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b第2冊 第十卷.B面P.51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2册 第十卷.B面P.51

00'03"P.51
  这一段大家如果正确想了解的话,那么特别是在《广论》当中,在中士道部分。这地方我要顺便跟大家提一下,你们如果真的想了解的话,那个有它很重要、很重要的内涵在。那么,这个在哪里呢?这个在中士道思惟集谛,一百六十九页最后一行,说「由集谛门思惟流转生死次第」。苦就是指的那个整个的现在的状态──我们六道众生。那么他为什么有苦呢?这个苦的因就是集谛,这我们了解。他在讲那个集谛,集谛流转生死的因,他分成功三部分。我们翻开来看,第一个他特别地说这一段,成办生死的因是什么。

01'13"P.52
  这里我不是讲《广论》,我简单扼要地告诉,就是解释刚才《南山在家备览》上面最好的一段,简单扼要的一段文字。在这个《广论》上面,一百七十页上面说「成办生死之因」。我们现在不是要了生死吗?换句话说,要解决生死之病。你要解决这个病的话,是不是要把那个病因找出来?对呀!那么现在请问生死这个大病的病因何在呢?他归纳起来告诉我们,说有两样东西──「惑」、「业」两样东西;惑就是烦恼,业就是我们平常造的业。但这个里头有两样东西你怎么办呢?说「然以烦恼而为上首」,这个惑跟业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这个烦恼、还是惑,两样东西最后又找到一样。换句话说我们要捉贼,一定把那个贼头先要捉到,要不然你打草这个惊蛇,完了以后,牠已经有了警觉了。你虽然外面的剪除一点,对不起,那个老根在这里的话,你永远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那一段文字,他特别说明这个。我文字不念,我一起简单地说一下。

02'39"
  它不是生死的因有个惑跟业吗?他就说,假定你有业,而且这个有无量无边的业,本来这个业是什么?直接感得生死的直接的因是业。虽然是直接的业,但是没有惑的话,它不可能感生死。举一个比喻:说随便一个种子──稻、苹果,那个种子直接长出那个稻,长出那个苹果树来,是那个种子,没有错!可是你把那个种子老摆在那地方晒太阳,它会长出来吗?长不出来。摆在田里面,加水、太阳,欸,起来了!所以外面这些东西,是助成它生长的必要的条件,而且跟它同时俱起的。所以这个种子的成长还要一个因,这个因有个专门名词叫俱有因,懂不懂?下面说的俱有因。

03'50"P.53
  比如说我们织布,说那个布是经线跟纬线,通常看起来好像架在那个经线──不晓得你们看过那个织布厂没有?那个经线架在那里,然后那个纬线横加穿进去,是吧?好像这布还没织前是个经线,但是没有这个纬线,这个经线能不能成布啊?不成。所以这个纬线叫作这个使得经线成布的俱有缘也好、俱有因也好。因此虽然你有无量无边的业摆在那里,没有这个惑这个俱有因或者俱有缘,它不长。因此这两样东西假如你要选一样东西的话,单单业不感生死;我们反过头来看,那么单单惑怎么样呢?单单惑没有业,他说:虽然你没有业,单单有惑的话,它无间──不停地,它自然一定造业,造了业的话,惑业碰在一块儿,一定行。所以这两者当中,我们最后又一步一步地观察推论下去,虽然成生死的因是两者,但是最后找到了真正的那个贼头,不是直接感生死的这个业,而是策发业的惑。

05'09"
  为什么论上面要说这一段话?如果说我们马马虎虎,平常讲经说法不一定讲,现在要想讲戒,真正要对治的话,你一点都不能错。说我们这个火力是有限的,今天你不要东打一枪、西打一枪,那没有用。你这一个子弹打出去,就把敌人要打死一个,好的话整个地把它要解决,那才行。所以修行这样,我们就有希望。所以像这样的这种严密的论,它很严密、很严密。生死当中最后说,喔!到最后你真正要对治的,不,无量所要对治的这个客观的环境,兜起来兜到只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我们就有力量对治它了。所以他说,既然如此,那现在下面我们也应该了解烦恼。烦恼是什么?如何对治?

05'58"P.54
  于是他下面告诉我们正讲烦恼,说「正明烦恼」,不是前面理论上面晓得说,真正的一切的根本的问题在烦恼吗?那么烦恼是什么,你要了解它呀,否则都是文字呀!所以下面一步正明;然后呢,「如何生起」,那个次第很明白;以及烦恼生起的原因;以及烦恼有什么害处,再下面才告诉你对治的方法。你每一个地方都很清楚了,到那时候你下手,容易了嘛!

06'32"
  所以像前面在《南山在家备览》,尽管我们经常看得见这个文,看完了以后,你有一个感觉:啊!这个道理好,文字也很美,我也懂。可是要我们真正去修行的时候,不一定派得上用场。要好一点,我参禅,这参禅看一个「念佛是谁?」「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跟这个文完全没有关系。要我们念佛,一句阿弥陀佛,跟这个文毫无关系,这样。就算学戒,到后来告诉你,什么持、什么犯,跟这个文又毫无关系。实际上真的没关系吗?喏,所以这个论上面真正的好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一看,像《菩提道次第广论》,它就告诉你清清楚楚,理论上面生死的因归纳起来找到这个;然后说到那个烦恼的时候,那么晓得现在这个烦恼──正明烦恼,所以第一个说,什么叫烦恼。下面就告诉我们,有法生起使得你内心成不寂静相。这不是文字,我们坐在那里一想,当你心里面念头一动的话,觉得这里坐立不安了,强一点;再不然的话,本来宁静的心情,有这个现象生起来,你说:「哦,就是它!」

07'50"P.55
  有时平常我们坐在那里,眼睛一看见这东西:「咦,这个满好。」你心跟着它去了,我们了解这个叫烦恼。再不然一看见:「讨厌,这个家伙!」欸,你就晓得前者是贪,后者是瞋。坐在这里觉得满好嘛,我觉得这个也是这样,这是什么?我们往往觉得:欸,这个不错呀──痴!一片大无明当中。我们往往觉得这样:「欸,我现在这样的很好。嗯,我这个打坐坐得很好。」所以我常常说一个笑话,那是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打坐打得很好,你打一个瞌睡,打一个瞌睡嘛,当然好嘛!」没错啊!当时我还不服气,现在是越想越对,这个还非要从经论上面验证出来。我们往往觉得:欸,你不要分别。实际上你不分别,在什么当中?在大痴相当中,我们也还以为修行。喏!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地告诉我们,特别地告诉我们哪,它关键在此。

08'49"
  「如何」──下面就告诉我们「生起次第」,你了解了这个次第从根本上面去找到它,最后告诉我们什么因。这里这个《广论》上面,不去深谈,不去深说。同时我随便一提的,因为第一次讲《广论》浅释,像这个关键之所以这样安立,那没有这样讲;那么今天讲到戒的话,你们一看就晓得为什么《广论》要这样安立的配合,大家了解吗?所以到一来,你学论也有用,想学戒也有用。

09'20"P.56
  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流转生死永无尽期,「大觉」世尊──我们的佛陀,「慈哀,将令离苦,察病设药,对分三种。」由于这个大慈悲心,要带我们出离生死,于是观察什么病,对着这个病而立这个药,那个时候,对症着它分三部分。哪三部分呢?

09'57"
【内心昏动对立定慧,身口非违对立净戒。】

戒、定、慧三样东西。第一个呢,就身口在很动乱状态当中,要净戒来把它安住;安住下来了以后,内心上面的昏、动等等哪,定慧。

10'21"
【圣教虽多不越三学,】

整个的八万四千,乃至于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个三项。

10'33"
【三学所立唯依色心。】

那么三学更简单一点──色跟心。就是我们心对境,换句话说;或者是境引发我们的心,或者我们的心去制造那个境,无非是这样。眼睛一看,「嗯,好看的。」「咦,讨厌的。」或者无所谓的,这个什么?贪、瞋、痴!我的心对着境引发的。由于这个贪瞋痴,好的就执着,进一步产生造业,坏的排斥也造业,痴同样的,一种业。

11'09"P.57
  所以说,这个地方又进一步说,啊,这个色心。「论其起也则从本以发枝」,生起的是从根本慢慢地发枝。「用其治也」,对治的时候,「则先粗而后细」,粗的把它解决了,细的慢慢地来,有它一定的次第,我们要了解。所以,谈说明的时候是论,那么像《起信论》上的三细六粗;讲戒,那么先防身口,七支先来,后来深进入细的,所以说「用其治也,则先粗而后细」。「首先制戒,意在于斯」,所以戒定慧当中先讲戒,在这里。举个比喻,说:

11'55"
【譬夫浊水,风激波腾。风波未息,欲得清澄无有是处。】

就好像台风来一样,这狂风大雨当中,你要那个海不扬波,硬去压制可能吗?不可能!你怎么办呢?把那个风先拿掉,拿掉了以后,这个水自然慢慢地再设法宁静下来了。所以告诉我们,如果是那个风波还没有息的话,不行。这个

12'24"P.58
【三学次第,理数必然。】

它有必然的次第的。

12'34"
【乖越常模,去道全远。】

如果是你违背了这个,那不灵光!「乖越」不灵光。他下面又说,

12'42"
【烦即昏浊,惑谓乱动。三毒结使劫掠善财,喻之如贼。三行相因谓次第而生。斯须摄济谓不可相离。」】

这个是解释前面的文字。「三行」就是戒定慧,那个戒定慧的为什么互相、相因待而产生呢?那个有它的必然次第。「斯须摄济」是解释前面的,不可以相离开的。

13'10"
  有了这个,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戒疏》,就是第一行的文字。说「烦惑」,这个烦惑啊,前面说经过无量劫,然后呢对无量的境界,那个不是那么容易。不是说,喔,原来生死的根本──戒定慧。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的,虽然说是戒定慧,不要贪瞋痴,说得头头是道,到了境界上面,从来没有做到过。我第一个就是这样的感觉,我想你们大概跟我差不多吧!比我好不了多少,千真万确,事实如此。所以它这个「烦惑难清,要由方便」,要有一定正确的方法。于是说这个三学,那下面的解释来了以后呢,对治的根本在这里。

13'58"P.59
  所以《成实论》上面,戒像捉贼,先把它捉住;定,绑住;慧,杀。戒,认得它──喔,这个是!这个是!这个是!然后把它抓到,不会让它动乱。然后让它定把它绑得死死的;最后,慧来观照。「三行相因,斯须摄济」,前面有说过了。「故初行者务先学戒」,刚开始的时候你一定要学这个,随时警策,随时检点,绝对不要违犯,使得这个「三业清净」,那时候你「正定正慧自然而立」。

14'40"
  说到这里,真正的戒定慧内涵很深广的,我说一个最基础、最浅近的。现在有很多人跑得来说:「哎呀,法师啊,我这个定力不够,我要去学定了。」碰见这种情况,我常常觉得很无奈地苦笑一声,这样。为什么?我啊,三十几年以前就忙这个事情,忙到现在还是觉得定力不够──真正的原因不在定力不够,戒基没有。但是我们并不了解戒的特征。戒的特征是什么?你了解了前面那个,所以这个戒是非要有见解的戒。就是你一定了解了正确的认识,这个对你不利、这个对你好的。所以当对境的时候,你看见了:「哎,这个不好!」所以你随时随地一对境,那个心就摄持住,所以叫摄心为戒,它戒的真正的用意在这上面。但是我们刚才初机的行人,对不起,尽管讲,可是境界现行非常地强烈,不要说你挡不住,乃至于这个现行你根本不认识。

15'49"P.60
  因此比如说诸位在家居士,尽管你觉得:哎呀,这个到庙里真好,但上班不行。为什么?这个上班本来告诉你,你跑得去就要对这个境界上面去。你能跑得去上班在那里想着、闭起眼睛来念阿弥陀佛吗?这个不可能!大家都这样做的话,所有的店都关门了。叫你去设计的话,你设计出什么东西来呢?当然不行!所以说上班要忙这个,回去等一下的,啊呀,父母、妻儿、子女,你一天到晚忙这个呀!这个境摆在这地方,有心无力,这样。

16'27"
  这是真正重要地帮助我们,在内心想办法去这样。于是你平常的时候,对着境界随时警惕自己:不要!警惕自己:不要!那时候有两个功效,最简单的哦,最简单的。哪两个功效呢?第一个呢,就是你的内心的警觉心很强,遇见境随时警觉、随时警觉。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往往我们常常人家说:「你这个眼睛真大!」意思就是看见了东西就像没看见一样,就是这样!换句话说,内心当中境界现起来了,已经发生了什么不晓得。你没有这个警觉心,你根本无力去察觉是非。其次呢,察觉了以后,我们就无力去对治。当你前面这个学戒的时候,你随时觉得,嗯!警觉到不对,然后能够把它对治。

17'19"P.61
  你不断地这样做惯了以后,当你定下来的时候,你的心很强有力。在外面有各式各样的境界来引发你,现在坐在那里没有境界引发你,可是那时候你的内心的动乱;因此,坐下来的时候,你内心经过前面戒那个时候的训练的话,你随时警惕:又错了,把它拉回来;又错了,拉回来!你有了这个本钱,你才能够把你的心从散乱当中收摄得起来。你没有这个力量,于是尽管身体放松了坐在这地方,坐是坐,脑筋里面还在想:哎!波斯湾那个战争,今天晚上那个好消息可不能不看呀!「啊,那个股票如何啦?」然后呢,「学校怎么办啦?」是不是我们脑筋里想这些啊?想累了,呼呼大睡,那就是这副样子。也许说起来这个很笑话,但是我想,我是夸张一点,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这个。

18'22"
  那么这根本在哪里呢?不在定上,在戒上面。而真正戒,真正的戒的中心在见解的「见」,你一定要看见这个东西对你有利,这个东西对你不利,这样。所以这个见解分辨了以后,你才晓得世间对我们,一切东西,哎,那真是可怕!送上门来都不要,你还去忙它吗?你有了这个,然后你才能够生那个心。否则的话,虽然你说你不要去忙,但生活无着,你有种种的借口呀!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

18'57"P.62
  所以这个戒当中叫六和啊,修六和敬。六和敬当中第一个和是什么和啊?没有错嘛!见和同解。这个见解,说第一次讲的正知见,你正确地了解:哦,这个才是这样的啊!你自然心里面已经把世间的东西排斥了。然后虽然你了解了做不到,于是学下面的种种东西,这个才谈得到下面的,不是吗?所以同样地,这个次第是井然,而且一定分析得很清楚,很多无量无边的这个内涵当中,经过归纳以后,分几个简单的项目,次要的摆在旁边,重心在那里,全部精神对治这个。这个把握住了,下面的自然就容易解决呀,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是这样,当你这个有了戒以后──所以这个戒叫作捉贼,这个贼你认清楚,认清楚你能捉得到它啊!所谓这个见是什么?见到这个贼,然后下面这个五和就把它捉住,抓到了以后,那个定就可以有希望呀!这是它的次第。

20'09"
  然后呢,《广论》上面,同样地告诉我们,它那个次第怎么弄法。现在请你们看一百九十三页,最后一段,「第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哪!就是告诉我们,你怎么灭除呢?然后下面告诉我们三学。倒数第二行,「其中三学」,它有几个啊?「数定」,就是数量决定,下面还有一个,「次第决定」。下面这个次第决定,是一百九十四页的第四行最后一句。他为什么要说这个数量决定跟次第决定呢?这个论我不细说,可是这个地方的学进去我们非常重要的,就我们面对无量无边的内涵,你到底哪里下手呢?我们刚才说的「一头雾水」,欸,现在他菩萨祖师能够很清楚明白地分析、归纳,最后把无量无边的这个内容归纳成功几个大要、大纲,几个聚。所以真正归纳起来,内涵不外乎三项,就是数量,就是这个!

21'36"P.63
  在这个情况之下,他就说了,「初观待调心次第」,我们真正要学的,岂不是要调伏那个烦惑的心啊?对!这个调伏烦惑的这个心,有它的层次不同的内涵,只要分三个步骤就可以解决。第一个,散乱令它不散乱──戒。喏!就这个。你东想西想,欸,不可以、不可以,拉回来。这个就是说,治散乱的是戒呀,不是定啊!然后东想西想,欸,说中东没有关系,股票没有关系,粮食涨价、跌价没有关系,那这个东西你把它拉回来。然后全部精神放在这上面,安住在一个定点上面,那个「心未定者,得定」。得了定以后你才有力量去观照,观照了以后,了解了烦恼,然后破除烦恼,所以「心未解脱令解脱」。这个调心那个次第──戒、定、慧呀,就是这样!

22'48"
  然后呢,这个调心是因哪,你能够这样的因解决了,得的果,所以翻过来一百九十四页,「观待得果数决定者」,第一行下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因是调伏那个心,调伏了心得到的果是什么呢?下面说,「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心学之果,谓得上界二种善趣;慧学之果即是解脱。」这个三个结果。说「总其所生,谓增上生及决定胜」,我们整个要修行的只有两件事情──增上生跟决定胜。戒是增上生第一步,定是增上生的第二步;然后戒也是决定胜的基础,下面的就是这个,了解了就是这样!增上生是因,决定胜是果,生生增上,究竟圆满了的时候,就是佛的报身,如此!所以不管从因地上面来看,从果位上面来看,这个三样东西──满足了。他这样安立的,不是我们随便的,这我们应该了解。因为这样安立,所以你要求的目标可以圆满地给你,要想达到这个圆满的目标,那个因地当中你应该这个丝毫无差。

24'14"P.64
  那么为什么立那个次第呢?下面这个次第我这里就不细讲了,这个次第就不细讲了。戒定慧因为在下面如果有机会再讲,否则的话,不清楚的话,那个时候你可以像《广论》上面,那《广论》上面是告诉我们简单的轮廓。像其他的《成实》啊,《萨婆多论》哪,乃至于《瑜伽》,都说明为什么一定要立这么多次第,为什么要这样子数量,这个数量为什么要这样的次第,你不能颠倒吗?不可以!它有它的个特别的理由在。像造房子一样,三层楼,你可以先造了三层楼再造基础吗?那不是开玩笑!烧饭也是一样,你不能说我烧好了饭再加水,那这个米烧成炭了你加水有用吗?当然不行!那么这个了解了以后,我们那一段《戒疏》上面的那个,就自然就很清楚了。最后这个看一看:

25'21"P.65
【《资持》云:「五分功德以戒为初,无上菩提以戒为本。安有弃戒别求圣道?《智论》所谓无翅欲飞,无船欲渡。圣言深勉,可不信乎?」】

《资持》再补充加强。「五分功德」就是我们所谓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通常这个是说佛的五分功德。佛的法身──戒身、定身、慧身,这样,换句话说,这一步一步地这样来的,这个戒是基础,这个戒基础,无上菩提以戒为根本。既然这个是初步,这个是根本,哪有说你第一步不跑,就跑到最后一步了,没有这样的事情!哪有说这根本不立,上面能够建立起来了。所以他告诉我们「弃戒别求圣道」,不可以!拿掉了戒,不行!不过当然这个戒,内涵下面要详细地细说,如果不细说的话,我们会误解的。这个戒上面告诉我们,戒有定共、有道共,乃至于种种的开合不同,这个慢慢地说。

26'49"
  我之所以说这个的话,也许有人问:「欸,那个你讲戒,为什么禅宗的不讲?为什么净土的不讲?」好像你仔细看看,除了这个律宗,其他的九宗都不讲,那个味道好像。这是我们对戒的这个真实的内涵不太了解,所以我顺便一提,以免大家有所误会。就像这个《备览》说下去,它每个地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由于个人目的不一样,所以开始的时候偏重稍有差别是有。就像我们说一个天才儿童,就把他直接念到高班去了,他可以不经过这一年级、二年级,可是一年级、二年级的东西他能不学吗?这个天才儿童不懂得加减乘除,就把他造成功爱因斯坦,有这个事情吗?然后天才儿童这个文学天才,连它字都不认识,字都写不来,可以写出最好的文章来吗?当然不行啊!所以他可以不经过那个一步一步的,像平常人那么这个形式,可是这种内容是一点都不能错的,我们要了解,这样。那么正规的是如何、特别的是如何,那后面会细讲。所以在这里特别告诉我们,你要想走这条路,那戒是根本!

28'16"P.66
  所以《智度论》上面特别告诉我们哪,就像没有翅膀也想飞,没有船也想渡过那个江河,都指这一点。「圣言深勉」啊!这圣人告诉我们的话。圣言定量,圣人告诉我们的话没有一点出入。我们不要说:哎呀,我们以为如此!那是我们学「我」,那是一定不成。要以圣人之言作为衡准的标准哪,深深地拿这个来自己策励。所以他最后两句话是策励我们的,「圣言深勉」,可不信吗?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