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人是谁?
这些年,有一句很能让人感到壮怀激烈的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经常会被人说起。那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
最早说出句话的人,名叫陈汤。他是汉元帝时候的人。这是他给汉元帝上的一道奏折里的一句话。原文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这个陈汤又是谁?他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出的这句话呢?
陈汤,字子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 6 年,兖州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
他小时候,很爱读书,十几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还习得了一身好武艺。却因家穷,乡民们大多都很看不起他。这或许也是他后来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原动力吧。20岁左右,他来到了长安,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学,肯定能在长安一展平生抱负。
然而,虽然他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毫无背景的他,在长安找了一圈工作,最后只找到了一个太官献食丞的工作。
啥叫太官献食丞呢?
太官就是宫中的厨房,献食丞就是负责上菜的小工。
读了很多书的陈汤,自然不会满足于做个端盘子的小工。可是怎么才能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呢?
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选官实行的是“察举制”,但这条路对他来说,早已被堵死了。一来,他已离开了家乡;二来,就算他在家乡,以他的家世,也不可能入得了那些势力的地方官的法眼。所以,他要再迈上一个台阶,唯有在京中巴结上一个贵人。
认清了形势,陈汤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他把俸银,全都花在了买好衣服和请客上。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巴结上一个贵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请了无数次客后,也朋友再托朋友,也不知是拐了多少道弯,他还真搭上了一个名叫张勃的贵人。这张勃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二的富平侯张安世的孙子。当时,他才世袭了的富平侯爵位。
初元二年(公元前 47 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们向朝廷推荐贤才,老张就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可就在待授官期间,陈汤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的老爹死了,而他却没有回家去给老爹治丧。结果被人举报,不仅他被取消了授官资格,还连累推荐人老张被削去了封邑二百户。
不过,几年以后,又有人向朝廷推荐了陈汤。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郎官(即皇帝的侍从)。
不久,陈汤又得到了一个和郎中令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的机会。甘是一介武夫,但对有文化的人却一向十分敬重,陈汤不仅有文化,马上功夫也是十分了得,且为人也十分豪侠,很快就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后来,甘延寿做了西域都护府的骑都尉,就给朝廷打了一个报告,希望能将陈汤调来,做他的副校尉(西域都护府的骑都尉,是个很大的官,不仅手握军权,还负有协调西域各国关系之责。他到各国去,就相当于是汉朝派出的正使,而副校尉就相当于是副使),朝廷也立马就批准了。
公元前 60 年,匈奴最大的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死了,匈奴内部出现的严重的分裂。经过几年的混战,终从一开始的“五单于(虚闾权渠单于的五个儿子)争位”,到最后就只剩下了由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也就是后来娶了王昭君的那位单于)为统领的两大部众。那三个单于,都不是被郅支单于,就是被呼韩邪单于给杀了,他们的部众,自然也就不是归了郅支单于,就是归了呼韩邪单。
公元前 54 年,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打败,只好率部南迁到了光禄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和乌拉特中旗与后旗一带)。从此,呼韩邪单于统领的这一支匈奴就被称为“南匈奴”了,而与之相对的郅支单于统领的那一支匈奴,便被称为“北匈奴”了。
呼韩邪单于率部众逃到光禄塞后,因怕受到汉和郅支单于的两面夹攻,便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 年)亲自到长安,求与汉交好,并把自己最喜欢的的儿子送到了长安为质。
因为匈奴人与汉人打了几百年,郅支单于本以为,呼韩邪单于一到长安,就会被汉宣帝扣留,没想到汉宣帝非但没有扣留他,还待之以国君之礼,并给了他大量的粮食,又答应了他让其部众留在牧草十分丰茂的河套地区的请求。
郅支单于自度彻底消灭呼韩邪单于的时机已然错过了,于是,便率部向西发展去了……
两年以后,眼见呼韩邪单于在与汉朝修好以后,变得越来越强大起来,郅支单于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也遣使来到长安,表示愿意臣服于汉朝。
其时,汉宣帝已死,汉朝的皇帝已经变成了汉元帝。对于郅支单于的求臣服,汉元帝当然很高兴,就以卫司马谷吉为正使,随来使回到北匈奴,欲和郅支单于签署盟约。
但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也许是呼韩邪单于从中做了手脚,也许是因为谷吉作为上国使者,态度傲慢,惹恼了郅支单于。总之,是谷吉及其随从到了北匈奴以后,就被郅支单于都给杀了。
郅支单于当然知道,他就这么杀了汉使,算是把大汉得罪死了,因怕报复,于是就带着部众逃到离大汉更远的康居(西域三十六城国中的一个)以东地区。此后,郅支单于又与乌孙、大宛(亦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等国数度交战,并占了上风,遂强令这些国家每岁向其纳贡,渐成西域一霸。
郅支单于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时,与康居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们还互娶了对方的女儿,也就是说,彼此既是对方的老丈人,又是女婿。可是,后来郅支单于翅膀硬了,就觉得康居王有些碍手碍脚了。于是,就暗中勾结康居的副王,驾空了康居王,并先后除掉了许多效忠康居王的大臣。
在此期间,汉朝也曾三次遣使来向郅支单于讨要谷吉的遗体,他非但不给,还对汉使极尽羞辱之能事,气焰可谓十分嚣张。
北匈奴在西域称霸,自然也就使汉在西域的利益受到了影响。这时,还在甘延寿手下任副校尉的陈汤,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当时,他力主出兵讨伐北匈奴,甘延寿虽也同意他的观点,但坚持出兵要先向朝廷请示,而陈汤以战机不能错失为由,趁甘抱病不能视事之机,矫诏西域诸国,组织起了一支多国联军,一举击溃了北匈奴,共计斩首郅支单于及名王以下1518 人、俘虏了145人。
事已至此,甘延寿也只得让陈汤起草了一道表章,然后又派他将这道表章,连同郅支单于的首级和俘虏一起,解往长安。
“明犯强汉者,须远必诛”这句话,便是陈汤负责起草的这道表章中的一句话。这道表章的原文是: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悬)头槀街蛮夷邸间(槀街,是当时长安的一条街,其时到长安来的外国使团,大都居住在这条街上),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不过让人感慨的是,陈汤风风光光地回到长安以后,以其功劳,本来是能被封为一个千户侯的。可由于丞相匡衡(也就是留下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那个人)的从中作梗,最后只被封了一三百户侯。
那匡衡又为什么要从中作梗呢?原因说来有些可笑,原来匡衡曾经想让甘延寿娶他的姐姐,但甘没有同意,于是他对甘便有了成见,自是不愿意看到甘的立功受奖,而陈与甘又是一体的。是以当他说听有人举报陈汤,在向郅支单于发起进攻前,曾矫诏西域诸国,说是皇上要求他们派兵配合他行动的(尽管结果不错,但是矫诏这种事,搁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个足以被灭门的大罪),且他在西域这些年,手脚也不是很干净,经常会干点损公肥私之事时,他就以此为借口,狠狠地参了陈汤一本。好在汉元帝还算开明,没有尽听他的,只是将本要封给陈汤的千户侯,改成了三百户侯。
而更让人觉匡衡这个人不怎样的是,汉元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成帝。他竟又在成帝面前说了陈汤很多坏话。以至于陈汤不仅被免官,其关内候的爵位,也被取消了。如果一来,他就又成了大汉的普通一兵。
但不久后,西域都护府遭到了乌孙兵围攻,消息传到长安,满朝文武讨论了好几天,也没讨论出一个对策。成帝只好又把熟悉西域情况的陈汤找来,寻问对策。这陈汤也果然了得,在给成帝分析了一通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战力之后,就说:请陛下放心,五天之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果然,到了第四天,前方战报传来,西域都护府之围解。
陈汤也因成功地预测的战局,而被重新起用。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他又得罪了某个大官,而被贬为了庶人(连普通一兵的身份都失去了),更要命的是,长安也不让他住了,上命要他即刻搬到敦煌去住。还好陈汤的人缘还不错,有人帮他在成帝面前求了几句情,说他过去曾为朝廷立过大功,如今年纪也大了,希望皇上能以宽仁为怀,准其在长安居住,成帝也就没再坚持将他逐出长安。
陈汤虽未被逐出长安,可也从此再未获得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好在他为官数年,多少还有点积蓄,再后来,他就凭着这点积蓄,在长安一直住到了死……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监制:李浩 张彪编辑:邢大军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