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74讲第八章 养生概述

王洪图 如意成 2020-09-16

 提示点击↑"如意成"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74课 第八章 养生概述

翻开教材261页,我们现在学习第八章,养生。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采取各种方法,使人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养生或健康长寿的问题,这可是由来已久,甚至于说这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医学要干什么?其实就是研究健康和长寿的问题,防治疾病也是为了健康、也是为了长寿。所以说人类的养生活动是起源很早的,养生作为一个理论,在《内经》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内经》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养生理论重点阐述了生命衰亡的机理,人为什么会衰老甚至会死亡;养生的原理,比如怎样才能养生以及养生的方法。

《内经》养生的内容很多,散见于多篇,最主要的有《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以及《灵柩》的“本神”、“天年”等篇,但散于各篇的片断论述也不少,学习时宜互参。

现在看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它是《素问》的第一篇文章,足见《内经》对养生问题的重视,在医学角度考虑,养生与健康长寿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一篇文章与王冰在整理《素问》的时候,与王冰的学术思想有关系。王冰是道家,我们在讲《内经概论》的时候说过,他本身就非常重视养生,所以他把《素问》原来的81篇文章的次序做过一些编排,那么这一篇可能是王冰把它挪到了第一篇,反映了道家的养生思想。

关于本篇的篇名,“上古”也就是远古时代,在《内经》时代把古代分成远古、中古、近古,远古就是很古远的时代嘛。“天真”就是先天之真气,在本篇主要是指肾气。“真”我们以前讲过,就是真脏之气、五脏之真气,比如,“春天,脏真散于肝;夏季,脏真通于心;长夏,脏真濡于脾;秋季,脏真高于肺;冬,脏真藏于肾”,那不都是真嘛,这个真也是那个真。所以,真本身是讲五脏之真气,而“天真”呢,虽然也包含五脏之真气,但对具体是指肾之真气。本篇是把上古养生的理论作为引子,引出来养生学的思想问题,因此篇名就叫《上古天真论》。

从目前来看,本篇所强调的养生思想还是很先进的,别看是2000多年前的知识,其实一点也不落后。我们国家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就是预防为主,而养生就是预防疾病的基础。所以防重于治的思想,从现在看来,它还是很先进的。

教材把本篇分为三段,现在先看第一段,是讲养生的原则,我读一遍这一段: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迺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我看第二个小段及后面的话应该背下来,这是我们中医最常说的话,一谈养生这是必须要有的话,不单是要很好地理解,我看也应当很好地记熟这些话,如果连这样几句话我们也说不明白,那你中医还谈什么养生,你还叫什么高明的中医师,所以必须理解得很深,也得记忆得很好,记忆得很好才便于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不矛盾。近年有一些年轻学生有一些东西不愿意背,说是我们理解,不像你们死背书。最后可好了,背也不会背了,理解也不深了,这更糟了。我也没主张死背,我主张你要记熟了,熟才能生巧啊,你根本就不熟,怎么生得巧啊?说我想用《内经》的理论,《内经》理论是什么来着?就是想不起来,你还巧得起来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昔在黄帝”,“昔”就是以往、很久以前,生活着的黄帝,“在”是生活着的意思。其实不一定直译得这么死板,就在很久以前的黄帝就是了(我的理解:黄帝年纪小的时候)。我们曾在讲《概论》的时候谈过,黄帝本来是一个古代的氏族,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从黄帝那个时代开始的。但是呢,把黄帝比喻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嘛,所以这里就是这么看的。“生而神灵”,生下来智力就超常,那就不是一般的人。“弱而能言”,很弱小的时候就会说话,或者说不到会说话的年龄他就会说话了,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呢,说是能言善辩、善于言辞。两种解释都可以。“幼而徇齐”,在幼年的时候考虑问题、办事就很周到,“徇”是周到、“齐”全面的意思,又周到又全面。“长而敦敏”,长成或者长大就非常敦敏,“敦”就是敦厚、“敏”就是聪敏、敏捷。这也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敦厚不敏捷也不好,很敏捷但不敦厚这人也不大受欢迎。“成而登天”,到成年而登天子位。

上面这些话有的医家曾经提出过质疑,这好像并不是《黄帝内经》的原话,因为《内经》这部书通篇基本上都是用黄帝和臣子们对答的形式写成的,他总不能自己说自己怎样吧,很像是后人补录的,目的是想介绍一下黄帝。有这种可能,因为这几句话与司马迁的《史记·黄帝本纪》一开头那几句话是一致的。

迺问于天师曰”,“迺”是“乃”的另一种写法,“天师”这里是指的岐伯,黄帝的老师。有人说天师是当时的一种官职,也可以。因为除了“天师”之外,《内经》里还有“少师”,假如“少师”是官职的话,它可能是副职,所以作这种理解也可以。但是呢,我们要知道,《内经》里天师是指的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说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春秋”就是说的年龄,超过了百岁而动作不衰,也就是身体不衰老,这身体不衰老,其实精神也不衰老,就是说超过百岁身体还很健康。“今时之人”,听说古时候是那样,可是现在的人做不到了,“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半百”就是50岁,动作就衰了,动作衰了说明形体衰了,整个人体就衰弱了。而古时候百岁都不衰,怎么现在50岁就衰弱了呢?是“时世异耶”,这是时代不同了,时间的关系变化了?还是“人将失之耶”,还是人自己的过失呢?就如同我们讲《本神》篇讲的那样,“天之罪欤,人之过乎”。“人将失之耶”这句话,注家们从语言上也提出过问题,就是应当作“将人失之耶”,这个“将”是“抑或”的意思,是时代的问题呢、抑或是人自己的过失呢?从语言上这样排在前头是可以的,因为本篇还有这样的语言,“将”字就在前面了。

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然它这是用一个时间来作个对比,真的要理解成说古时候的人就超过百岁不衰,到黄帝时代就半百而衰,那到现在岂不是更加衰得早了。这是一种用对比来说明某些问题的方法,当然,崇古思想在《内经》倒是不少。

岐伯回答的意思其实不是时代的问题,而是人们养生的问题,所以才有长寿、才有早衰的区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这也说明上古时候也有不懂养生之道的,只有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这样。“法于阴阳”,取法于阴阳,就是说人体自己的养生与自然阴阳是相一致的。比如春夏秋冬、昼夜晨昏都有阴阳的变化,人也要取法于自然界的这种阴阳变化,来调养自己体内的阴阳。当然,阴阳所赅者广,不单是昼夜晨昏的问题,还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于术数”,“术数”是说养生的方法与技术、“和”就是符合,也就是他正常地、合理地运用养生的方法和技术(按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中医运气学导论》所说,狭义的术数是指五运六气之推算的方法)。“食饮有节”,饮食有节制,至于饮食怎么有节制,我们前面讲了很多了,又不能过饱、又不能过饥、五味要调和。同时还“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有常规。古时候的常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现在不见得非得那样了,但是总是要有常规。再有“不妄作劳”,不是不作劳、不劳动,而是“不妄作”,不必要的、过分的劳伤。“妄”就是妄为、狂妄、乱作。“故能形与神俱”,所以古时候的人形体很健壮、精神也很饱满,形神兼备。“形与神俱”可是中医养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养生的方法上要形神兼养,形体要锻炼、要肌肉发达,要形体强健,因为形体强健与内脏有关系,“五脏者,身之强也,中之守也”。而“神”是精神活动问题,智力、精神、情志都在这个“神”上,因此人的健康不单是形体健康,智力、精神、情志都得健康,这才是真正的健康。所以,《内经》时候已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真正的所谓的健康的评价标准。“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他们能够达到天赋的寿命、自然的寿命。人类自然的寿命是多长呢?在古代的人认为是120岁,《内经》的注家们也提到,正常寿命的人应该活到120岁,当然现代的研究不一样,大体上是差不多。虽然是120岁,也叫百岁,当然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就把那叫“百岁”,活到70岁去世了,也叫百年之后,反正它的基本数字是在百岁的范围前后。

今时之人不然也”,今时之人就不能做到这样了。哪样呢,就指出来一些生活上、精神上的问题,很多做法不符合养生之道。比如说“以酒为浆”,“浆”就是水浆、汤粥,把酒就当水那么喝。是的,其实到如今饮酒过量导致的身体不适、乃至疾病,仍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自恃身体好,喝起酒来就更多,当然也有人说是工作需要,工作需要反正身体不需要、健康也不需要,工作需要我们没办法,但在医生看来,健康可不需要。“以妄为常”,前面讲的是起居有常,好啦,有些人他就没有常规,他的常规就是乱,“妄”就是乱嘛,失去了正常的规律,这是他的日常现象。还有“醉以入房”,饮醉了之后入房、两性生活而耗肾精伤脾胃。“以欲竭其精”,以他的情欲来耗竭真精、特别是肾精。“以耗散其真”,这个“耗”通爱好之“好”,以他自己的爱好来夺散其真气。那就是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和爱好。“不知持满”,不知道人体应该是非常的珍贵,应该非常珍视自己的健康,对健康就好像拿着盛满了水的器皿那样不能乱晃荡,要小心谨慎地不要洒掉,也就是不懂得保养自己的身体。“不时御神”,教材有注释,“时”作“善”解,不善于统摄、驾驭自己的精神,也就是不知道清静一些。这个脑子总是要动的,但是该动的要动、不该动的不要去动,乱动的话会伤人的。“务快其心”,以其心快乐为务,他的任务就是寻求快乐,但是要知道,这种快乐是“逆于生乐”,寻求快乐对于生命的快乐来说,那可是相违逆的。那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寻求快乐看着是高兴了,其实留下了很多的后患。我们现在临床上也个别看到一些人后悔了,说悔当初如何如何。“起居无节”,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如果起居无节,再加上前面那一些心神、体力、情欲、饮食,各个方面都不注意,所以就“故半百而衰也”,人到50岁就开始衰老了。

以上岐伯这个概括的回答,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分析,乃至于在实践当中加以实行。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上古圣人对于一般的民众进行教导的时候,都是告诉他们对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所谓的“有教无类”,不管你是聪明的还是不聪明的,还是男女老幼吧,都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养生。在《太素》上,这两句话的文字有点不同:“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因此杨上善在注的时候,说“上古圣人”教导别人去实行的话,自己先实行、以身作则,教人行之、自己先行之,所谓“无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是这样让他们“下皆为之”。这样理解也可以,与《内经》的本意也不相左。虚邪贼风是泛指外邪而言,特别是六淫邪气,应该按时地加以回避,不要去冒触。冒触风寒、冒触疫疠之气。虽然我们过去讲过,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正气存内了,邪气一般地说不容易侵入,但是还有一方面,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不能说我正气存内了,我就什么都不在乎了,那不行。再有,要“恬惔虚无”,这就是精神心理的修养了,“恬惔”是安静的意思,“虚无”就是思想上、精神上要没有杂念,不能妄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养心神的方法,这样的话,外边可以避免邪气,内里可以调节自己的精神,精神调和了,气血也就调和了,精神对气血的影响非常大呀,“真气从之”,这样的话,人体的正气就调和了,“从”就是调和、顺从。“精神内守”,因为你恬淡虚无了,没有私心杂念,当然就精神守于内了,而不耗散于外。“病安从来”,能够做到这些,疾病还会从哪里来呢?疾病从何处可以生呢?

是以志闲而少欲”,“志”是说的情志、思想、心志,“闲”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志,所谓“门中有木”,好像有个门栓一样,把自己的情志、思想管住。也可以理解成栅栏,管住自己的思想、情志,不要像牛羊那样乱跑。同时还要“少欲”,欲望要少,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你没有止境地去想,从养生角度来说,不利。“心安而不惧”,心里非常安静,就不会被外物所惧、所干扰。“惧”就是惊惧,情绪上的变化。“形劳而不倦”,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说形体劳累但不能太疲倦,就是劳逸有度;二是因为前面做到“心安而不惧”了,所以他尽管劳累,但他也不疲倦,说是“神怡而何倦之有”,这倒也对,说人的脑子总是七想八想的,事情很多,真的要干点活,不用干多久就会觉得疲倦了。说思想很专一,尽管他工作时间比较长,或者体力劳动也比较大,但不会感到很疲倦,这个事情也是事实。这两种解释都可通。“气从以顺”,这样人体的正气就从顺了,“各从其欲”,人人都能够满足他的欲望,“从”就是顺从、满足。因为前面说“志闲而少欲”,欲望少了当然就很容易满足,所以人们都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皆得所愿”,每个人的愿望都能实现。

故美其食”,就是以其食为美,粗精皆所甘也,粗食、精食都觉得很甜美。可不要说专门吃美食啊,美食家那个美食跟这个意思不一样。“任其服”,“服”就是服装、衣服,“任”是随便,穿得衣服不管是好是赖,我穿着随便就行了,而不是去追求什么时髦的衣服。“乐其俗”,“俗”就是世俗之间、对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感到很满意。其实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永远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但是从养生的角度,不能看到什么都不高兴,回来一肚子气,这是不利的,因此要“乐其俗”,看到世俗的世界就这样,自己觉得也挺快乐,也能适应。当然《内经》有的地方还讲,你不要学习那些不好的东西就是了,看就看见了、听见就听见了,你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要给自己找气生。“高下不相慕”,地位高的与地位低的没有互相羡慕,噢、我看着他官大,我才羡慕他,甚至我还老嫉妒他;那地位高的说我看你多自在,八点你才来上班,我一夜都没睡觉。假如这么说啊,叫“高下不相慕”,各人完成各人的事,自守本位。“其民故曰朴”,所以古代人能够做到这样,因此说是很质朴的、是很敦厚的。

上面所说的这些话,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话,我们作为医生、作为学中医的,应该力求按这个精神去做自己的事情,去安排自己的养生。下面又讲到具体的一些情况: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周围那些嗜好、那些欲望、那些不正当的东西,不能劳其目,他连看都不想看,看了之后他也不往心里去,不会效仿那些东西。“淫邪不能惑其心”,那些淫乱的、不正当的东西不能迷惑他的心志。“愚智贤不肖”,“愚”是笨的、不聪明的;“智”是智慧高的;“贤”是贤德、高尚;“肖”是如、像的意思,“不肖”是不如别人、能力差,有说“不肖子孙”是说不像上一辈那么好,有时也有坏蛋的意思。各类人等尽管人有聪明的、有笨一点的,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弱的,都可以做到“不惧于物”,“惧”就是惊动,不受外物所惊动,外界的变化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自己能够做到恬淡、做到精神内守。“故合于道”,所以说他们符合养生之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是道德、是养生之道,他们深通养生之道,对养生之道深有所得,谓之“德”,因其懂得了养生之道,所以没有危害、没有危险,因此才可以做到“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串讲就到这儿。

如意成 ryc63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素食|艾灸|修炼|中医|佛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