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8b第9冊 第六十八卷.B面P.127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9册 第六十八卷.B面P.127

00'11"
【这个是真正你见了空性以后的话,他不会在这个顽空当中,这是可以确定的。就这样,这个是我们真正要命的一件事情,以为这个就是真如,这是「放荡任情」哪,以为妙用。】

00'29"
【由是不礼圣像,不读真经。毁戒破斋,嗜酒噉肉。夸为大道,传化于人。】

就是这种。那么佛像也不要礼,经也不要念,戒也不要持,斋也不要守,还要吃酒吃肉。啊,说这个就是妙用啊!就是这样。是!像有一些──金山活佛,他的那个逆现,可是他显出来的,他是一个疯子相,疯子还有什么话好讲的。绝对不会是正规地说:「喔,我是大彻大悟了做这种事情。」那是绝对根本错误!所以下面说:

01'10"
【恶业相投,率多承习。此乃虚妄臆度,颠倒论回。岂知达法皆真何妨泯净,了真即用岂碍修行。是知悟理则万行齐修,涉事则一毫不立。自非通鉴,余复何言。」】

他就说这个。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种都是恶业、恶见,大家恶趣相投,大家议訾,这个完全是虚妄的臆度,完全是根本颠倒的论说,大家互相在这个地方大家谈论,这个毫无意思!要晓得「达法」,真正通达了法,「达法皆真」是「何妨泯净」,既然觉得一切空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何妨持戒?所以菩萨非常认真持戒,是不见戒相可得。我们现在做了一点,觉得「喔唷,这受不了了!」然后呢,这受不了就不空啦!就这样。放荡吃肉,这个就叫空了,那完全是情见,真正可怕之处!说「了真即用,岂碍修行」哪!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说「悟理」,既然悟了理,何妨「万行齐修」呢?这种情况的话,虽然一天到晚在事相上面,事相上「一毫不立」,这样!所以尽管是自然修行、自然礼拜,是不见修行、不见礼拜,这个才是真正的理忏哪!就这样。现在我们说,那个拜不要去拜了,这个叫理忏,那个完全是个邪执,这最可怕的是莫甚于此!

02'58"P.128
  所以现在说:啊,不要持戒了!两袖袖子一拢,在这儿高高兴兴地聊聊天,这个叫作解脱,那个都是这种错误的概念。如果他是真是个菩萨逆化来,就是这样,喔!然后这个颠颠倒倒的,你给他肉、他也吃,给他粪、他也吃,就这样,那我就佩服他。他然后可以去杀牛,人家杀他,他也照样地觉得嘻嘻哈哈的,「没关系,来、来、来!」就这样。那我就佩服他了!这个是我们在这地方是应该了解辨别的。所以这个经论上面是特别说明哪,特别地说明,真正到什么状态当中可以谈这个。大乘,不到初地菩萨不能讲「开」,初地菩萨真的见到空性以后了,在那个空当中,实际理地的确一尘不染,哪里还有身体、还有什么。那个时候还要看情况,真正能够利人益物,他可以开。那是要利人益物哦!就这样啊!不是任情放纵。那么以后后面会谈这个,那么这个是「对显」。下面呢,

04'19"
第二章 重广理忏

重广理忏中分为三节

  • 一标示用心

  • 二别列三观

  • 三结示

有了前面这个了解了,那才真正谈重新来广明理忏。换句话,这个要告诉我们,真正从事相上面,真正一步一步深入,深入对这个事理无二,那么在这个时候才谈得到,谈得到。现在我们看,因为这个真正的「理」里边的话比较深细,也并不是我们普通一般人现在就用得上。既然现在是《在家备览》的话,对于最初机的来说,更是有一些距离在里头,所以我们这一部分只是说一个大概。现在看文:

05'06"P.130
第一节 标示用心

《事钞》云:「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现在来了!说「理忏」,这个理忏一定是上根利智的人,他自然有多种方便。随事,任何地方,他无非跟理相应,所以「随所施为」──不管做些什么,他都能够在理观上面。一天到晚拜佛,他也觉得没有能拜之人,没有所拜之佛,也没有乃至于「拜」这个加行,所谓三轮空,这个才是!这样。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如果说不要的话,他「应无所住,不要布施,应无所住,不要持戒」,《金刚经》上面可没这么说呀!所以现在很多人讲《金刚经》,然后不要持戒了,他说《金刚经》吗?这是一个很颠倒的事情。所以现在的祖师,譬如印光大师也特别说,那个执理废事的话那一定是出毛病,真正不够,倒不如老老实实,你呀执事废理,就这样。当然这总归不好啦!那是说引导我们上去,我们不妨从事相上面,你都还有一样东西呀!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点。所以他「随所施为」,在一切,在「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在一切法上面,说「涉事则一毫不立」,这样的状态。那么下面说:

06'46"
【以无性故,妄我无托。】

那既然这样的话,上面说:为什么造罪?一切都是由于我!我是什么呢?就是所谓我──自性执,通常说。既然没有这个实在的真正的实性,那所执的,也就没有啰!这样。

07'10"
【事非我生,罪福无主。分见分思,分除分灭。如人醒觉,则不眠醉。」】

这个下面有一段解释,我们就看看那个《资持》的解释。

07'24"
【《资持》释云:「初示所修观相。无性即空理。】

那么上面这一段话,「随所施为,恒观无性」,说这个。下面解释「以下」,刚才我们念的那个。

07'36"
【以下明罪灭所以。】

说为什么这样的理观能够灭罪呢?

07'45"
【诸世间业皆从我生,我为业主。】

这「我」是根本,这所以「我」是一切染污业的最主要的这个主体,现在既然发现:我──没有这个东西,说「我既无托,故所造善恶不从我倒而生」,不会从我倒,所以是应无所住,然后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那个才是庄严报身、庄严报土。所以并不是不做,而是要清净,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

08'23"P.132
【妄业无依,故得除灭。见谓达理,】

真正的「见」一定是什么?这个才叫达到这个理啊!就在事相上面了解它无性,是自然行一切事,却里边丝毫自性不可见,那这个是才是真正如如不动。哪里说坐在这地方叫如如不动,那就是死得又死!这样。那么不是说你什么都不管叫如如不动,那个都是死得不得了的事情,完全错误!

08'57"
【思谓起修,】

那个,一个是见──见理,思──这个起修。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个修不是身口,一切身口是具,然后思是什么?业主,造罪是染污轮回业的业主,然后净还是从它开始呀,所以思是起修。

09'24"
【除谓能观智,灭即所观业,破妄显真而非顿证故皆云分。】

「破妄显真」一分一分来的,所以上面叫「分见、分思、分除、分灭」。「若约位判」,看看喏!「分见分思即内凡人,分除分灭即初果已去。」这么高!

09'49"
【如下喻显。眠醉喻迷,醒觉喻悟,眠觉醉醒相似法故。】

那举这个比喻。

第二节 别列三观

10'03"
  再下面这个别列的三观哪,那我们就不谈了。那个既然用理观的话,说这个都是内凡以上的人,那个都是至少资粮位上的人,那现在我们说实在,谈不到──刚开始的时候,所以也不必去深谈它。虽然懂得一点的道理,这个道理说不定对我们不一定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而反而又偏执。不过将来真正对缘起空的道理,我们从另外……不要讲观法,观法是讲修行的;讲那个理论我们要了解的,了解了以后,我们为识得缘起之法的特性,这个是将来我们必须应该学的。

第三节 结示

10'47"
  那么再下面看这一章,第三节的结示,最后的结论,这个在二百零一页。

10'57"P.134
【《事钞》云:「以此三理,任智强弱,随事观缘,无罪不遣。」】

以上面这三种,那个上面的三种,纯粹是看那根机,小乘的什么等等,乃至于到佛菩萨的。看个人的智慧有强、有弱,弱,那证小乘果,强,证得菩萨、佛果。「随事观缘」,跟不同的智慧,然后对不同的境界,怎么去思惟、观察、修习。能够这样去做,所有的罪,没有一点遗漏的,统统能够遣除。那么下面看一下《资持》的解释:

11'46"
【《资持》释云:「据理深浅,由机强弱,】

谈理的话,这个浅深,佛法无所谓浅深,平等、平等,只是说所当之机智能的强弱而分。所以在这里,我们衡量出来自己在哪里。所谓

12'10"
【当量己分随力修之。】

说要衡量自己,这最重要的一点哪!这个自己的这个位次,绝端重要!所以我们前面学《广论》的时候一再地学,第一遍是文字,第二遍就找自己现在在哪里。这个文字认识了以后,就看整个的修行的轮廓路线,这个路线找出来了以后,然后看我现在在哪里,从哪里开始做起。如果前面还有一些不够,补足,然后从这地方一步一步地深入,随分随力地,只要努力去增上,这个才真正重要的!

12'47"
【然末世情昏,鲜逢利器。尚未堪于事行,况克意于玄门。】

这个祖师告诫我们的话,这个很重要、很重要!所以说,尽管佛把所有的重要的内涵都和盘托出,上中下根,从《华严》到《阿含》;反过来,从凡夫入门第一步三皈五戒开始,到究竟圆旷劫之因,都在这个地方。但是现在末代的时候,那个智慧比较浅薄,而这个情习很深重,这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少真正的利根上智之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来得事行都做不到,何况谈什么深厚的玄理呢!

13'49"
  说到这个事行做不到,我就深深就有个感觉。昨天晚上我们还在谈呢!正好你们两位刚刚回来,遇见了这种大善知识,看见他们──啊!这是一天到晚闹成这样,他还那儿修行!那岂不是我们现在看看,周围是有这种人,早晨两点钟起来一口气坐到六点钟,就这样。他不是一天,教我们偶然苦熬一天,也熬得过,再不然打一个七,一个新鲜可以,那个长年累月的几十年,就这样。他事情一空下来,就在那地方自己就是,你看,他不管做任何事情!

14'28"
  反过来,以后你们会注意哦!这个地方我是点醒你们。这是我也亲眼看见的,这一件事情我第一次看见的是在还在多少?我想想看哦!那个是在纽约,在美国就是现在那个庄严寺,庄严寺那个后山。那个后山一个破土典礼,就是美国佛教会那个沈家桢沈居士在选地的时候,那么就是来了一个高人,就这样。那么他在那个上面的话,他就觉得,看那个样子也就是这样,那嘻嘻哈哈看得那样子。那有人说:「好像耳闻大名,怎么他这个样子啊!」当时,对不起,我虽然信得过,可是听了他的话,我也觉得:对呀!好像我想象当中这个高人,哟,坐在这地方,规矩得不得了,像一个木头一样,眼睛一定是眼观鼻、鼻观心,面孔板起来。其实他并不是如此,他一个人家这么好像……不会像这样啦!就很轻松、很自在这个味道。一直等到多少?十多年以后,慢慢地、慢慢地我才真正有机会……。你看在平常的时候,他很多情况之下,你看他尽管轻松,好像很轻松状态当中,就是这个情况就是不一样。

15'55"P.136
  所以我常常欢喜用憨山大师那个典故,憨山大师教了那些……人家请他去看戏,好,去看啦!选弟子当中要高明的噢,条件不够的不行!那去看戏。也有人问他:「大师啊!那个出家人,嗯……。」这个意思又不好开口啦!意思是说,出家人怎么来看戏啊?憨山大师怎么说?「嗯!这个很难说。」说「我一天到晚破戒、我一天到晚持戒;我一天到晚持戒、我一天到晚破戒。」不过有一种,到了他那个情况就可以呀!行相上看,他是破了!所以没有条件,绝对不可以。可是那个时候叫作持戒,这样,尽管在这个境界上面,他心里面就是如如不动的境界,就这样。

16'42"
  所以憨山大师被人家打成这个样,到年纪老了以后走路都不能走,是不是还要人家扶了他走的。欸!可是他长年累月就这么一件衣服,冬天冷得个要命,他也这么一件衣服,夏天热得个要命,他也这一件衣服。冬天也不怕冷,不会发抖,夏天也不流汗。然后长年累月,他这个从来不洗脸的,面孔上非常光洁。要我们试试看,那三天不洗脸,那个脸上油厚厚的一层。为什么?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实际上,你现在真正地了解了去看,就有这个情况,就是个不同的情况。

17'23"
  所以这个谁的那一篇东西上面,他就是这个大勇法师不是讲他的那个上师啊,平常的时候,他那个腿不能走路的,对不对啊?那要扶着他,要扶着他。最后他临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了,一坐坐了一天,跑掉了,就这个样!他走的时候,他就露给你一手看看!然后那个能海大师那个师父,平常一天到晚病成这个样。欸!他在拉萨,居然成都那个小沙弥在那儿念经他听见了,就告诉能海大师:「你这个四川的小沙弥真好!」听了半天听不见,他把那手头上一摸,他听见了!他平常的时候你显出什么样子来?动一动,说:唉呀!弱不禁风,就那儿病成要死的样子。那这个是这种情况啊,我们要从这地方去看啊!尽管如此,他们在事相上面,还是一点都不马虎。

18'25"P.138
  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说,不要说别的啊!你那个早晚课、忏悔不得力,真正我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将来你们真正得力与否完全在那个忏悔当中。在这里我想讲完了以后,这一些事情完了以后,我马上准备自己用功,如果你们乐意的话,我一定会安排。不一定很长期的,短则一个礼拜,要嘛长一点三个礼拜,照着这个办法去做。至少我自己信得过自己,你认真去做下去,说七天当中没有消息,那就不必再做了。当然有很多障碍特别重的人,那的确是,可是多多少少他会体验到一点。通常情况之下,前面有准备的话,一天下来应该有消息。当然这个前面要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用心的诀窍。那个净明法师多多少少体验过的,上一次我们那时再去的时候,那时候有几个。实际上他们自己受用的,都没有说两天以后,没有!最晚的,那一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是不是这样啊?哪!事情就是这样!

19'40"
  所以这个问题在哪里呢?你得法与否,这是始终重要的。否则你那长年累月──喔!我都已经拜了十万拜,我拜了一百万拜了!有没有功德?有啊!平常我们世间说什么?功劳没有嘛,是苦劳也有,这个倒是没有错的,是吧!身口意三业,这个意虽然没有做到,身还在那儿拜呀,嘴巴上你还在那儿那么唱呀!这个多多少少有一点功效,这是事实,我们不要忽视它。不过现在经论上面真正告诉我们的这个绝对不是,这意业!

20'18"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这个在忏悔之前,我给你们建议,《梁皇忏》、《水忏》把它看一遍,《金光明经》同样的也是!这个也许你们哪,诸位,你们可以随便看哪一个,不同的人会在不同地方得到得益;乃至于就三十五佛的仪轨,你去看。你如果说看到了,你就照这个,看不到,到那时候我再点醒你们。你们总归会找到你们相应之处,然后从这地方下手。所以现在这很多地方,都多单单空谈没什么用,在事相上面再谈那个理,然后在事相上面去摸,你多多少少会摸出一点名堂来。那么这个忏悔部分就到这地方也结束,这第三篇。别行篇

21'12"
  那么《在家备览》再下面呢,〈别行篇〉,最后一篇。这个〈别行篇〉它是一个特别的内涵,这一篇我不想细讲。如果说认真讲起来,单单这个〈别行篇〉,尤其是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文叫作《在家备览》──对在家人,固然对在家人是绝端重要,其实对我们出家人是一样重要,在我的感觉更重要!出家人也是在家人做的嘛,这很简单哪!反过来,这个在家人要靠出家人带嘛!这两样东西彼此有这么密切的这个关系在。

21'54"P.140
  所以我最早第一次看见这本书,这快三十年了,尽管看得很欢喜,看也看它不懂,那地方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倒是最近我又看过一遍以后,以后虽然又看过,通常看到那地方的话,已经看得头已经痛了,尤其是前面那个持犯那个地方配呀,啊!晕头脑胀。所以一旦看到那后头的话,那通常都是心情嘛兴趣也没有了,然后脑筋也胡涂掉了。最近那一次再看的时候,啊!我看见这个里边实在是美不可言,实在美不可言!所以因此我心里面曾经自己给自己说过,如果说真正有缘的话,那一部分我的确愿意跟诸位同修,很认真地详细地把它说一说,这是我们平常非常需要的!

22'55"
  那么今天我想我简单扼要地,就是把这一部分大概地说一下。这个〈别行篇〉当中分成六门,现在我们看二百零二页,这六门第一个:

别行篇中分为六门

  • 一敬佛仪相

  • 二入寺法式

  • 三造像塔寺

  • 四瞻视病人

  • 五离诸非法

  • 六出家宗致

23'25"
  那个都是引导在家居士,怎么一步一步深入佛法的比较重要的。本来这个佛法的确是给世间培植福德的,不管福、不管是智两样东西的真正最主要的,所谓福田哪!那么在家人接触佛法,目标无非是这个,可是如果说我们不了解的话,那适得其反。所以这个经论上面都告诉我们,那个三宝是众生的良福田,但是这个良福田你要弄对哦!弄对了是最好的福田,欸!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福田。虽然说世间的父母等等也是,世间贫穷的人是所谓悲田,父母是恩田,可是这个道理,却是要有佛菩萨来告诉我们的,就这样。从这个道理来说,可以说唯一的;就这个事相来说,的确还有世间的,所以这个是说最好的。可是如果你不如法的话,经论上面这个怎么叫?「蒺藜园」,蒺藜园充满了荆棘的,会伤害我们的。所以同样的,这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面也有这一段公案,阿难问:欸,有人侍候了佛,那么得到真正的善利,有的人得到了恶报,为什么呢?世尊就说:那如法,那就向上;不如法,那就出岔、堕落。《大智度论》上同样地说。所以这一次,我只是简单地这地方说一下。那么现在我们一门一门地看。

25'13"
第一门 敬佛仪相

敬佛仪相中分为二章

  • 一先示敬仪

  • 二正明敬相

敬佛仪相,「先示敬仪」部分我就不说了。下面看第二章「正明敬相」,正明敬相翻到二百零五页上面。

第二章 正明敬相

正明敬相中分为三节

  • 一总斥非法

  • 二坐立差异

  • 三修供时节

25'27"
第一节 总斥非法

特别是说我们不如法的,这地方祖师把它指出来,告诉说这个非法的呀!注意啊!我们听见了以后,然后自己内观,如果看见不对的话,那我们自己诃斥自己:啊!说某人哪!譬如对我来说:「唉,日常啊!你怎么出了个家,你怎么做这个非法的事情啊!」假定我是个在家人说:啊,我说:「某人哪!我不信佛、不了解佛可以,怎么了解了佛,还做这个颠倒的事情啊!反而拿这个最好的东西,把自己送到地狱,不可以呀!」我们要这样去诃斥自己。

26'11"
【《事钞》云:「佛像经教住持灵仪,并是我等所尊敬,则至真齐观。】

这第一个。这个说佛的像、经教,住持灵仪,这个都是什么?安住世间、护持佛法的所谓真正的威灵之物。这个「仪」就是仪相,这个仪相就是凭这个仪相使三宝住世。这地方虽然说佛跟法,可是这个佛法所以住世还要什么?僧宝。所以实际上,这个三宝是一体的,我们应该了解。不过既然这地方说入寺院,所以这地方特别是指这一个。那么这个都是我们所应该尊敬的,应该「至真齐观」,这完全是一模一样,不要因为这个佛这个是一个泥塑木雕的,我们一定要把他看成佛!

27'20"
  所以当年印光大师就有这么一个公案嘛!人家民国初年破除迷信,就对他说:「欸,这个是木头啊!」印光大师怎么说?「那个是木头,我是人耶!」我们总记得这个话。是!你是人,那你能够把它看成佛看,那你就行!所以我自己永远提醒我自己一句话:佛要救一切人,提婆达多他也要救,结果佛成了佛了;现在我们看看人人都是提婆达多,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下了地狱了,这个差别就在这里。始终一件事情──你能够自己反省改善自己,问题就解决!

28'07"
  所以这个经论上面处处地方告诉我们,佛法像药,这个药要对病的,要吃下去的。如果我们能够如理地听闻,听闻了以后能够随转,能够随转了修持的话,那你做到哪里,效就见到哪里!所以阿底峡尊者带这个教法带到西藏的时候特别说明:我们那个生死无常迅速啊,不要空转,学到东西,就用到哪里,就这样。《广论》尽管厚厚的一本,它是同样的一个传承,同样的传承。现在戒,更是主要地讲实践的,所以他那个地方处处地方,一步一步慢慢地、慢慢地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下面,

28'59"P.144
【今多不奉佛法。】

喔!现在来告诉我这一点。其实这个《事钞》那个是我们祖师噢!那个道宣律祖写《行事钞》的时候还在第七世纪哦!六百多年,六百多年,这个道宣律祖死的时候好像是六百九十多年,是唐高宗年代。离开现在多少?一千二百年了!一千九百多年。整整一千二百多年,那个时候已经这个样了──多不奉佛!当然是他这个祖师是特别是劝诫人家,那个时候还是高人辈出;反过来说,其实现在呢,现在还是有高人耶!还是高人辈出,只是我们迷眼看不见就是了,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