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69讲第四节 素问•脏气法时论1

王洪图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69第四节  素问脏气法时论1

现在上课,打开教材246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素问·藏气法时论》节选。藏气就是五脏之气、脏腑之气;法时就是效法于四时,也就是五脏之气与四时相应,而治脏气之病必须取法于四时,再说简单一点,就是治脏者必应四时。这还是天人相应的基本观点,我们中医以治疗五脏病的时候,要考虑到春夏秋冬四时,当然还有其它的时间(年月日、五运六气),比如月份、十干日、乃至于日夜的十二个时辰,都与脏气有一定的相配属关系。

我们选的第一段,是讨论五脏应时及其所苦之治法。

[原文]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主春”,其实就是说的肝取法于春、肝与春季相应,我们在讲《六节藏象论》的时候就谈过这个问题了,肝主少阳,春是少阳升发之时,所以肝与春相应。如果肝脏有病,可以“足厥阴少阳主治”,表里两经同治。肝的经脉是足厥阴,与其相表里的是足少阳胆经。“主治”的治,其实这个治的本意是救治的意思,也有治疗、处理的意思。所以要具体来说,肝有病可以治疗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胆经,如果针灸取穴的话,就取该二经之穴。同时还要应时治之:“其日甲乙”,在春天或甲乙日(甲乙时呢)治疗。甲乙日就是十干日之属木之日,我们讲过十干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按五行每两个算一行,比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木火土金水又和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所以“其日甲乙”,甲乙日属木,是与肝是相应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苦”是病苦、病痛、痛苦之苦,“肝苦急”就是肝的病痛是急、拘急、不柔和。肝气应当柔,肝属厥阴、属木,木气条达,是柔和的性质。但是如果肝有病了,气急而不柔,那么,在情绪上肝主怒,肝气拘急人就容易发怒、脾气大,肝主之筋脉也拘急。甘味药有缓和拘急的作用,比如甘草之类,可以缓肝之急。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我们讲过肝了,再讲其它几脏就容易多了。心气通于夏,心脏的病可以取手少阴心经和与它相表里的手太阳小肠经。丙丁在十干日里属火日。“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在志为喜,过喜可以使得心气涣散,所以这个“缓”是涣散之意,也就是我们在讲《举痛论》的时候,说“喜则气缓”那个缓,《举痛论》不是有九气为病嘛,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嘛。心气涣散,要急食酸以收之,酸有收敛的治疗作用,比如酸味药之五味子之类。当然,这里说的味呀,既包括药味,也包括饮食的气味,当然我们临床治病,主要是用药物了,当然也要考虑到饮食的调养。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主治。“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脏恶湿,湿邪容易困脾,脾有病也容易生湿,因为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了,所以说脾的病痛是湿重。苦有燥湿的作用,当然祛湿的方法很多,根据它所在的部位不同,在于表里、在于上下的,有不同的祛湿的方法,但基本方法是用苦以燥之,比如说苍朮、白术都是温苦的药物,而都有燥湿健脾的作用。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明大肠经两经相表里。“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气以肃降为顺,肺苦、有病了则不能肃降而上逆,出现喘咳,可以用苦味药来治疗肺气上逆,比如杏仁、薤白之类,当然薤白在古代本来就是菜了。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这个燥是由于肾阳不能化生津液了,才显得阴精不足而燥,是说的肾阳虚的病,水液尽管很多,但是不能蒸化,也就不能化生阴精了,这个时候出现的燥,所以有的病人肿得很厉害,全身也肿了,舌体也肿、也胖大了,都是水了,但病人还是口渴,为什么口渴呢,是不能生津液了,所以这个燥是指的这样的燥。因此说要急食辛以润之,辛味药能够开散、温通阳气,使阳气能够运行起来了,津液则能够蒸化、布散,所以就可以滋润了。比如说肉桂之类,肉桂是温辛药啊,辛散温阳,可以化水而生津液。因为它是温性、辛散药,所以可以开腠理。是啊,刚才我谈到那种肾燥的水肿,汗也不出了,如果能“开鬼门、洁净府”,他就不肿了。正是因为肾阳不能化水,所以津液不布、汗也不能出,尿也不能排,口里头、身上津液还不足,津液不足特别明显的反映是口干。当然,“辛以润之”的道理,不单是在肾上用,在有的其它病证上也用,你比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讲,说半夏是辛以润之。半夏怎么是辛以润之的药呢?他说半夏能化痰湿,痰湿一化,津液就能布了嘛,所以辛以润之是这个道理,痰湿病既有痰湿阻滞,又有津液不足,所以你化了痰湿,津液就可以随之产生。当然在治疗的时候呢,也可以在化痰湿的同时,稍加一点养阴的药,别给重了,给重了就成了助痰湿了,这样病人就会感觉舒服一点。

下面看247页的[理论阐释],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五脏与四时的关系。…第二,五脏所苦的治疗。本篇提出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表里两经同治是针刺的主要方法。取相合经脉治疗,其中有“从阳引阴”之意,因为五脏之病是属于阴,六腑之病属于阳,脏腑相对,病在阴而取阳经,所以具有从阳引阴的意思。“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是《阴阳应象大论》上的话,我们已经讲过了。二是药食五味的作用,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采取“五味各走其所喜”来选择相应的药味。

[临证指要]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脏腑病的针刺治疗。本篇只言取经、而未言取穴,历代注家也没有提供可治疗的穴位,但参考《内经》诸篇文章,取阴经的俞穴既可治外经病,又可治内脏病;而取阳经的合穴,则尚有防止脏病传腑的作用。其实,背部太阳经的各个俞穴也可以考虑。第二,脏腑病的药食治疗。五味先走其所喜,如酸走肝、苦走心、甘走脾、辛走肺、咸走肾,但五味“无太过”,否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下面看第二段,248页。是讲五脏所欲之治法。也就是五脏在其有病的时候,他希望用什么样的药味对它有好处、希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也就是适合用什么药味来治疗。下面我读一下:

[原文]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

这一段中间有很多的删减,把与五味不太相关的内容就删减掉了。“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其实是肝气郁了,对肝气郁滞的病,适合用辛散的方法,使肝气能够条达、能够舒畅。要赶快用辛味药,辛味有散的作用嘛,来使肝气能够疏泄。比如说香附、薄荷,都有舒肝、散肝的作用。这还不算,下边又谈到补泻问题,说“用辛补之,酸泻之”,辛味药可以舒肝。“适其性者为补”,它本来需要辛散了,你就给它辛散了,就这个意义上说,那叫补,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补阴、补阳、补气、补血那个补的概念不同,这里的补是特指、特定的概念。适其性为补,反之则为泻,所以酸味药那就叫泻,比如说芍药。所以在逍遥散当中是又有辛散、又有酸泻,因此说用逍遥散不用生姜、薄荷,那方子就不对了,生姜、薄荷是辛散嘛,在这里有补的作用,适其性嘛;但是也得有芍药,有芍药才能柔,免得你用辛散太过。所以配方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说用一个药、一个性味来冶病,你配方的话,用酸味药时还得避免辛散太过。当然,对于肝欲散来说,用芍药之类也可以柔一柔肝、养养肝血,一方面调其气、一方面养其血,这相对来说就很全面了。

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这个“耎”同软的意思是相同的,也就是柔软的意思,是制心之急、心火亢盛下不来,要用咸味药来制约。咸味药属于水之味,用水来制其过亢之心火,比如说犀角,当然犀角现在不能用了(现在用羚羊角代,但功效就大打折扣了),但是在古代是用犀角来泻其心火的,牡蛎、元参也都是咸味药。“用咸补之,甘泻之”,咸适其性啊,所以是补。甘属于土之味,土克水呀,所以反之就为泻。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脾不缓和,或者说脾气虚,脾气虚就不濡缓了,所以急食甘以缓之。用甘味药来补其虚、缓其中,脾胃属于中焦嘛,所以是缓其中。“用苦泻之,甘补之”,甘缓之,苦泻之。泻之是因为它需要缓,所以苦燥、苦性有燥湿的作用嘛。其实这是一种配方原则,即使是脾虚,需要用甘缓来补它,同时也要用苦味药来配合,免得甘缓太过,甘缓太过湿又重了,脾还恶湿,尽管它虚、用甘缓来补它对的,但又怕用过量产生脾湿,所以还用苦来泻之。甘缓药比如人参、饴糖、甘草之类,治疗脾胃之病都可以常用啊,都有补中的作用,但又怕补太过了,所以又用苦燥之,比如白术之类,常配合起来一块补脾、健脾去。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肺气散了、虚了,所以叫肺欲收。酸味药能收,所以急食酸以收之,比如说五味子敛肺,刚才说了五味子还能补心嘛,是、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也能治疗心气涣散。肺欲收,五味子也能收敛肺气。“用酸补之,辛泻之”,辛味药也有泻肺的作用,比如说细辛、桑叶之类的辛味药,都有泻肺的作用。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肾不能藏精了,所以需要坚。肾主闭藏,它不能闭藏了,比如男子的遗精、滑精之类(还有女子的带下吧),那是由于相火过亢,扰动精室而不能藏,所以肾欲坚。要用苦味药来坚肾阴,比如知母、黄柏之类,有一个知柏地黄丸不是很常用的方子吗,也是治疗那种相火过亢导致肾阴不足的遗精、滑泻之类的病。“用苦补之,咸泻之”,咸味药相对来说就与苦味药相反了,所以咸味药有泻的作用,比如鳖甲之类。

下面开始说饮食五味了,谷肉果菜、饮食五味调养的问题,当然也有治疗作用。“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青”在这里就是肝苦急那个急,就是第一段我们所说的“急食甘以缓之”,所以适合用甘味食品来缓其急。什么食品能缓呢,他举例是按五行来分类的,当然这句话里的都是土之类,土味甘嘛,比如说粳米、牛肉、枣、葵。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赤”就是前面所说的“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那个问题。心气涣散,适合用酸味的,前面说用药物,这里又说有食品,食品当然应该用酸味的食品,比如说小豆、犬肉、李子、韭菜。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也就是肺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食品有小麦、羊肉、杏、薤白。我刚才提到了,薤白在古代是作为菜来使用的,《齐民要术》记载薤白说“医家视为珍菜,老人之所宜食”,其实现在也是老人所宜食啊,治疗冠心病之类的胸痹不是常用薤白嘛,这类的病也确实是老人多嘛,没病的吃点也没关系嘛,因为它有预防的作用。但是现在薤白咱们不作菜了,只有药店才卖啊。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看一下注释9,吴崑说“脾苦湿,咸能渗湿,故食之”。哪些食品是咸味的呢,大豆、猪肉、板栗、藿就是豆叶。其中大豆是指的黑大豆。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所就是前面所说的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辛味的食品有:黄粘米、鸡肉、桃、葱。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为什么适合不同的味呢?因为辛味有散的作用,酸味有收的作用,甘味有缓和的作用,苦味能够苦坚,咸味能软坚散结。

下面看[理论阐释],五脏所欲与五味补泻。关于五味的补泻,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说,“顺其性者为补,逆其性者为泻”;《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与本篇所讲的原理是相同的。

第二段就讲完了,第三段是饮食五味调养五脏。休息一下。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