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芳华》,看起来很硬,其实很软:中国军人,永远冲在最前面的一群人!

2017-12-16 中国新闻周刊 观沧海论道



仅从格局来讲

《芳华》与《霸王别姬》

还差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距离

陆陆续续折腾了两个多月,从国庆档换成了曾经无往不利的贺岁档,冯小刚的这部以文工团为背景的《芳华》终于上映了。尽管故事主要发生在当下主流观影群体并不熟悉的七十年代,但凭借着堪称混杂的叙事策略,很多人认为冯导有能力调制出足够兼容的故事大餐,以迎合不同群体的观影口味。然而,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庞杂食材汇聚在一起,总有一种串味儿的感觉

记得冯小刚之前讲过一个话:

“中国怎么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如果说这是一个消费情怀的年代,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竟然开始消费了55后的情怀。只可惜,这些人也许并不会走出家门去电影院坐一坐,观看一下自己过往的青春岁月。因为,到了这个知天命的年纪,也许还有回忆,但这回忆绝不矫情,也不纠结,好的坏的,时间的齿轮滚到这儿,也都随风如烟了。

《芳华》是冯小刚导演仅高于《私人订制》的作品。他和原著作者严歌苓一样,曾在文工团当过文艺兵,这部电影也被看作是他对那段经历怀念的一种尝试。那是一个晦暗的年代,青春成为他们借以远离喧嚣的庇护所,但喧嚣无处不在。宿舍里最有话语权的恰好是军区首长的女儿,最受欺凌的恰好是被流放劳改者的女儿,看似被设置成远景的时代潮涌,仍在这个温柔乡里起着作用。



但电影并没有解决私人情结与公共话语之间的矛盾。他们可以公然违抗命令,因为舞伴的体味而消极训练,当众嘲弄对方,而在场者的笑声显得如此刺耳,领导者的规劝又如此无力。她们也可以集体对个人进行搜查、盘问,不曾对舍友的遭遇和心理状况有过任何关怀。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里同样没有理想的一群人,那唯一的亮色也显得有些苍白,而文工团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只能对那个晦暗的时代进行美化、附和和渲染。文工团解散时,喝散伙酒的众人慷慨悲愤地拥抱与哭泣,沉浸在感伤与悲壮的情绪里,过度用力的表演,仅仅为影片创造了一个尴尬的高潮。


     拍回忆不能只拼凑,拍情怀也不是摆物件,就算把红色娘子军、大白兔、邓丽君、小花、刘晓庆这些元素都拼在一起,把“文革”、“对越自卫反击战”、“扫黄打非”、“下海”这些事情都囊括其中,也未必能有好的效果。因为回忆始终是故事串起来的,而不是故事里的装饰,故事都讲不好,只有装饰有什么用呢?

       就这样,冯小刚用一种混合了商业、主旋律和文艺片的方式对文工团做了失败的审美建构和成功的娱乐消费。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与之前白花花的大腿相呼应的是那些战士血肉模糊的身体。用这种近乎残忍的手段,冯小刚试图呈现出战争与青春芳华对立的一种状态。但在本质上,二者没有区别,都是一种直白僵硬的刻画,历史成为与青春同等意义的一种工具,所能涵盖的意义空间同样狭窄。加上一些剧情层面的bug,不由得给人一种夹生的感觉。仅从格局来讲,与《霸王别姬》还差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距离。

    

    《芳华》:又一部“活着”,老生常谈的文革版“活着”,只不过因为活着的人在文工团里青春貌美,就陡然生出了一种偷窥特权的欢欣和对特权时代的怀旧。其实,就我的个人经历来说,那些打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电影里表现的那么不堪,他们的后续经历本也没有片子拍得那么惨。只是,那个辉煌、激情、有趣的年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也按照他的话,不做垃圾观众,就不捧场了。


中国军人,永远冲在最前面的一群人!


你一定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当然这也是创建革命军队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时期。

 

你当然知道 “三湾改编” 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红军长征之后改编成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而这两支队伍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你也许知道我军以前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篇《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作出的决定。你也许知道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还组建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从此我们海陆空全部凑齐。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八一建军节曾是工农红军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以后我军还实施了几十次较大规模的体制编制改革调整,包括军服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血奋战的光辉历史。


说了这么多,你大概有些吃不消。没关系,这里有一套视频套餐等待你领取,短短两分钟,带你追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历过的风霜和走过的泥泞。


戳这里,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31h93sv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中国军人!

当灾难降临,最先赶赴现场的是中国军人!

最先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救援的是中国军人!



面对着地震、洪灾等这些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惨状,中国军人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营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永远冲在最前面的中国军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31f5j9lq&width=500&height=375&auto=0


随着中国公民每年出国人数的增多,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境外的公民和企业。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多次的撤侨行动彰显了大国实力和自信。


2011年利比亚大撤离


2011年2月中国政府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这几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海外公民救援撤离行动。这次撤离,中国出动包括民航、邮船、海军护卫舰、空军运输机、客车等海陆空力量,配合迅速且配合无隙,不到10天(240个小时)便被安全有序地接回国。



2015年也门撤侨


从2015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政府分四批从战火纷飞的也门安全撤离了600多名中国公民,还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共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此次也是中方首次动用军舰撤侨,中国舰艇编队因此被誉为帮助中外侨民撤离险地的“诺亚方舟”。


 2015年尼泊尔地震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导致尼泊尔境内大量建筑被毁,由于尼泊尔是一个旅游国家,所以尼泊尔境内大量外国游客滞留。地震发生后,中国飞机第一个到尼泊尔,接回中国游客。



2016年新西兰地震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4日凌晨,新西兰发生7.5级地震,凯库拉小镇房屋坍塌,道路开裂,电力供应中断,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山路被阻断,沦为“孤岛”,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上千名游客被困。这一次,在其他国家游客还没从地震的惊吓中缓过神来,中国人就先安全撤离了。





中国领事馆包下了所有的可用直升机,把中国游客一个一个接走,只留下其他人一双双羡慕和无奈的眼神。网友纷纷为祖国点赞!


综合:新华网、军粉、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指出,经核实后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观沧海论道微信号:DaoofDao 

关注观沧海论道,精彩继续!

免费订阅:长按二维码3秒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