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樟树42|再见柳叶虫粽和它的邻居们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4


深秋了,全国各地从南到北,都是层林尽染了。朋友圈、网上不时有五彩斑斓的秋景入眼,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我家附近,河边公园里,就有几棵三角枫,它们集中种在一起,深秋一到,这个角落就成了最靓的所在。而我这次不是为欣赏它们而来,我到这里是要再寻一寻“柳叶虫粽”的。


自从在群里看到别的树友发的“柳叶粽”的笔记,每次在这里散步我都会偏离赛道,沿着河沿,在垂柳下穿行,就为了能见到可爱迷你的“柳叶虫粽”。只是每次都是有心寻它而未果,无心见时惊喜我,在另一处我和它相遇了。


|观察一棵树|樟树39|和“柳叶粽”的相遇


对于没有在这么熟悉的地方找到柳叶粽,我总是心有不甘。说来奇怪,这次当我刚一走到公园,就在一棵柳树下,见到了在枝条上飘飘荡荡,悠哉悠哉地“柳叶虫粽”了。我不由得嗔笑,世间的事总是在刻意带来的失望和随缘自在无求的惊喜间交替。

 

和上次见到的柳叶虫粽不同,这个柳叶虫粽制作不够精良。如果把上次的那个比作工笔,那这个就有点写意了。未被卷进的柳叶尖露在外面,反而让它有了别样之美,具备了飞鸟的姿态。干枯的柳叶尖似飞鸟的尖尖嘴巴,后面是它的身躯,嘴巴前伸,有展翅欲飞之势。



见到了第一个,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柳叶虫粽出现在我的眼前。不知是因为熟悉所以易现?还是最近柳丽叶蛾加班加点,赶在柳叶落地之前繁育后代?对我来说,这当然是惊喜,而对柳树来说,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这次除了见到了柳丽细蛾的柳叶虫粽之外,我还有意外之喜,见到了它的邻居们,叶甲和红蛛。


叶甲,就是下图的这几位。上次见到它们,看它们排队挤在柳叶虫粽窝边,亮闪闪的甲壳,头顶红帽,模样可爱。在群里咨询,也不知它们姓甚名谁。后咨询一位老师,说是某叶甲。



在树上的时候,我摆弄着拍照,它们一动不动,当我把它们带回家的路上,它们就集体逃逸了。起初我以为它们以柳丽叶蛾幼虫为食,或者单纯是临时来到柳叶虫粽”旁避避风雨,晒晒太阳而已,没曾想它们居然也是在柳叶上安家的家伙,以柳叶为食的。


我把目光从柳叶虫粽移开后,转向了旁边的两片柳叶,上面布满虫痕,彼此粘连,我好奇地解开上面的一片叶,分开的过程中明显有丝线被扯断“刺啦”声。叶的背面,赫然出现一个叶甲,“房顶”被我揭开,大半个身体暴露,它惊慌逃窜,速度之快是我始料未及。



和精工巧匠的柳丽叶蛾幼虫相比,叶甲也太随性了,扯两片叶片就变成自己的家。比起软软的虫子,带壳的虫子我还是有些胆量,心中少了些不适感,也可以正眼直视。它慌不择路,在叶片上循环往复,沿着枝条向上快速爬去,中途在另一片叶上停留,我惊道:难道它还狡兔三窟?是我多想了,就像在高速路上遇到服务区,它只是过去“加了油”,然后就一溜烟儿不见了。

它的爬行速度之快让我惊讶,在我跟拍它爬行的一段视频里,用时45秒,目测它在柳枝上的爬行距离是1米左右,换算成时速可达80——90米每小时,也就说,在一个小时内它可以爬30层楼。一个小小的甲虫,真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啊。


它属于鞘翅目叶甲科昆虫,我依然没有弄清楚它具体属于叶甲科下属的哪种叶甲。网上有资料说,弗叶甲属、圆叶甲属以柳科植物为寄生,都不是。百科里列举的叶甲科图片中甲虫也没有和它一样的。


它动如狡兔,至今我也没看清它的高清结构。在它静止的时候,可以看到它的两条触角有节,鞘翅黑色,有光泽,有一条条纵纹,上面凸起小块反射着光,看起来如一个一个小斑点。


确定不了它的归属心有不甘。在网上搜索如大海捞针,图片识别出来的结果往往五花八门,甚至南辕北辙,令人哭笑不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搜到了一种叫守瓜的甲虫,叶甲科鞘翅目守瓜属。


守瓜虫听名字特别有意思,好像是瓜类的守护神的存在。恰恰相反,它是以丝瓜根、茎、叶、花、果为食的甲虫,是危害丝瓜的常见甲虫。根据它们身体和脚的颜色不同,排列组合成黄足黑守瓜、黑足黑守瓜,黄足黄守瓜、黑足黄守瓜等类型,是不是有点饶舌呢?像不像《西游记》中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一样有趣呢!

守瓜属们取食叶片时,以身体为中心旋转咬食一圈,和切叶蜂取食叶片类似,只是守瓜虫吃出来的叶片孔洞毛毛糙糙的,完全没有切叶蜂切除的孔洞工致。

黑足黑守瓜,成虫体长5.5—7mm,宽3.2—4mm。全身极光亮;头部、前胸节和腹部橙黄至橙红色,上唇、鞘翅、中胸和后胸腹板、侧板以及各足均为黑色;触角熏烟色,基部两节或末端数节有时色泽较淡。小盾片粟色或粟黑色,狭三角形。


柳叶上的这个叶甲是不是就是丝瓜上的黑足黑守瓜呢?我依然不太敢确定。原因之一是除了我肉眼可见的黑足黑身外,它的鞘翅上明显有纵条纹,其它特征我无法观察比对。不知道是不是拍摄角度和光线问题?其次,柳叶上的叶甲吃的是柳叶的叶肉,而不是像丝瓜的黑足黑守瓜在丝瓜叶上留下孔洞。


下次再见,我是不是要抓一只呢?嗯,对我来说,观察和饲养是不同的体验和心理承受能力,这确实是个问题。


当叶甲逃之夭夭后,在另一只柳枝上,遇到了红蜘蛛。它正在柳枝上上上下下,忙忙碌碌,一刻不停地跑来跑去。我不止一次在叶片上见到红蜘蛛了。一次在乌蔹莓叶片上,一次在海桐叶上,还有一次在一个草本上,它快速移动的步伐和鲜红的身体在绿叶上太显眼了,很难不注意到它。不过,它又是如此地渺小,对观察植物不热衷的人也是不容易见到的。

看外表,不知第一次见到它的人会不会和我一样,把它当成迷你型的蜘蛛了。我也是今天查资料才知道原来它并不是蜘蛛种类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典型的螨虫。红蜘蛛属于蜱螨目叶满科,学名为叶螨。


网上资料显示,红蜘蛛繁衍能力非常强,一年可繁衍多代子孙,而且红蜘蛛的繁衍不分雌雄,雌性红蜘蛛和雄性红蜘蛛都可以担任繁衍的工作。环境温度越高,红蜘蛛的活动越频繁。红蜘蛛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



红蜘蛛的天敌是食螨瓢虫。这让我想起了香樟叶背面叶脉凹陷处的捕食螨,守株待兔,等待香樟叶片上的螨虫投怀送抱,和前文说的守瓜虫不同,樟叶上的捕食螨是香樟树真正的守护神。



双十一下单的杨小峰老师的《追随昆虫》今天到手了。第62页这章正好介绍到柳叶虫粽,里面对柳叶虫粽的造型结构进行了剖析。这个段落的最后一句“……把顶部按照垂直于底边那条线的方向来捏合,就构成了一个三维封闭的形体,稍加整理,便可成为四面体。”这句话我不太明白,按我的理解实际操作了一下,没有成功。



​实际上,我也曾拆解过柳叶虫粽,一是为了了解里面的柳丽叶蛾幼虫,同时也好奇这个“粽子”的折叠结构。上次的那个柳叶虫粽折痕并不明显,展平拍照后找不到旧痕,最终也没能把它复原。我用纸剪了一片柳叶,反复试了几次,依然折不出柳叶虫粽的四面体。哎,不得不佩服虫子的造型能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