五朝,几十年如一日地大谈“汉匈团结”,结果就是不团结越来越多。不光是匈奴人得寸进尺,汉朝国内诸如狄山之流的圣母们也是感情越来越丰富。汉廷边民死的越多,圣母们的感情就越丰富,为匈奴人贫困生活而流泪。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帮圣母就是吃着汉朝的饭,操着匈奴的心;这帮圣母要是不消停,早晚会把汉朝这点儿家底儿玩完。

但是汉武帝本人不傻,面对匈奴骑兵当缩头乌龟还是小事儿,问题是这是养虎遗患,再养匈奴几十年,汉朝没准就亡国了。

 

笔者,就想问问,到底张议潮、耿恭这类保境安民、光复失地的名将对国有功?还是狄山这一类的圣母对国有功?老百姓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谁对谁错,历史会证明。

当然了,按照某些圣母的逻辑,岳飞就是不太识相,抵抗南下的金兵,破坏了民族团结、国家一统的大势。张议潮也是很政治不正确的,不太识相,不知搞好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民族团结。还从吐蕃主子爷手里抢地盘,真是不识相,真应该死后鞭尸。

 

国难之时,方思良将。不知未来中国,还会不会有张议潮、耿恭这一类的人物出现?放眼望去,满眼尽是狄山之流的局面,不得不令笔者叹息扼腕。



鞠躬尽瘁为国忧,华夏复兴望君同。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长按下图,可转账给作者。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动力。以往捐款情况在菜单“捐款明细”里可以查看,也可发送“捐款”查看。


为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

谢谢您的转发或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