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成为“圣贤”的五大阶段
圣贤,是道德和智能最为理想的人物,也是儒家最高的称誉。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读书人向往追求,但是能够被大家公认为是“圣贤”的也不过两个半,而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
王阳明成为圣贤的路并不好走,毕竟“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其中又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立志,怀疑,痛苦,悟道,大成。
年少立志
王阳明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王华曾高中过状元,所以从小就非常关注他的教育,早早就给他找了教书先生。
王阳明十二岁时,曾请教先生:“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听到后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听后反驳自己的老师:“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他认为人生第一等大事是做圣贤。
如此不凡之志,令人惊叹。不过因为尚且年幼,这句豪言壮语没被当回事。不过王阳明自己却不是开玩笑,他毕生的努力其实都在践行这个理想。
对“道”的怀疑
要做大圣人,就要悟道。熟悉儒教文化的朋友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个次第,叫做“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家可以理解为通向圣人的八个台阶,一步步的走上去,并最终完成“平天下”这个终极梦想。
不过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毕竟文人擅长的是读书和做文章,夺取天下并非所长,整个中国历史的所有文人之中,恐怕也只有诸葛亮曾经达到过“治国”,辅助刘备和后主两代蜀君主治理蜀国,但终究还是没有平天下。
不过这个标准还是深入所有读书人的心,他们往往也都是从“格物”努力起,所谓的格物指的就是考察事物,然后从中找出道理以达到第二个阶段“致知”——正所谓“物格而后知至”,就是这个道理。
绝大部分人都是用思想去“格物”,而王阳明却是个较真的人,他拉了一个朋友去格真的物件了,什么呢?竹子。两个人蹲在竹林中,盯着竹子就开始“格”,而且废寝忘食,一格就是几天,三天之后那朋友实在格不下去了,两眼一黑砰的一声昏倒了,而王阳明继续咬牙硬撑,到了第七天也受不了了,咚的一声也倒了下去。
为此两人还都大病一场,但是一点道理都没格出来,从此王阳明开始怀疑所谓的“圣人之言”,觉得并非那么准确。
彷徨和痛苦
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和绝大部分的读书人不同,王阳明读书但又不“尽信书”,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在事实中去验证,这正是后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名言的体现,也证明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
大家都知道儒教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阶段,首先是春秋时期孔子集大成,孟子补充,然后是汉武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往后就是宋朝的大儒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平心而论,这是一个教条和规矩越来越清晰,但是思想却越来越僵化的过程。
朱熹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去人欲”,他把天理和人欲看做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要想得道,必须抛弃所有欲望。这个道理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是忽视了人性——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虽然人性中确实有不好的东西,可全部抛弃后也就变成木雕泥塑了,所以这只适合极小部分的人修炼。
王阳明就发现了这个道理,因此陷入了痛苦和彷徨之中。
龙场悟道
王阳明悟道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但这种机会,却是用“百死千难”的困苦换来的。
当时的皇帝朱厚照,放任大宦官刘瑾乱政。刘瑾对不服从自己的文官集团大开杀戒,王阳明上疏说情,因此触怒刘瑾,被谪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从繁华的京都,被贬到语言不通的荒蛮之地,而且在路上还遇到刘瑾派去的刺客追杀,王阳明满腔悲愤。
而且初到龙场之时,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整日靠野菜充饥,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王阳明一时无限忧思无法排解,整日彷徨、失眠,他感觉人生走到了尽头,看不到一丝的希望。
后来,王阳明找到一个天然溶洞,洞颇宽敞明亮,就搬到此处居住。历史上有 “文王演《周易》”的故事,据说,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的时候,他从《易经》中悟出了许多道理。王阳明受此启发,在人生最困顿之时,便在这个山洞内玩味《易经》,他还凿了一个石棺,躺在里面苦思冥想,颇有几分释迦成佛的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阳明通过研读《易经》,再结合自己多年来受挫的经历, 他认识到天、地、人之间浑然一体,“天理”与“良心”相通,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圣道。
至此,王阳明成就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并萌发“致良知”思想, 史称“龙场悟道”。“龙场悟道”不仅为 “阳明心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还是王阳明绝处逢生,人生发生重大转折,走向新生的起点。
圆满大成
王阳明悟道后,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广收门徒,传道授业,讲授“阳明心学”,还下决心用“阳明心学”与恶势力进行斗争。不久后,他就复官庐陵知县,后又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南京鸿胪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
在江西他屡用奇谋,接连剿灭南赣、两广多处盗贼,又以少胜多,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挽救大明朝;晚年带病出征广西,平定思田、诸瑶叛乱,一生立下赫赫战功,生前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位极人臣,光宗耀祖。
王阳明自从创建心学之后,其“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深入人心。不仅风靡大明王朝,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他的阳明心学,可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来源: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