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已经月入10万,90后却还在读研读博”
送走了最后一批90后,迎来了一个新时代,00后顶着万丈光芒闪亮登场了。
曾经以“张狂”“个性”“脑残”被各色媒体赋予标签的90后,现在已经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在“脱发”“猝死”“不婚主义”“佛系”等颓废的边缘试探;而社会的霸主00后,则被捧上了天,顺带还黑了一把90后。
dian
凭什么成绩不好就是废物,我要逆天改命
《奇葩大会》上的00后美少女作家木汁,曾是个学渣,被班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她是个废物:“考这么差,将来等着啃老吧”。
后来她开始了无限折腾,搞微商、玩Coser、写悬疑小说、选偶像女团,但遗憾的是都失败了,这时,木汁的妈妈说:“要不你去写公众号吧?”结果木汁就这么入了行,在一篇文章阅读量飙升到50万后,她的公众号之路越来越顺,最终实现了月入10万,高调逆袭。
木汁觉得扬眉吐气了,她以后还要出书,把自己的书发给那些曾经嘲笑自己的人,让他们看看。
直到这里,现场气氛都很不错,直到蔡康永问出一句:“所以你觉得你完成了瞧不起你的老师跟同学的报复了吗?”
木汁停了停,回答说:“算是吧。”
00后都创业成功了,90后却还在给人打工,十年如一日的拿着死工资
在撒贝宁主持的《放学别走》节目中,16岁的喻言自称是诺亚大陆的联合创始人,14岁的时候曾带领自己的团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广东省互联网团队第一名,同时拿到了国家50万元的奖金;15岁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融资节目,结果拿到了当当网CEO李国庆100万元的融资。现在,诺亚大陆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250万元。
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已经不理解互联网了,因为他们都老了
17年9月初,一位自称“中国首位00后CEO”的李昕泽在一段采访中高调的表示:“可能一些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他们就没办法了解互联网”。
此言一出,引得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们争相感慨,雷军表示:“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我个人觉得压力山大!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未来一定属于00后,加油!”
而周鸿祎则表示:“一群成年人只知道看热闹却不知道点醒他,推波助澜让孩子一位自己很牛心态膨胀,最终只会害了他啊。”
00后的走红了,最后苦逼的还是正在“奔三”的90后,金钱上的成功给了00后傲视群雄的底气,引得一众媒体和世界观还不十分成熟的年轻人的追捧,甚至也让不少90后开始了自我怀疑:“00后都已经月入10万了,我却还花着家里的钱在读研读博”。
dian
00后月入10万
00后当CEO
00后融资百万
······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签看起来确实引人羡慕。00后积极、努力、奋进,充满朝气和可能性,在这个年龄段能做出新的尝试并得到不错的结果都值得夸奖,值得敬佩和学习,但是要问是否值得追捧,我认为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且不说他们的成功是否经得起推敲,单从这种唯金钱至上,“我让你高攀不起”“有钱就可以分分钟打你脸”“读书无用不如做生意”等价值观的渲染,就让人背后不禁一阵冷汗。
BBC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调查在英国孩子心中的十大理想职业是什么,结果排名前三的是体育明星、流行歌星和演员。而在25年前,教师、银行家和医生是最热门的选择。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选择?除了时代的发展,大环境的改变外,更多的是不负责任的价值观渲染。
不仅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其中影响最广的莫属“读书无用论”。
当知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个人命运时,就不断会有人开始质疑:“读书真的有用吗?”读书有没有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环境的变更而产生的答案,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答案自然不同。
00后的爆红,让不少年轻人开始幻想,趋之若鹜的寻找新的可能。但就麦克斯研究(ID:MyCOS_Research)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自主创业存活率较低,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当下。
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在20万创业青年中,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5%左右。想要成为创业巨头,达到知名大佬的程度,大学生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更何况初中生、高中生呢。
图源:2017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比尔盖茨是喜欢鼓吹“读书无用论”者偏爱的案例,人们对他辍学创建微软,并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家一事津津乐道,却忘记了他是从世界第一学府哈佛大学辍学的,他的父亲是注明律师,母亲是银行系统的董事,外祖父曾任国家银行行长,而他自己是凭借计算机编程能力一步步与朋友创建微软的。也许你并不知道,即便成功如他多年后也曾在个人网站Gatesnotes上撰文感慨:“虽然我从大学辍学,而且幸运的在软件行业追逐事业,但拿到学位才是一条更加稳妥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你,“出名”只是个比例问题。截止到2016年,中国人口13.83亿人,真正“出名”的有多少呢?(这里撇开混迹娱乐圈的人)很少很少,出名实在是极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无法家喻户少的人是大多数。
那为什么这年头网络上带节奏,大肆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越来越多呢?
因为网民受教育程度不同。
2005年新华网就曾发布过中国网民的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包括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等原因。
图源:新华网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十多年的社会变革早已让80、90年代的玩具逐渐淡出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数码产品,根据MUX用研的数据显示,94.3%的00后有自己专属的数码产品,60.8%的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
00后第一次使用智能机的时间
接触网络没有了学历的门槛,这让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掌握在了低教育程度的群体手中,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的关系,自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较现实的一个例子是此前有媒体曾发布过关于“高考是否取消数学”的投票,有近70%的网友赞同取消。到底是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就值得思考了。
dian
摒弃网络中浮躁的带节奏风气,读书才是让大多数人冒出头的最佳途径。
据《2017年研招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了12.1万人,增幅为7.3%;另一项调查《2017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数为54.45万人,尽管自川普、梅姨任职以来,英美两大主要留学国工作和移民政策持续紧缩,但对高端国际人才的引进政策并没有影响,与国际学生增速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士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的持续增加。
图源:CCG
曾经囔囔着赶紧毕业迈入社会的工作者们,在毕业了几年后也在思考者如何回归校园,提升职场竞争力。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历是拿到职场Offer的通行证,另一方面,学历也是道德与综合素养的体现。
这里引用华盛顿社会学家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的一篇文章,他对受访者询问了一系列用以衡量道德的数据,包括对道德理念的认知、道德逻辑、个人行为、责任观点等。从图表中他总结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以上道德问题越倾向于显示出道德水平较高的答案,且回答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极差。
仅以“高收入”评判是否成功有失偏颇,更何况早在2011年就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平均收入与受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关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
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差距拉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收入的3.6倍。
图源: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报告
最后,顺带一提的是,国内街知巷闻的商业大佬们的履历,分分钟让你明白“读书无用论”可能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
因此,还未脱贫的90后不必怀疑人生,正在读研读博的你也不必过分焦虑。孤军奋战时要擦亮武器,学艺不精时不要硬怪武器不给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