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女学霸为“流浪汉”生娃:堕落多容易,站起来就多难

拂苏 励职派 2022-05-09


菜单栏“精品资源”  免费领取 2300套 PPT模板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

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创历史新高。


不禁想起那个大学生非常“稀缺”的年代,

考生一旦考上大学,特别是名校,往往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前途一片光明。

而现在,“大学生”的身份,正逐渐成为每个人身上最普通的一个标签。

但细想想,无论现在还是过去,

考上名校的“光环”,并不意味着永不黯淡。

毕业后,有人功成名就,就有人“声名狼藉”……

而张玲,很不幸就是后者。


她为“爱”疯狂。

不惜与家人反目,心甘情愿为街边“流浪汉”生下孩子。

可谓惊世骇俗。


大家好,我是拂苏。

1981年,张玲出生于湖南山村。

从小到大,张玲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对她寄予了厚望。

果然,她不负众望。

2000年,19岁的张玲以优异成绩被贵州工业大学(后合并为贵州大学,211,双一流)录取。

在那个年代,张玲俨然成为了全村的骄傲。


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张玲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在这里,张玲一直表现优异。

再加之她身材高挑、容貌秀丽,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男生。

这时候陈某建出现了。

他是张玲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大胆而热烈。

单纯善良的张玲,很快就沦陷在他的温柔攻势下。

此后,他们开启了甜蜜的校园恋爱:

一起逛校园、一起吃美食,一起上课下课……快乐而美好。


直到2004年大学毕业,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张玲对男友用情极深,她一直期待和陈某建步入婚姻殿堂。

甚至提出跟随他回乡工作,没想到被陈某建婉言拒绝。

陈某建提出先各自回老家,工作一段时间赚到钱后,再谈婚论嫁。

为了防止张玲不同意,他还好声安抚:

“如果你跟着我一起回去,我怎能专心工作赚钱娶你呢?

你家人也不想,你刚毕业就跑那么远吧!

你等我有一定工作经验,就去找你!”

心思简单的张玲,对男友言听计从,不再执意追随。


此后二人各自回家乡找工作,开始了异地恋。

张玲很快在老家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她父母也很满意,只是提起女儿的外地男友他们就很不开心。

因为陈某建家在湘西,父母不想让孩子嫁那么远。

但张玲对陈某建的爱深信不疑,告诉父母非他不嫁。

饱受相思之苦的张玲,最终按耐不住,瞒着所有人,偷偷辞掉了工作。

趁父母不在家,只身前往车站,踏上了去湘西的列车。


在去湘西的路上,张玲还憧憬着两人幸福的未来:

一起努力奋斗,攒钱,谈婚论嫁,相守一辈子。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很残酷。

张玲到达湘西后,陈某建对张玲的突然到来感到十分惊讶,脸上也毫无半点笑容。

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张玲察觉到陈某建的异常,忙问他怎么了?

结果陈某建开口就和张玲提出“分手”。


男友的话像晴天霹雳一般,让张玲一下子就懵了。

张玲不明白,为什么毫无预兆就提分手?

陈某建只说因为他的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希望他可以找一个当地的女孩结婚。

于是便狠心抛弃了张玲。

人都还未见到,父母就已经不同意了,这让张玲感到十分挫败。

她有心挽回,但陈某建心意已决,执意要和她分手。

还让张玲连夜赶回家,不要在湘西逗留。

抱着希望来,带着绝望去,张玲一路哭个不停。



回到家的张玲,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样。

不吃不喝,变得十分消瘦。

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带着她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后来张玲病情终于好转,但父母仍不放心她出去工作。

于是建议张玲考研,继续深造。


谁知道准备了许久的考试,结果不尽人意。

只差几分就能过分数线,张玲再次陷入挫败中。

在这紧要关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

所有事情堆在一起,张玲彻底崩溃,被诊断为精神失常。

此后,张玲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摔打东西。

实在忍不住,张母责骂了她几句,她竟对母亲大打出手。


除了易暴易怒,张玲整个人变得颓废、邋遢。

总是长时间不梳头不洗澡。

失去了丈夫,女儿又变成这个样子,张母有苦说不出。

为了给女儿治疗,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压力非常大。

平日里,张玲还经常跑到街上胡闹,引来大批村民围观。

最终张母难以忍受那些闲言碎语,和女儿的疯疯癫癫。

一气之下外出打工,把张玲一个人留在家中,这才导致了悲剧真正开始。



母亲走后,张玲再也没有人管,整日在街上晃荡。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一个50多岁的流浪汉易倍加。

易倍加原本有着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份刻碑的手艺工作。

但早些年离婚后,他失去了妻子和儿子。

就开始自暴自弃,工作不干,手艺也被荒废,以捡垃圾和乞讨为生。

据村民所言,他还有严重的“异装癖”。

喜欢把女人“胸 罩”穿在外面,大家见到他都绕着走。


平时除了收集的废品外,还收集一堆女人的内衣。

各种颜色、多种款式……应有尽有。

这些内衣被他挂起来放在墙边,用来自我品鉴与欣赏。

就是这样一个精神异常的人,莫名吸引了张玲的目光。

或许是“惺惺相惜”,两个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没过多久,张玲就怀孕了。

张母得知女儿怀孕,孩子父亲还是大她十几岁的流浪汉,感到无比耻辱和悲痛。

她想带着张玲去把孩子打掉,但张玲死活不去。

后来张母索性丢下她不管,再次出去打工。


后来,张玲挺着大肚子独自走在街头,突然倒地不起。

好心人急忙拨打120,居民们齐心合力将她送往医院。

在医生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了一名女婴。

可张玲依然神志不清。

她不停地给宝宝喂红糖水,医生怎么劝都不听,

“我们和她说红糖水喂不得,要喂牛奶,可她怎么都不听。”


没办法,居委会人员只好想办法联系张母。

得知女儿生子后,张母瞬间情绪崩溃,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


辛辛苦苦把你养到大学毕业,

你不走正路,尽走些邪路……



而作为孩子父亲的易倍加,听闻张玲生产,特意打扮精致来看望张玲母女。

他满脸喜气地对张玲说道:

“张玲你是个大功臣啊!”

没想到,许久未露出笑颜的张玲,在看到他后,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或许在她的世界里,易倍加才是真正“懂”她的人吧。


张母一直痛恨这个流浪汉,觉得是他勾引了自己女儿。

但此刻她也只好放下心中的芥蒂,成全他们。

张玲在易倍加的陪伴下,学习如何照顾小孩。

易倍加也不再到处流浪,而是去做一些简单的苦力活赚钱养活她们母女。

一家三口,看起来似乎分外和谐。

而之后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谁又能说得清呢。



张玲的故事,让太多人唏嘘感叹。

高配的学历,低配的人生。

到底是命运使然,还是思想使然?我想两者都有。

张玲的身上,有各种显而易见的缺点:

恋爱脑、心理承受能力低……

而围绕在张玲身上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她的“名校”光环。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高学历”对她人生的“加持”是无比短暂的。

反而成为了她身上一道沉重的“枷锁”。


因为考入名校,张玲成为父母的骄傲,还收获了一众村民的赞颂。

进入校园后,她的身边围满了追求者,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目光。

这样的“天之骄女”,原本应该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她先是遇人不淑、惨遭抛弃,后来又经历考研失利、父亲去世……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就击垮了她。

让她无所适从,精神失常。

而母亲则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母接受不了优秀的女儿,成为一个精神病人,于是选择了逃避。

外出打工,对女儿置之不理。

而这也错失了张玲最需要陪伴的时刻。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经历这些变故,不会产生如此这般巨大的“落差感”。

而这种落差感,对张玲自己、对张母、甚至对大众……都是如此。

而这或许也是张玲,无法自我“消化”的最大原因吧。


昔日名校高材生,如今给街头“流浪汉”生孩子。

这样怪异的形象组合,冲击着很多人的既有认知。

很明显,大众对名校生的人生轨迹,有着特定的期待:

步入仕途身居高位、或是在商界纵横捭阖。

在这样的期待范围内,张玲无非成为了一个“异类”。

为“流浪汉”生孩子,绝不是名校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其实大众的这种“期待”本无可厚非。

一个人之所以那么努力读书,不就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优质的竞争条件吗?

以此来实现阶层的跃升。

再不济也是获得衣食无忧、家庭美满的生活。

而这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道,不是吗?

可现实是,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个人际遇也千差万别。

名校的光环,也提供不了某种标准化定制的人生。

无论是当事人主动选择,还是短暂无奈为之的过渡,我们都无需对名校“跌落者”过于敏感。

这种现象,实属正常。

大可不必把当事人的生活状态,与其短短几年的名校学习高度绑定在一起。

这是毫无道理和逻辑可言的。

名校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镀金”也无法普度众生。

关键还在于个人的选择与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些人看到少数名校“跌落者”,就大肆炒作“读书无用论”。


这完全就是一叶障目般的“以偏概全”。

并非“读书”无用,更多的是自己的不作为。

从张玲到失业后嫁给光棍、生育6个孩子的“武继红”……都更加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你自己“囿困”于名校光环,对现实的困难一味回避。

这样的人生,读再多的书也无用。

从张玲身上,我们窥见了一个高材生的陨落。

我不知道张玲还能不能清醒,

只希望她的孩子,不要再重复“张玲式”的悲剧。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拂苏,一个时而清醒、时而纠结的文艺女青年。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励职派”(ID:xzzhichang),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