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71讲素问﹒标本病传论2

王洪图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71 素问﹒标本病传论2

我们接着讲。“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有其它的病,而后产生腹泻,这相时候要先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这是先治泻,“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要把泻泄调治好了,再治其它病。即使是“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如果还有其它病的话,除了治本之后,也要先治其它病,必且调之。所以说,前面我们讲了,“诸病皆治本”,而腹满要先治标,这里又提到了其它病与腹泻的关系,虽然是治本,但是腹泻在这里又相对来说是重要的,相对来说是要先治的,尽管说病在先而腹泻在后,应该后治腹泻,但是如果除了腹泻之外还有其它的病,这个时候就要先治腹泻(到底有多少病啊,有点啰嗦)。“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这又出现个中满,这儿没说不单是发热,先病、不管你是什么病,后来出现中满,要先治中满。“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这个道理就不用说了,也是要先治其满。到这里我们看到啊,说了这么多,提到了两个治标的问题,这段所说标与本的概念都是说的先病、后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接下来又讲,“人有客气有同气”,“同气”在《新校正》上是“固气”,也是一个先病后病的问题、原有的为固气。客气就是新感之邪气,原有之邪气是固有之气。“小大不利治其标”,不管你是客气还是固气,凡是有小大便不利,就要治其标,也就是说,上面谈到了两次中满治其标,其它都治本,这里又提出了一个新内容,就是小大不利要治其标。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客气还是固气,但是如果有小大便不利,这个时候就要先治小大便不利。当然这里看来小大不利并不是病之本,而是病之标(应与上一句联系起来,即小大不利为客气)。“小大利治其本”,大小便还通的话,那你别的病可以从本治(小大利也是客气)

这里提出了新的症状,只有两种情况是特殊的,一个是中满,一个是小大不利,这两种症状无论是标还是本,都应该先治。《内经》时候没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但是看来把中满和小大不利那都看作是急的,必须先治。

下面又说“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就是先发的病是有余之证,先治其本、也就是先治其有余。为什么要先治其有余呢?这是为了取得好的效果,不然还可能产生新的疾病。本病邪气实,它可以克其所胜,也可以侮其所不胜,因为邪气有余吗,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赶紧治其有余、免得它进一步传变,影响到它所胜和所不胜的那些脏腑。所以病发而有余,应该先治其实、先治其本,把本的邪气给它制约住,它就不会再传变。那么这时候你要是看到有其它脏腑受病了,不治其本而治其它脏腑的话,这个是治不好的。同样的话,如果是“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病发而不足的话,那就是本虚了,先发之病是虚,以脏腑辨证的话,最容易说明问题了,所在之病这个脏腑是虚,那么就会出现反侮(没有反侮的说法,或者说反克也行)的问题,就是其所胜者就会乘而侮之。比如说脾,它本来是不胜肝木,如果脾虚的话,肝木就可以乘之(我理解,生与乘是一对、克与侮是一对。所以这里应该是侮之),或者说,其所不胜乘而侮之也可以。总之是说,它所不胜之脏本来是制约它的,这回更进一步制约它;而其所用之脏本来是土克水的,结果因为土虚了,肾水就会来反侮脾土。一般的是这样出现反侮的、是吧,原来其所胜的反过来克制它,那叫侮(对。反正挺乱乎的)。在这种情况下呢,“病发而不足”,相关的脏要反过来侮它、反过来乘它,那怎么办呢?就可以“标而本之”,可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这是按有余、不足来分析的,就是有余之病,可以先治其本;不足之病,可以先治其标(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啊,这里也乱乎了)。所以“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是疾病轻浅,“甚”是疾病严重。间本来是间断,有时轻有时重的意思,但是总体来说是说的病比较轻,而甚就是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治疗这类病的时候,要仔细地了解、认真地分析轻在哪里、重在哪里,是本还是标,“以意调之”也是用心审察的意思。“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轻的可以标本同治、或者是标本兼治;这个病比较严重了,就不适宜兼治了,应该先治其标、或者先治其本。“独行”就是单治标或单治本。特别是对于重病的病人,不允许你标本同治,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所以是“甚者独行”。最后又补充一下,不管是间者也好、甚者也好,但是相对而言,“先以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总之是说小大不利要先治本,又强调了一遍。

所以在这一段里头,诸病治本啊,但是小大不利和腹满要先治,各强调过两次,这两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呢,泻泄也应该考虑,在一般情况下,解决了本病之后,首先要解决腹泻的问题。所以从本篇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的篇章,都可以反映出来这样一个思想,因此说这个观点在《内经》里,看来是很强调的,作为标本缓急来说是很强调的问题。

大家学《伤寒论》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张仲景提到了若干个标本缓急的问题,比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大不利和腹满这两条要多,比如说有新病、有旧病,他说可以先治新病,再治其故疾,但是也强调,如果是小大不利,他也是先治小大便不利。而且张仲景还提到,如果腹泻与别的病同时存在的话,应该先治其腹泻(先保正气的意思吗。如果是因有火而导致的腹泻,不治泻就祛不掉火怎么办呢),所以他这个基本思想是与《内经》相一致的。

这段我们串讲完了,然后看看[理论阐释]。第一,归纳了标本的含义。标与本的含义非常广泛,具体有五:一是六气阴阳标本,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这个认识在五运六气里面反映得最清楚,天之六气那是本,三阴三阳那是标。二是医患双方的标与本,…如果没有病人的正气,你的医术再好也是无用的东西,所以病为本、工为标。这是我们自《内经》以后,中医学界都是这样的认识,摆正了位置,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三是脏器为本、形体为标。四病脏间也有标本,如在分析水液代谢及水肿病的病机时,《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五是以疾病先后为标本,就像本篇所谈到的,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了标本的范围:里病为本、表病为标;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六腑为标、五脏为本;症候急者为标、急则为本等。

第二,关于标本治则。大凡治病,治本为常法,是一般规律。本病既愈,标病自除,即所谓“疏其源而流自通”。但对“中满”、“大小不利“二症,无论其是属标还是属本,均需先治。“先治中满”对张仲景保胃气的治则,以及对李东垣重视培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大小不利”反映了脾肾功能失调、气机紊乱,亦为危重之候,即使是标病,必先治之,后世引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另外,标与本在临床表现上是十分复杂的,有时治本碍标、有时治标碍本,所以“标本相移”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灵柩·师传》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这是根据季节而言,这里所说的标本是里证和表证,或者病在里与在外,虽然说叫表证,但不要认为只有感冒才叫表证,所以说病在里与在外嘛。春夏阳气盛,人的气血趋向于外,所以要先治其外、外就是标;秋冬阴气盛、阳气下降,人体气血也趋向于里,所以要先治其里、里就是本。

《灵柩·始终》则曰:“病先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这里的阴阳也可以理解为里外,是先发先治,后发后治。

《灵柩·五色》曰:“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对《内经》上面的三段提法,可以看出其不同,所以对其理解,就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具体分析,不要机械地只记住一个提法。…总之,病之标本的主从关系发生改变的时候,治疗的重点也要随之加以调整。…

[临证指要]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应用示范。《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其中所论少阴病兼表的证治,因里阳虚不太甚又受到外寒,而现表里同病,宜表里同治、温经发汗、表里双解,属于间者并行之类。又如《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此乃甚者独行的就用,病情严重了,那就赶紧去治急,下利清谷是严重的问题,尽管他有身疼痛的表证,那也急当救里;而清便自调就是里证不急了,所以就先救表。

第二,痞满先治以保胃气病案举隅,是讲李东垣治一贵妇人心腹胀满的病例。

这一篇就讲到这里,这一段理解就可以了,重点问题是大小不利和中满治其标问题的理解上。还要注意本段中标本的概念所指的不同,在读的时候,有的地方标本的概念转移了,别读糊涂了就行了。

现在看本章的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节选,在254页,这一篇我们过去没提到过,所以把篇名说一下,“五常政”,“五”是说的五运,因为这一篇也是讲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之一;“常”就是常规,五运的变化有它的常规,有太过、有不及、有平气,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常规;“政”也就是政令,我们现在好像政府下的命令叫政令,而这个政令是五运六气它所主持的,比如生长化收藏,这就是政令,木运就主生,火运就主长等等,所以讲的生长化收藏,这就是它的政令。因为本篇是讲五运六气的正常的规律,讲它的生长化收藏的问题,因此篇名如是,五运常规对生长化收藏之政令的影响。这一篇是很大的一篇,我们只选了很小的这一段,这一段是讲的用药常规,我先读一遍:

[原文]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这不是服药的常规吗,也可以说是服药勿过量。“有毒无毒”是说药物有的有毒性,有的没有明显的毒性。关于毒的问题,上次课我们谈到了,是指药物作用的剧烈与否,作用很剧烈的是大毒,依次是常毒、小毒,跟食物几乎接近、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的叫无毒。我们是用药物的毒性来治病,但是毒性毕竟对正气有一定影响,所以说要有“约”、“服有约乎”,就是服药有没有什么规则。

岐伯回答说,“病有久新”,有的是旧病、有的是新病,这个时候的治疗就应该不一样。“方有大小”,药方有大方、有小方,针对不同的疾病,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子,这本身就是选择。“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药物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药物的选择应当是有常规的制度。

下边又说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等药物的使用,休息一下。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