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文化博物馆的“树碑立传”展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5

这次端午出行,可以说是为了赴一场“树之约”。当小丸子老师说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有一个树展时,我就毫不迟疑地订了火车票,因为我无法抵挡一棵树的诱惑。


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把一整天的时间留给了这场树展。在到达吴文化博物馆前,我还没有浏览过这次展览的有关信息,目的是想把这次树展的好奇暂存在心里,以期获得更多的惊喜。


刚到达博物馆,就被这个海报所吸引,站在海报前,我一时都没看明白“树碑立传”这四个字,我以为是人的剪影,是人在拥抱树。等上到二楼后,在展厅门口再看时才恍然明白。


听讲解老师介绍,这次展览的内容 是由62 位志愿者耗时 2 年时间,对苏州地区的古树名木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展,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志愿者们走过 10000多 公里,通过航拍、摄影、速写、剪辑、文献检索、写作、口述史采访、标本采集等工作,成功完成了为百余棵古树名木立传的艰巨任务。


那什么是古树名木呢?古树是指树龄100年及以上的树;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


一进入展厅,墙壁上的一幅巨形地图就吸引了我。这是每一棵古树所在的位置地图,标注清晰,简单明了,更贴心的是还有同步电子地图,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利用地图的导航功能轻松到达古树的所在地。


另一面墙壁上,展示的是苏州市不同管辖区域内的古树名木现存数量,非常直观,采用年轮的形式也非常新颖。



入口展厅还展示了以沈周为代表的吴中地区明清画家的绘画,借助古画可以一窥苏州地区古树名木的演变史。


主展厅内,可以看到有古树名木的墙面展示和地面展台,听讲解老师介绍,展台采用曲水流觞的造型,新颖别致,展台不但有古树名木文字介绍,标本、相册,还有古树名木田野调查所用的各种工具,望远镜、无人机等。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台上布置的耳机、化学试剂瓶子,带上耳机,可以听到鸟叫声,雨声,而那个看着像化学试剂瓶子里装的是一些干花,(桂花和蜡梅),叶子(香樟叶),用手捏一下连在上面的象皮囊,就可以闻到瓶子里的香味了。


观众不但可以通过视觉,还可以通过味觉,听觉和触觉,和古树名木产生链接,让古树名木不再是伫立在远处的影像,而是具体亲切。


古树名木不仅仅作为一棵树而存在,展览中我听到更多的是人和树的故事。作为苏州挂牌树龄最长的银杏树,已经有2000年的树龄,目前藏在东山镇北望岭下村,两千年来,树已成了村中人的精神图腾,村民将其视作“神树”,常年会在树旁摆上供桌、垒起小龛,供奉香火。


本次树碑立传展览,不仅仅展示了古树调查研究的成果,吴文化博物馆还邀请了17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媒介再现古树的传奇,表达人与树以及树与其它生物的密切联系。


这件作品是《古樟之镜》Jazzz 施皓敏

 这是一棵位于金庭镇阴山岛树龄约1000年香樟树。巨大的古樟树成了周围居民自然地标与庇护所。艺术家把古树的特征与周边生物转译为多视角图像、图像上填充着不同的绿色与动植物线条。一棵古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件作品有20米长,位于一楼大庭,直达二楼,非常震撼。这是位于东山北望岭下村树龄约2000年银杏树。这棵树虽然曾遭受雷击,目前树身只余四分之一,但在根部又萌生出了繁密的新枝。树木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叹服。树木上的一个一个伤疤仿若一只只眼睛和我们对视,告诉我们它经历的风风雨雨。


这件作品叫“你是我生命的偶然”,但是作品还有下一句:但此刻我们在一起。人与树的相遇是偶然,人与人的相遇也是偶然,相遇即是缘,珍惜当下,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这是一件新媒体装置艺术。


古树能否用自己的意识创作呢?新媒体艺术家念子轩测量了古树的电流数据,邀请古树共同在赛博世界中共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动态作品。作品同时也邀请观众暂时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欣赏一颗古树的自我表达。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根据网师园古圆柏创作的“拟态书法”。这点非常有意思,在狮子林参观时,我看到假山上的一株枯柏,它的枝干真像是用毛笔书写而成,枯槁的树枝甚至有飞白的意趣。


在博物馆一楼和二楼的大厅里还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都非常精彩,通过艺术家对树木的解读和阐释,让我对树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非常棒的一场树展。



用这次展览的一段文字与你共勉:


当一颗树不再炫耀自己叶繁枝茂

而是深深扎根泥土时

它才真正的拥有深度


当一颗树不再攀比自己与天空的距离

而是强大自己的内径时

它才真正的拥有高度


树的成长需要深度和高度

人亦如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