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抗“疫”一线,张湾这群英雄日记曝出……

张湾区融媒体中心 张湾发布 2020-11-21


当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期
在张湾抗疫一线
有这样一群人
毅然选择舍弃小家
坚守阵地
守护41万张湾人民的温暖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湾抗疫一线
三名工作人员的日记


阵地绝不能失守

  我叫吴光旭,是张湾区人武部干部,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8年12月组织派我到方滩乡喻家湾村任党支部书记。今年春节,因疫情来袭,家家户户足不出门。昔日春节时热闹的农村,也变得异常冷清。

  武汉“封城”消息传来,出于职业敏感,我感觉事情有点大,一种前所未有的忧惧漫上心头。乡村人员分散、地界辽阔,作为基层防疫第一线,责任之重不言而喻,但农村这块阵地绝不能失守。

  接到上级指令后,我立即告别家人,骑着摩托车赶回村部,召集所有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召开紧急会议。当前工作重点是对从外地尤其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吴光旭(中)正在执勤


  “我们要早决断,先下手。”我反复向同事强调。连夜编发防控疫情告知书、筹备防控物资,带领村干部分头进组入户,逐户摸排,下定决心,务必要把疑似发热症状和武汉返乡人员信息登记详细,并尽快做到有效隔离。当时我就一个想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疫情蔓延到村里。

  返岗的第一夜,我辗转反侧无法成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骑着摩托车到村上的三个安置区巡查。“禁止扎堆聚集、集中烤火、聚众赌博”,我拿着个大喇叭挨家挨户宣传。随后的每一天,村上十几公里的主次干道,我每天都会走上一遍,因为只有亲眼确认我才能放心。“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我的梦话都只剩这几句

  我心里明白,防疫战一旦打响便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鏖战,但无论多么辛苦,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因为特殊时期群众的意志与决心大多来自于我们的行动

     第二轮的任务迅速开展,我动员村上党员群众骨干积极参与进来,并要求“全村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

吴光旭在做疫情防控宣传


  大家没白忙活,村里相继有3户取消了红白喜事宴请,14名返乡人员和1名感冒人员一户一档情况全清,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隐患。一些返乡村民被隔离后,对居家隔离有抵触情绪。没关系,只要耐心足,冰山我也能劈开。

  胸前是党徽,身后是群众,要守好每一道关口,把病毒隔离在村外,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全村两个出入口、三个集中安置点,逢车必查,逢人必测。初四,大雪纷飞,我煮了一碗青菜面条后,便冒着大雪步行到村口执勤点值守。一男子欲通过执勤点前往市区,我立即上前制止,不料他态度蛮横:“别的村都能走,凭什么你们村不让走啊?”任凭他怎么硬闯,我耐心解释但坚决不放行,最终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并派人护送他原路返回。

  既要防控好疫情,还要过好日子,全村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不能马虎。我积极动员8名年轻党员自发成立“先锋服务队”,代跑、代办、代购,自己吃着泡面,却给全村人买肉、买米、送药、送纸尿裤……喻家湾村的老百姓,这个年过得心里暖暖的。

  “没有一位外来人员进村”“没有增加一位身体不适的村民”……虽然连续奋战了二十多个日夜身心疲惫,但每天看着手机里发来的这些信息我倍感安慰。

  “吃饭了吗?是刚回宿舍吧,有没有洗手?”“放心吧,我天天提醒村民,自己怎么会忘记呢?反而是你,不要过分担心,我会为你和宝宝照顾好自己的。”夜阑人静,陪孕妻说说话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妻子在电话那头的叮嘱让我温暖而愧疚。二十余天不着家了,我当然清楚她的担忧和思念,可是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平凡干部,疫情当头,坚守阵地是我唯一选择!好妻子,我相信你能理解!

  孩子,虽然爸爸不能成为白衣天使那样的英雄,但是坚守岗位守土尽责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使命。爸爸希望能够成为你心目中的英雄!  当前,守住阵地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冬天其实很温暖

我叫丁亚彬,是张湾区柏林镇的一名干部。2月14日,我像往常一样到村开展防疫工作,今天是在柏林村三组值守卡口。大风降温在当日下午如约而至,我提前做了应对(穿上了带到镇上的最厚衣服),只是鞋子不太保暖,脚有些冰凉。让人欣慰的是,外出的村民已经基本没有多少。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药品的,已经完全没有人会以“我憋得慌,我要去路上转转”为由经过卡点。面对外出购物的群众,则被我们一一宣传:1.购物清单写全面,我们会代购;2.超市只让有工作证的人员进入,绕小路出去自己也买不到物资……不少村民听后即刻留下信息、快速回家。村民的理解与配合同过往每一天干部们的辛苦宣传是分不开的。

丁亚彬给群众送生活物资
村子相对于社区来说人口基数要少,但也因为村庄的相对开放和当地的“老习惯”,封闭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拿柏林村三组来说,地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由于小产权房设计、建房早期单纯沿河路而建,小路七通八达,封闭管理难度倍增。另一方面,因为本地居民一般有田地,习惯使然,很多老人都要下地挖菜而不请代购购买。同时,农村的自建房门挨门户对户,很多私人领域与公共区域重叠。出门就是上街、开门就对着大街....

丁亚彬给群众测体温
真正值守的时候我才发现所谓的“守住卡点”并不是“红线一拉,板凳一放”就万事大吉。卡点正对着316国道,背对犟河,处在中间的是几排高低不一的楼房间隔着斑驳的菜地。拉上红线,主路几乎不见人影,但是楼栋之间、邻里之间很难掌握。这也就意味着,卡口工作人员并不是单纯的做好“守门人”即可,还需要深入背街小巷巡逻宣传。我在一次送物资的途中,遇到了站在小厨房对面背着手看得出神的大叔,有些忍不住想笑:“叔,饿了就回家做饭去,咱不看别人家的。”“这就是我家,等他们做好了要吃的。”大叔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厨房里面有两个人忙着了,加上你就算扎堆了...回家边看电视边等着多好?要不,你进去给婶儿帮忙也....”我话还没说完,“不帮不帮,我回家看电视去。姑娘你说得对,不扎堆、不扎堆。”大叔连忙打断我,动作迅速的回到了隔壁厅里。物资送到了江婶家门口,婶子热情的招呼进去喝杯水。我摇摇头,“可不行,进去了就是串门。你们快做饭吧,马上快12点了。”“真是辛苦了。要感谢你们的付出啊。”楼上汪叔探出一个身影,朝我挥挥手道。“叔,说了多少次了,在自家屋窗户旁也要带口罩,病毒摸不着看不见...”“好了好了,叔马上就戴上。”“谢谢叔理解支持。”

我也记不清这些天听到了多少声谢谢、辛苦了,又说了多少谢谢理解支持,寒风呼啸过,在这早春的寒冷里,我心中艳阳高照……


群众需要是心中的暖阳

  我叫赵瑞雪,是红卫街办动力新村社区网格员。

  1月24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年三十”。早上7:1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已经为生病的孩子喂完了药。把孩子交给婆婆后,我把家里简单收拾了下。7点41分,拿起外套,带上口罩走出家门。

因为疫情,早上爱出来锻炼身体的老人都待在家里不再出门,街上格外冷清。

  8:23分,我走到了办公室,刚坐下便拿起了电话。“喂,您好!请问您是xx吗?您家有武汉返堰或在武汉中转、逗留的人吗?”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保护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首先要对辖区内每户居民以电话和上门的方式开展排查工作,问询身体状况,有无生活困难。

  这样的电话每天要打100多个,噪子哑了喝口水润润,饿了泡面顶上,家里生病的孩子也只能由家人帮忙照顾。家人看着心疼,我就跟丈夫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这就是我的工作,是我应该做的。

赵瑞雪(右)在向居民送菜


  对于疫情不能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居民我会主动联系,详细记录清单,步行到超市垫付货款购置,再送到他们家门口。

  在考虑到有些居民家的天然气卡需要充值,为了防止居民出门后交叉感染,我便主动在社区居民服务群中发布代充值信息,统一登记并办理,以解大伙儿燃眉之急。

赵瑞雪(右)入户走访


  2月9日上午,我正在大坪小区卡口站岗,对小区居民出行进行实名登记,限制小区人员进出。这时电话突然晌起,家住四方新村的于先生说,80岁的母亲将自己一个人在动力新村家中,因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现在药快吃完了,但因为交通不便也过不去、老人腿脚又不方便,所以想请社区帮忙送下药。在电话中详细了解所需药品种类及拿药方法后,我马上向社区书记汇报并申请人员接班。

  我先是步行到老人家中拿取药盒,在赶到24厂药房与药房工作人员核对信息,拿到药品后便马不停蹄的送到老人家中,老人在拿到药品后,紧紧的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你!谢谢社区为我送来了救命药,只要有你们在,我啥都不担心了!”

  晚上7点27分,我收到于先生专门发来的感谢短信。


于先生发来的感谢短信


  对于我来说,这只是平时工作中的一件寻常事。但对于像于先生一家的群众来说,这是一件大事!

  在因疫情而略显清冷的冬天,群众所需就是我们心中的一抹抹暖阳,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疫情面前
TA们毅然舍弃小家
选择坚守岗位
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为大国情怀奉献
向他们致敬
向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的
工作人员致敬!




往期精选(戳下方标题)


张湾人!当你进入梦乡,他们还在雪夜里......


内心焦虑怎么办,有了她们你不再孤单!


如何扎紧防线?张湾千名机关党员干部一线战“疫”......



来源:张湾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叶航  张畅  编审:刘涛  胡罗宁

电子邮箱:546071636@qq.com

点这里,看有多少个好友“在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