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留洋生’还是‘黄埔生’抑或是‘放牛娃’都有可能当将军,我们都给干事创业的舞台、建功立业的机会。”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江铜近年来缘何实现倍增发展?这与其掌握的人才密码息息相关。
” 110名博士、平均年龄不到35岁,113名硕士、平均年龄不到29岁,“博士团”“硕士团”云集江铜研究院。一家地方国企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青年科技人才? 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7人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全国黄金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江铜工匠”频出的背后有啥秘诀?人才兴,则事业兴。不久前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全方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人才支撑。 产值5035亿元,同比增长10%,较4年前翻了一番以上;《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76位,较4年前上升194位……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江铜这家老牌国企何以实现倍增发展、逆势上扬?关键还是在人才!江铜近年来的人才路径探索,对国有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有更富深远的启示。 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杰出青年学者,这是怀杨杨的身份标签,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在澳大利亚求学期间自主研发出来的消泡技术。这一技术在消除矿物浮选泡沫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0年11月,怀杨杨加入江铜。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公司高层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与我商谈,用诚心打动了我,而且允诺在技术转化投产上一路绿灯,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研究。”怀杨杨说。 不到一年时间,怀杨杨团队研发的新型高效机械消泡工业机,浮选泡沫消除率达95%以上,在德兴铜矿实现工业应用,并在行业内引发反响。怀杨杨入选2021年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2023年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8、46、135、218,这是一串江铜“优秀生”人数,4年时间激增27倍。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2019年,江铜出台“优秀生计划”,针对名校毕业的青年人才发放“优秀生津贴”,每月标准从2000元至6000元不等,博士生“一人一议”,最长期限十年。开放引才,要有世界眼光,更要围绕项目链布局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布局政策链,推动人才快速集聚、形成规模作战能力。 ——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支撑,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引领区”。全力支持江铜研究院打造科技人才“头部企业”,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打造江铜研究院北京分院人才飞地。 ——大力推进“数字江铜”建设,打造高层次数字化人才发展“领先区”。全面深化以数字矿山、数字冶炼为引领的产贸融数字化总体布局,在数字化人才转、培、引上下足功夫。 ——以铜产业链为主牵引,打造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试验区”。建设财金系统“四铜”人才体系,实施贸易营销领域“铜贾”人才计划,探索推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发展改革试点,丰富和发展与产业链配套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放眼全球名企名院,实施赣籍海外人才引入特殊政策。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建立高层次领军人才柔性引入机制,实行“一人一议”“一事一议”。重点产业深推“优秀生计划”,打破专业、身份限制,强化差异化薪酬激励力度,对各单位优秀生津贴工资总额单列管理……江铜引才用尽全力。求贤若渴,则群贤毕至。近悦远来,人才涌流,正成为江铜的常态。江铜铜箔公司生产操作人员正在车间进行分切作业。江铜集团供图 如何让人才迅速融入产业链,培养更多适应自身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决策者更要深思的用人之道。到现场去!到一线去!这是江铜育才理念。“温室培养不出大树,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成材。”江铜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黄芳洪说。 “我主攻的是铜箔表面处理,与以前所学的方向不同,因此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现场跟进项目,迅速积累工作经验。”今年27岁的涂丽君从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江铜铜箔公司,长期的一线锻炼,让她的性格更加内敛沉稳,迅速成长为可以独挑大梁的项目负责人。 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脚穿劳保鞋,在生产一线搞调研、做实验,这是江铜研究院冶化研究所所长胡意文日常的工作画面。 在胡意文看来,生产一线是最好的学校,在企业搞科研,就是要到基层厂矿摸爬滚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立志做铜业生产线上的“医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贵溪冶炼厂负责一个铂钯精矿处理项目,一线工人请求取消焙烧工艺,我当时就懵了,焙烧工艺是行业内的常规做法,要如何取消?” 经过不断地调整测试,胡意文创造性地把“火烧”变成了“水煮”,一种全湿法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正是凭着这么一股钻劲儿,胡意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科研成果为江铜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江铜在稀贵金属高效回收与提纯方面的技术进步。江铜树立“大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推进培训学习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境外实战访学一批、选拔任用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年轻技术人员得到培养,人才梯队不断优化。 “挂职锻炼期间,我参与了江铜华北创新发展的许多大事,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从江西到天津,周军跨越千里,在江铜华北(天津)铜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从加工事业部铜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到挂职华北铜业总经理助理,历经十余年的一线打磨,周军信心倍增地迎接新挑战。 江铜的技能型员工占比近70%,如何培养技能人才,让更多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成为江铜要攻克的现实难点。 焊花飞溅,梦想闪耀。欲成匠,先做工。德兴铜矿采矿场,全国劳模黄发明30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专心钻研,练就一手“望、闻、问、切”的断诊绝活,成为设备“疗伤”专家。8项实用型专利获国家授权,22项技术攻关获奖,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黄发明牵头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这里吃上了“技术饭”。 近年来,江铜探索出了一条技能人才的培育之道,一项项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断推出。 ——通过“大练兵、大培训、大比武、大提升”活动,一大批“江铜工匠”脱颖而出。 ——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评选为抓手,打造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大课堂”。 ——开展“网上练兵”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助力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全国劳模、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采矿场电焊工黄发明在生产现场进行电焊作业。江铜集团供图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有人干活就行”;薪酬分配体系不完善,“干多干少一个样”;发展通道单一,人才上不去,高人进不来;技能传承青黄不接,老师傅不愿带,新员工不愿学……这是几年前,江铜陷入的人才困境。不改变,就没有未来。江铜奋起改革,刀刃向内,以坚定的意志,破除一切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我到现在其实都难以想象,不到一年时间,实现成果转化投产;不到3年时间,成长为集团战略投资副总、江铜研究院总经理,还通过技术入股参与新公司分成,可以说江铜能给的都给了我。”采访过程中,怀杨杨对江铜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认同感。 这是江铜大胆用才的魄力和格局,也是江铜实行“破壁式”人才评价使用新机制的零光片羽。何为“破壁式”?“无论是‘留洋生’还是‘黄埔生’抑或是‘放牛娃’都有可能当将军,我们都给予干事创业的舞台、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江铜集团董事长郑高清作出的生动诠释。 ——推进员工职位体系建设,打破“一聘定终身”,明确员工晋升的“三个条件”,打通员工上升的“四个序列通道”,实行“十六级发展”职位等级制度,让真正的人才上得去。——实施员工绩效考核排名,职位等级能升能降。考核排名前20%的为优秀,按照条件晋升职位,考核排名后1%的为不合格,主动辞职或自动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再竞争上岗,员工“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搭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员工合理有序流动。通过设定进出规则,规范岗位竞争流程,明确内部调配程序,制定监督保障措施,在企业建立起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优秀员工自愿申请进入,不影响现岗位工作;绩效末等员工自动进入,下岗培训;岗位富余员工全部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高级技师头衔更值钱了,江铜的‘技能饭’更香了。”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奔目标。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如今万马千军齐头并进,职位体系改革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人才发展桎梏逐渐破除,人才成长路径日益明晰,多岗位多渠道多层次锻炼走出新路,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为江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