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指猪为兔,财神是回”为哪般?

2017-09-18 民民、惊鸿 天涯何处是神州

苹果iphone x的文案有一段是这样的:Reveal your inner panda,pig,or robot。

这里提到的例子是“熊猫、猪或机器人”,但在内地翻译的是“熊猫、兔子或机器人”。据@戈蓝V 的截图,英国、法国都是猪,德国、土耳其和中国内地是兔子,沙特是猴子。可见在苹果公司对世界各国的分类中已经把中国内地、德国和土耳其列为同一类了。

土耳其本来就是某教国家,而德国是日益“斯坦”了,没想到中国内地也与德国是一个档次了。也难怪,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今年也是中德建交45周年了。(嗯,对了,笔者要说一下,土耳其人虽然是某教国家,但是人家对于猪的敏感度真没那么高。土耳其人自己不吃猪,但是没耽误养猪、向欧洲出口猪肉获利。笔者记得,当初官派赴中东学习的某教神职人员,可是相当部分都在土耳其的宗教学校深造过的啊,咋没学点土耳其作为世俗化某教国家的先进经验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嘛,毕竟我国2007年的X年春晚,已经为了维护“名族团结”(这不是错字,笔者也不知何故,某族总喜欢自称名族),而在“X年春晚”全程禁X了。现在这么指猪为兔似乎也并不是啥稀奇事儿对吧?2017年的春晚不是已经出现“二十六,炖牛肉”了吗?原来华夏民族这个最重视农耕文化的文明,自古流传下来的年俗就是过年吃牛肉?笔者文化不高、读书不多,不过笔者可是记得西周时,周王室就严禁各地诸侯无故杀牛。唐宋时,无故杀牛要判处1年半的劳役。中原汉地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地区,没有像北方草原那样大规模地饲养牛、马的条件。因而,牛在农耕地区属于重要的生产资料,那时的百姓家中,就算养的耕牛已经老迈不能耕种,也是不能随便屠宰的。嗯,为了“名族团结”,篡改华夏民族祖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又算得了什么?再者,除了汉族以外,比如藏族、蒙族、满族等同样历史悠久的真正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也没听说对某些肉类已经敏感到了不能看见忌讳的肉类、不能看见这些肉类的名字、不允许其他民族的人吃这些肉吧。比如满族忌讳狗肉,但是没听说满族不允许其他民族吃狗肉、不允许其他民族提狗这个字儿;藏族不吃鱼类,也没听说藏族不允许其他民族吃鱼、不允许其他民族提鱼这个字儿啊;壮族不吃青蛙,可没说不许市面上售卖青蛙、不允许别人吃青蛙啊?


自己不吃什么是自由,但是假如发展到了不允许其他人吃、不允许公共场所出现忌讳肉类的字眼,那就是病了,这得治。就好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笔者不会干涉与我为友的人饮食习惯,但是假如某些自称友好的友人连笔者吃什么都要插一手的话,那笔者就一句话:有多远,滚多远!连互相尊重这种人与人交往时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的人,还怎么做朋友?

曾记否,某地的所谓“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事实上就是清真执法队)认为某经营猪肉水饺的汉族店主朱秀艳不尊重回民风俗、要求该店关闭。看看,牛掰不?一个清真执法队已经可以取代城管、食监部门管理餐馆经营的权限,社居委却枉顾民族平等、互相尊重的准则,逼迫该业主改为经营牛肉水饺。这个水饺店主有何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行?是强迫还是欺骗回民吃猪肉水饺了吗?中国哪一条法律说不允许经营猪肉水饺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是不是应该全区禁猪,让占据人口多数的汉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都陪着改吃牛羊肉、改信某教才行?


当年慈禧老佛爷过生日,说了一句很霸气的话: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让谁一辈子不高兴。笔者个人猜测一下,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某些人看到猪这个字而不高兴,苹果公司特意为某些国家做了修改,用心良苦啊。

有网友投稿说,在广东省潮州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略黄公祠游览时,发现祠中看板的说明文字恣意扭曲作直,以谣言为“传说”,将道教财神赵公明“传说”为回人。


嗯,稍微科普一下,赵公明既是中国道教神系中的财神,同样也是民间信仰中主管财源的神祗。赵公明在典籍中的最早记载是出自晋代的干宝所著的《搜神记》,那时的他还不是财神,而是督鬼之神人,还是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在两晋南北朝年间,赵公明都是以驱鬼辟邪为神职的人。而晋代陶潜所著的《搜神后记》一书中记载:“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

到元、明两朝,才逐渐演变成主管财源的神祗。而让赵公明家喻户晓的就是明代陆西星所著的《封神演义》中作为仙人在商周之际的封神之战中大放异彩的碧游宫首徒。同样,也有说法,赵公明为尧帝命大羿射日,九日中的一日托生为人,为赵公明。也就是说,赵公明最早不过是五帝中的唐尧时的人物,最晚也不过是秦代的人物,那个时候丝绸之路还没有贯通,赵公明是十成十的华夏族人。怎么看,也不太可能是某族的。


这种严重颠覆常识的谣言,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略黄公祠的解说词中,不是误人子弟吗?有种可能是某族历史发明家在面临资料缺乏,没法用详实史料构建出一套完整历史的时候,通过不知从哪翻出来的民间传说、小曲、民谣、家谱等等的说法来穿凿附会,用这种可信度为零的史料来否定白纸黑字流传下来的正史。

就怕这只是某些宣传人员为了讨好某教徒故意这么“传说”的,正如长沙医学院何院长所说的:全体师生要对穆斯林学生“高看一等,厚爱一层”,这可就是两面不讨好了。虔诚的某教徒会认为这是侮辱了他们的信仰,而其他人则会觉得这是厚颜无耻的篡改。


当然了,假如作为道教财神的赵公明真的是某族的,那还真挺好,可以说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神,也说明某族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成为道教的神嘛。


百度百科中清炒土豆丝被改为“清真菜”。如果这个土豆丝是用猪油炒的怎么办?是不是做这个清炒土豆丝的餐馆就会像白沟某餐馆那样被砸了?是不是炒菜的厨师和餐馆老板就会被公安以“伤害穆斯林群众感情、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罪名“依法处理”?嗯,笔者觉得,长期以来的“名族团结”政策下,给普通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清真菜==不含猪肉的菜”,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能所有不含猪肉的菜,最后都变成了清真菜。原来,中华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只教会了华夏民族用猪肉做菜?不会其他肉类的菜肴?按照现在这种发展路径,没准哪一天,中国八大菜系中的鱼、牛、羊、鸡等肉菜都变成清真菜了也未可知啊!


现在一提到“兰州牛肉拉面”,很多人就想到,这是清真餐,殊不知,开创这种面食的是清嘉庆年间的国子监太学生、有“怀庆食圣“之称的陈维精(汉人)。


有人做贼不是破坏团结,被其他人看见喊一嗓子“有贼”就破坏了团结,这个团结是不是就为了保护做贼的?以少数人反智、毫无科学道理的所谓民族习俗,强迫绝大多数群体、绝大多数的民族都跟着移风易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民族团结“吗?民族团结的前提是平等,不能永远是人数占多一方的单方面退让,而另一方则是无节制地索取、要求啊?这样的“民族团结”真的是团结吗?无外乎是为以后的冲突矛盾埋下了定时炸弹而已。


鞠躬尽瘁为国忧,华夏复兴望君同。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长按下图,可转账给作者。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动力。以往捐款情况在菜单“捐款明细”里可以查看,也可发送“捐款”查看。


为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

谢谢您的转发或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