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b第5冊 第三十八卷.B面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5册 第三十八卷.B面

00'03"
  今天请翻到五十六页,《南山律在家备览》五十六页,昨天我们讲种子,说这个戒体,戒体呀,这无作戒体是什么呢?就是经过这个作法以后,在我们心识当中留下来的这个习气种子、善法种子,这样。那么这个名字有的时候叫它习气、业习气,就是作了这个业以后留下来的一种习惯性的力量;还有一个呢,称它为种子,唯识上面给它一个专门名词叫种子。那么为什么称它为种子呢?这个是个比喻,现在我们看一看五十六页第四行,看那个「种子十义」。

01'22"
  说「如世谷果皆有种子」,那么就像世间谷子、果子都有种子,它这个种子含有十种意义、这种内涵。第一个「从众缘生」,它这个种子本身还需要很多的条件。不过这个种子就是最主要的,是通常我们说亲因缘,这个种子具足了,这样;但是它成长过程还需要其他的条件,单单那个种子不够,还要水、土等等,这个第一个从众缘生。「体性各异」,虽然从众缘生,但是各是各的,这个种子就是这个、那个种子就是这个,苹果不能长出橘子来,然后呢这个水果它不是谷子,这样,这个各是各的。第三「生性常存」,它只要那个种子不坏,那么它那个生长的这个特征、特性它永远在,坏掉了那就算!第四呢,它能够任运,说自然地能够滋长。五呢,这个长的时候就含有根、条、华、叶等等,这样,慢慢地长出来。第六「虽复含畜相不可得」,在事先那没长出来之前,你完全看不见。那么七呢,「遇时开绽」,到了时候,这个换句话说,这个也是缘当中的一种,它就会得开。「子果不差」,这个种子它将来会结果,这个果是展转相生,从它那个增长来说就叫子果。「展转相续」,永远继续下去,而「出生多倍」,这个就是种子。现在我们所受的这个无作戒这个戒体,也具有这样的力量,所以用种子来说明它。

03'58"P.202
  那么这个无作戒体怎么样的十种状态呢?就是说受了这个无作戒体以后,它这个戒的真正的功效还要「待众缘」,待众缘。所以前面受的叫愿体、叫虚愿,待众缘通常后面就是随行。受了这个戒以后,然后对境遇缘的时候,那个就是受戒这个种子遇缘的时候。没有得这个戒体之前,遇见外境随着以前的恶种子转,展转地造恶业;现在得了这个善种以后,只要这个善种存在,它自然而然一遇众缘,增长那个善的功能,这样。然后长出来的跟前面不一样,「体性各异」,以前坏的,现在善的,而且这个善跟普通的余善不同,也只有这个戒有,这样,这个它的一个特征。而且呢,只要这个戒体并没有损害,它永远生长。这个生长的方式是「任运」的,所以得了这个戒体,通常这个无作的这个功德倍倍地增胜,所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的。

05'23"
  然后呢「含畜」,还有长出来的所谓根、条、华、果等等。由于这个,下面一步一步地再长出来──华、叶,还有果没有说,果是到后面。这个果这样小的,如果受得不对,小的是人天果,可是实际上这个是并不是真正的我们戒所要的果。这个人天的果报,这个戒来说,只能说什么?华、叶等等,这样。真正的这个具戒的真正的果,那是得到解脱之果,尤其是现在圆教当中这个果是佛果,这个在后面。那么所以前面的所谓根、条、华、叶等等,那就是我们世间种种的好处,增上生那一部分。第六「虽复含畜相不可得」,看、看不见的。「遇时」,这个时,实际上就是遇缘的一种,不过「缘」是拿空间来讲,「时」是时间来讲。「子果不差」。它「展转」,永远在展转,展转的道理,后面会啊,下面讲作的时候,持犯的时候,我会详细说明。「出生多倍」,亦复如是。

06'50"
  那么我们了解了,喔!现在这个戒体它的特征是这样,所以给它一个名字叫作善种子。不过虽然是用这个名字,可是说,这个地方说,

07'06"P.204
【然种子名通,义须细简。】

这个名字是共同的,有这样的十种功能,这个内涵哪,要仔细地简别一下。那么,

07'20"
【初约十界,四趣为恶,余六是善。】

我们整个的这个法界不外乎这个十界,从最高的佛到最下面的地狱,反之亦然。那么这个里边要晓得,「四趣」那是地狱、饿鬼、畜生、修罗,这样,这个是恶的;人、天加上四圣法界,这个六是善的。次就善中,人天有漏,四圣无漏。

07'53"
  其次就善当中,人天是有漏,四圣才是无漏。三就圣中,

07'59"
  那么进一步,这个无漏的圣道当中,

08'02"
【三乘是偏是权,】

因为他所证得是偏空的涅盘,并不是圆满的,是权宜的。

08'12"
【唯佛是圆是实。】

那么现在,下面说:

08'18"
【今此戒种,文唯简恶,若望人天是无漏种,若望偏权是圆实种。行者当知本所受体,即是一体三佛之种。】

喔!那么现在我们讲的这个无作戒的戒体,或者就这个无作戒的善种子,从文字表面看,那只是说从它的最基本的、最浅的地方去看,那只是说去恶从善。但是进一步去看的话,这个是啊,善是人天来算是指「无漏种」;乃至于更进一步去看的话,并不是二乘而是「圆实种」。这个是我们所有修行的人应该知道,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我们从根本所受的这个戒体,所受的、所纳的圣法,所成就的这个戒体,就是所谓「一体三佛之种」。这个三佛,体是一个,将来成就呢,法、报、化三身佛,这样。那这个事情,看看是何等地重要、何等地庄严!

09'49"P.206
  那么这里说这个「一体三佛」,说这个是约圆教来开,这里稍微要说一说。约圆教来开,就是不管你了解不了解,一旦这个种子种下去了,结果一定结出佛果的这个种子。但是你了解的程度不一样,以及这个将来行持内涵的差别,感佛果的时间却有不同,却有不同。最快的像善财、龙女,然后呢,这慢的那不晓得到什么时候,无量阿僧祇劫,这个是它非常大的一个差别。

10'39"
  就因为有这个差别在,所以我们在这里非常认真、仔细地研阅考校。谁愿意得到了这个好东西,还要长劫生死当中沉沦?谁都不愿意!尤其是今天在座的前面主要的诸位同道们,出了家目标就是这样去,而且已经把世俗之虑舍掉了,如果弄得不对,还走冤枉路,这个是人人都不愿意。所以说,我们真正的出家的同道们,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不是说「它这个总归反正是圆的」,不行!种是圆的,可是你将来的成就,那个里边哪,那差得绝对不是说三生、两生乃至于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这是一个无量阿僧祇劫的差别在里头,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那么整个地从前到后,都是来说明、研讨,以及我们自己去抉择、行持,都在这个上头说的。继续看文:

11'56"
【故《萨遮尼犍》云:如来功德庄严之身,以受戒为本,持戒为始。】

喏,这个《萨遮尼犍》,这个这部分是什么,我弄不清楚,反正总是引这个,或者是经或者是三藏当中,或者是什么。说「如来功德庄严之身」这个是什么?从受戒开始!受了戒以后下面照着去行持,这个是起步的地方,所以从体起行,这样的。

12'42"
【又《法华》云:佛种从缘起。即斯义也。】

同样地,《法华经》上也告诉我们,《法华经》上那四个偈是我们常念的,「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那就是这个。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证了最后的无上果以后所见到的,原来一切法──空缘起,这样。所以这个都是无非是从因缘所生,所以就说一乘之道,让你们把那个佛种留下来,以后一步一步上来。那虽然这个种子种下来了,成就与否要看个人的认识跟行持。认识就是知见,行持从这个地方说──戒为开始。戒当中先得受体是根本,然后呢依体起行,随行、行持,行持到什么程度,就得到什么程度。

13'50"
【下句结示正义所立唯此。】

那么这个「下句」就是最后一句,「于本藏识,成善种子」,喏,这个,这个就是我们的戒体。所谓结出这个最后这个结论,告诉我们真正圆教一宗所立的这个戒体!

14'13"P.208
  那么,下面有一个问答,这个问答也是来解释我们一些疑难或者不清楚的地方,由于这个问答抉择以后,使得我们对这个所学的更彻底、更明白。

14'35"
【问:既发此体,后用受菩萨戒否?】

说,他又问:说现在既然你依照圆教开权显实,发了这个体,这个体就是三佛种,换句话说,这岂不是,「佛种」一定是菩提心,然后呢菩提心受菩萨戒,请问:那你发了这个体以后,岂不等于就是发得菩萨戒的戒体呢?那你以后要不要受菩萨戒呢?这第一个,这样,说这个。当然实际上呢,菩萨戒跟我们现在的比丘戒是两回事情。所以说,

15'15"
【若不须受,】

有一部分他没受,那么

15'18"
【即应约大判持犯耶?】

假定说你不要再受的话,我们现在这个具戒,具戒这个戒体就是菩萨戒的话,那么犯了罪,你岂不是要根据这个大的菩萨戒来判罪吗?那么菩萨戒跟前面那个别解脱戒有什么不同呢?别解脱戒重点是放在身口的方便上面,这样,那么成实当宗的话,它叫「重缘思犯」;至于说实法宗的话,那根本心不算,一定要身口动了才算犯;而菩萨戒是「瞥尔起念」就犯了,这个就有很大的差别哦!所以他说:那你如果不要再受,你这个就是菩萨戒的话,那判持犯的时候,岂不是应该照着这个大乘的菩萨律来判呢?反过来,

16'29"
【若云须受,】

那么假定说你还要受,那么

16'33"
【则无作业为重发否?】

还要受,那么你现在又说它就是一个究竟的,这又什么话呢?就算是要去受,那么将来这个无作业还要不要重发呢?如果要重发,那前面有一句话没有说:那这一次的岂不是来得虚受了吗?就这样。下面:

16'51"
【并须细求,不可相滥。」】

他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就像前面所说的,这个地方要藉「学者思之」,让我们后面学的人哪,好好去思惟,不要相泛滥。

17'10"P.210
  像上一次那个地方啊,他说那个「学者思之」,我说、我当下把它指破。实际上这个指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个让我们自己的思惟这个才真正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指破不是很好的呢?这个有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重要的理由在。就是说,你真正肯学的人,他到了这个阶段,他的的确确会很认真努力地想去学习,他学到了──没有学的时候,非常努力地求,学会了以后是战战兢兢地持,这样。所以对他来说,不说破,对他反而有策励他,自己努力去思惟、观察,然后呢,思惟到了以后他战兢惕励地不敢放松地来。而另外一类呢,你告诉他了以后,省是省力了,这样他不经过思惟、观察,他不晓得珍惜。再说,不经过思惟、观察,这个思惟、观察是我们很重要的,这个思惟、观察还要训练。这个是对我们不一定有太多好处,有好处也有它局限的一面;另外呢,说不定还有它的副作用、害处。就有很多人听见了以后,他会找种种的借口,这样,实际上呢内涵是没有做到,找了这个借口,这个就不好了,这个就不好了!这样。

18'45"
  所以很多地方这个祖师们就把那个,嗯!蓄而待发。就像四分当宗,这个这里并没有说,这个《羯磨疏》上面曾经说,那些祖师们都是四依大士,他哪有不知道的。可是到那个时候,因为学的人条件不够,所以他说:欸!只是先强立这个名,暗暗地把你引上来,条件够了以后你自然会透脱出去。要晓得这一点,所以凡是遇见「并须细求,不可相滥」的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学的人自己要了解。不要说:「唉呀!那这个弄不清楚就算了、算了!」就这样。尤其是年轻、真正的有条件的,到那个时候就要认真细心地钻研。再下面「《芝苑》云」,他还是用那个不同的方式来,

19'49"
【《芝苑》云:「天台疏云:不起而已,起则性无作假色。】

那么这个「天台」呢就是智者大师,这个「疏」就是《菩萨疏》。这个天台智者大师疏这个《梵网经》,有一个叫《菩萨义疏》。他这个里边一开头,就是讲戒体的时候,就是讲那个体呀──通常天台说五重玄义,第一个是名,第二个是体──讲那个「体」的一开始就说「不起则已」,要嘛这个戒体生不起来,一生起来的话,它那个就是什么啊?它是个「性」,换句话说,这个本性就是佛性,这样。就是这个从这个上面起的「无作假色」,这样,无作假色。他判的内涵有一点不一样,可是从性质上来本身说是同样的。

20'53"
【南山云:熏本藏识,成善种子,此为戒体。】

那么南山祖师又说:这个起来了以后,熏我们的这个自己的「本藏识」,因为从这地方起来还熏它,所以叫「熏本藏识,成善种子」,这个是戒体。那么,下面看:

21'17"P.212
【天台性之一字即能起因,无作假色即所发体。】

换句话说,这个「能起因」是什么?就是他本来的心,还是还从心起,从心而起是还熏本心,这样。所以从心而起叫「性」,还熏本心这个叫「无作假色」。那么南山呢,「熏本」这个本呢,就是说从性而起,然后熏,熏本识藏,还熏到这里成功善种子,这是同样的内涵。所以,「天台性之一字即能起因,无作假色即所发体。」下面我们看完了这个文,这个地方我仔细地解释一下。

22'02"
【南山藏识即所依处,善种子即能依体。】

因此这么一来呢,说:

22'12"
【能起所依是本有之性,所发能依即今受之体。若此出体,文据极明。】

这个先把它解释一下,现在这个能、所两个就说一下。那么,看哦!一个是叫「能起所依是本有之性」。现在呢,我们先这么说哦,我看一样东西,这个大家停一下,说我看这个金子,我是能看,是不是啊?能看见这个金子,这个金子是我看见的,被我所看见的,这个能所关系是这样的,对吧?现在呢我发这个无作的戒体,是不是也有一个地方起发出来的?那么这个地方是说「能起」,就是从这个地方生起的,这样。换句话说,我是能看的,引起这个看的这个动作的这个起发点。那么然后看完了以后,欸,我看见了!看见这个窗子,然后看见那个窗子,这个窗子是不是有个影响力来,留在我们的心里边哪?这样。所以留下来的心里边,就是把这个看见的认识作用留在那里,这个就是所依之处。因此这个「能起」,以及看完了以后这个心识种子「所依」,这个都是「本有之性」。现在懂不懂这句话?所以啊,「能起所依是本有之性」。

24'06"
  那么现在这个地方能起的起些什么?这样。能起的,就是无作善种子。这个无作的善种子还从心起,从心起了以后呢,就是换句话说,照着前面这个说,心起了以后,这个生起来了以后,留在什么地方呢?还留在我们的心里边,这样。所以能起是这个心,生起的一个无作戒体的善种子,那么这个无作戒体的善种子留在哪里呢?依在哪里呢?依在这个心里边,所以所依之处还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时候要注意噢!这个能起跟所依是我们的本性,但是生起的东西跟所依的这个东西却不是这个本性噢!这是什么?这个是无作戒的戒体。这个无作戒的戒体,天台判它为无作假色,南山判它为善种子,名字不同,内涵一个。

25'25"P.214
  再下面,「所发能依即今受之体」,所发的是什么啊?就是这个戒体。从哪里发的?是从我们能起的这个心当中发的,但是它跟我们能起心是不一不异。这个能起的心还要经过几样东西,前面的教诫种种等等,然后才能够引发这个业体。发了这个业体以后,这个业体依在哪里呢?依在我们这个本性上头,所以这个业体本身哪,就所依来说它是个能依。所以「所发」前面以及「能依」,这个都是就是受的戒体,这个就是善种子。经过这样的,「若此出体,文据极明」,经过这样的仔细地说明,来指出我们所受的戒体的话,那就完全正确了,不管是它文字以及我们的依据,都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26'33"
  那么这里有一点说一说,我们南山祖师判它为善种子,可是天台智者大师是说无作假色,他为什么要用这段来引进来呢?最主要的因为啊,他是用天台的圆教之理,这样,所以同样地用天台祖师的话,可是两个祖师所判的这个内涵稍有差别。

27'02"
  本来在这个地方我不需要把这个差别指出来,可是实际上呢,现在我这儿指出来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在藏传一系当中,他,现在的能海大师有一个《律海心要摄颂》,这个是戒律最重要的一个,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宗喀巴大师写的,非常短,一共没有几个偈子。我现在记不住了,以前我背起来了,没有几个偈子。那几个偈子当中啊,就判这个无作戒体的时候,跟我们现在的判法也稍有不同。这里我避免大家混淆起见暂时不谈,将来你们愿意深入的时候,那我会告诉你每一宗、每一派他判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呢将来跟他的修持,这个有绝对关系哦!我们不要说:那我们了解嘛就好啰!实际上呢,整个的修持,将来一定都是用这种概念,这个说正知见,照着去遇境的时候,你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么经告诉我们什么、这个经所指的我们心理的行相是什么,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善当中什么是净,净当中什么是偏、什么是圆,所以这个教法是非常严密,那么这个以后再说。最后说:

28'31"
【能所历然,体性不滥。则受纳无疑,修持有托。」】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