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杨虎城将军被逮捕始末

2017-09-28 橡树 流浪的橡树

防失联加微信,要喝酒加微信:zhuerduo1222

南进的决策【金日成的崛起】血染老山

1984春,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下)

者阴山,1984年,血色荣光(上) 

红军1935:短促突击的失败

杨虎城将军遗照。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奠基者之一。


西安事变爆发以来,全国学界、商界、军界、妇女、文化、传媒对张、杨二人一片愤怒斥责。


包括苏联在内,世界列强如美、英、法、德、意等主要媒体,也纷纷嘲讽张学良声称为了抗日是装腔作势,实则祸国殃民。


当时为墨索里尼服务的意大利外长齐亚诺,电斥张学良:汝系吾友,即成吾敌!


苏联两个重要报纸连发社论。在苏联,社论即斯大林心声。


《真理报》一针见血,指出张学良“高揭抗日旗帜,实则,助日本分裂中国”。《消息报》则指责张、杨所为,“客观上均属有利于日本侵略者”。


当然,也有个别人赞成和支持张、杨兵变。


比如军事家刘伯承,当时正在画地图,据为杨虎城私人秘书王炳南(资深秘派)后来记载,得悉消息,他丢掉铅笔,喜狂失态,跺脚称好:蒋介石也有今天。


在北京一些大学,广泛流传:蒋介石在西安拒绝张学良要求抗日。继后,又企图枪杀申请抗日的西安学 42 35942 42 15288 0 0 1967 0 0:00:18 0:00:07 0:00:11 3813。张、杨这才迫不得已,发起兵谏。于是,不谙世事的学生们群情激昂。


颇为戏剧的,在清华大学教课的闻一多拍案大怒,当场在课堂上愤怒戟指下面学生,一阵怒骂。


“你们谁敢起来告诉我,你们做的对么?你们这种捣乱,不是害了中国么?你们可以站起来说!”


闻一多愤怒至极,几乎说不出话。无人敢应。停息良久,闻一多一字一顿,又说:


“今天我可说话了,国家绝不容许你们破坏,领袖绝不容许你们妄加伤害!今天我可说话了!”


同在清华大学的朱自清,则提笔疾书:“彼等制造谣言,称华清池有五万人请愿,要求对日宣战,而约四十人被蒋的卫士开枪打死,因此张学良的行动是正当的。多么肮脏的骗局。”


经过苏联、美国、意大利等国斡旋,国共和谈努力,西安事变终于得到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平安抵达洛阳。


当日《大公报》称:“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


该报记述: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以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消息传到南京,是夜,全城鞭炮声通宵达旦。鞭炮声传到老虎桥监狱,濮清泉在《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记载,当时困坐囚室的陈独秀似乎恍然大悟,原来,他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当时虽然缓和了国内政治矛盾,空前提升了蒋介石在国际国内的声望,唤醒刘湘、阎锡山、白崇禧等割据势力向南京归心。等等。


但是海外报纸也有“中国亦大伤元气”和“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等等言论。


在处理善后上,随蒋介石到西安后,张学良认罪伏法,被军法监禁。期间,张学良夫人于凤至数次携子找宋子文斡旋。


——疯传到现在的横店影视剧,则变成了宋美龄营救张学良了。


国民政府为专审西安兵变,组织专案高级军事法庭,宋子文求情无果,张学良最终被判十年有期徒。


张学良伏法后,全国舆论对处理杨虎城也要求强烈。国民政府很多官员及军界要人,包括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刘湘等纷纷通电,要求严惩杨虎城。


此刻,国共合作,红军合法存在后,进入抗战前低调蛰伏状态。对杨虎城态度不甚明确。


杨虎城坐镇西安,受张学良委托代管东北军。他也在为东北军内讧不停而烦恼。


1937年1月,杨虎城和东北军高级将领们接到张学良手喻:东北军全军接受南京整编。


1937年3月,东北军、十七路军人心惶惶。内外交困的杨虎城在西安坐立不安,眼见大势已去,杨虎城不再幻想割据西北。


为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在蒋介石透露让杨虎城主动到南京认错的口信后,杨虎城终于决定前往南京。


张杨兵变,杨虎城担任陕西省主席,十七路军总指挥,是西安城的实际控制者。用张学良的话说:“那西安事变,杨虎城是主角哇”。


晚年的张学良在《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里,更为对杨虎城千言万语化为无语凝噎,感触万端。


后来,杨虎城孙子赴美见到张学良,得知旧日同僚、同志后裔,张学良故作糊涂,嗯啊拒之。由此可见一斑。


插一下自己的广告,各位老乡敬请理解、支持:

品菊花酒,赏中秋月,闲阅橡树原创。

昶阳菊花酒,52°,纯五粮专利生物科技酿制。

甲醇、氰化物、铅等含量,由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检验为未检出!换言之,52°酒不刺喉,不伤胃,喝完身体轻松。睡一觉,就自然醒了。

一斤装,原价798元瓶,一件2388元。会员价398元瓶(二两简装,58元瓶)。加微信zhuerduo1222,买6赠6(小),大大的划算。


但是,兵变发生,杨虎城究竟并没有对蒋介石直接用兵。事后,也毕恭毕敬。以觐见姿态会晤蒋介石。显然老谋深算,留有余地。


由此,虽然蒋介石明知杨虎城策划兵变,以及他的军队重用大批“秘派”,在见到杨虎城主动认错,倒也颇为宽厚。


3月29日,下午。杨虎城来到杭州觐见蒋介石。


觐见之初,杨虎城肃立问好:“委员长身体好些了吧?”


蒋介石回答:“我对身体上的折磨,向来很能忍耐,吃一点苦,不算什么”。


然后,蒋介石面对杨虎城,开始痛骂张学良:张汉卿(张学良)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你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怒骂声中,杨虎城低头不语,目光下视,恍如不知。


蒋介石随即表示自己不记旧怨,对西安兵变使各方面受到损失,表示“我身为长官,自觉不足为训。”


训话持续两个小时。最后,杨虎城表示:“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很显然,虽然没有以军法审判对待杨虎城,但蒋介石大概是也想让杨虎城知道西安兵变带来的后果。


第二天,蒋介石邀杨会晤,继续商谈西安局势。——在当时,蒋介石的抗战策略早就确定了如对日全面开战,势必巩固重庆主导的大西南和西安主导的大西北,作为抗日大本营。


蒋介石直言阐述杨虎城经过事变,继续任职,是否觉着方便。杨虎城沉默不语,又是目光下视。于是,蒋介石不得不劝解加指导:


“在事变中各级人员(指蒋手下的人)对你是有不满情绪的,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些不便,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出国费可由公家负担,启程的时期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


至此,杨虎城被法外施恩。 


1937年4月30日,南京依据军法和社会舆论、民愤,公开免去杨虎城军政职务,让杨某出洋考察军事。 


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通电下野,偕夫人谢葆真、次子拯中、秘书亢维恪等一行共六人,搭乘美轮“胡佛总统号”,由沪出国考察。 


杨虎城出国考察第一站是美国。7月8日,航行在太平洋途中,杨虎城得悉“七七事变”爆发。他让秘书立即给宋子文发报,询问情况。 


7月10日、11日,杨虎城陆续收到宋子文从上海发来的两封电报。


第一封说:“卢沟桥战事已停,目前不致扩大,如有变化,当续告。”


第二封又说:“卢沟桥战事停而复作,敌并由关外调来大队,我方已准备作战。” 


杨虎城即刻复电宋子文:“两电均悉。日寇进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一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乞转陈委座。” 


宋子文将杨虎城电报送军委会,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等人均认为,军令、政令统一是抗战保障。杨虎城涉嫌西安兵变,军人干政,不合适回国。


7月23日,杨虎城接到宋子文来电。要杨虎城无虑抗战,继续考察。


也就在抵达美国或者更早,杨虎城密电王炳南,要求把他回国参加抗日要求,见诸国内报纸。作为秘派,王炳南在请示之后没有明确回应。


杨虎城只好在继续欧美行程,开始谋划潜回国内。 


7月27日,杨虎城在旧金山和秘书亢维恪商议,决定留下其他人滞留美国。两人立刻轻装动身,前往欧洲,再由欧洲设法回国。


8月9日,杨虎城和秘书抵达英国南萨木敦港。其时,杨虎城和先期抵达英国的旧部,也是秘派米暂沉、周梵百等人会合。随即,杨虎城率领大家前往巴黎。


抵达巴黎,杨虎城即以促进抗日爱国将领身份,会见各国记者,追忆西安兵变,抒发爱国激情,感叹报国无门——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不仅如此,杨虎城还在旅法支部陪伴下,前往炮火纷飞的马德里,介入西班牙内战,与西班牙人民阵线总指挥米亚哈拥抱留言,还“蹲在战壕里打了几枪”。


欧洲媒体更是哗然,误以“中国正在赤化,外交政策上了俄国人的船”,来定性中国抗战之性质。


杨虎城和西班牙人民阵线总指挥米亚哈合影


伴随杨虎城的超级秘派冀迁运认为,如此高调,极端,将加大杨虎城回国难度。和旅法支部争论未果。


在集合全国多如牛毛的党派、军阀,集中军令、政令抗战的国民政府,以及强调“统一战线”的延安看来,可能杨虎城当时的高调,颇不合抗战时宜。


在委托王炳南办理疏通回国无果后,杨虎城把希望寄托在莫斯科了。


杨虎城下定决心后,即向随从们公布计划:走苏联,经蒙古,进陕北,到延安。——这个计划,得到旅法支部负责人李昆同意和支持。


于是,众人兴高采烈委托李昆和亢秘书去苏联驻法大使馆办理签证。


事出意外,苏联并不像李昆承诺和杨虎城想象那么热情——杨虎城一行的签证申请,遭遇冷漠拒绝。


虽然感到意外,但是杨虎城一行依然信心满满。作为推动中国抗日的重要人物,无疑是有益于苏联当时国家战略的“恩人”。


江湖出身的杨虎城,对此颇为自信。


杨虎城派亢秘书到中国大使馆说明准备到苏联参观,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高调透露了他走苏联,经蒙古,进陕北,到延安的回国计划。


并且强调:已派杨明轩、胡希仲先期赴苏接洽,最近即可成行。——此二人,均被杨虎城视为心腹。一位是1926年的老党员,一位被称为“好朋友”。


无疑,这个本该是杨虎城绝对不能泄露的秘密,立刻广为人知。


亢维恪后来也披露,杨虎城归国计划,并非投奔国民政府,而是欲秘密前往延安,故制定了“走苏联,经蒙古进陕北解放区的路线”。


因为“这是需要绝对秘密的,对外,只说去苏联参观。”


此刻,事关中国国运的中日大决战淞沪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


换位思考,此时此刻,当蒋介石在军统、中统报上的文件上看到这个消息,会做如何决策。


签证一直没办下来。再三请求,苏联使馆回称,此事须向莫斯科请示。


此刻,杨虎城根本不知道,为了拉拢中国,继续把日本拉入泥潭,确保远东无虞,斯大林早就向蒋介石伸出热乎乎的大手,签署了《中苏友好条约》。


国内,统一战线也正是抗战时期最佳状态。杨虎城旧部也在孙蔚如将军率领下,茁壮成长。——后来,这支部队多有加入解放军序列。


签证自8月21日,一直被拒签。赴苏的杨明轩、胡希仲二人也泥牛入海,再无联系。


拖到10月2日,淞沪会战几近尾声,日寇虽然取得战役胜利,但是在战略上,日军攻击旷日持久,损兵折将,消耗巨大。


这时,在法国滞留无果的杨虎城,终于接到两份电报。一份是宋子文的,一份是王炳文的。内容都一样:你不是想回国吗?回来吧!


杨虎城身边随从质疑电报为何是宋子文,王炳文,却无代杨虎城掌军的孙蔚如?


当然,杨虎城也不是没长心眼。他派出小老乡,老部下樊雨农先行探路,随时电告,以便途中应变。


——这位杨虎城陕西小老乡,后来先期一周抵达香港,但他并没有做好接应。


现在,可以看到的材料,回忆录,包括杨虎城的嫡孙回忆录,记载有苏联和蒋介石联络诱捕杨虎城的经过。


虽然,杨虎城嫡孙屡屡指认苏联出卖,但是,审时度势,当时的杨虎城,于国际、国内,无疑已经成为“弃子”。


既然爹不亲,妈不疼,军统最初就想到刺杀。方案被蒋介石否后,军统就改为设计诱捕计划。


第一步,由宋子文发电,诱探杨虎城“自动返国”;但是,谁让王炳文也发了同样内容的电报呢。


第二步,假设杨虎城响应宋的“自动返国”号召后,宋子文将亲自抵港接杨虎城,并且告知蒋介石将在南昌接见,并委以重任。


第三步,当杨虎城按计划赴南昌,即由戴笠督率军统拘押。 


杨虎城接到宋子文来电,“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办理船票,等待妻儿,到10月6日,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致电驻法大使顾维钧,要求杨虎城不要再提赴苏事宜。


“关于中苏关系,谣传繁多。杨将军此时赴苏考察,不合时宜,请劝他推迟苏京之行。”


杨虎城手捏电报,可能背心发凉。


来自民国苏联大使馆这封电报,彻底否定了杨虎假道苏联回国的计划。


此刻,杨虎城要么甘愿归隐为海外寓公,要么顺从宋子文“自动返国”号召。此外,再无出路。


杨虎城回国途中与部下、同船华人合影。


最终,杨虎城还是下了回国决心。他命令亢维恪预定船票,同时,电召杨夫人一行三人由美赴英,会合后归国。


当杨某启程返国消息传来,戴笠立刻部署抓捕。为抓捕万无一失,戴笠亲自出马,并且点名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军统总部特工队,挑选精干便衣警卫23人。


这些人,由戴笠亲自点名、传见、训话后,由李家杰率领先往南昌布置。同时,军委会派出执行军法的宪兵一连,承担押解和看守工作。


1937年11月26日凌晨,杨虎城一行乘坐的轮船抵达香港。


12月2日,杨虎城由戴笠亲自陪同,乘飞机去南昌。


到了南昌,杨虎城一行,立刻被军统便衣、警卫、宪兵完全管制起来。当天,杨虎城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和行动自由。


(有空将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纪实里再说杨虎城遇刺,请关注,勿失联)

抗战群英传系列,关注看更多精彩: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断章

抗战,记住蒋经国

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刀——戴笠将军

翁达,黄埔四期的抗战名将

抗战战略魂——蒋方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