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回答的!【这篇太值得看了】

2017-02-03 有才家长帮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俗,不过作为女娃妈妈的我忍不住打开后,却发现是一篇难得的好文!

作者周冲用一个电影中的例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我一直很关注教育方法的学习,因为深知错误的方法,会把孩子逼向怎样的境地。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都有更多为人父母的智慧,可以让孩子们少走弯路。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

17岁的索菲娅赴男友的约会。这次约会非比一般,因为可能会发生性关系。而她还是处女。她向父亲告知了此事。

我想,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听闻这样的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都是一个考验。

道德审判的话,也很简单

你有点羞耻心好不好?这么小就想和男人睡……

结果,女儿受伤,满心怨气,隔阂生成,再不会对父母坦诚任何心事。而且,也不会为女儿在"去与不去"的选择中,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

粗暴阻止的话,很简单

不行,不可以去!

结果,女儿被粗暴阻止,控制生成,她要么自觉耻辱,要么生出叛逆之心。

放任自流的话,同样很简单

你的事我不管,自己看着办……

结果,女儿觉得不被重视,自然就去睡了。

这些,都不是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良策。

索菲娅的父亲却做得很好。

当他和朋友正在家庭聚会过程中,索菲娅给父亲打来电话。

父亲: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索菲娅:爸爸,我挺好的。现在方便说话吗?

父亲:当然,你说吧。

索菲娅: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格雷戈里奥的父母不在家,然后他叫我……去他家过夜……爸爸,你在听吗?

父亲自始至终都很温和,没有暴怒,没有审判,没有指责。

他说:嗯,然后你说什么?

索菲娅: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可我没想到是今晚。如果我不去的话,他可能会不高兴。我该怎么做?

父亲继续温柔地说:不要因为他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索菲娅:这当然不是。

父亲: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索菲娅:别这样,爸爸。

父亲: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多么理性而温暖。不得不说,这真是最为明智而温柔的应对。

身为心理医生的母亲,也对父亲说:你处理得非常好。

但索菲娅,却不会对母亲说这些。因为,假如她听了之后,"不听解释,只会发脾气。"

她的心事,只会对一个不审判她的人袒露。她的诚实,也只会给予一个理解她的人。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她就会撒谎,或者逃避。在这一点上,想必大家都有体会。

回忆一下:

作业本弄丢了,你会撒谎:"学校要交练习册的钱,20块……"

因为,如果你以自己的诉求为理由,向父母要钱,他们从来不给。


小时候,和同学打架,一身是伤。回家后,父亲问:"怎么回事?"你会说:"不小心摔了一跤。"

因为,如果说出真相,等待你的,一定是更难堪的羞辱和责罚。


考试考了不及格,你会把试卷扔了或者藏起来。回家对父母说:"还不错,70多分。"

因为说出真相的代价太大。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不撒谎?

答案很简单:在用不着撒谎的时候。

就比如《完美陌生人》里的索菲娅。她不对父亲说谎,因为不需要。她知道,父亲是能理解自己的。

不会粗暴控制;不会道德审判;不会放任自流。

不论自己成长成什么样儿,他都能给予自己理智又温暖的支撑。

因此,许多人看了此片后,都会感叹说:有这样的父亲,才算真正被命运厚待,生命才会真正自由地绽放,充满奇迹,充满可能。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撒谎?

当一个人选择是否去说谎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潜意识内做出判断了:

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

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的好处。

诚实是有条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预见的被宽容。

自我有力量,能对过错完全负责,他会选择诚实。可预见被宽容,代价不会太大,他也会选择诚实。

如果这两者都缺失,撒谎,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卫。

这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过度要求孩子保持诚实,生硬地宣扬"诚实是美德"、"诚实是为人之本",往往会造就一个"更不诚实"的孩子,他会用更加隐秘的、迂回曲折的、费尽心思的方法来对付家长,隐瞒真相。

长此以往,对他自己,也会不诚实。根源在哪儿?就是孩子和你身上。

你要足够理解,他要自由长大。

当你因他的谎言愤怒时,请一定要问问自己:如果他诚实,你会给他的诚实以活路吗?

如果没有,那么,你只是在控制。这种控制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只有"你必须听我的话,按我的来",以及对失控的恐惧。

这些,都与真正的爱背道而驰。

柴静的《看见》里,有一句很棒的话: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在一个充满尊重与爱的家庭里,每一个孩子,才能自由成长,让内在的精神胚胎,生长出独属于他的精彩未来。

我们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身体,还有孩子的内心,

内心的健康、快乐、富有,才是孩子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方法就是要多和孩子沟通,

作为朋友、良师,多了解孩子的事情、想法、感受,

用尊重、理解、温和的态度和孩子交流,

孩子没有了撒谎的理由,大家自然可以轻松的面对彼此。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孩子最大的支撑。

支撑他面对人生路上发生的各种情况,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文章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fuck_your_dick)。作者:周冲

长按下面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有才家长帮" 微信号:youcaijzb


如果你想和家长们、各领域专家们交流教育、升学等各方面的经验,可以添加群主入群。

长按下面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群主(微信号:summerli61)

学前育儿交流群|小升初交流群|微课群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页面


55 27983 55 15533 0 0 2961 0 0:00:09 0:00:05 0:00:04 3080v>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