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榜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分享第一辑(材料学院)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故事分享

01

韩有理



自我简介


韩有理,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安徽省选煤优秀论文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6篇,EI录用2篇,中文核心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明专利实审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十余项等。获批安徽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4项,横向课题1项等。多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并屡获佳绩。多次参加中国矿物加工大会、第九届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学术会议暨矿冶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等行业内顶尖盛会。


座右铭:

人生没有不可能



榜样介绍:


做学术需要心境


我的科研之路能取得如此的成绩,都离不开自身那股韧劲。


由于受到国家能源调整大环境的影响,煤炭行业变得不景气。我所学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并不被其他人看好,许多我的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都选择了其他的道路,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同学并不多,寥寥无几;我有时也感到困惑,我未来的路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一切的艰难都会过去的,我的导师朱金波教授曾教导我:这是正常的过渡期,只需要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着眼于未来,统筹规划好就可以了。于是,我选择了硕博连读的这条道路,博士和硕士还是有本质性的差别的,入读博士以来,我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对未来的目标要有更准确的把握,因为这都关乎到将来能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一开始,陪伴我的只有阅读文献、整理综述,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雷打不动的执行下去。实在累急了就在工作室的办公桌上打个盹,去东门边的绿化林转转。遇到瓶颈,就找导师沟通,有困难,就与师兄弟们聊聊,课题就这样建立、打破,再建立、再打破,……,最后完美的呈现出来,这些都离不开师者的帮助与自己的领悟,在此期间,积极的将自己的成果以专利、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参与行业盛会,遇见大咖,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积极团结团队的力量,才能把科研做好。慢慢的,在团队力量之下,苦苦雕琢自己的技艺,磨炼自己的心性。记得谁说过,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个光彩亮丽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任何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连续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奖奖学金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准备好了,一旦按下开启键,就停不下来。将理论与实际生产联系,把握现场的难点、痛点,与师傅们讨论方案和解决方法,任何时候都是你学习的机会,只是你有没有带着思考的思维。时刻保持谦逊,接纳他人建设性的意见,感谢他人给予的帮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获奖感言: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感谢我的导师朱金波教授对我学业的指导和帮助,导师的科研态度,待人接物都是我的榜样,没有老师的教诲不能有我今天的成就。感谢师兄弟们对我的帮助,团队力量给予与很大的支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默默付出才能成就今天的我。感谢我的老婆和宝贝女儿,你们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动力。

 

02

王海楠



 自我简介:


王海楠,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任材料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6级研究生班班长、2016级矿物加工工程1班辅导员助理,同时承担矿物加工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物加工学的助教工作。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获得“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2016年通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国家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EI收录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参加多项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

  

座右铭:

  志在顶峰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榜样介绍:


一、 品学兼优,致力创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并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大量的班级工作前,提高学习效率,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保持优异的成绩,各门学科都名列前茅,通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国家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连续两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他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去,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获奖4项,各类校级获奖8项。



二、 专于科研,成果突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校园里奔波的是追寻梦想的身影。在每一个天色微明,在每一个夜深人静,他总是坚持着,为了心中一直追寻的目标勇往前进。他精益求精、专心致志,认定的事就要做到最好。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他潜心学术研究,刻苦专研,熟练掌握Fluent等专业软件,一有时间就扎进科研中,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认真学习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慢慢摸索撰写论文专利的方法,在这种刻苦专研的努力下,取得一系列成绩。参与多项纵向横向课题,并主持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同时还有12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做论文交流,向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 工作突出,求真务实


在获得骄人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他积极承担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担任院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班班长和政治辅导员助理,工作事务繁杂,但他总能把所有工作事务都做的非常到位,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虽然同时担任多个职位,但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他敢于挑战,敢于尝试,还担任矿物加工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以及矿物加工学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助教,将自己在流体力学和选矿学上的研究心得以及学习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弟学妹们。

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刻苦专研专业知识,是导师眼中的好弟子;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工作踏实,不墨守成规,是学院老师眼中的好助手。为了理想,相信他可以将自己人生中的乐章谱写的更加动听。



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够两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即将离开校园之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内心里既有感动也有兴奋。安理的七年生活不仅教会了我知识,也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事,这将使我终生受益。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得益于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朱金波教授,感谢恩师对我学业上的教诲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导,同时,我也要感谢课题组朱宏政老师对我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我要感谢课题组的师兄弟们、同学们以及16级矿加的小伙伴们,正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我今天的成绩,祝愿你们以后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今天的荣誉已成为历史,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奋勇向前。



03


马俊



自我简介:  
  马俊,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工程2017级硕士研究生。获“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2017年研究生新生一等学业奖学奖、2018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奖、2018年“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和2018年安徽理工大学第二届“我和我的导师”主题征文特等奖等奖项。已发表核心科研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座右铭:

  所有幸运和巧合的事,要么是上天注定,要么是一个人偷偷地在努力。



榜样介绍: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一年前,初入研究生阶段的我还是一枚小白,当时的我带着心中无限的想象,留在安徽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希望在研究生期间能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从来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只要你用心去听,用心去学,用心去做,你都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果实。在研一学年里,研究生课程在知识点、授课方式等方面与本科生课程有很大的区别,研究生课堂更注重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我会认真地做好笔记,有疑问的地方也会及时用红笔标注出来;课后,我会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一些问题。并且我觉得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我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去使用图书馆资源,查找国内外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自己接下来的科研打好基础。此外,我积极联系我的导师,组织实验,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期间徐子芳老师每天都会在实验室跟进我的实验进度,耐心指出我实验中的问题,及时提醒我纠正。并且在徐子芳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论文和申请一项发明专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努力都在为自己后面的幸运铺路。在课余时间里,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主动联系老师、同学一起组队参加。印象最深的就是2018年安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起初的Team团队是由田恐虎老师和朱梁老师指导组成的,我们团队参赛的项目属于公益类的。当时老师提出的关于“共享时间”、“时间银行”的种种想法激起了我想要去尝试的勇气。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分工合作,突破重重关卡,最后很有幸入选推荐省赛的候选名额。在去参加省赛的前三天,校团委老师对我们的项目提出了几点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实地实践主体。老师给我们的解决措施就是和化工学院的暖阳爱老基地整合,去参加省赛。面对组建的临时队伍和项目的整合,大家都表示很苦恼,那时我就提醒自己,作为材料院的负责人,首先不能退缩,主动和化工院负责人积极抓紧时间调整项目。团队成员也很上心,每个人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互相打气,互相帮助,最终,我们获得了省级银奖,我们收获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越努力,越幸运”,我的好朋友曾经和我开玩笑说,“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相信自己是真的无能为力。”有时,我在想:生活真的很好玩,你越努力,你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你越不努力永远也不会成功。曾经面对高考,努力学习的我,很幸运地考进安徽理工大学;曾经面对考研,努力拼搏的我,很幸运地遇到我的导师徐子芳老师;现在面对未来,努力科研的我,很期待下一刻的幸运!



获奖感言:


  感谢安徽理工大学对我的重视和栽培,感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徐子芳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辅导员田恐虎、朱梁老师的照顾与帮助,感谢王海楠学长和C210、C107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合作,感谢一路走来帮助我的父母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这次获奖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努力与幸运是一生相伴的。


END

图片来源 | 获奖者个人提供        

编辑 | 张丹丹  胡 渊审核 | 郝惠晶  刘   艳出品 | 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