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b第9冊 第六十九卷.B面P.167

上日下常老和尚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第9册 第六十九卷.B面P.167

00'02"
  那到那时候要去恭敬供养的时候,平常的最下贱的──看轻了!心里实在是很不对劲,这样。然后佛晓得了这件事情,专门为了他,他刚才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我说错了。那个是舍卫国还不是哪里呀?那没关系,这个公案的地方我记不住,反正重要的就是那个除粪人,佛度了他了,大家晓得了。然后这个国王晓得了:欸!这怎么可以呀?他跑得去专门去见佛,去问这个事情。

00'39"
  那么到去见佛的时候,那这个寺庙的门口就看见一个出家的比丘坐在那里,实际上那个坐在那里的就是那个除粪人,那时候已经证罗汉果了,就这样。那么他一进去,一看见一个出家人,他很恭敬,说:「欸!你给我去通报世尊,我要来见他。」就这样。那么,这个世尊先已经晓得了这事情,告诉他。于是他就自己去通报世尊,他本来坐在石头上面,他就从石头里边走掉了。「喔唷,啊!这个佛法真了不起,你看处处地方都是这种了不起的人!」

01'17"P.168
  那就告诉那世尊,世尊说:「好、好、好!你就叫他来,你去的时候还是从你原路走。」他仍旧从石头里边那么出来,那告诉他:「我已经通报世尊,请你进去了!」啊!他心里无比地赞叹:「对啊!这些人嘛应该出家,这个除粪人怎么可以呢?我一定跑得去要跟那个世尊说。」他不晓得这个就是个除粪人出了家,就这样。然后跑得去了以后,就告诉世尊要怎么样,就这样。世尊说:「欸,你刚才进来的时候,是谁通报你的?」「对呀!刚才怎么、怎么……」啊!他就赞叹:「这种人就应该出家,这种人当然恭敬!」「你晓得刚才这个什么人吗?」「欸!这是一个好像很了不起的人。」「你说的这个除粪人就是他!」「啊!……」这个佛世的时候,这种典型的例子哦!

02'07"
  那个均提沙弥八岁的,然后有很多在那个河里面玩耍,你们晓得这些公案,太多、太多的!看看那嘻嘻哈哈的那个样,那是小孩子们,结果到那时候,哇!都升天而去,都证了果了。这个僧众啊,你根本没办法认识好坏。其实下面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到末法的时候,那个破戒畜妻生子,你把他看成三宝,你有福,到后面会详细说。说来说去,这个主要的我们要认识为什么。所以透过了《广论》认识,尤其是我们了解十二因缘,那我们怎么增长是我们的福,怎么是反过来,这完全在自己的意念上头,完全在意念上头!这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03'00"
  所以说,如果说看起来这个事相上面看起来像,以世俗的标准「事似俗阙」,就世俗的标准来,好像这种行为有所欠缺。嘿!但是内涵不一样啊!所以这一点不是我们能识得透的。所以现在如果以世间的,以「俗情」来批评这个道众的话,啊,错了!「意诚非易」,这个衡准不出来的,绝对不是我们世间的俗眼,那个俗眼一片漆黑。所以这地方特别说明,「若以见僧之过」,如果是以为看见……再说,就算有过,你从他过的那一方面看,你信心消失掉了,信心一消失了,什么都不谈──障道!一障道,「终无出期」,这个是我们是一个致命伤,就这样。

03'59"
  所以处处地方经论上面告诉我们这种因缘,这一点哪,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现在很多在家居士他说:「护法、护法!」这样。结果弄错了,并不是不要护,要护!后面要说的,后面在《涅盘》上面说得特别清楚,在末法的时候,国王、大臣如果看见非法的时候,他要挺起胸来,这样。可是这个时候两者要抉择得很清楚,就是看你那个内心,你要认得得很清楚,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这样去做,这样去做。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04'36"
  这个《阿底峡尊者传》上面有过这么一个故事,现在我们那个传上面并没有出,这个故事并没有出,在《广传》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阿底峡尊者他在印度的时候,他是一个好了不起的,是一个这样。那么那时候他不晓得是在那兰陀寺还不知道什么地方,就有一个和尚那么乱来,吃酒,好欢喜吃酒。阿底峡尊者晓得,「欸!这个吃酒怎么可以?」于是在僧中举罪,说这吃了酒了!那么举了罪以后,当然这种情况破戒,把他赶走。结果他就把他赶走,他就走了。他不从门里走,怎么走?那个墙壁里面就跑掉了!欸,一看,这都是高人哪!啊!那晓得这是一个高人,晓得这个非常了不起的高人。啊!那他说:「错了、错了,把那个圣者结果赶走了。」那就忏悔。那么后来就遇见一个圣者,他就问:「你什么心?」他说:「护法心!」「没错、没错!可是,对不起,你对那个圣者起一念这个不恭敬的心,这个罪就有哦!」「那怎么办?」「你好好地弘法!」所以他也告诉他:「你将来把这个佛法,现在西藏的佛法衰了,你把它带回去,这个你的功德可以补得过来。」喏、喏、喏、喏!以阿底峡尊者之尊喔,他尚且看不清、看不对这种事情啊!

06'06"P.170
  所以不是阿底峡尊者到了晚年,人家去看他,他走路是脚不至地,就是这样。然后人家把他关在屋里面,锁得好好的,他老先生跑到外头去了!就这样。那这种这个神通尤其不可思议的哦,他尚且看不透这种事情。然后像《入行论》那个寂天尊者也是一样。印度当年是如此,现在实际上我们在这地方同样,一直到现在还是有这种局面出现。当然我们也不必一定是说,喔,那种破戒的一定是都是圣者再来噢!说来说去总之就是我们看自己是什么心去对他,你看好的那一方面就好,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本来我们到寺院里面去,希望培福、培慧的嘛!你这一点做到了,那就好了嘛!现在我们再这个看了就翻过来,翻过来看二一, ○二一页  ○。

07'14"
【《事钞》续云:「礼拜佛法僧者,常念体唯是一。】

这个是「一体三宝」,实际上有它的内涵。

07'23"
【何者?觉法满足,自觉觉他名佛。】

佛是什么?自觉觉他,觉法满足,这个叫作佛。

07'32"
【所觉之道名法。】

所觉的道就是法。所以这个佛跟法是分不开的,一定是如法相应了这个人叫作佛,他所觉的法,所以这个分不开。下面呢,

07'48"
【学佛道者名僧。】

欸!他是满了叫佛呀,还没有满之前是不是要去学?要学!学的时候叫僧,就这样。所以这个是啊,

08'01"P.172
【则一体无别矣。】

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因地当中叫僧,果位当中──佛,既然你尊重那个果,哪有不尊重因的呢?就好像我们现在说:「啊!这个水果非常好。」结果你偏偏把那个水果的树砍掉,有这样的道理吗?啊!这个水果非常好,因为水果非常好,你更珍重去保护那个水果的树呀!现在我们因为尊重佛,那佛怎么来的呢?那是僧修得来的呀!佛是觉法满足,僧一定不满,这个理所当然!

08'37"
  所以下面一段小字:「始学时名僧,终满足名佛。」喏!就是这个道理,刚开始学是僧,满了就是佛。「僧时未免诸过,佛时一切恶尽一切善满也。」因地当中当然如此啊!「今我未出家学道,名俗人,」现在我是个俗人,还没出家学道啊!「回俗即是道器。」只要回过头来就是道器呀!「如此深思,我亦有道分,」想想我岂不是这样呢?「云何轻侮。」既然这样的话,你怎么可以轻慢僧人呢?这是对在家人来说,当然出家人更是如此啊!「宜志心归依,自作出家因缘者。是名围绕念佛法僧之大意矣。」真正围绕就是这个,心里面就是这样去啊!以这个心,然后去保护,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护法,这个叫真护法。

09'35"
  它下面这个《涅盘》上面,的确,说末法的时候,不对,在家人可以出来,可是这个出发点是什么?心里面要存着至心恭敬地这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内心当中「敬意无减」,不是现在的「致成轻慢」哪!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然后下面这一段我就不去再细说了,平常我们很容易犯的。

10'05"
  所以以前我也常常说,常常说这个话,说:「若要佛法兴,莫非僧赞僧。」这些道理我会说,我就做不到,一直做不到。现在慢慢、慢慢地觉得了解道理,虽然习气还在,可是了解了道理叫我不做也不行。说来说去很简单嘛!我自己这样,那人家也是这样啊!我要恭敬人家一分,那我就成就一分,就这样,岂不这个很简单嘛!所以想到了这一点的话,那这种心里面自然慢慢地消失掉了。再说,你要得到这个果,那要更要注重的因哪!无非从这地方说起。

10'46"
  我们再跳过两行,刚才那个再跳过两行,下面有一段话,叫「极证名佛,始学名僧。」证到最究竟的地方是佛,刚开始名僧。「僧现学法,终至佛果。」现在学法,

终于到佛果。「若此待僧,岂容轻侮。」你了解了这一点,怎么可以轻慢他?就是这个样,这说来说去就是这一点。那么「注中初教念僧,则三宝备矣。今下次令念己,」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与僧不殊。尚当尊己,岂敢慢人。」那这就了解了,正因为要尊重自己,所以就应该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正是尊重自己。下面我们看第二支,最后一行,「斥非法」,那非法的,说明一下:

第二支 斥非法

斥非法

    • 初示入寺本意

    • 二明非法之相

11'45"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轶也。」】

这个就是这个。到寺院里干什么?是给俗人作入道的因缘,所以进去一定要恭敬。造庙是开净土的因,这个是因,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净土;人间有这个庙,将来因地上面有了这个,果位上面就成功净土之因。供养僧是出离的轨则,现在供养他,将来自己也就走上这条路去。下面再看:

12'28"
【《事钞》续云:「今末法中,善根浅薄,不感圣人示导,仅知有寺而已。】

现在末法,末法为什么?善根浅薄!不能感得圣人亲自来指导我们,这个还是我们的业所感得。正因为如此,大家说:「末法了、末法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正因为末法了,更要恭敬呀!那么我们虽然现在末法,人家是慢慢地每况愈下,我下一世却越来越增上啊,这个因果应该了解。因此末法的时候「仅知有寺」啊!庙是晓得的,但是「不体法意」,怎么样跟它相应?不行!

13'13"
【都无敬重佛法超生因缘,供养福田,而来入寺也。】

不了解真正到庙里来是干什么呢?是要来重佛、尊法!当然僧也包括在里头,这个作为自己超脱生死轮回的因由。因为这样,所以跑得来,这个跑得来这样供养福田,供养他正是增长自己的福德、智慧,这个是我们入寺的原因。所以他下面说,斥非法:

13'49"
【多有人情来往,非法聚会。】

这个是完全错!

13'54"P.176
【又在寺止宿,坐卧床褥,随意食噉。】

那么现在都是人情往来,我们要晓得人情不错,把这个人情而引他上来那就对,就是这样。不是不要,把那个情净化,那就是悲;否则的话,那这个情染,那就是错!

14'32"
【乞索取借,如俗去还,逐意则喜,违心必瞋。系缀胸抱,望当图剥,犹牛羊之抵突,恣顽痴之鄙情。或用力势逼掠,打扑抄夺。具造恶业,必死何疑。一旦横骸,神何可灭,随业受苦,永无救护。可共悲哉。】

这个当然一般都是不信的人,但是我们信的人,接触了也应该稍微注意。下面说:

15'09"
【若有智之人,终不行此。】

真正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做。

15'16"
【敬重寺法,准而行之。护惜三宝,咨请法训,自招大益。】

那么应该恭敬如法地去做,爱护然后支持这个三宝;不了解就请问──咨请法训,这样去做自然会得到大的受用。

15'37"
【故经云:众僧良福田,亦是蒺藜园。斯言实矣。】

现在来了!

15'44"
【当知衰利由心,非前境咎。】

经上面说,那个僧团是一个最佳的福田,但是同样也是「蒺藜园」哦!蒺藜就是有刺的,有刺的一碰到──我所晓得的有一种刺,那个很糟糕,它这个蒺藜呀,它那个到处都是绒毛,你们将来到达兰萨拉你们有看见的,叶子上面都是这个。这个有两种,有一种刺了就是刺一下,有一种刺了以后有毒的,啊!这要你痒得呀,简直是!它一直痒,痒得是……(弟子:就是荨麻。)这个蒺藜呀!他们说这个叫作荨麻,不晓得,我就弄不清楚。这个刺得呀这样!然后一直到什么呢?抓破了还不行,它自己流黄水呀,是这样。所以他们那个当地,我看见小孩跟人家,怎么办?他就把它根上把那个皮剥掉了,扎了以后……一看见这个大家就逃走,这样啊!这个东西这么个可怕法!在这地方是什么呢?说这个话实在的,为什么是有的人好,有的人坏呢?「由心」!你有正确的认识,如理去做,这个最最重要的!

第二项 清信女法

17'04"P.178
  那么再下面就「清信女法」,那么特别的是激励这个女众。女众下面自己看一下。那么最后有一段,最后这个二百一十一页上面,这个最后一行。

17'22"
【必须摄心整容,随人教令,依次持香,一心供养。忏悔自责,生女人中常成碍绝,于此妙法修奉无因。不得自专,由他而办,一何苦哉。应深生鄙悼。若见沙弥,礼如大僧,勿以位小而不加敬。】

那这种文是都是平常应该注意的,不但是士女,其他的我们都应该注意。那么还有「出寺法」,出寺法下面看一看,就是来了以后出去怎么办?

第二节 出寺法

18'01"
【《事钞》云:「如此等,在寺中竭力而行。】

像上面所说的,尽自己的力量。

18'09"
【所为事讫。辞出寺门,如法作礼。】

做好了,然后告辞、拜辞而去,还要如法。

18'18"
【凡以秽俗之身入寺,践金刚净剎法地,自多乖于仪式。】

这个要晓得这一点,我们凡夫浊秽之身,这是金刚不坏之地,这个千千万万应该弄清楚!

18'35"
【若去时,须自赎其过。】

这个要自己来忏悔,来赎他的过失。

18'43"
【随施多少,示有不空。」】

换句话说,来,多多少少种一点福田。那么「施」也不一定是施什么,随分随力,下面说的:

18'54"
【若布绢香油,澡豆华水,下至扫地除粪。】

拔一个草、扫一个地,弄干净一点点东西。换句话说,真正到寺院来,这样,那就来对了,否则的话,错;这样做,还要很恭敬。下面就:

19'15"P.180
第二章 今师要术

  • 今师要术

    • 初明道俗相资

    • 二诫拾僧过失

现在的「今师」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中国,前面那个是讲的印度。那个祖师告诉我们:

19'25"
【《事钞》云:「此入寺法,中国传之矣。余更略出护过要术。】

现在这个道宣律祖告诉我们:我们这里传的。所以这个「余」就是祖师自己说,保护怎么不犯过的重要的方法。

19'44"
【谓一切天人龙鬼,是出家人修道之缘。一切出家人,为天人龙鬼生善境界。】

那换句话,不外道俗二众,人是看得见的,天、龙、鬼神等看不见的,实际上这个八部当中都是出家人修道的缘。我们出家人修道,看得见的部分,靠其他的弟子,在家的弟子来护持,看不见的地方是天龙八部。所以我们这里很重视那个施食,很重视那个施食,三时 经常的饮食的时候要出食,这样。这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它就有不可思──议的威力,千千万万这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都是对人家的恭敬,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20'41"
  对了!那一天那个张居士还跑得来问,他有很多问题,我们这里也不细谈它。他说:「这个归依了三宝以后,我们还这个世间的神怎么办哪?」我就告诉他:「那这是护法最好的,所以佛法──归依上面说:助伴,绝对可以,助伴!」那我们寺院里面是护法,那个护法还不是世间的很多神哪!当地的土地或者什么等等,我过去一定是好好地向他问讯:「啊!在那个地方上打扰你,这样。反过来,这个地方的话,也使得你好好地培养的福田,请你来护持。」就是这样。这是我们的正规的作法,所以因为什么?这个是出家修道之缘。那么在家人,人更是如此。反过来呢,出家人是天、龙、鬼神生善的境界,这是福田呀!

21'38"
【出家人既为四辈生善之处,不得对彼幽显轻有所失。】

喏,祖师说的!出家人是他「四辈」,就是前面那个;他是「生善」,出家人是福田,他在这个田里面要增长那个善法的呀!所以我们对他们不能随便轻易地失礼,这样。「显」就是人,「幽」那是看不见的地方,不管天、龙、神鬼等等。

22'10"
【彼四辈既是出家修道之缘,又不得辄便见过。】

反过来说,这个在家的,那既然是修道人所凭借的,那这个也不能动辄见他的过失。

22'25"P.182
【佛已敕竟,】

佛早就教敕了。下面来!

22'30"
【假使道人畜妻挟子,供养恭敬如舍利弗大目连等。莫生见过,自作失善境之缘也。」】

佛就说,就是出家人养太太、生儿子,你能够供养他就像舍利弗、大目犍连,不要去见他的过失,你还是有福;反过来,你见他的过失,你自己就错了。后面他还引这一段公案,这是出于《贤愚因缘经》上面的,他后面等一下还会引这一段。继续地看:

23'08"
【《事钞》续云:「凡出家者,长标远望,必有出要之期。始尔出家舍俗,焉能已免瑕疵也。】

这个说明。这个出家,它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放得很长远,所以是「长标远望」,总有「出要之期」。刚开始「出家舍俗」,从家里面跑出来剃一个头,一下的时间,你怎么可能就让他免除掉了很多错误呢?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步一步地改善。

23'44"
【智士应以终照远度,略取其道。不应同彼愚小,拾僧过失。】

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从远大的地方去看,那么应该从这个地方仿效了照着去做,不应该看那个愚痴的小人,专门看他的过失。这个是我们应该很清楚、明白的,很清楚、明白的。

24'11"
【所以天龙鬼神,具有他心天眼,而护助众僧者。非僧无过,以克终照远耳。】

所以这个天龙鬼神等他都有这种能力──他心、天眼,天人当然有,其他的鬼神也有,而都能够护持僧众。并不是那个僧众都是圣人,他有过失的,但是他最后终于能够达到,像前面说过的──因嘛!就是这样。所以更是保护。

24'47"
【今人中,无察情鉴失之见。情智浅狭,意无远达。】

这是我们的状态,现在人当中,根本没有观察是非、见到深远的这种能力,这个智慧非常地浅薄。于是

25'07"
【暂见一过,毁辱僧徒。】

只要见到一个过失,马上就毁辱。

25'13"P.184
【自障出要,违破三归失于前导,常行生死不受道化。可谓惑矣。小儿痴矣。」】

这完全是自己障碍自己,完全违背了三归的意趣,完全违背了三归的意趣!本来归依了以后应该接引他的指导,现在你自己做错了,失去了这个,反而成生死之行,不受佛道的教化。这是大愚痴,这个都是很幼稚的行为,像小孩子一样。

25'52"
  那么下面《资持记》当中,前面的解释不说了,《资持记》当中我们跳过两行,跳过两行,我们看,第一行跳过、第二行跳过:

26'07"
【所下示幽灵同赞。克,犹究也。克照皆龙天之心,终远即出家之志。】

下面说:

26'20"
【如《感通传》,】

那个就是《天人感通传》,那是道宣律祖因为他自己的精勤持戒,所以有了感应,感得天人来。

【韦天告祖师云:】

26'30"
  说这个韦天来告祖师,告诉我们的道宣律祖。

26'35"
【天竺诸国,不及此方。】

这个是盛唐的时候,说那个时候印度比不上我们。

26'45"
【此虽犯戒,大涂惭愧,内虽陵犯,外犹慎护。】

说这地方虽然犯戒,这个大抵上来说,他还在惭愧。那这个犯就不像我们现在啊,那个是祖师的时候,换句话说,外面他还保持得满好。所以我刚才说,不要说盛唐的时候,不要宋朝这么了不起,我二十年以前是看见那个普陀山那个和尚,啊!我就看见,那现在越想越赞叹,越想越佩服,自己就做不到!那他至少这个有这样呀!很谨慎,看人绝对不是这样;然后一起出来,他每一个地方,出来了那海青就穿在身上面。以前大陆上就是这样哦,喔,这个海青不离身的哦!所以昨天那个某某法师跑得来说:这个样……。唉!现在我们已经是外面的这个长褂都不常穿,他们以前这个不行,要海青。所以这个的的确确是「外」,这说明什么呢?里边虽然这个三毒未除,所谓「内虽陵犯」,是「外犹」很谨慎地护。那个时候啊,

27'59"
【故使诸天见其一善,忘其百非。】

只要有一点善事,所谓「百非」不是一百样啊!其他的都做错了,一看见了,这种情况之下,他都是什么?一看见他有的好的,他所有的坏处他忘掉了。我们现在呢?他这么多的好处看不见,你看见一点点坏的,好了!见其一过,是忘其百善,那我们现在毛病就是这个,什么好事情都看不见了,这个是我们真正的致命伤就在这里!他下说,那么见到造过怎么办呢?

28'38"P.186
【若见造过,咸皆流涕,悉加守护,不令魔恼。】

这个诸天看见他造了过,并不是责备他哟!啊,大家都是痛哭流涕:「哎呀,怎么样要帮助他呀!」还要保护他!为什么这个是要「魔恼」?因为他自己造了过失,魔就能够恼了;如果你自己守持得很严,这个魔根本到不你身上。喏,诸天护持这样护的哦!所以现在我们在家人护持岂不是这样呢?看见他好,至诚恭敬;看见他错了,连忙应该保护他。所以我们现在反过来还要把他揭疮疤,这个是就我们现在致命伤。这个致命伤,这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一段有了,现在我们再翻过头来,「造像塔寺」。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