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8a第8冊 第五十八卷.A面P.41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8册 第五十八卷.A面P.41

00'12"
  所以现在我常常一说到这里,我就不禁心想着我最恩感的第一个老师──仁法师。刚开始的时候,他常常告诉:「你们这些……。」这样,下面有的时候不说了,有的时候:「啊!你这个心哪,好粗!」他们这种前辈的大德我觉得真……,我是真正现在由心去佩服他,他不会跟你很说粗猛的这种话,这两句话是已经非常严重了。当时我听了以后总觉得:我这个心好像还满细嘛!这样。说实在话,我当时说细,有它的道理的,有它的道理的。我也不妨告诉你一下,简单地说说看,我的个粗细的程度。

00'57"
  我们那时候去念书,去念书因为在中学时候,那是兵荒马乱当中。先是抗战,抗战以后了,胜利了以后,那刚胜利不久,两方面大家又闹得个乌烟瘴气,那根本没好好地念,根本没好好地念!这样。往往去跑得去报了个名、交了个学费,好、好、好!就这么马马虎虎,也不晓得一个学期怎么混过来的,就这样。那么后来到了这里来了,那时要去准备去念书,好像那个书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你说它不懂嘛,欸,看见过;懂嘛,就不懂!然后怎么去补习,就这样,这样地然后勉强地这个进了学校。这个进去了学校以后,刚初的时候也胡里胡涂,我也不晓得怎么念书、怎么念,因为好几年也没好好地真正用功啊!所以这个第一个学期下来的时候,哇!很多都红的。啊!那心里很害怕,就这样的。这个期中考的时候考得很多红的怎么办呢?所以最后期考的时候就非常努力。

02'03"P.42
  那时候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这个留学之风已经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大家都并不想说毕业了以后做事。因为那个时候几十年来,国内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要说普通的中学毕业根本没你的份,除非你家里有特别的,就是大学毕业同样地,所以有一句口号,叫「毕业即失业」。偏偏那个时候留学之风很盛,那么留学呢,就要看你的成绩单。所以进去的时候心里面本来就不想单单毕业,就想毕业了以后要去留学,所以很重视那个成绩单。那个时候期中考下来居然好几个红的,一想:不对!那自己就努力,就这样。

02'49"
  然后等到期考下来的总平均,我的印象当中所有的都是在什么?那个它分的时候分几种──A、B、C、D这四样,那么D就是 Fail,所谓这个C那就是及格,B是可以,A就是优,Excellent。刚开始的时候,我除了少数以外,极大部分都是D,都是已经、换句话说已经不及格了。然后就是期中考以后到期考时间,自己稍微自己用一段功,所有的东西都在B以上,都在B以上。那么有几个从第二学期开始,除了一两样偶然的以外,都是A。那时候念书,那时候我们很自负在学校里头。然后在学校里主要的干什么?念书以外就是玩,然后游山玩水,因此我在这地方很熟的原因也就这样,空下来就跑出去玩。这是第一种状态。

03'57"
  还有一个,是后来我们毕业了去受训。受训哪,现在你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没受这个训。然后受训的时候,这个教官有一次来跟我们讲,我印象就分解那个什么,这个轻机枪。那个机器很复杂,有几十个零件。那个教官一项一项分解:「你们注意哦,分解给你们看哦!」就分开、分开、分开、分开。弄完了以后他就说,他怎么说呢?他说:「你们哪一个能够把我这个刚才分开的了解,能够兜得起来的?」就这样。大家──当然实际上那么复杂的东西怎么可能?大家望望他。后来他就说、他就说……。这个教官当然平常的时候也在强调啦!他的意思是这个东西非常难,如果说你们学了三次能够兜得起来的话,许你是个天才!就是这样──好好学了三次以后,兜得起来是许你一个天才!那时候我心里就不大服气,「教官,我来试试看。」他瞪大了眼睛看一看:「好,你过来!」就这样。然后我就凭我一次去看的,我就把它兜起来了,兜差一样东西。哦,那个教官大为惊讶!那个教官是大为惊讶!到后来他就说:「你,这个军队退伍的!」他咬定牙关:「你一定是个当老兵军队退伍的!」我告诉他我没有当过兵,他不相信,实际上我自己晓得。我们那个时候,这个观察力什么等等,有这么样地敏锐。

05'37"P.44
  然后我曾经告诉你们,我还没见仁法师之前,刚出家,因为看印光大师的这个文钞,这个念佛,他就告诉我们……。《印光大师文钞》我早已经前面看过几次,啊!那时一心一意地要学弘一大师、要学印光大师,然后说去念佛。这个我在《广论》当中跟你们说过,这也不细说。多多少少这种心境我想如果谈的话,很少人能够比得上。结果我跟到仁法师那里,仁法师一开口他就说:「啊!你们这个心好粗。」我总觉得我不太粗嘛,怎么老说我粗啊?一直到后来,我学了这个论以后,那时候回过头来看──真粗!

06'21"
  所以现在有的时候,偶然有几位这个同道谈谈的话,自己也觉得佛法,的确,当年我刚开始看的这个佛经当中说,这个佛走了以后,佛走了以后,那后来像优波  多、商那和修,那种都好了不起的,然后比起佛在世那个六群比丘,那简直不能比,就这样。当时我看了这个公案,也觉得:那会这样吗?现在渐渐地体会到,你越慢慢地深细,你这越发现这个里边的差别,越会发现里边的差别。所以在这里,所以说这个话要告诉我们:你们好好地学下去,越学的确你学越美,那时候这个心里就不知不觉慢慢地越来越凝细,然后这个里边的美的东西你才发现。那时才发现哪,佛门当中的确是美不可言,那是迷人得不得了!你一旦进来了以后,天下什么事情都对你一点胃口都没有。你再回过头去看天下的任何东西,实在是毫无胃口,实在毫无胃口!

07'31"
  所以有很多人跑来出了家以后觉得:哎哟!这个出家好像苦不堪言。没有摸进来,的确!要想摸进来是非常难,这是事实。可是一旦摸进来了以后的话,的确除了这条路,再没有一条路再看得上眼了!这个戒你摸得好的话,将来你们在座的任何一位,你会摸出这么美的美味道来,现生就这种享受。这个不管他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跑得来,对不起,你还是──好,你乐意去成全他。所以古人说出家人需要什么?「三朝天子福,八代状元才」,这个话一点不是过分。所以我们现在我常常觉得:啊!我们真的幸运哪!宿生有这个善根。就是今天现在这个薄地凡夫跟外凡之间,高兴啊!前面这么美,美的路不嫌长啊!这样。那么这是闲话,虽然是闲话,但对我们还是很用得上。

08'38"
  我们现在看看下面这个《资持》的解释,他那个《资持》的解释就是讲那个心相。

08'45"P.46
【《资持》释云:「初句历示三心重相。尤即训甚,但非极甚即是轻心。】

那么已经说过了。下面说:

08'52"
【然极甚难明,略须示相。】

他上面说「非极甚」就叫「轻心」。什么是极甚呢?很难明白。所以他说「略须示相」,略略地把行相告诉我们一下。他虽然说在这个地方,还是我们看文字还是看不懂,下面我文字说下去的时候,内涵我多多少少随分随力地说一说。

09'22"
【但约起心,念念不间,色心躁闷不愧旁人,神思昏迷都忘善事,奔趋前境,畅悦己情。】

这一类,一步一步来解说。说这个从起心方面来说第一个叫「念念不间」,这个心里面没有间断。这个念念不间单单看文字我们不大懂,在《广论》上面,作这个重罪的时候,这个加行当中,加行重有一个是叫无间所作、殷重所作。现在这里配合,什么叫无间?就是作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个心里的状态,中间没有一点点间隔。这是文字的解释,现在呢,我们实际状态大家来想一想看。譬如说现在我们在这里,随便作一件事情吧!要你去说作一件什么事情。这个时候有两种状态:有一种你不欢喜的,有一种你所欢喜的。不欢喜的事情叫你去作,你心里面实在是老大地不愿意,就是这样;虽然作,你那个心到处去胡思乱想。然后就是你去作的时候,你那个心里面,会不会念念无间哪?念念间断!是不是这样啊?偶然有这么一念,那是到那个地方只是如此而已。你欢喜心去作的话,那个间断慢慢地就少了;非常欢喜的时候──念念无间!

11'12"
  可是它问题是真正念念无间的时候,你完全察觉不到,等到你事后回忆当时的状态当中,你可以回忆得出来,什么是念念无间状态。现在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体会到这个心情?这就对了!当一个人发盛怒的时候,这个就是个念念无间的状态,不管什么人劝你,你跑得去:「你不要管!」就这样。是不是这个状态啊?到那个时候的话:「这一下平常弄得我怎么样的,今天我无论如何要怎么样……。」那就是都是盛怒之下念念无间状态。这个容易看,贪心不容易看,也许表面上装得很象样,可是内心这个非常强猛的心,一念都落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看一个小孩子吧!小孩子眼看见了,跟着个大人,桌上看见那个糖了,然后这个大人看见了这个小孩子,觉得不好意思,拉着他走。他拉着他走,这眼睛回在那老盯着这个,大人把他挡住了,他脑筋当中还到处去找。所以这个眼哪,这个眼睛是心的窗子,言是心声。我们大了也觉得不好意思,那个不好意思都是幌子。这里我们自己就可以很容易明白看得见,什么叫念念无间,然后你有了这个就了解了。

12'39"P.48
  再下面,这个念念无间要下面什么状态呢?「色心躁闷」!就是这个烦恼相,烦恼的特点就是这个。同样的,你不去观察,观察不出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一想的话,这个不要解释大家都了解。这是第二种。

13'01"
  还有呢,「不愧旁人」,那个时候一点惭愧心都没有!平常我们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也不错哟!至少你有个惭愧心喔!现在这个时候他一点惭愧心都没有了。通常瞋心当中最可怕,那个贪心很强盛的时候,他也忘得干干净净,不强盛的时候,他还有一点不大好意思。那个时候「神思昏迷都忘善事」。这个两句话好像我们不大容易发生,实际上你仔细一看,在你一种强盛的烦恼的现行当中,那个时候的内心有没有一点善念哪?仔细每一个人想一想看,我想很容易体会得出来。当你在强盛的烦恼当中,那个善心是一点都没有,就是一点都没有!这个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然后那个心干什么?「奔趋前境」,平常的时候慢慢地来,那时候全部精神贯注在就是趋向于你所要做的事情。「畅悦己情」,就一心一意要满自己的愿,这是一种状态。那么这个状态是什么?以贪、瞋为主的。

14'19"
  下面「邪见」,实际上邪见当中,也就是跟人家诤论起这种执见的时候,也有这种状态。不过这地方的邪见,如果是邪见,然后再加上前面的贪、瞋,那是更可怕!现在单单把邪见的行相说一下:

14'41"
【或邪见居怀拨无因果,】

那么到那时候最可怕,这样!然后对淫当中,

14'49"
【向亲姻作秽,对塔殿行非。】

啊,这个是非常可怕!

14'56"
【凡此用心,】

凡是上面这个东西那最严重的!那么造了这种重业,

15'03"
【皆名定业。能牵来报,纵忏不亡。】

不但「定」──牵来果,而且忏也忏不掉。实际上在这里,如果说以大乘努力地去,就是这个还是忏得干净,就这样,还是忏得干净,这个是大、小不太一样。那么所以小乘通常偏重于事忏,尤其是像戒当中,说去跑得去忏悔呀,他不重视心,所以说这个情况之下忏也忏不干净;可是大乘是重视心,所以你了解了这一点的话──无罪不亡!这个差别我们应该了解。

15'41"P.50
【以此自量,】

要拿这个来自己衡量啊!如果真正了解了,说:

15'47"
【何容轻动。识心之士,岂不畏乎?」】

了解了这个,啊!那不可以轻举妄动。真正能够有认识,尤其是自己心相有一点认识的话,啊!那是非常严重啊,这非常可怕,应该特别小心啊!

16'11"
  祖师曾经有一句话,这个一旦他真正重要的话,这个妄念心当中轻轻地一动,已经觉得非常可怕,有一句话叫一旦的成那个势,「既成」,一旦动了以后成那个「颓山之势」的话,你什么力量都挽不回来。就是这个山倒的情况之下,雪崩的情况之下,你没有一个力量能够挡得住的。心业力实际上比起颓山、比起雪崩,不晓得厉害多少倍!这个心业力一旦成就了,佛都挡不住啊!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说佛所挡不住,这个不是求佛哟,这一句话是求我们自己哦!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一个非常严重的境界来的时候,你心里面你没有力量挡得住,因此我们真正要挡的时候──它刚开始,是刚开始!所以说「一微涉动静,终成颓山势」,这「微」呀,就是刚刚一动;一微涉动静,牵涉到、进涉到它动乱的时候,那么最后,你放纵的话最后的成颓山势。

17'39"
  所以平常我们真正要想对治,绝对不是到境界上面,境界上面没有用。就是如果说一般状态当中,是并不强盛的现在我们这种心情之下,你有一个不好意思遮在这里,可是这种情况之下,就是我们凡夫不好好努力,这种心情都是痴相。下一次一旦这种痴相堕落到畜生当中,那个不好意思就消失掉了。所以你看这个畜生在眼前的时候,牠根本贪瞋这种行相,牠一看见,牠除了全心全意去的时候,那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实际上这个因,在我们人趣当中早就造成功了。所以平常我们真正修行的时候,一定在事先,你念念修对治,就这样。当你这个对治心现起的时候,那么就有。

18'32"
  那么我们刚才说平常的人当中,说这个不好意思,这个就是我们的一般的等流心,也就是我们人当中报得的。这个也要他修来的噢!不要细看它。所以你得不到人身不晓得哦!一旦等到堕落了畜生、堕落了地狱……。反过来我们要仔细观察,拿教理来仔细观察,观察得到。为什么人当中有不好意思啊?我们也说不上来,从小好像就这样的。为什么从小这样啊?就算人当中,如果你们将来有机会去看看,看看非洲的黑人,自己没有这个好意思、不好意思。非洲的黑人我没看见过,也许看见过也不认识,但是我在美国经常看见那些黑人,黑人的家庭当中出来的子弟,除非有特别教育的,平常就是不一样。

19'25"P.52
  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现在在美国东海岸,西海岸也是,洛杉矶地方,然后东海岸说纽约、费城,尤其是芝加哥那黑人特别多。有一次我在费城那地方,就有一个人告诉我,他说:「欸!赶快这个地方不要下来,不要下来!」那我问为什么不要下来?他说:「那个黑人区啊!」因为我们待过的晓得,他就告诉我:那个黑人跑得去看见一个人,他黑人对黑人他不一定,反正看见了大家,大家狗对狗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也经常打架,没关系!他看见白人,他又比较顾虑,以前也乱来;现在看见很多这个有色人种,我们东方人都属于有色人种,你过去的时候,他就来找你来了。找你来,他跟你伸了手:「哎,你给我十块钱(或者二十块钱)!」他也莫名其妙的,他根本不知羞耻,他没有了,他就动手来抢,就这样!然后抢不到,有的时候高兴就把你打一顿,有的时候莫名其妙随手拿着的,他觉得今天倒霉我怎么抢了半天抢不到,如果他手上有个刀的话,他就把你一刀就那么随便杀两下。这样的啊!

20'40"
  就是我去的,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不久之前,就这么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把那个人杀死了。杀死了,他就觉得:今天,好!抢不到,那今天就是也算倒霉!就回家去了,就这样!过了两天那个警察,发生了这个命案,跑得去找他:「是不是你杀人?」「对呀!」「你为什么杀他?」「这个……。」他自己还很有道理。你说像我们想起来,你说怎么说法?他是不是像个畜生一样?人道中就看见这个样子!就是这样。

21'09"
  后来我看见有一个,就是有我们这里有个国人,不晓得派什么这个外交节使,他不是外交部的,譬如说到后来有什么亲善的什么,譬如说农业交换,派到非洲去。他就写回来,写那个文章。他就说跟那个非洲人作邻居,然后邻居看见他家里有东西来借,他总觉得借嘛,满好!后来才了解,这个借的意思就是说他要,就这样,反正借去就不还,这样。然后他们家里面就住得很谨慎,家里很谨慎,他就把你的门就弄坏,他觉得这是当然的,他一点都没有。

21'51"
  所以在这地方就说,我常常说世界上面出了三个圣人──佛最了不起,西方耶稣,东方是孔老夫子。现在我们真正的责任,就是怎么把这个三个圣人的东西挽留下来。现在目前这里台湾,实在说这个是一个最后的据点之一,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西方我最近这几年来──二十年,在美国,所以接近的西方人很多,那个耶稣本来是西方,现在那个根慢慢地消失,已经铲得差不多了。本来孔老夫子是地道的我们土生土长的土产,现在也差不多了,倒是韩国、日本保留得比我们多。佛陀本来是印度的,也连根拔除,现在印度有一点,还是回过去。而佛陀的根长得最枝茂的就是在中国,可是大陆上面现在也差不多了,唯一留下来的就是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如果从远近去看的话,这我们应该看见挽救人类、挽救整个法界有情的根本。

23'07"P.54
  这是顺便从这种小地方去谈。所以刚才说这种很多的小事情,我们不知不觉当中受了这个教育,以为如此;实际上这个教育本身也有它的很多特别的,这叫业。业当中我们说异熟、等流,还有一个呢?还有一个什么?你们来说,什么啊?什么?增上。记得不记得?这个就增上果哦!这个增上果我们现在在这里不觉得好哦,要好好地珍惜它哟!你在这个圈子当中你就受到这个教育。我们还觉得,欸!好像还觉得还讨厌它,还觉得说的、所以民国初年以来就有这种礼教吃人,那迷信是更是可怕!实际上呢,这挽救人类的就是这个,挽救有情的就是这个。所以我们这些人,在世间上面去看的话,那你们这些都是疯子。我也了解,这事实就是如此!但是谈到这地方说一说,你们说对是不对?

24'15"
  不过因为我们宿生已经有的,所以说起来好像很顺理成章、简单,如果我们停在这里,那对不起我们自己。靠这个宿生已有的东西,你努力,容易!如果是你对跟非洲人,教他要不好意思,他不了解,更进入佛法他更难哪!从这个地方推,我们怎么可能教其他的有情?所以说,佛所告诉,说:「舍利弗,我两万劫来教你,你到现在老毛病还在!」从这地方你们自己仔细去思惟观察,就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24'51"
  说来说去一句话:现在我们好好努力,懂得怎么去对治,那个就是靠现在的思惟观察的能力。所以修学佛法唯一告诉我们这个,现在我们修行人不要去思惟、不要去观察,对我们自己固然最大的损失,对佛法的最大的损害也在这里。继续:

25'12"
【《事钞》续云:「第二三句,】

第二个也是三句,刚才也是,对吧!那么这个三句是:

25'21"
【二重一轻。初方便根本重,成已轻。中云方便轻,根本成已重。后云方便成已重,根本轻。」】

刚才念过这个,后面那个表很容易懂。

25'36"P.56
【《事钞》续云:「第三三句,】

第三类也有三句,那么

25'41"
【一重二轻。】

跟前面的又慢慢地轻一点。「初」──第一句是「根本重,初后轻。」第二句,「中云方便」是中间的方便重,「中云方便重」,方便重、第一个方便重,「中后轻」。「三云成已重,初中轻。」那是第三句。第三类也有三句。最后,

26'11"
【《事钞》续云:「第四一句,三时俱轻。】

第四类只有一句,「三时俱轻」。那个三时俱轻,他举了一个例子:

26'19"
【《善生》、《十诵》中。啼哭杀父母。畏苦痛故,害父母命等是。」】

下面有个解释:

26'28"
【《资持》释云:「引诸经律,举事显相。虽怀怜愍,非无杀意。俱轻可知。」】

这个「三时」,譬如杀,那么引那个《善生经》上面,以及《十诵律》上面。在同样的杀,杀父母,但是杀父母这个应该很重喔,可是他心当中逼不得已。那么这个是《善生经》,就是优婆塞戒,《十诵律》上面,在哪一段《十诵律》,我找不到,我也没仔细看《十诵律》。那么这个经上面,照律上面我看见有这么这一段,他这个就是说为人所逼,然后要杀害自己的父母,他心里面实在是不堪痛苦,这样,最后成了杀了,这样这种状态。平常这个是逆罪;这个不是逆罪,这个都是在业上面开,是因为什么?这个「三时俱轻」,杀的之前绝对没有这个要害的心;杀的时候没有快的心,不要说「尤快」;杀后也绝对不会是「庆喜」。这个是三时俱轻,这里举个例子。

27'43"
【《事钞》续云:「律据人想,八业皆重。业随心故,牵报不同。」 《资持》释云:「若依律制则无轻重,今取心业故分八句。」】

现在来告诉我们了!这个律,这个制教当中判那个轻重的话,这根据这个境、想,只要境想具足的话,那都是重。尽管前面说这个父母,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个人,是父母?是!对不起,不管你什么心都是重,所以说据人想是八业皆重。业,那业对不起,那就要看你的心了,所以真正的牵报还是要看这个业。

28'32"P.58
  到这地方所以大家了解,说这个戒如果不了解心理状态,那么这个戒谈的时候,是不是谈出毛病来?现在清楚不清楚?这个是重要的!为什么要戒?就是因为眼前我们苦乐的果报。那么苦乐的果报哪来的?是个业。现在你谈业的时候不管这个,你谈的什么?现在清楚了,对吧!下面一路上面都是告诉我们这个。所以尽管讲律,律当中并没有不讲啊,是讲的啊!这样。只是平常的时候,我们单单看那个《戒相表记》,那个地方是看不见的,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道理。所以下面:

29'20"
【《资持》云:「文中句数交络。欲令新学易晓,为图示之。】

下面后面这个为了新学的人容易了解,作一个图,这是祖师们的方便。所以说大家只是了解一点粗浅的,看看那个表就可以;认真学的,自己列一个,重写一个。然后呢,你再可以照着这个一个一个写上去,除了写上去以外,你把论上面那个都放进去。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