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新闻记者颜葵:逆行武汉 做新闻人该做的事
提示:点击上方"北广人物"↑免费订阅本刊
1月27日,一支136人的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四名记者也随医疗队赶往武汉报道,BTV新闻中心记者颜葵正是其中一员。从那一天到现在,她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和同事们一起制作播出了《首支北京市属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有事找我” 北京医疗队的担当让患者安心》等20余篇抗击疫情最前沿的鲜活报道。这次对颜葵的专访,从微信提问到电话采访,断断续续持续了6天,因为她太忙了。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有些疲惫,但话语中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则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在北京1小时集合出发
在武汉每天只睡2小时
赶赴武汉之前,颜葵刚完成对12345市民热线的一个采访,下午快2点,她写完播出稿,正在等待配音,得知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当天要驰援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将派记者随行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这时离预定集合的15:30只有一个小时了。颜葵迅速开车回家,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和上初二的女儿道了别,马上回到台里和同事一起出发,与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会合,于晚上7点抵达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还没有上飞机,颜葵就开始了工作,在停机坪上采访了数位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晚上11点,飞机在武汉机场降落。一抵达驻地,颜葵马上编片写稿,在凌晨3点半制作完成了《北京136名医护人员昨晚抵达武汉》的新闻,于1月28日的《北京您早》播出。
到武汉以来,颜葵一直保持着这种工作节奏,从《北京您早》《特别关注》到《北京新闻》《首都晚间报道》,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颜葵和同事从武汉防疫一线发回的生动报道,同时她要为北京时间提供视频、和《健康北京》视频连线……尽全力满足北京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需求。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的颜葵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后给当地医院带来的变化、为新型肺炎患者进行的服务,她想把这一切都呈现给观众,让家乡的亲人看到这些“最美逆行者”的真实故事。
“有事找我”的担当
穿上纸尿裤的不易
一筐热饮的感谢足以暖心
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驰援的医院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这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并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条件。“医疗队来了之后,紧急在48小时之内开放了两个病区,先在12层开了一个病区,立马接诊了几十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第二天又开放了10层的一个病区,接诊疑似病例。截至2月1日一共收治了63名患者,其中包括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武汉协和医院的院长感慨地说北京医疗队的到来就像定海神针,不仅有利于对患者的救治,也是医护人员学习和提升的好机会。”颜葵在采访拍摄中,看着北京的医护人员手把手地培训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把从北京带来的防护物资分给他们,更让人感动的是主动在防护服上写字,便于患者找到自己。“进入病房之后,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根本看不出来谁是谁,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新民就在自己的防护服帽子上写下‘有事找我’几个大字,患者看到特别感动,好几个都给他跪下了。这一举动体现了医生的担当,也让他收获了患者的信任。”
在武汉,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的136名医护人员实行四班倒,每一班要坚持6个小时。“我们住的地方离武汉协和医院只有10分钟的车程,值凌晨3点班的人,凌晨2点就要起床出发,因为进病房前的洗消过程特别耗时间。防护服有很多层,穿需要近20分钟,脱需要30分钟以上,手消毒有12道程序,洗澡必须30分钟以上,而且物资紧缺,一套防护服要盯一个班。为了中间不破坏服装、不上厕所,医护人员在盯班之前就很少进食进水,同时还要穿上尿不湿。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蔡卫敏有过2003年抗击SARS的防治经验,不仅指导年轻人正确穿脱防护服,还自己穿上尿不湿实验有效时间,总结出技巧方法告诉大家。一个尿不湿根本坚持不了6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的班,才下午1点多,尿液就已经溢出来了。蔡大姐跟大家说,溢就溢吧,不能憋着。”
136人的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只有二十出头,每个人都是这样6小时、6小时地坚持着。忙完医院的事儿回到驻地,他们还在做防护、做消毒,培训酒店的工作人员。“一天下午我们采访回来,看到电梯里好几位同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写提示,他们把消毒液粘在电梯一角,提醒大家在按键之前先喷消毒液,做好防护。”北京医疗队的付出被武汉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个小伙子,看到医护人员回来,买了一筐热饮送给他们,大家都不要,让他自己留着。他说你们不容易,大过年的,放弃与家人团聚,大老远赶过来帮助我们,我就想尽我的一份心,对你们表示感谢。这番话让医护人员特别感动。”
从抗击SARS到直面“新冠”病毒
逆行一线是新闻人的职责
这次和颜葵一起赴鄂采访的同事还有新闻广播记者王劲清、BTV新闻新媒体记者陈博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要闻部摄像王晓龙,四人同心协力做好报道,抓住一切机会拍摄鲜活的素材。颜葵和王晓龙都参与过2003年抗击SARS的报道,去过小汤山,进过重症监护室,面对新冠疫情,他们心中想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无法进入隔离区拍摄的遗憾。“这些天我们凌晨2点跟拍去接班的医护人员,晚上十点半采访交班回来的医护人员,这只是北京医疗队在鄂工作的冰山一角。我们很想进入隔离区拍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救治过程,但因为物资有限,没有防护服可以给记者穿,我们不能进,只能先买了两部手机,交给医护人员带入病房帮我们拍。一旦条件允许,我们一定会进去拍摄,让大家看到北京医疗队救死扶伤的真实状态。”
颜葵的老家在湖北孝感,家乡的亲人也处于疫情的危险中,她有一个哥哥是扶贫干部,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就马上赶回村里进行防疫工作。而在北京,颜葵的爱人正在为抗击疫情忙碌着,家里只有14岁的女儿。颜葵临走前,女儿哭着问她:妈妈你能不能不去?太危险了。她对女儿说:妈妈不去其他人也得去,这样的事总要有人做。“这样的事”颜葵做了一次又一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湖北抗洪……每一次她都在现场。采访中,她说的最多的是医生,想的最多的是工作,从始至终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有一颗最朴素的初心,“在重大疫情面前,作为新闻记者,就应该冲到最前线,记录最真实的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只是在做一名新闻人该做的事。”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北京台春晚演员投入“战‘疫’,非赢不可!” 演艺界人士踊跃录制短视频参与疫情防控
编辑:程戈 戴武 康宁 周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