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象洋山 • 走进大国工程】|系列专题三:15年,洋山那些人,那些事儿

2017-12-09 中建港务

前情回顾

        15年,中建港务在洋山这个世纪工程平台上向世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凝结的满是中建港务人的智慧与才华。

        从2002年6月进驻洋山以来,中建港务人已经与东海崎岖列岛以北这片海域,与小洋山这座荒岛相伴了整整15年,难能见证岛屿变港口的过程。

        本期,我们更想说的是关于中建港务洋山建设者的岁月——关于青春、坚守、遗憾、孤独,以及如何与浩瀚的大海日夜共处的故事。


▼15年,洋山那些人,那些事儿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612fgcv&width=500&height=375&auto=0


15年的岁月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却每天都在上演人生百态

洋山的每一处地方

都留下中建港务建设者的脚印


我有故事

你有酒么


自娱自乐的代名词


洋山夜总会

     

          “洋山夜总会”?难道港区还建有高档消费场所?

        原来这是中建港务洋山建设者发明的名词新解,即“夜里总是开会”。洋山建设十五年,白天抓紧现场建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都留到晚上协商解决,研读图纸、研究工艺、探讨施工技术,几乎隔三差五夜里就开会,成就了“洋山夜总会”的美名。


洋山夜总会

洋山学社

        

         “洋山夜总会”的升级版,成立于2005年,被上级誉为中建港务培育人才的“黄埔军校”。   


洋山学社

学社精神

团结、勤奋、求索、创新

学社效应

近年来带动中建港务“房建学社”、“市政学社”等专业技术学社,从“一枝独秀”到如今“满园春色”


吃三睡五干十六


        “吃三睡五干十六”,是指一天24个小时,吃饭3小时,睡觉5小时,干活16小时。为完成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中建港务人 “吃三睡五干十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15年时间,大小100余项工程,400个重大节点无一延迟,全部如期或提前完成。

▲ 吃三睡五干十六


洋山南京路


       上海有条著名的“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

       在洋山,听说也有一条“南京路”?

       初到洋山孤岛,坚强乐观的中建港务洋山建设者以岛为家、以苦为乐,每天晚饭后沿着基地前的临时便道——洋山南京路”来回走走,吹吹海风……

▲ 洋山“南京路”


经典镜头


一会看到的是天,一会看到的是海

开工以前的洋山,是互不相邻的10余个小海岛,之间海沟深度最深超过30米。

洋山建设初期

工程开工初期,小洋山岛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施工队伍,建设者只能租住在离施工现场相对较近的大洋山岛,乘坐从当地渔民那里租来的小船,单程40-50分钟。外海风浪大,几乎每次往返住地和施工现场都是一次不小的历险。

途中,海上风浪大起来,小船像一片枯叶,被海浪打得漂来荡去,时不时被巨浪抛起来,几乎垂直地立在海面上。船上的员工只能整个人趴在船上,用双手死死地抠住船板。一会看到的是天,一会看到的是海……

▲ 小船像枯叶,被海浪打得漂来荡去


让民工先撤,让职工先撤

       2005年8月4日,台风“麦莎”汹汹来袭,各参建单位员工和民工两小时内必须全部撤离洋山。当时,共产党员们喊出“让民工先撤,让职工先撤”的响亮声音,党员干部主动留守现场,把安全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中午12点,洋山一期进港闸口施工现场,许多民工和员工有序走上大巴,一个接着一个地端坐在大巴的座椅上,通过玻璃窗频频向正在维护秩序的党员和骨干挥手致意,有的甚至流下激动的眼泪。

▲ 让民工先撤,让职工先撤


感动人物


为了洋山建设,中建港务洋山建设者做出太多牺牲。他们中大多数人说话拖着一口上海腔,却被阳光、海风赋予了洋山当地渔民的肤色;过去的十四年里,大上海与日俱增的繁华几乎与他们无关。



精彩语录

        在洋山11年,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洋山,当时上班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坐船的,从大洋山摆渡过来,每天都是在船上漂过来漂过去的,稍微一碰到风就提心吊胆的……吃的水基本上是上海买来的,生活用水包括洗脸、刷牙这些都是当地的天落水,有时刷牙时里面的虫子都能看的到……

——上海市劳动模范、时任洋山项目总部总经理 叶   军


▼ 对叶军而言,满满都是情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168n5bi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连续驻岛93天的奇人

        中建港务洋山项目部技术总工连续驻岛作业93天,创下驻岛连续作业最长时间纪录,原本清秀的脸庞布满浓浓的胡须,到家后连自己的父母也没能第一时间认出来,被誉为“连续驻岛93天的奇人”。



度了两年蜜月的男人

        2002年6月26日,一期码头C标工程项目经理指挥“港工桩2号”打下工程第一桩。此后3年,全身心扑在工程上,多次推迟婚期,直到2004年12月30日,才匆忙下岛,简单举办结婚庆典。2005年1月2日又回到施工现场,被同事戏称为“度了两年蜜月的男人”。

洋山沉下的第一根桩

中建港务


“睡集装箱”的施工主管

        洋山D标项目施工过程中,为加快引桥贯通的施工进度,项目部将引桥10根灌注桩归驳岸施工项目小组负责。面对重压,施工主管将自己的“被子铺盖”搬进施工现场的集装箱里,困了就在集装箱里打个盹,回宿舍睡个安稳觉只能成为“奢望”。同事们都戏称他为“睡集装箱的施工主管”。


“追”着星星出门,伴着星星回家

        2003年3月21日,指挥部下达“必须在4月20日前完成沉桩228根”指令后,沉桩工作进入倒计时。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沉桩任务,测量员早上四五点钟扛着仪器“追”着星星出门(从驻地到测量点将近1小时的路程),伴着星星回家。

 

▲ “追”着星星出门,伴着星星回家


        尤其遇到阴雨天,伸手不见五指,测量员只能靠手中的小电筒指“路”。说是“路”,其实根本称不上,走的既不是羊肠小道,也不是崎岖山路,而是测量员从乱坟堆中踩出的“脚道”。有时一不小心,左脚刚碰到了李家的坟堆,右脚却又踩着了张家的棺木,犀利的山风夹杂着雨声,恰似“鬼哭狼嚎”……


洋山精神


        洋山精神是如今中建港务“蓝海文化”的核心基因。

▲“中建信条 • 蓝海文化”发布会


       面对工程进度紧、孤岛作业等多重困难,中建港务人临危不惧,不仅确保了大小400余个工程节点全部如期或提前实现,更孕育形成“洋山精神”。

中建港务

洋山精神

        如今,“洋山精神”为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丰富和升华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注解,成为助推中建港务“转型跨越”、“走向海外”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为上海“洋山精神”的雏形。

如今

洋山深水港一至四期全部建成

再回首来路的付出与汗水

中建港务人已不觉得是苦

只道是甜


十余载洋山建设史

不尽港务创业情

看中建港务如何抓住机遇

成就企业跨越式发展


山四期即将开港试生产

敬请期待

……

“中建港务”微信公众号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中建港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