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怀瑾老师讲述:父母渐渐老去,做儿女的须懂“三理”

2017-07-06 慈怀书院

来源 | 南怀瑾(ID:nhj108)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中国文化中,古代的读书人必须要通三理——医理、命理、地理。为什么要通三理?


因为中国文化讲孝道,一个作儿女的人要懂了这些,才能为父母尽孝。父母年纪大了,作孩子的一定要懂得命理。孔子在《论语》中就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父母是多大岁数了,自己出远门能不能回来,自己心里有数。算一算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关口,怕有麻烦,早点准备,要特别小心。


第二点,万一有病了,自己懂得医理,知道治疗。不幸死了呢?懂得地理,找个地方安葬父母。所以一个读书人就要能懂得命理、懂得医理、懂得地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我们做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两种心理,一种因为知道父母的年龄多了一岁,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站越近,为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越短,所以就有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了。


古代中国人讲三理,本来三理的“理”是礼,中国文化有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为三礼。宋明以后又有三理的说法,读书人必须懂三理,是“医理、命理、地理(堪舆)”这是由孝道的观念来的。知识分子要懂得这三理,因为父母病了,自己要懂得照顾,这就要懂医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要懂命理。父母这年有问题,为儿女的要特别小心。万一出了事,要找个好风水,就得懂地理。



中国的文化讲究做人做事的一切道理。其中最要紧的一项是孝道。所以读书人要通三理,即医理、命理和地理。


命理是混合在医理中的,都以五行为依归,在医治病人的时候,如果知道病人的八字五行,就可以明白病人体质的弱点,对于治疗的帮助是很重要的。


一个为人子者,父母的命不能不知,由命知道父母衰旺的进展和变化,父母患病要知道医治,父母百年之后,更要知道地理,选择适当的地方安葬。


所以,这些观念交织成的中国文化,认为读书人要通三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每一种学问,都包括在中国的一切学问书籍之中,它们像织布机上的经线与纬线,都织在一起。只要多读书,一定会涉及到这些学问。也可以说,这些学问的源头,都是一个,只要一通,不自觉地就三通了。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国学共读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