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尔滨每个区代表地标,你知道它们几岁了吗?最年长的竟然是它!

2017-02-16 最美龙江

哈尔滨每个区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有一些地标建筑

甚至比你爷爷还老

你是不是都去过?

你是不是都了解?

今天就带你来走走

拥有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哈尔滨


道里区


圣·索菲亚教堂

年龄:85岁

地址:透笼街95号

历史记忆:始建于1923年,建成于1932年,原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随军教堂,占地面积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


拜占庭建筑风格,墙体为清水红砖,形体复杂,装饰线脚繁多,砌工精细。顶部带拱券长窗的16面体鼓座上冠以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结构组合。


索菲亚教堂作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游客来冰城的必到之地。


防洪纪念塔

年龄:59岁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

历史记忆: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中央大街

年龄:119岁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

历史记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


步行街环境优美,井然有序。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它是目前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之一。



哈尔滨火车站

年龄:118岁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1号

历史记忆:哈尔滨火车站历史面貌它曾代表哈尔滨迎送过众多的异乡宾客,每个初来哈尔滨的人都会对它留有深刻的印象。它是城市建设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是沙俄侵略者修筑中东铁路时在东北设立较早的车站之一,俗称“哈尔滨老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哈尔滨火车站特等站。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心地带,是滨绥线、滨洲线、长滨线、滨北线、拉滨线5条铁路干线的交会点。


清末,1898年6月(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中东铁路正式全面动工之后,大批筑路器材运至哈尔滨松花江岸(今中央大街以西)。因此,在松花江南岸设立火车站,称松花江站,是哈尔滨设置的第一个火车站。1899年8月,中东铁路南支线开始建设,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处设一俄罗斯建筑风格,使用面积2700平方米。中华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基本没有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60年3月,将哈尔滨站原站舍拆除,在原址重建。


霁虹桥

年龄:113岁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霁虹桥

历史记忆:霁虹桥始建于1904年,原来只是一座木制结构桥,1926年由俄罗斯人符·阿·巴利主持设计修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


地处交通要塞的霁虹桥,建筑风格独特,没有一个铆钉和螺栓。桥上走车辆行人,桥下走火车。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


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造型别致新颖,形成这座桥的鲜明风格。特别是在坚固牢靠的钢栏杆上镶嵌着“飞轮”标志的中东铁路路徽,多了一层历史感,也丰富了桥梁建筑的艺术性。



哈尔滨市土木建筑学会

年龄:107岁

地址:经纬四道街30号

历史记忆:原为犹太商人索斯金私邸,建于1910年。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造型古朴、简洁又富有变化。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年龄:94岁

地址:地段街198号

历史记忆:兆麟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建成于1923年,经历了中华民国、日伪统治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当时校名为:北满特别区第一学区第二小学。1934年12月改名为哈尔滨市立公园小学校。1948年3月,为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哈尔滨市政府将其命名为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建筑平面为矩形与圆形结合。主入口处设有门廊和宽敞的台阶,双折坡檐装有盔形穹顶。



教育书店

年龄:108岁

地址:红专街1号

历史记忆:教育书店原名松浦洋行,始建于1909年2月。它位于中央大街中段。中央大街原称中国大街,日本的松浦洋行是中国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教育书店最初为日本的松浦洋行,俄国侨民会也曾占有此建筑,解放以后,这里曾作为外文书店,如今这里是新华书店所屑中的教育书店。


建筑的历史已很久远了,其使用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然而不变的是建筑散发出来的无法比拟的魅力。这栋建筑是中央大街一座具有典型“巴洛克”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它追求平面复杂、形式自由,强调光影变化。


公园餐厅

年龄:87岁

地址:斯大林公园内

历史记忆:为铁路松花江站站舍之一,建于1930年。1938年建江畔公园时改为餐厅,设计师为大谷周造。


俄罗斯建筑风格,屋顶为坡屋顶,建筑细部装饰以精美的木雕花饰,屋、亭、廊形成一体的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整个餐厅以白色为主,体现了一种灵动与洁净。


马迭尔宾馆

年龄:111岁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中央大街与西七道街交叉口)

历史记忆:在哈尔滨,“马迭尔”这个名字尽人皆知,它与秋林一样,都是充满异国情调的老字号。马迭尔旅馆建造的年代晚于秋林商行,于1906年建成开业,它是当时哈尔滨旅馆建筑中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之一,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正如《哈尔滨指南》1931年俄文版广告中所述“马迭尔旅馆拥有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最现代、最舒适的客房”。


今天的商家喜欢用外语名字作为店名,而马迭尔旅馆却是地道的外语音译,关于它名字的含义曾经有过争论。建筑的立面处理相当精彩,其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女儿墙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强的“新艺术”特征。


建筑的阳台也是一大特色。与中央大街上的许多建筑一样,出挑的阳台常常兼作入口的雨篷,在建筑入口上方或其它局部饰以精巧的阳台,成为一种习惯的做法,阳台成为建筑提神之笔。


莫斯科商场

年龄:111岁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46号

历史记忆:黑龙江省博物馆,原名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商场之一。继南岗中心广场的圣·尼古拉教堂之后,在广场西侧建起了第二座建筑物——莫斯科商场。



舒展的莫斯科商场似一条红黄相间的彩色飘带,精心修饰着广场的裙裾。每当阳光照耀着建筑的背面,广场上便投下生动的阴影——尖尖的穹顶、错落有致的轮廓线,犹如梦幻中的城堡倒影,为广场增添一分浪漫情调。



道外区



松花江铁路大桥

年龄:116岁

地址: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

历史记忆: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铁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中东铁路西部线(滨洲线)的第一座桥梁,也是中东铁路沿线跨度最大的单线铁路桥。


这座大桥见证了中东铁路的通车,也见证了哈尔滨由几个村镇迅速发展为远东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过程,见证了哈尔滨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新中国的城市历史。


经由这座大桥进出哈尔滨的不仅有旅客、货物,也有沙俄、协约国、侵华日军的部队,有中东铁路初创时期的各国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时期的大批俄国移民。还有,中共早期领导人从这里踏上通往“赤都”的红色旅程。


阿拉伯清真寺

年龄:109岁

地址: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

历史记忆:始建于1908年,1935年重建。面积为426平方米,高度为13米。礼拜堂内可供五六百人做礼拜。在殿顶上有五个隆起的蓝绿色圆顶,一大四小,竖有月牙。


建筑师和工匠们用石料、砖、木材来建造清真寺,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精心地在石头和砖木上进行雕刻、绘画、镶嵌,装饰得十分考究。


南岗区



文庙

年龄:88岁

地址:文庙街25号

历史记忆: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建筑由殿堂、门、墙垣围合成三进院落,按南北中轴线依次布局,气势宏伟、庄严。南端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门四柱的木构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庑殿顶。


棂星门北是进入主院的过廊——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庄井然。

天主教堂

年龄:82岁

地址:士课街47号

历史记忆:原为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1930年10月开始筹建,1931年5月动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


俄罗斯“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复杂,线脚丰富。现经对周围环境的修建绿化,已经成为闹市中一个清静去处,成为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景点。


原日本驻哈总领事官邸

年龄:97岁

地址:果戈里大街298号

历史记忆:原为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官邸,建于1920年。当时是日本领事馆的官员住宅。以后这里又成为苏侨音乐专科学校,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家。解放后,成为苏侨中学。1958年成为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至今。


以古典主义为基础,融入文艺复兴及“巴洛克”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科林斯式叠柱门廊及女儿墙上的法式穹顶完美地结合,形成浑然一体的建筑造型。二层为半圆拱券窗,装饰线脚丰富,建筑精美华丽。


华严寺

年龄:94岁

地址:南岗区比乐街63号

历史记忆:始建于1922年。1923年建成主殿、两侧耳殿及东西配殿,然资金已尽,被迫中断。1934年建成寺墙及山门。


华严寺建寺时间比极乐寺还早,哈尔滨最早的寺庙之一,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命名的。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之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


华严寺是一座女庙,注重修行,寺内出家的女尼并不多,但是有许多居士来此修行。

原苏联驻哈总领事馆

年龄:93岁

地址:耀景街22号

历史记忆:原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建于1924年。


建筑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这座住宅窗洞设计很有特点,窗子形式丰富多彩,造型生动而圆润。


入口位于建筑一隅,几步台阶,一个木制的单坡雨篷,以木柱支撑,柱端饰以简化的孔雀尾状曲线,整个雨篷漆成褚红色,温暖而热情。

哈尔滨铁路局


年龄:113岁

地址:西大直街51号

历史记忆:原为中东铁路、中长铁路管理局办公楼。1902年4月始建,1904年2月落成。1905年前后,3次被大火焚烧,后于1906年重建。总设计师为沃勃罗米耶夫斯基。


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作为中东铁路的“司令部”,无疑是当时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俗称“大石头房子”。据说施工时,先在地上将石头排列好,再编号,然后按照编号顺序将石头一块一块贴上去。


哈尔滨铁路局历史悠久,历经风雨沧桑,但它仍别具风格、完好无损,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和平邨宾馆1号楼

年龄:107岁

地址:中山路171号

历史记忆:建于1910年,这是一座意大利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原为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1931年马忠骏因支援马占山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老百姓尊称他为“马道台”,其公馆亦得名为“马道台府”。1956年,这里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为了保密,称为“107”招待所。


建筑造型极富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建筑形体复杂,构图自由。最突出的特色是前后左右四个面都做了精美处理,各具特色,无一重复。


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年龄:94岁

地址:颐园街1号

历史记忆:原为波兰商人葛瓦里斯基私邸,1919年始建,1923年竣工。古典主义兼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孟莎式高屋顶,阁楼的老虎窗,建筑气势恢弘,典雅豪华。外部造型端庄秀美,内部装饰与设施高雅精致。


东北烈士纪念馆

年龄:86岁

地址:一曼街241号

历史记忆:1928年6月1日动工修建,1931年竣工。这里曾作为伪哈尔滨警察厅,关押过许多抗联战士和反满抗日志士,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也曾被拘押于此。


这是一座以古典主义为主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该馆有藏品7000余件,历史资料5000余份。


秋林公司

年龄:109岁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大直街

历史记忆: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开办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巨商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创办。


早在中东铁路正式通车之前,即1900年5月秋林即在香坊开办了分公司;1902年为扩大经营,由香坊迁至秦家岗(即今南岗区)大直街,1904年10月,秋林公司在南岗大直街修建二层楼房;1908年竣工。


1910、1915年先后两次沿建筑两翼扩建;1927年第三次扩建成环绕大直街、奋斗路及阿什河街长达173米的大型商场;1978年11月第四次扩建,由二层扩建为四层;1984年11月秋林公司再次进行纵深扩建,在此之后又有二次小规模的扩建,如今秋林公司已成为规模庞大的现代综合商场。


国际饭店

年龄:80岁

地址:西大直街与红军街转角处

历史记忆:国际饭店,原名新哈尔滨旅馆(HOTELNEWHARBIN),于1936年5月动工修建,1937年6月竣工,7月正式开业。工程的承包商为日本的近藤林业公司,设计师为著名建筑师斯维利多夫。整个工程由近藤林业公司经营,俄国人施工。


在它建成之前,中心广场周围已陆续修建了圣·尼古拉教堂(俄罗斯风格)、莫斯科商场(新艺术风格)、中东铁路理事事务室兼住宅(新艺术风格)、秋林公司中山商场(折衷主义风格)等建筑。中心广场既是城市交通枢纽,又是城市的景观焦点。


平房区


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细菌工厂遗址

年龄:81岁

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

历史记忆: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


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同样骇人听闻。


1936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将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特别军事区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形成现在旧址的整体格局。


平房站

年龄:83岁

地址:哈尔滨平房区联盟大街49号

历史记忆:哈尔滨平房火车站,建于1934年。离哈尔滨市区25公里,有公交车到达,为三等站。


香坊区


香坊火车站

年龄:119岁

地址:香坊区通站街118号

历史记忆:早期的哈尔滨火车站—香坊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是俄国人修筑的。随着中东铁路延伸建立,哈尔滨设立了新火车站后,把它改名为香坊火车站。


百年前的香坊火车站,历经中东铁路、伪满铁路和人民铁路、十年浩劫时期,然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圆圆的红色屋顶,高大的门窗,米黄与白色相间外墙,给人以厚重感,吸引了无数摄影人前来取景拍照。


呼兰区


呼兰天主教堂

年龄:109年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第五中学校内。

历史记忆: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现位于呼兰区东大街第五中学校内。


萧红故居


年龄:109年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街文化路29号

历史记忆:萧红故居现建设成萧红故居纪念馆。从1986年6月11日开放以来,萧红故居已接待了100多万中外游人,成为哈尔滨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国内外旅游者的文化圣地。


故居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1911年6月2日(当年农历是五月初五)萧红就出生在这里。


她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29年,萧红离家出走, 一直到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她没有回过家乡。


西岗公园

年龄:101年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公园路

历史记忆:在呼兰城西,有一个公园,叫西岗公园,西面高岗处,因地得名。《呼兰县志》记载:“西岗公园因其地也。”。


这座公园始建于1916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历史比较悠久的公园之一。这座公园历经风风雨雨,有毁有建。


今天,她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呼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公园内仍然保留一些建年已久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成为人们见证呼兰历史发展的缩影。


呼兰清真寺

年龄:207岁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兰河大街

历史记忆:呼兰清真寺,始建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回族乡老王某牵头在呼兰河边兴建。东北沦陷时期,呼兰河水逐年东浸,危及清真寺。1953年,窑殿拆除,1954年,清真寺理事会做出迁寺重建的决定,经县政府批准在和平街8间砖瓦平房处重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聘请沈阳东寺白立谦为教长。1956年,礼拜殿竣工,比原礼拜殿多一层窑殿。北面5间砖瓦房分别为小暖殿、会客室、教长室。



阿城区


阿城文庙

年龄:近200岁

地址:阿城市文庙胡同6号

历史记忆:文庙初建时被称为孔庙,供奉孔子的牌位,阿城文庙的历史将近200年,经过清朝道光、咸丰、同治三代逐步建成。


文庙坐北朝南,为二进庭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四面为砖构围墙,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文庙建筑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往北有影壁、泮池、泮桥(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


大成殿前置有东西两庑(厢房);后置崇圣祠、启圣祠,布局规范、严谨。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损坏和改作他用,致使影壁、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崇圣祠、启圣祠已经不存在。目前的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大成门是阿城市政府于1997年开始修复的。


双城区



双城堡火车站

年龄:118岁

地址: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城区车站街

历史记忆:双城堡站是一个绿瓦黄墙、飞檐斗拱的老火车站,也是哈尔滨铁路局管内保护最完整的抗日战争历史遗迹。


这个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古老建筑,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目前已成为双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省级保护文物建筑。


四野前线指挥部

年龄:100岁

地址:哈尔滨市双城区双城镇优干胡同6号

历史记忆: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是解放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不仅是旅游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始建于1917年,据了解是原吉林省警察厅长张冀为其姨太大盖的一所私宅。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外围两米高青砖墙,院内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木结构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为东、西两院, 中间有一月亮门相通,东院是典型型的三合院,一正两厢各五间,共u间,前有内墙与外墙相隔, 内墙正中为一木结构青瓦预潆脊垂花门楼。


承旭门

年龄:149岁

地址:双城区文昌大街附近

历史记忆旭门是双城比较古老的一座门楼,清同治七年,也就是公元1868年,时任双城堡总管的双福监督,重修双城堡城墙。增建起四座门楼,东有承旭门、西有承恩门、南有永和门,北有永治门。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仅存老百姓俗称:"东门"的承旭门一座。



但由于它年久失修,承旭门楼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双城县政府拨款进行修葺,复了本来面目,后又定为双城市级文保单位(现为哈尔滨市双城区)。

往期回顾

在中国最北点嘚瑟,厉害了,word亲!

中国最北小镇,美得让你找不到北!


(来源:哈尔滨生活君)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大美黑龙江   中俄双语网

黑龙江“美的词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