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海棠
在浙江植物学会第 18 植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学习的第二天,在乌岩岭上,我第一次见到中华野海棠,当时听老师说它的名字时,我还以为是蔷薇科的海棠呢,原来它和地菍一样,属于野牡丹科植物。
这是一株小灌木,上面结了很多果实,蒴果绿色,像一个一个小杯子,中心玫瑰红色的“杯盖”,精致又好看。植物志上对果实的介绍为:“蒴果近球形,为宿存花萼所包,径约7毫米;宿存花萼钟状漏斗形,具4棱,顶端平截,萼片有时被星状毛”
中华野海棠(Bredia sinensis),又叫鸭脚茶,叶片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钝,基部楔形或极钝,长5-11厘米,宽2-5厘米,近全缘或具疏浅锯齿,5基出脉,幼时两面被星状毛,以后几无毛。
叶面基出脉微凹,侧脉不明显,背面基出脉隆起,侧脉、细脉均不明显;叶柄长5-20毫米,几无毛。
茎圆柱形,分枝多,小枝略四棱形,幼时被星状毛,以后无毛或被疏微柔毛。
聚伞花序,顶生,花萼钟状漏斗形,具四棱,裂片极浅,圆齿状,顶端点尖。
花瓣粉红色至紫色,长圆形,顶端急尖;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毫米,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呈短柄,短者长约1厘米,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呈短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地菍花的雄蕊是 5 长 5 短,而中华野海棠花的雄蕊是 4 长 4 短。这让我非常好奇,它们的雄蕊为什么要长短不一样呢?长雄蕊和短雄蕊是同时成熟呢还是有先后?不同长度的雄蕊是为不同传粉昆虫设置的吗?如果说长雄蕊是为飞行能力较强的蜜蜂等体型大的昆虫设置的,那么短雄蕊则可能是为体型小的昆虫设置的吗?真是这样的话,中华野海棠为了繁殖给自己准备了双保险呢。
中华野海棠名字中冠了中华二字,听起来特别霸气,可见这是中国特有植物,而海棠二字想必是取其果实似海棠果吧。中华野海棠不仅花色美丽,还是一味有名的中药,其全株均可入药,具有发表的功效,主治感冒等病症。民间做用作药膳在炖煮鸡、鸭等家禽类时添加,具有良好的滋补效果。
中华野海棠它通常生长在山谷、密林、溪边等海拔较高的地方,喜欢较为湿润的环境。浙江南部、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