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十岁职场危机: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建议立即自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猎聘 Author 木子烨
来源:猎聘(ID:liepinwang)
作者:木子烨
疫情期间,许多公司的经营状况都有些低迷,为了自保,大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自救模式。比如海航推出的一系列航空产品,可谓是一次“花式自救”的模板教学。
面对困难,公司尚且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去适应变幻的市场,作为一名30+的职场人,正处于职业生涯最具挑战的阶段,更应该在不断变换的高竞争职场业态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模式和职场状态,不断磨砺自己的核心技能,以避免在职业竞争中遭到淘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中可以顺风顺水、大获成功,但优胜劣汰是自然界都在遵循的千古定律,更何况是在职场。职场生活就如逆水行舟,那些安于现状从没有危机感的30+职场人,早晚会被不断更迭的市场所淘汰。
30+却和职场新人“抢饭碗”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说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生大学学的是日语英语专业,最初毕业的时候找过相关工作,但都因为技不如人而感到自卑,最后放弃了。现在进了金融行业做基层工作,工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她觉得看不到未来非常迷茫。而后她又补充道:考事业单位,自己不是党员也没有好学历,而继续打工没有出路,转行也没有经验怕自己不能胜任……
这种问题其实应该是很多从大学生刚刚转变为职场人所面临的困惑,而对于一个30+的职场人来说,如果频繁地换领域、换工作,始终无法做到在某一个领域的深耕,就只能一直保持一个“职场新人”的面貌。
去年亚马逊被曝出用人工智能监视与评估仓库工人的绩效,用算法判断开除什么样的人,而被指选择了最容易的路。可许多职场人又何尝不是这么做的呢?上学时因为不肯用功读书就选择最容易的专业,结果就业时才发现只能找到门槛低又很琐碎的工作。
于是想着不如找个一眼能望到头的工作安稳度日,又满心欢喜地去考编制,结果考了一年又一年始终不见起色,就这样折腾了几年以后,眼看身边的朋友同事一个个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自己却还在和职场新人们“抢饭碗”。
这些残酷的现实无一不在告诉那些30+的职场人们,如果不能在自身价值提升上进行有力深耕,那就别怪时代抛弃你时,连句再见都不会说!
30+还认为“跳槽=涨薪”
小聂刚毕业就顺利进入当地一家有名的电器公司做了维修专员,在公司做了7年后,小聂的工资也从刚开始的三千出头熬到了现在的六千,但由于公司经常要熬夜班,年底时小聂以身体原因为借口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可令小聂没想到的是,重新开始求职后的他竟四处碰壁,不是被年轻人挤掉,就是岗位工资给得太少,福利待遇更是远不及前单位。最后跳槽不仅没能涨薪,人到中年反而成了“待业族”。
薛兆丰教授曾在《奇葩说》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都说职场如战场,对于空有职场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即便你在一个行业干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也只能说明你有工作经验,而不能证明你有应对任何职场突发情况的能力。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公司招人也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希望在付出最低成本的同时换来最高价值的收益。
30+却已有“退休思维”
张宁是公司业务部的一名主管,因为是从部队退伍下来的,所以靠着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好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主管的位置,张宁也很上进,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业绩上拿了不少成绩,个人的收益也非常可观。
但两年时间过去了,张宁似乎是停滞不前了,业绩高峰过后就再没什么建树,手下的人相继离职并在其他领域有了更好的建树,只有张宁还躺在原来的成绩上踏步。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张宁和一帮经销商打得火热,每天喝酒唱K泡吧,已经开始享受人生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谈了3年的女朋友分手了,计划买房的首付也被他挥霍得差不多了,现在开着一部十几万的车天天给客户送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职场中最可怕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打磨,职场人慢慢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替换成了“退休思维”,认为自己在公司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就基本可以“混吃等死”了。
而事实上30+就已形成“退休思维”在职场中是非常不可取的,当企业已经无法为员工兜底或者保证未来的时候,能拯救我们的人只有自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直安于现状的职场老人早晚会被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替代,他们会用自身鲜活的生命力和努力迎合市场的思维,把这些职场老人打得片甲不留。
30+职场人需要培养“U盘”意识
罗振宁在《逻辑思维》一书中曾提到过一个“U盘化生存”的概念,指的是个人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打磨专能,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协作,在市场中找到个人定价。即使不依赖公司,凭借一门手艺和技术,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块硬盘的话,员工就是硬盘里的一块空间,每一位职场人都可能由一个小小的字节,慢慢成长为一个磁道,最终变成一个扇区,在企业的硬盘里不断地运转。
看似安稳,可一旦离开主机,自身便难以独立存活。
而U盘则不同,它独立于任何设备所存在,并且可以随意与任何设备对接,最重要的是,U盘价值的体现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质量和容量,也就是说当遭遇职场难题时,U盘本身就能够进行自我救赎。
正如《哈佛商业评论》里面提到的:“新经济的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每一位步入30+的职场白领都该努力成为“U盘”型人才,这样才能在需要换设备的时候立刻运作起来。
不要让年龄与“适应弹性”成反比
大部分的职场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会抱着学习或者成长的心态,于是对公司的其他条件没有那么挑剔,许多工作也是有求必应。而在职场混迹几年后,大家对自己在职场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自然而然地就会降低自身的“适应弹性”。
就好比当一家企业招聘VP(副总裁)的时候,它一定是希望面试人员以前至少是个VP(副总裁),如果对方在以前的公司做过CEO(首席执行官)那肯定更好。反之,当一个普通员工寻找机会打算跳槽时,自己也会希望在职位上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虽然市场最终会对双方的心理预期做出矫正,但这无形之中也拉长了匹配的周期。
前阵子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被指“好公司”的人设崩塌,但管理革命理论大师彼德·杜拉克却给出了不同意见:“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活着”。而不具备“适应弹性”的30+员工,不管是想跳槽也好,或最终被辞退也罢,不及时调整自身进行自救,只会再一次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设置“以结果设为导向”的工作模式
奥维德说:行动被人们遗忘,结果却将永存。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鲍威尔初进公司的时候,由于他是一个黑人,被安排做了清洁工。鲍威尔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每次拖地板时都做得又快又好,并因此得到了老板赏识,被破格提拔,最终鲍威尔凭借自身不断的努力一直坐到了美国国务卿的位置上。 很多时候上司需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当每一位职场白领为自己的结果担起责任的时候,也就更容易冲破思维的局限,勇于在职场的漩涡里不断攀升。
每一位白领,不管在任何年龄,都会遭遇职场难题。因为职场不是学校,上级更不是老师,而如果一名30+的职场人都还不能很好地建立“自救思维”,被职场浪潮“拍死在沙滩上”是迟早的事儿。
每一位熬过“新手期”的职场人都不该以任何借口停滞不前,“35现象”的普及,也预示着职场难题将会逐渐向“年龄”发起挑战,而每一位年龄已经迈进 30+的职场白领,就更不该停下脚步,只有懂得面对难题时如何花式自救,才能在职场中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为了便于求职小伙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我们建立了文博求职交流QQ群
现五群已满,请大家加入六群
235338682
欢迎大家入群来撩哦~
编辑:盐味鸡肉串
本文来源于猎聘(ID:liepinwang),转载授权请联系原公众号运营:liepinxxv
往期精彩回顾
以为暑期就是招聘低谷?某省文旅厅直属事业岗有那么多文博人的名额!
两大直辖市同时抢人,面向文博人的文保、安全、消防、教师等多种岗位需求本科、硕士名额各半、机会均等,本科的你还不快来试试这个人才引进嘛
省直文博单位、历研院、社科院...神仙单位抢文博人才的一天
省文旅厅的公务员vs市级博物馆的文物勘探、陈列宣教,文博人:我全都要
应届生就业太难?但拥有这个身份的你就业已经是简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