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ence 合作期刊 Energy Material Advances——钠离子电池 特刊征稿

EMA编辑部 能源材料前沿 2022-10-21

Science 合作期刊

Energy Material Advances —— 钠离子电池

特刊征稿


特刊主题简介:

 随着人们对电力的灵活需求,二次电池(又称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作为一种灵活便携的储能技术备受关注,其中锂离子电池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一种电池技术能够满足所有需求,亟需开发新的电池技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众多二次电池中,钠离子电池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和电池构件而迅速发展,又因其具有资源丰富和分布广泛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特刊将围绕钠离子电池这一研究领域,聚焦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现状,涵盖设计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的新思路,开发液体、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新方法,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新见解,应用先进表征技术的新尝试,DFT模拟计算的新发现,以及工程化探索的新进展。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材料

界面性质

第一性原理计算

客座编辑

胡勇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自2001年以来在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多尺度结构演化、功能电解质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JouleNature Commun.Science Adv.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25000余次,H-因子82,连续6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录。合作申请6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5项国际发明专利、已授权40项专利(包括多项美国、日本、欧盟)。目前担任ACS Energy Letters杂志资深编辑。最近所获荣誉与奖励包括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际电化学学会Tajima Prize、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访问学者等。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开发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在第三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中荣获“2019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和“评委会大奖”、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


邮箱: yshu@iphy.ac.cn



Teofilo Rojo, 1981年获得巴斯克乡村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UPV/EHU的全职无机化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固态化学和材料科学。自2010年始担任CIC Energigune能源合作研究中心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科学主管,主导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他于2015年被任命为西班牙皇家学院的学术成员,2016年被任命为欧洲化学科学部化学与能源工作组成员。


邮箱: trojo@cicenergigune.com


Shinichi Komaba,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他于1998年在Waseca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5年在岩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至2004年在法国波尔多凝聚态材料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起在东京理科大学任教。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京都大学催化剂和电池战略计划(ESICB)的项目教授。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电化学器件(包括可充电的锂/钠/钾离子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电容器和传感器)中的材料科学和电化学。


邮箱: komaba@rs.kagu.tus.ac.jp


Kisuk Kang,韩国首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他在首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Ceder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3年以来一直担任首尔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研究专注于结合实验与从头算法开发新型电池和催化剂材料。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邮箱: matlgen1@snu.ac.kr


持续征稿中


欢迎联系 Energy Material Advances 编辑部获取更多信息:

energymatadv@bitpjournal.org.cn



欢迎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