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这群孩子把评委和观众都唱哭了
这首《苔》,是梁俊老师在贵州省石门坎支教时为孩子们写的歌。当孩子们质朴无华的天籁之声在舞台上响起的时候,无数的观众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梁俊老师认为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他尝试着用音乐传达给孩子坚定的信念和生活的哲理,“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找到生命的价值,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梁俊老师通过音乐与古典诗词的融合,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待在他们的生命中盛开绽放。
“平凡而卓越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深受触动的感慨。
正因为有了梁俊老师创作的如《苔》一样的诗和歌,才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能像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也让这首数百年前的小诗,在短短几分钟的舞台演绎内,让我们听的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其传播度超过了300多年的总和。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是音乐的力量,发掘浩瀚经典里的璀璨明珠,让它们穿透历史,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苔》,不仅是梁俊老师写给大山里孩子们的歌,也是写给生活中的你和我,写给每一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与其说是支教老师梁俊选择了《苔》,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贫穷、苦难、渺小都不算什么,只要勇敢,梦想就能如花绽放。这就是艺术教育的意义,也是诗歌传承的意义。“周秦汉唐泱泱中华情常忆,曲赋诗文历历经典语更新”!亿点星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关注儿童公益事业,关注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美育教育,通过节目输出,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在原创儿童歌曲中感受到阳光、正能量,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孩子们的童年真实而温暖,快乐而阳光。
1
古诗《苔》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与格调的人,他在随园遍植花草,营造理想中的诗情画意,偶然发现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并未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却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藓是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苔
袁枚【清】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亦”可写成“也”)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1
赏 析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苔花开起来像米粒一样大。
「亦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1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后被人谱曲。
▓▓▓▓▓▓▓▓▓▓▓░░░░努力加载中……
主编
沙丽娜
编委
张梦晗 徐熙甜 李滟哲
封晓鹏 李若兰 康高雅 梁超会
李紫一 闫梦珂 李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