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罗卫红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JIUSAN
聚焦全国两会
罗卫红:每位全国人大代表身后都代表了约70万人民,要负责任地当好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并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全国人大常委会
工作报告体会和建议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与会代表们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栗战书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决定草案共68件,通过了其中的49件,包括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做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题询问,开展7项专题调研,可以说立法工作围绕国之大者和百姓关切,成绩斐然。
我认真听取和深入学习了工作报告,认为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浓、内容举措实,是一份坚守初心使命、胸怀发展大局、彰显法治精神、充满为民情怀的好报告。
对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我有几点体会特别深刻: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机关将政治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坚持为民履职为民代言的初心使命、坚持在法制的轨道上推进法治建设,很好地发挥了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职能作用;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认真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视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全国人大每年都组织代表学习、培训、调研、视察。栗战书委员长每一次都要与列席人大常委会的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就像他说的那样,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每位全国人大代表身后都代表了70万人民,要负责任地当好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并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年我向大会提交议案《关于提请全国人大制定<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法>促进法律法规全民共享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议案》1件,建议《关于支持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建议推广运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升“信用长三角”建设水平》等7件,其中《关于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及国家卫健委列为重点建议。国家卫健委领导后来为此专门赴杭调研,并邀请我参加协商座谈会,希望下一步可以推动立法。所以今年我将此建议升格为《关于提请全国人大制定〈婴幼儿托育保障法〉,用法治保障生育配套措施落实的议案》,邀请托幼工作者、律师等一起参与,积极调研,形成报告,希望能引起全国人大立法部门的关注,在不远的将来推动正式立法,用法律来保障和促进托育服务事业的发展。2021年我还参加全国人大对《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参加了1次学习会、1次培训班、1次专题视察、2次监督活动,收获很大。我深感越履职,越觉得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深入调研,才能更好履行代表职责。
为认真扎实做好全国人代会履职工作,使建议更精准,我们提前大半年就开始认真准备议案。今年我除了提交关于制定《婴幼儿托育保障法》的1件议案外,还提交《关于支持大学生乡村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的若干建议》《完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为“小哥们”撑起权益保护伞》等5件建议。无论议案和建议,我们都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部门、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专业人士面对面座谈,目的就是想调研得再深一点,研究得更透一点,让我们的建议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两院”工作报告体会和建议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两份工作报告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翔实、重点突出、附件图文并茂。2021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硕果累累,见证了两院坚持司法为民的初心和担当,亮眼的成绩体现了“两院”的智慧和作为。
对于两院工作报告,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高度。“两院”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金融安全、服务创新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很好的成效。如最高人民法院创新建设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平台,最高检出台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1条等,都体现了服务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初心有温度。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服务社会治理,让丰富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亮丽名片。最高检直接办理具有影响力的公益诉讼案件,让公益之光照亮人民美好生活,加强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释放“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积极信号。
三是融合现代智慧科技有亮度。全国3500多家法院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诉讼服务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逐步成熟定型。最高检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检察应用顶层设计,打造“智慧检务”,如杭州检察院应用“非羁码”降低审前羁押率。
关于“两院”工作报告的三点建议
1.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目前,全国已成立4家知识产权法院,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专利案件管辖分散”“集群效应和示范效应不足”“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集中”等问题,为推进知识产权审判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杭州创新经济蓬勃发展,伴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大量涌现,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关的专利技术类案件日趋增多。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自2017年成立以来,年均收案量近4000件,已超过同期上海、江苏的收案量(两者2021年均为3200件左右)。国务院将杭州列为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对杭州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参照北京、上海、广州,在杭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集中管辖全省专利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实现更高层面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切实满足浙江创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推动杭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发挥良好的法律护航作用。
2.建议将灵活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纳入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范畴。公益诉讼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公益诉讼在就业领域不应或缺。从就业领域发生的普遍性问题来看,可以在就业社会保障与就业平等这两个方面发挥人民检察院“公益之诉、督促之诉、协同之诉”的作用。目前我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左右,其中较多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但只有少数灵活就业者与平台签订了劳动合同,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缺乏社会保障,在自身受到伤害或在工作中过失对他人造成伤害(如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建议将灵活就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上已与平台或其他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由平台或其他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劳动监察部门应将被投诉较多的平台或其他单位信息与证据提供给人民检察院,以利于人民检察院有针对性地提起公益诉讼。
3.加大对网络诈骗和网络虚假信息的惩处力度。当前网络诈骗,包括网络销售产品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现象还是比较泛滥,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损失,更冲击了社会的诚信,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司法打击力度,用公正司法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网络一片清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