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榜样】国家&院士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分享第一辑(地球与环境学院)

向榜样学习的 安理研究生 2021-01-17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

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

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向榜样学习!让研新媒记者带您走进他们的故事!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硕士研究生地球与环境学院


张凌霄


个人简介

张凌霄,女,1993年12月生,共青团员,山东东阿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作为交换生赴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进修。

科研成果:在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上以第二作者发表题为“Aggregate distribution and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of reconstructed soils filled with coal gangue in a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China”的论文一篇并被收录为SCI;在《水土保持学报》上以第二作者发表题为《煤矸石组分与表土质地对充填重构土壤导气率的影响》的论文一篇并被收录为CSCD。


获奖情况:

2018年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四届“环境水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汇报获得三等奖;

2019年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三届中国 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优秀奖;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2017年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2019年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2019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尽管张凌霄同学现在在国外进修,不过很荣幸,我们在线上采访到了她本人。

问:除了学习之余还有什么爱好?如何合理安排爱好和学习的时间?

答:我学习之余的爱好挺多的,喜欢折纸、扫雷、京剧、练字和语言学习等。我每天都列一个表:明天需要完成的、今天已经完成的、今天收集的幸福感、周计划目标。把自己的兴趣都集中在一周的一下午(折纸需要整段的时间)或者一天压缩在1小时内(练字和背单词不需要很多时间)。


问:对于研一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写论文的前提是大量的文献阅读,看完文献之后做整理很重要,可以事半功倍,真的不是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而是没有高中时期的干劲和激情了。利用Excel表格把自己一天的时间从7点半到晚上11点分成50分钟一个阶段来计划对我来说很有效,如果有兴趣你们也可以试一下。

     

图左一女生为张凌霄同学

获奖感言

回看2017-2018年,我也走得坎坎坷坷,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陈孝杨老师,和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培养。


张威


个人简介

张威,男,安徽阜阳人,共青团员,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2017级硕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Availability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u, Cd, Ca, and P in soil as influenced by lime and apatite with different dosages: a 7-year field study”一篇。

参与贵溪市“江铜贵冶周边区域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后续项目”、科技部“阜阳市临泉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江西省“畜禽粪污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研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2017-2018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2018-2019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及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以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四项,授权实用新型一项,并与他人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12月7日中午,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张威同学

问:写论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确定了自己的论文题目后,自己列好提纲,思路围绕主题展开,按照思路填充材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看文献,了解一些当前的研究进展;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使用正式书面表达区别口头表达;讨论的时候不要偏离主题,明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问:对于研一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

答:研究生生活是单调而忙碌的,尤其是在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乐观的心态是必胜的法宝,有困难可以向师兄师姐以及导师寻求解决方法。在科研路上多看文献、多做实验、多积累,越投入,越热爱,也越出成果。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是成功的保障。


问:除了学习之余还有什么爱好?如何合理安排爱好和学习的时间?

答:喜欢打羽毛球,听歌。关于分配时间,要把自己的学习排在第一位,学习任务完成后适当的休闲,放松自己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注意把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时间分开,不要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占用工作时间,工作时专心做实验,看文献,写材料,打球时尽情玩耍,做到劳逸结合。

图为张威同学

获奖感言

国家奖学金是对我学习及科研成果的肯定。它是激励更是鞭策,激励着我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锋,更鞭策着我不能忘记初心,脚踏实地的专心学习和科研。努力付出才有收获,我会一如既往,心怀梦想和责任,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孟当当

       

个人简介

孟当当,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2018级硕士研究生班长。

科研成果:研一期间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

获奖情况:

第八届“挑战杯”安徽理工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

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铜奖;

2018年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2018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审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2月7日中午,我们很荣幸的采访到了孟当当同学

问:平日里的爱好

答:我很喜欢打篮球,篮球是我唯一一个可以说作为爱好的运动,我从小就开始打篮球。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兴趣爱好,那么这个人生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说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非常重要。我爱打篮球很多年了,但是读研究生之后,打篮球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在科研方面,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但是一周或者两周我都会抽出半个下午的时间约上几个球友去打个球放松一下。我觉得在忙也得给运动留一点时间,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对精神的放松。


问:结合自己,你认为研一的师弟师妹应该如何规划时间

答:你们研一期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上课必须要认真听课,尽量坐前排。课余可以打印一些好的文献,利用好一些零散的时间,周末可以在实验室里系统的整理下所看的东西。要学会如何将时间很好的分割开,可以很好的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你们可以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表,设定好你这一年要完成的目标,然后每个季度设定一些细的目标,再到每个月。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可以按照你设定的目标去完成,不需要百分之百,只要能完成百分之八十,到最后都能收获一个很好的成果。

图中为孟当当同学

获奖感言

首先感谢我的老师,他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帮助都是很大的,因为我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所以他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其次,我还要感谢下我们课题组,他们在我的这一年中,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最后感谢一下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和陪伴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谢志钢

个人简介

谢志钢,男,中共党员,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预测及采前注浆加固评价》。

获奖情况:

2019-2020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9-2020 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2018-2019 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

2017-2018获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

2018-2019 获优秀研究生荣誉;

2018-2019 获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

12月5日晚,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谢志钢同学

问:写论文做研究,最重要是什么?

答: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你要学什么软件,学什么方法一类的,这必须得要很强大的内心,一点点耐心是弄不出来。基本上就是需要你不断地挖,往深层次深入,然后找一个突破点,然后不断地往里去。想学到的东西,不是说一两天就能积累得出来的,是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老师对我的帮助比较大,所以跟老师沟通也很关键。但是学术也是共通的,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性,如果你掌握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体系,你可以将其运用到你所做的领域或者你未知想要探寻的领域。其次要有自己的思考,看文献也要带着想法去看,不能人云亦云。


问:如何将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合理的安排分配?

答:我到研究生阶段几乎就不怎么花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了,大部分精力都转移到学术科研方面了,因为科研需要有耐心,需要全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有到了后期,重心都会慢慢转移到科研上面。


问:研一如何学习?

答:研一就应该学着去看文献,你看的文献越多,你就会越有想法,想法不是做一场梦就出来的,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表,他也是在很大的积累的基础上,做一个梦提出来的,但是那个契机也是在积累之后的,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所以前期的积累看文献是很重要的。

图为谢志钢同学

获奖感言

入学快两年半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充实,在不断看文献过程中,对于学术总是怀有崇敬之情。每一个观点和理论的创新都是要经历一段痛苦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枯燥乏味,但是也特别能锻炼人的毅力和品格。习总书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想要去探求知识就得舍得做冷板凳,坚持不懈不怕寂寞(特别赞同上届国奖获得者毕尧山的获奖感言)。我很庆幸在研究生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并没有磨灭我的“初心”,对于学术的向往还将支撑着我继续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对于师弟师妹入研初期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我希望大家也能初心不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不懂和迷惑的问题主动寻求于知网、寻求于导师、寻求于前辈,能带着问题思考,学会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启蒙教授的赏识和栽培,教授的育人之道让我终生受益!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博士研究生地球与环境学院
朱继超


个人简介

朱继超,男,共青团员,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何杰教授。

科研成果:目前已经接收出版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通讯作者1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质审查阶段,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主持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已结题,参与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项。

图为部分科研成果

座右铭:越努力,越幸运。


12月6日中午,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朱继超同学

问:个人经历

答:2016年6月本科毕业,同年7月进入催化研究室,与何老师第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研究室会比较辛苦,要做好心里准备。7、8月份在看文献,与何老师,师兄师姐交流的同时,开始实验。很快暑假结束,进入新校区报名开学,由于上课在新校区,实验室在本部,整个上学期基本就是本部新校区来回跑。2017年开学后,开始将实验室从本部搬到新校区,实验完全停掉,规划实验室,组装仪器设备等。整个研一期间,除了上课基本就在实验室。 研二全身心投入实验,实验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一方面与何老师,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大量看文献,寻找解决的方案;同时整理数据,开始撰写论文,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中,光是与何老师之间的来回修改稿就十多个版本;投稿也不顺利,来来回回拒了五六次,有的在编辑那里就拒了,有的审稿后被拒了,拒一次改一次,文章整体质量当然也上去了,好在最后文章被接收出版。 整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是喜悦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后面的文章的撰写与投稿相比之前会顺利很多。不管是生活、科研还是学习,都需努力。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


图为参加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2018.8 兰州) 左一为朱继超同学

问:如果研一想要做出一点成就,该如何规划

答:积极和老师和师兄师姐沟通,我算进实验室比较早的,然后陆陆续续做实验,等自己做的多了,就跟老师沟通的下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献,看文献还是最好要看英文的,刚开始看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后面看的多了,专业词语都熟悉后,看文献就会轻松很多了。多看看文献,从文献里找到你自己想要研究的东西再去找老师讨论。

图为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19.10 重庆) 左二为朱继超同学

图为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19.10 重庆) 第一排右三为朱继超同学

问:如何去看文献

答:学会去追踪文献,比如你确定你的方向后,你追踪这个方向的文献,比如做的好的课题组,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在你这个方向肯定有做的好的课题组,然后跟踪这个课题组的文献。创新确实很难,但是你跟着大的课题组去做,也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想法。

图为朱继超同学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2019.10 天津)

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感谢我的导师何杰教授在我学习、科研、生活认真的态度都值得我一生去学习。感谢催化研究室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对我的帮助,感谢父母的默默付出,感谢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张元春

个人简介

张元春,女,中共党员,工程师,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洁净煤技术及纳米材料。

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二区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进入实审6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项,第二发明人4项,第三发明人1项;申请并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在第七届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和第四届长三角地区材料与X射线表征会议分别作分会场报告和分会场邀请报告;参与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项,课题组导师横向项目若干项,作为学生负责人负责两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经费共计180万元。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称号。


部分科研成果


12月6日中午,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张元春同学

问:研究生阶段的主要经历和个人成绩

答: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决定读博是在2017年11月份,突然的一个念头想要继续深造,一周时间妥善办理好工作交接和辞职手续,毅然走上读博的道路。又是一个巧合使然,在工作期间发表了论文,撰写了专利,刚好达到学校博士“申请考核”的要求,并且顺利成为李寒旭教授课题组的一员。

课题组的氛围是我很喜欢的,大家互帮互助是最习惯的日常,这也离不开实验室“大家长”李老师的带领,实验室做累了,打打排球,李老师创造一切条件让大家劳逸结合。但是,对待研究,实验室也像是“战场”,某某煤化工企业出现问题了,李老师任务一布置,便开始着手文献调研、相关企业生存情况调研,提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就这样形成一份完整的项目申报书,再汇报修改至少8遍才能形成终稿,这也李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写材料不改个8遍写不好”,就是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

正是几十年的坚持,才形成了课题组独有的特色,作为课题组一员有幸参加祝福祖国70周年安徽理工大学唱响《红旗飘飘》的录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由衷的自豪,也为能成为灰化学实验室的一员感到幸运。


问:因为您导师是做横向项目比较多,平时时间大部分可能花在实验上,那怎么去兼顾学业上的问题呢?

答:因为我们课题组对于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深入,所以会有很多企业来找我们解决一些工业上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解决项目、实际生产方面上的一些问题,然后我们还会以项目上的问题作为依托,再去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分析问题,再反过来去指导企业。企业上可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很有经验,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而我们就是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是去解决实际上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去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有想法,去主动思考。不能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学会去总结这些实验数据,从科研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相对来说对于横向项目会有很大的优势。

图为 张元春同学在亚洲粉煤灰会议作报告


获奖感言

     汇成一句话,只有感谢与感激。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李寒旭教授一直以来的培养及信任,将我带入严谨的科研世界,教会我为什么做学问,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其次,感谢课题组老师和兄弟姐妹们,能有幸获得国家奖学金离不开化学实验室全体成员的付出与支持。最后,感谢家人对我读博的全力支持。


看了拿国奖的师兄师姐们,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很佩服呢,别着急,下面介绍的两位小姐姐也同样优秀哦,她们是院士奖学金的获得者。


院士奖学金获得者地球与环境学院


臧子婧


个人简介

臧子婧,1995年1月,江苏扬州人,地球与环境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系,专业方向: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导师:张平松。

获奖情况:2018年9月参加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地震测井组,获得二等奖、2019年9月参加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地震测井组,获得二等奖、论文已投。

图为臧子婧同学的获奖证书及本人获奖照片

12月7日,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臧子婧同学

问:怎么样学习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荣誉?

答:首先,你的成绩最好能在百分之二十之内,然后得有一些发明专利,文章,比赛一类的,所以课余时间,可以抓紧时间弄出一些成果,要好好利用闲暇时间。如果想要参加比赛,要时时掌握比赛的消息,能积极参与就积极参与,与参与过的师兄师姐和老师好好沟通,多花时间准备,争取拿到校级的奖项,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印象,以便以后跟着老师参加国家级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获奖感言

觉得非常荣幸得到这个奖项,得到这个奖项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成绩方面,科研方面也是很严格的,所以我非常幸运能得到这个奖项,我也是参加了两个国家级得到比赛,最后才能获得这个奖项。所以我非常感谢帮助我的老师以及师兄师姐。



刘玉洁


个人简介

刘玉洁,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18级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

科研成果:研一期间主要发表了一篇SCI论文“Integrating non-preciousmetal cocatalyst Ni3N with g-C3N4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in water undervisible-light irradiation”;专业成绩排名在专硕班级内前三。

图为 刘玉洁同学做实验时的现场照片

12月5日晚,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刘玉洁同学

问:请问怎么去前期该如何准备写一篇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答:我在暑假期间,研一开学之前就进入了课题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教我们写论文。论文的数据主要是老师做实验的数据,表征分析之类的是自己来写的,包括文章的草稿修改等。写论文最重要是有理有据,如果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内容,要能够说服自己和别人,有足够的理论基础。


问:对于研一学生,看文献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看文献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如果刚开始对领域不够了解,可以先看看博士生、硕士生写的毕业论文,对所学领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如果有了好的想法可以再针对性的看文献。先看看文章摘要,结论等,提炼出主干,再去选择与自己领域相关性大的的好文献,参考里面的实验方案、处理方法等,再运用到实践中来。

获奖感言

     关于这次院士奖学金的评比,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所付出的努力获得了成果。首先要感谢我们导师以及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他们的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刚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是一个很陌生的方向,与之前所学的知识差距很大,很多不懂的地方,都是问老师和师兄师姐。尽管之前困惑过、迷茫过,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地球与环境学院的优秀研究生的经验心得就分享到这啦,小研们看到奖学金获得者的回答是不是受益匪浅?希望明年的研途榜样可以看到更多不同身影!我们一起加油吧!


下周一【研途榜样】将会介绍材料学院优秀的奖学金获得者,小研们尽情期待~如果有想问优秀奖学金获得者的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记者们会收集大家的问题来采访获奖者哒~



采访整理 | 甘丹妮 李姗姗策划 | 陈卓编辑 | 姜启严校对 | 陈卓审核 | 许成成  姚德利出品 | 研究生新媒体中心为你推荐

【表彰】关于表彰2018-2019学年院士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决定

【表彰】关于表彰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

【研途榜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分享第三辑(地球与环境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