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4a第9冊 第六十四卷.A面P.261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9册 第六十四卷.A面P.261

00'12"
所以虽然你离开了、举离处了,不称你的本心,因为不是你要的东西嘛!所以这个「犹属本主」,因为你对于这个东西,你本来就没有心。所以心不对境,那有什么过错呢!

00'30"
  下面这个就是,来了噢!当你拿回来一看:嗯!弄错了。那个时候怎么办?要还去!这个表示你的确没有盗心。结果弄错了以后你不还,说那、那拿回来就算了,那个时候就成了重罪,这样。现在这地方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一件事情,所以这个盗的特征。那么我们在这地方就看一看:

01'01"
【《行宗》释云:「二明小漫中有二,初示起心。 及下二明造境三,初判非犯。境交是错,想转即误。若得人物犯重无疑,若非畜物则开无犯。】

喏,这上面告诉我们。

01'25"P.262
【不称下次释所以,】

为什么不犯的原因:

01'33"
【初句示心非。】

第一个说,心本来你没有想拿这个东西。

01'40"
【言不称者本期在人故。犹下三句明境非。属本主者犹是非畜物故。心等四句双结。】

后下三明后犯。

错、误的时候犯(编者按:揣师意,指错、误的时候不犯);等到你后来知道了错、误了,不还的话那个就不对了!

02'02"
【前开离处,后知起盗则非所开。】

就这样,这个是原因。那么下面有一句话:

02'16"
【非畜中罪下罪,望盗云重。」】

前面所以说「后方成重」的话指什么?从盗心方面来判的。真正盗,盗的非人物、畜生物的话,这个是或者是中罪、或者是下罪,这个我们在这地方也要弄清楚。下面:

  • 初约三趣

  • 二对人趣

    • 初标示

    • 二显相

      • 初示心境俱差

      • 二明开犯所以

        • 初蹑上境差

        • 二蹑上想差

    • 三结示

  • 三对同主

02'36"
【《戒疏》续云:「二对人趣辨错误者,俱亦非犯。】

那么这个只对人趣来说,那个是更专门喏!那下面说明,错、误都不犯。

02'51"
【如欲盗张,忽得王物。既非所期即是境差。物非本物又是想差。】

在这个就算人趣当中,你克定要盗某人的东西,结果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东西,境也差,然后想也差,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俱不称心。

03'20"P.264
【据此为异,境不称心。后物无心,心不当境。】

以这个来判的话呢,这个「境不称心」。后面的物,你对后面的物没有盗心,所以心、境不相当,不犯,所以「故错与误并同不犯」。我们就看一下这个《行宗》的解释。

03'46"
【《行宗》释云:「二对人趣中三,初标示。】

那个「标示」就是人趣,那个是谈克噢!人趣当中克定某人的话,那么错、误都不犯,这个是说明。

04'03"
【如下次显相又二,】

「如下」,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不犯的行相,所以「次显相」。分两部分:

04'12"
【初示心境俱差。】

这个里边又分两部分:

04'17"
【据下二明开犯所以,】

说,为什么说不犯的呢?这个原因。

04'24"
【初二句蹑上境差。据此为异者本期张人故。境不称者得王物故。次二句蹑上想差。】

那这个容易明白。

04'35"
【故下三结示。」】

所以说,最后错、误通不犯。最后,《戒疏》。啊!这克心当中,克心是一个一个比一个一个细。

  • 初约三趣

  • 二对人趣

  • 三对同主

    • 初通标

    • 二引示

    • 三点异

04'50"
【《戒疏》续云:「三对同主辨错误者,俱非犯也。】

那么前面是盗张人之物,结果弄错了,拿了姓王的东西。现在呢,盗,尤其是特别的盗噢──我要盗姓张的某一样东西,所以说对于同样一个主人,除了某一样东西以外,其他的不是我要盗的。因此对于同样的这个人,其他的东西来说,这个里边就有了错、误啦!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这个错、这个误啊,都不犯,都不犯!那个下面就举:

05'40"P.266
【故《善生》云:盗金得银,还置本处,不得盗罪。】

前面是举这个例子说明,这个地方举经上面再例证:哪!就是这样!那么经上面,佛判得很清楚,说我要去盗某人的金子,结果我拿得去,拿回来一看是银子,「唉呀!这不是我要的。」虽然举离本处,你把它送回去。是啊!所以「还置本处,不得盗罪」。当然,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说你盗回来一看,这个是银子,「啊!那偷错,好、好,银子也好!」那完了!这个就是一个当了这个心。

06'23"
【如律,男想盗女物者犯。据漫心也。」】

但是律当中说……你说得了这个别的东西不犯的,那么律当中又说,你想偷男人东西,盗了女人的东西,他律上面为什么判犯呢?那说,这个判犯哪,是「漫心」,就这样。这东西主要的是在物,不在人,你只要去偷东西,偷到这个东西。所以虽然你想:「欸!某人有这个东西。」结果你跑得去,不是某人,别的东西,还是称你所期,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犯!这个地方就是一一地说明。

07'10"
【《行宗》释云:「三对同主中三,初通标。】

那么上面这个分三部分,就上面那个文。第一个通标──整个地说明。

07'24"
【故下引示。】

就是「《善生》云」这个。

07'27"
【得银许还,则知离处不即成犯。知银不还,后心自结。】

这个很清楚。所以等到你拿回来了一看,晓得这是银子,不是原来所盗的金子,那时候还了──不犯;不还,那么那个时候,后面所起的心跟原来的心不一样,这样。所以这个犯,是从后面起心来结的。像这种地方啊,他都是很明确地一一交代出来。

08'08"
【如下点异。】

那为什么要点异呢?假定有人说:《善生经》上是说盗金得银这个不犯的话,那为什么律上面说,这个你要去盗男人的东西,得了女人的东西,这个律上面说犯了呢?这个不是个疑问吗?所以他就说:

08'28"P.268
【律文结重,似不开误,故须引决与上无违。据漫心者谓小漫也。」】

这个文字很容易懂。最后一句,

08'39"
【《行宗》云:「前之三门。初是漫心兼含大小,后二克心别开自他。又前对异趣,二对异人,三约异物。」】

这个很容易懂,今天就到这里。

第三项 杀

08'53"
  那我们看《南山在家备览》,这个「别简性重」那一章当中的第三项「杀」。在一百三十二页,看文:

  • 初明三趣

    • 初明大漫

    • 二明小漫

      • 初明本趣成犯

      • 二明异趣俱开

        • 初示乖期

        • 二明开犯

  • 二就人趣(克心)

09'12"
【《戒疏》云:「论杀戒者。漫无所寄,三趣同害。及至行事,不称初期,虽有少乖,不妨本有害意,故使错误同成一重。】

第一段。那么上面的淫、盗已经说过了,现在看「杀」。这个「论杀戒」,同样的大漫、小漫跟克。那么大漫就是说,他并没有特定所寄的目标,而是所有相应的他都要害,所以「三趣同害」。那么「及至行事」,到真正去临境的时候,是不一定真正地能够……譬如说他原来的动机原来是准备对什么,可是他这个心、杀的心并不只限于这个。他虽然,譬如说我们像,啊!我们现在这地方,山地我们常常看见的有一种陷阱,摆在那个山上面的那陷阱啊,也许他的目标是抓什么,但是他虽然是抓什么,可是他其他的来,他也要,这样。所以其他东西来不是称他真正中心,可是他对于其他东西也有害意。所以「不称初期」,跟他所许的是有少少的乖错,但是并不影响他本来害这个对方的意趣,所以不管是错、是误,都成重。那么换句话,这个重就是根本罪。那么下面呢,

11'37"P.270
【若论克局,但是一缘。造趣行害,相应成重。】

那么其他呢,进一步就论,这个不是说大漫,就是他有克定的目标。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所缘的有一个特定的对象。在这个时候,对于所害的这个境界,跟他原来所期相应的,那成重,不相应的还不是。那么这个是就是指小漫而言。

12'21"
【若非本期,则非杀境。及往加害,境则交涉或以迷忘,非畜虽死,不称本期,又无杀心,错误不犯。」】

那么下面一段,就是并不是他所期望的,既然是并不是他所期望的,所以那个时候容或有错、误两种状态。所以临境的时候,境有交差、错开,然后心有迷忘,误此为彼;而不管是错、是误,对于被杀的这个对象,他并没有杀心。所以这个时候,不称他本来所期的,这种情况之下──不犯。《行宗》释云:「初明三趣中二,前明大漫。同上无开。 若论下次明小漫。而云克者对大为言。文中二,初明本趣成犯。 若非下二明异趣俱开,初示乖期。及下明开犯。交涉是错,迷忘即误。」

13'23"
  那么下面《行宗》的解释,就是说明上面这个,只要自己看一下就行。我们继续看文:

  • 初明三趣

  • 二就人趣(克心)

    • 初总标

    • 二别释

      • 初释开错

        • 初明标心

        • 二明对境

        • 三示错相

      • 二释误犯

        • 初断犯

        • 二释犯所以

        • 三指广

13'34"
【《戒疏》续云:「二就人趣以论错误。】

那个就是纯粹是论「克」,上面是大漫跟小漫,现在这个论克。

13'50"
【如克心害张,不欲害王。现境历然,心缘亦别。及以杀具害张之时,而彼王人忽然与我刀轮相应,王命虽断,由非心故,错则不犯。】

这是第一段。那么现在这个就是小漫──哦!不是小漫,克心!针对着人,而且人当中还针对着某一个人,所以这个是克心。那么说他一心一意要害这个人,他本来并没有害姓王的这个人。而这个境界──王是王、张是张,他心目当中也分得很清楚,他要害的是那个张,不是那个王。等到他临杀的时候,忽然之间那个出现,一下那个王的,啪!说不定……就这么举一个比喻吧!这个王奔过来,我正举刀的时候,啪,撞过来!那个王的人把张的撞倒掉了,我这把刀也下去,就这样。这种境界,对于现在说杀人,当然这种事情也少遇;我们常常也走路的时候,你走过去,正好你走过去的时候,一个蚂蚁或者一个小虫,啪!跑到你脚底下,你简直没办法,一脚就非下去不可。所以你就把你踩下去那个,转变成功现在这地方的这个王人,你就了解了。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那个王虽然被杀掉了,但是绝不是心里所期,这个是错,这种错──不犯。那么误呢?看下面:

15'59"P.272
【若论其误,张去王来,缘王张解,加害者犯。若望后王,虽非本期,以心不了,缘此谓彼,既人想不差,杀缘具故,虽误犯重。如上方便已为分别。」】

那么至于说「误」呢,跟前面这个「错」有所不同。这个错是「现境历然」,眼前那个境界,很清楚在这里。误不是,前后相差,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姓张那个人离开了,王的人来了,而杀害的人把姓王的人看成是张的,那么把他杀掉。本来对姓王的人来说,并不是他要杀的对象,这样,只是那个时候的心里边弄不清楚,把他迷误了,以为姓王的人是张。可是这个情况之下,人本身,他这个概念很清楚,王也是个人,张也是个人,看得很清楚:「欸,这是这个人!」所以他杀下去的时候,这个「人想」这个概念这个没有错,这个没有错!所以这个人想这个心,是跟他的杀的这个心相应的,只要杀下去,那就出毛病,就会犯。所以误也犯,犯重的,就是犯根本罪。那么这一点在上面「阙缘不成」「境差」当中,「阙缘不成」当中第四「境差」就是专门辨这一点。这我想我们已经了解了,所以「如上方便已为分别」,就是指这一段话。

18'25"
  这个了解了,下面《行宗》的解释也就很清楚了,所以这个《行宗》的解释也就不说了,只是我们自己去看一看。那么看一看,譬如说标、释,释的时候又分初、中、后。这个我们一方面用来了解这个文字解释,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古人那种祖师们观察事情分得这么仔细。标成几段,每一段所特别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这样标的?那这个自己细细地下工夫的时候,去研阅的时候,要这样去看它。那么这是第三项杀。第四项妄,妄语,现在我们看:

第四项 妄

  • 初明三趣

    • 初明小漫

    • 二明大漫

  • 二对人趣(克心)

  • 三约所称法

19'20"P.274
【《戒疏》云:「论妄语业,异趣通辨。错犯,误非。漫心无简,错误随犯。」】

那么这个妄语,我们也是克、漫分开来讲,先讲这个漫,后讲克,这个漫当中,也同样地说有大、小之别。那么这个谈妄语,我们也是「异趣通辨」就是那漫、克,对于这个异趣来说:错,错犯;误,误不犯。那么漫心的话,不管错、误都犯。下面的解释我们看一看:《行宗》释云:「初明三趣二,初明小漫。本欲诳人,非畜境交,错亦随犯。前后互差,境想开迷,故误非犯。下二句明大漫。」

20'23"
  「初明三趣」分二,「初明小漫」,就是「错犯,误非」。因为本来想骗人,「本欲诳人,非畜境交,错亦随犯。前后互差,境想开迷,故误非犯」,这个是上面一段文。说这个三趣当中分两部分,小漫本来是要想骗人,那么那个时候,非人、畜生临境交差,来啦!这样。可是那个时候自己有犯心,对境说,说得很清楚,那这个时候「错」──犯了!那么「误」呢?换了一个时候,所谓「前后互差」,那么心里面也把前面的事情又弄迷糊了,譬如说我要说这个,前后换了一个境界了,说成那个了,自己把所说的内涵也乃至于弄错,所以这个误,不犯。

21'39"
  这个误不犯,我们可以举一个实际上的例子。戒当中,说大妄语,大妄语指什么?说我已经证圣果了!这个是大妄语,非常严重的,但是如果增上慢的人不犯,不犯重罪。什么叫增上慢?他并不了解我真正感得的这个情况。譬如说经论当中就有这个,有人证了四禅的那个禅定,以为得了四圣果,说:「欸,我得了果了!」他并不是有意骗人,而是对于所证的内涵迷误不清,这个叫增上慢;那么这个情况之下,不犯那个根本重罪。那个就是误所以开的原因,就是这样,没有犯那个根本罪。那么下面两句呢──大漫,大漫那当然啦,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一段。第二段呢:

22'48"
【《戒疏》续云:「二对人趣,错误俱犯。由诈显道德谋诳在人,表圣招利境损义一,但使言竟,错误同重。」】

那这个说明什么?说对人趣来说,不管错、误都犯。为什么?他的目标在哪里啊?在诈显那个就是说自己说有道德,他谋利,所以是「表圣招利」,对这个所对的境损害,这是同样的。只要说清楚,只要说得很清楚,那错也犯、那是误也犯。所以《行宗》的解释:

23'37"P.276
【《行宗》释云:「二对人趣中。亦即小漫。准知大妄不开克心。」】

大妄语不开,大妄语不开。那么下面他有一个说明的,下面那个说明对我们满重要。

  • 一初明三趣

  • 二对人趣

  • 三约所称法

    • 初总标

    • 二别释

      • 初约凡圣互论

      • 二单就圣法以辨

23'50"
【《戒疏》续云:「三就所称凡圣二法。】

看噢!那么现在我们妄语当中有凡法:

23'58"
【心欲说圣,口错称凡。既非圣法,前无所损,故错非重。】

这第一个。我心里面想要说的:「欸,我已经证了圣果了!」但是那时候说错了,说错了以后,这个时候这个错的内涵,既然不是圣法,那么对于前人无所损,不犯!在圣法当中呢?

24'27"
【若就圣法明于错误。如《善见》云,错说三四禅皆同一重。」】

虽然说错了,可是同样还在圣法,那么这个还是同罪。就像我们前面说无主这个疑当中,「无主想」当中有这么一段,你把它无主想不犯,这样,可是这个是从「犯不犯明」。本来是人的,你把它想成非人、畜生的,同样地迷,想成非人、畜生的就犯,清楚不清楚?同样地,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样,那个圣法说成凡法了,那不影响,可是四禅说成三禅了,那就是这个等级有差降,同样是列入圣法当中,那个同样重。

25'26"
【《行宗》释云:「三约所称法中二,初总标。心下二别释又二,初约凡圣互论。】

凡跟圣。那么

25'40"
【文唯明错,误亦应开。】

误虽然没有列,这个解释当中──错、误,因为不管错、误,你都没有说准哪!那么这个都开。

25'53"P.278
【若下二单就圣法以辨。心虽错误,说圣不殊,故无差降。」】

圣法的话虽然错、误,错、误「说圣」没有什么不同,既然同样地说的圣,那么就犯。

26'06"
  那下面有一个表,那个表啊,我们看淫、杀、盗、妄。

    • 初约三趣

      • 初明大漫

      • 二明小漫

    • 二对人趣(克心

    • 三对同主

    • 初明三趣

      • 初明大漫

      • 二明小漫

    • 二就人趣(克心)

    • 初明三趣

      • 初明小漫

      • 二明大漫

    • 二对人趣(克心)

    • 三约所称法

26'14"
  淫不谈,因为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么盗──初约三趣,二对人趣,三对同主。杀──初明三趣,二就人趣。妄──初明三趣,二对人趣,三约所称法(就是凡圣)。每一个、每一个都不同,仔细地看一下。

26'43"
  那么再看那个小字,「据上错误别配四戒文义,并参用前节文,列表如下。」那么错跟误,个别地来对照上面所说的四戒,列出下面这个表。也是──翻过来一百三十四页,淫、盗、杀、妄。

    • 大漫──不论错误─三趣物──通犯

    • 小漫

      • 错───非或畜物──非犯

      • 误───非或畜物──非犯

    • 克心

        • 王人等物┐

        •     ├非犯

        • 张人他物┘

        • 张人他物┐

        •     ├非犯

        • 王人等物┘

27'16"
  那么这个「淫」,不论克漫,不论错误,三趣通犯。「盗」呢?大漫、小漫、克心,看看。大漫是不论错误,三趣通犯。小漫的话,错、误如果非人及畜生来都不犯,错跟误一样。那么克心的话呢,这个错是「王人等物,张人他物」,这个都不犯。错是说,我本来要盗是盗张人的某物──姓张的特定的东西,现在去偷的东西,偷到了是姓王的东西了,就是东西还是特定的,但是姓王的,没有损我所想损的那个主,所以王人的其他东西更是如此;那么即使是对张来说,不是特定的某物,而是张人的其他的物,这个都不犯,这个所谓说错。那么在这个盗当中,错、误当中都不犯。

  • 大漫

    • 不论错误--三趣--通犯

  • 小漫

    • 错--非或畜趣--非犯

    • 误--非或畜趣--非犯

  • 克心

    • 错--王人等--非犯 

    • 误--王人等--犯(通人趣结犯不论张王)

  • 大漫

    • 不论错误--三趣--通犯

  • 小漫

    • 错--三趣俱现(或二趣现)--犯(若准前克漫节文,通境随犯,与大漫同。不待错故。)

    • 误--仅一趣现--人趣---犯 非或畜趣--非犯 

  • 克心----同上小漫(若依此节疏文,统论错误,而云在人。实则误唯人趣,错亦通结,与小漫同。)

28'47"
  「杀」呢,大漫跟前面一样,小漫也跟前面一样。那么这个克心:错,王人等,非犯;误──王人等,犯,「通人趣结犯,不论张王」,这个是跟前面不一样的。

29'11"
  「妄语」,大漫也一样。小漫,那么这个文上面说,错──三趣俱现或二趣现,犯。那么误──仅一趣现,人趣,犯;非、畜趣,不犯。克心跟上面的小漫一样,上面的小漫一样。那这个自己对一下,那就了解了。

29'43"
  那么这个是「别简性重」当中,第二节克漫。下面呢,

29'56"
第三节 身口互造

身口互造中分为三项

  • 一淫

  • 二杀盗

  • 三妄

那么身口互造分三项来说明,第一个淫,第二个杀盗、第三个妄。我们看文: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