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樟树50|走下神坛的马兜铃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5
马兜铃因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在中草药中。不仅仅在中国,它也是一种世界性草药,早在公元前300年就被亚里士多德的学生记在药典上,即“Aristolochia”,这就是马兜铃学名的来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爱美人士因为服用一种减肥药引起肾衰竭,经医学鉴定,这些减肥药中的成分之一就是马兜铃酸。从此,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开始被详细披露,不仅如此,马兜铃酸还是一类致癌物质。

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对马兜铃酸药物的高潮。从2000年开始,很多国家开始禁用此类药物。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马兜铃酸确认为一类致癌物。我国也在2020年将马兜铃从《中国药典》中除名。

这场沸沸扬扬的马兜铃酸毒性的讨论终于画上了休止符。而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医,不可避免地被殃及,从此以后,很多人对中药的态度即便不是激烈反对,也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马兜铃根在中药中称“青木香”,茎称“天仙藤”。它全株有毒,以种子最毒。在长期进化的历史长河里,植物产生毒性的唯一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它无罪,我们也大可不必闻毒色变,你不吃,它的毒对你又有何碍?



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野外常生于山谷、沟边、路旁阴湿处及山坡灌丛中。我就是在小区的一片小叶黄杨灌木上结识了它。


马兜铃的花、果、叶都那么如众不同,抛开实用主义,欣赏植物本身的美,找到美的本质,这也是我爱好植物的初衷。


马兜铃叶纸质,互生。植物志记述它的叶有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顶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两面无毛;基出脉5-7条,邻近中脉的两侧脉平行向上,略开叉,其余向侧边延伸,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


我见到的这棵马兜铃叶是戟形,顶端钝圆,基部心形,叶面绿色,叶背灰白,中脉粗壮,还有两条特别明显的基出脉,分列中脉两侧,这三条明显的基出脉又让我联想到了香樟叶了。另外还有四条叶脉从基部发出,和这三条相比,文弱一些。茎叶均无毛。



马兜铃不像乌蔹莓一样,会在藤上长出弹簧一样的触须,靠触须缠绕物体实现爬高爬远的目的。它直接用茎来缠绕,遇谁缠谁,你看,一片落下的梧桐叶被它捕捉,成了帮助它前进的拐杖。


马兜铃的茎具有识别攀附物形状的能力,它识别出梧桐叶的叶柄是合适的缠绕对象,于是就沿着叶柄螺旋攀升,直到到达梧桐叶片处,它没有再继续缠绕梧桐叶,而是直接探出到空中,寻觅另一处合适的攀附物。



和叶柄光滑直溜的形状相比,干枯的梧桐叶片体积庞大,形态异样,想要把叶片缠绕起来,确实需要很大的能量,还得变换不同的曲度,这对它来说似乎不划算,它还真是聪明啊!


马兜铃花期7-8月,植物是灵活多变的,只要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它们都尽可能多地开花结果。现在已经到了大雪节气,到了年终,依然可以在藤茎上看到花苞,从叶腋处生出,绿色中透着紫。它们的喇叭形花被片紧闭成一把“小刀”,刀尖、刀肚、刀柄完美形似。上面棱状凸起,像装饰的花纹。优美的圆弧从“刀尖”过渡到中部“刀肚”,然后收拢成“刀柄”。和“刀柄”连接处是膨大的球体,如同基座,球体下是子房。初生太小,很容易把它看做花柄。



马兜铃的花暗藏玄机。它散发的腐臭气味,会吸引小蝇类昆虫钻入花被筒里去觅食,花被筒内壁倒生的腺毛,把小蝇暂时“禁闭”,等马兜铃的雄蕊成熟后,花粉散出,落到小蝇身上,这时花筒内倒生的腺毛逐渐变软、萎缩,小蝇得以逃脱,恢复自由身的小蝇又继续被下一朵花的腐臭气味吸引,再一次落入圈套,如此以来,马兜铃实现了异花授粉。

马兜铃是虫媒花,为了避免自花授粉,它调整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利用时间差,再借助花被筒内的腺毛特性,略施小计,就让小蝇帮助自己完成了异花授粉的目的,让自己的种族生生不息。

这丛马兜铃长在灌木丛上,它们肆意成长的样子很容易被绿化工人注意到,然后被拔掉。我在默默祈祷,希望可以亲眼目睹花开的模样。


    花掉落后的小小的子房

       正在成长的果实


正在我遗憾没有见到长大的果实时,一只流浪猫从旁边经过,我想和它打招呼,它惊觉的眼神让我不敢造次。就在和它对视时,在小叶黄杨的根部,我看到两个马兜铃长大的蒴果,像两个小瓜,垂在藤上,真的是又惊且喜啊!


马兜铃的果实为蒴果,又叫葫芦罐、臭铃铛,看着确实像啊。上面一层灰白粉,又似迷你冬瓜。六条白色波浪纹路,每两条波浪纹中间一条绿色细纹,这是组成蒴果的6个果室的横膈膜。当我用手轻轻一捏,从其中一条绿线处就开了缝。



这是马兜铃蒴果成熟时的开裂方式,由基部向上沿室间开裂成6瓣,其果柄也同时撕裂成6条,呈丝状。


这时的马兜铃就像一个由6根绳索牵拴着的箩筐,也像烽火台桔槔上悬着的铁笼(兜零)。“兜零,笼也。”借马兜铃蒴果形似古代烽火台的兜零,古人为这个植物取名为马兜铃。马”是“大”的意思。《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凡言马者谓大,马蜩者,蜩之大者也。”马兜零果形硕大,故以“马”字冠名。“马兜零”就是“大兜零”的意思。


当然更普遍的说法是望文生义,说因为像挂于马脖子下的铃铛而得名。真真假假,姑妄听之吧。


​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马兜铃蒴果,只见褐色的种子密密麻麻,排列整齐,像造型美观的盘子,一个扣一个安排得整整齐齐。真是整理的一把好手。真正的种子是中间像心形的黑色部分,周边是它的膜翅。


一个蒴果里有这么多种子,估计得有两百多粒,真让我大开眼界。马兜铃花的巧妙设计最终成就了如此多的种子,再一次感叹植物进化的巧思。


在辰山志愿者群里,曾记得王西敏老师发过一张红珠凤蝶,吃马兜铃叶的。原来马兜铃科植物是很多蝶类幼虫的食物来源。比如漂亮的红珠凤蝶、麝凤蝶、黄裳凤蝶等的幼虫,都喜欢大嚼特嚼马兜铃的叶子。想起马兜铃的毒性,不知为何这些凤蝶却向毒而生,把自己的小宝宝送进“毒窝”?


“通过今年的观察,我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鸟会吃红珠凤蝶幼虫,似乎它们吃马兜铃获得的毒素,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作用”这是王西敏老师的感叹,也是我的好奇。这些以马兜铃叶为食的凤蝶体内积聚的毒性是否化成了斑斓的彩衣?

               来自网络

大自然无为而为,让各个物种之间相生相克,彼此依赖,共同生存,物种的多样性才得以保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