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诉说趣闻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search
9
//bxss.me
10
c:/windows/win.ini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诉说趣闻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search
9
//bxss.me
10
c:/windows/win.ini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上海王”柯庆施之死的真相
毕业论文辅导| 你又不是伞,硕士论文|毕业论文|博士论文|课题论文不行就被硬撑了,靠谱的辅导机构才是晴雨伞!
缺人:60r/次,立结~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原音韵》何以成为“国音鼻祖”
Original
龚国光
当代江西
2023-08-22
“
《中原音韵》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在汉语语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周德清无愧于“独步天下正音”的褒誉。一起来了解这位江西人与普通话的历史渊源。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今天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中华语言文化连续性发展演进的结果。
元代,江西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以北方语音为标准建立了新的韵部,所定之韵接近今北京音,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音韵学家赵荫棠评论此书说:
“这书本为戏曲而设,我们现在尊它为国音的鼻祖,乃是它的副产;副产的效用比正产还大,这是原作者所料不到的。”
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从周德清祖父辈起,家道中落,至德清辈则困顿潦倒。好在生于学养深厚的文人世家,幼年便表现出很强的语音方言识别能力。
虽一生未入仕途,却以“游学社会”形式,客居异乡,游历大江南北。尤其以深厚的语音学知识,了解各地复杂的语言发声规律,在动态实践中掌握了语言音韵学的精髓。
元泰定元年(1324)初,周德清来到大都(北京),参加了一场关于“正语作词”的讨论。那时,所有音韵学家一直局限在对古代音韵的追随,宋真宗时期修订的韵书《广韵》被奉为唯一准绳。
周德清批判了这种“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的陋习,鲜明地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的主张。
就在这场讨论之后的同年秋天,周德清《中原音韵》初稿问世。
过了9年,元统元年(1333),周德清对书稿作了一次修订;又过了9年,元至正二年(1342),终于在江西吉安朋友的帮助下付梓刊行。
至正三年(1343),周德清回到家乡,主持编修《暇堂周氏宗谱》。
此后,似乎再没有离开过家乡,至正二十五年(1365),这位杰出的音韵学家、语言学家、戏曲音乐家长眠于家乡鳌香岭校椅山。
散曲典范
周德清说:“予作乐府三十年。”他说此话时48岁,也就是说,他早在18岁时便从事乐府(散曲)创作了。周德清散曲作品颇丰,但多数佚失,见诸《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的仅有小令31首,套数3套,“皆作今人之所不能作者”,达到精妙境界。以《塞鸿秋·浔阳即景》为例: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如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是作者傍晚登浔阳楼的即兴写景之作,饱含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又如咏史之作《满庭芳·看岳王传》: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斥奸佞,颂忠良,充满一股悲抑不平之气和历史苍凉之感,堪称散曲典范。
曲韵之祖
周德清有感于元代南北统一之后的北曲南移,多么想让南方的文士也能加入北曲的创作行列,而实际情况是南方文士受到方言影响,既无阴阳之别,又入声泛滥。面对难以逾越的巨坎,周德清却促使其“道前人所未道”。
历时18年创作的《中原音韵》在音韵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平分阴阳”;二是“入派三声”。
“平声”例分阴平、阳平,这是音韵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入声派入三声”,则解决了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关键问题。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韵,每韵都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部分组成,而入声则全部派入其他三声。以“家麻”韵为例,入声派入平声的有:达、踏、滑、侠等;入声派入上声的有:塔、塌、杀、扎等;入声派入去声的有:蜡、拉、纳、辣等。
“入声”在江南方言中,是无所不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韵脚,如果把它们“悉派三声”,便自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情况:随着江南方言“入声”土语的消失,规范的中原语音便宣告诞生了。
《中原音韵》是我国最早一部全面论述北曲体裁、技巧和韵律的著作,是为元代北曲杂剧之圭臬,北曲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多以它为正音咬字的依据,后来的南曲亦受其影响。
遗憾的是,《中原音韵》的伟大贡献却没有得到元代统治者的认可,其大放异彩是在元朝灭亡之后。
《中原音韵》成为明清两代曲韵学的奠基之作。明代洪武八年 (1375) , 诏修《洪武正韵》,以中原雅音为定, 以北曲为雅。清代刘熙载《艺概》说:“事莫贵于真知。周挺斋不阶古昔,撰《中原音韵》,永为曲韵之祖。”
国音鼻祖
《中原音韵》根据北曲作品的实际用韵情况和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提倡把以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为中心的北方语音作为新的音韵标准,规范全国的语言,并要求严守音律。
这不但在当时具有首创意义,而且开启了“今音韵学”之先河。
进入现当代,人们对《中原音韵》的认识和关注与日俱增。其中有任中敏《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疏证》、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等。他们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戏曲曲韵学的范畴,扩大到整个“中国语音音系”这个与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语言实践息息相关的宏观领域。
1955年,中华汉民族共同语定名为“普通话”,也就是赵荫棠先生所说的“国音”。而周德清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这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与首创,至今仍为中华汉民族语言发声的准绳。
质言之,《中原音韵》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在汉语语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周德清无愧于“独步天下正音”的褒誉。
作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当代江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