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该不该教他打回去?”最好的答案终于有了
“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该不该教他打回去?”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观点一直众说纷纭。
“不要打回去,打人不是好孩子,你要是打回去了,你就和他一样都不是好孩子了。应该告诉老师或家长,让大人来判断和解决问题。”
“当然要教他打回去了,不然孩子受欺负性格变懦弱、自卑,会一辈子成为受气包。告诉老师会被小朋友们看不起,只有自己保护自己,用拳头回击,才让别人不敢欺负!”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理解大家的纠结。既害怕自己的宝贝孩子被别的熊孩子欺负,又担心在自己的怂恿下,自己的孩子也变成别人眼中欺负人的“熊孩子”。
重点来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威利是一只大猩猩,一只身形瘦小、胆子也小的大猩猩。他的口头禅是:“噢,对不起!”
他善良得连一只蚊子都不忍心伤害,走路都生怕踩到蚂蚁。他总是含着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不敢交什么朋友。多么像我们身边的某些孩子啊。
他习惯了对每个人说对不起,即使是正在欺负他的人。但显然,那些横冲直撞的小混混对他的礼貌并不领情,他们给威利起了个外号“胆小鬼”。
心情跌到谷底的小威利只能窝在家里,靠看《超人》杂志给自己提神。
无意间他看到一则广告,帮你变成超人,放佛看到了希望。他按照广告的地址寄了些钱。
过了几天,收到一本书。他开始按照书中的指引,为变得强壮而奋斗。
比如开始慢跑
去健身俱乐部练肌肉
吃营养大餐
跳健美操
学拳击
去健身俱乐部练肌肉
直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强壮的猩猩
看到镜中强壮的自己,威利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
瞧他这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他走在街上,正在欺负米莉的小混混见到他望风而逃。
然后,就有了一次英雄救美的经历。
还得到了米莉的香吻和称赞
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
突然,Bang!威利撞到了柱子上。你猜他会怎么说?
“噢,对不起!”还是那句口头禅。
不过现在这句对不起,不再是懦弱和胆怯,而是源于他的修养和善良。
懦弱与善良的分界到底在哪?为什么同是善良,别家孩子就没被欺负,我家“威利”就变成受气包了?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到当下一句流行语——“主要看气质”。气质从哪来?从健康和强壮的体魄、坚定和自信的内心而来。
书里的猩猩“威利”正是这么做的——强身健体+健康饮食。
当他看到镜子里强壮的自己,他更喜欢自己了,于是变得自信了,他昂首挺胸,街边的小混混见到他都落荒而逃,这让他更自信了。
这并不只是一个戏剧化的结果,我们回想一下生活中最不遭欺负的并不是那些最会打架的,而是那些积极自信强壮阳光的孩子。
所以,面对欺凌,我们最需要教会孩子的是什么呢?
不是强硬还手——一个体格不如人、内心又自卑的孩子,怎么可能就凭家长的三言两语鼓励就变得敢还手了呢?
一味的鼓动孩子还手,一方面会给不敢还手的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会变相给孩子灌输“以暴制暴”的思维。如果对方本来就比自己孩子更加孔武有力,一味教孩子还手,兴许只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也不是一昧忍让——在外都一肚子委屈了,爸妈还教忍让宽容,这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无所依靠:连爸妈都叫我让,我还能怎么办呢?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有些“被欺负”的孩子其实是被家长引导出来的:有时孩子们只是互相闹着玩,过会就一笑而过了,但有些家长一见自家孩子磕着碰着了就大呼小叫,时不时就问孩子“今天有人欺负你吗”,反反复复就给孩子强加了心理暗示:自己是被欺负了,自己是弱者。
孩子到底有没有“受到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回给孩子自己。
如果孩子并没有在被“欺负”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不能因为总害怕自家孩子吃亏,就不惜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
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强大到在真正受欺负时懂得如何自卫,强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你!
一个自信又强壮的孩子被欺负了会怎么做,首先当然是眼神秒杀,言语斥责。
都不奏效?那当然会揍他们啦,而此时的还手不是“我不敢还手,但是爸爸妈妈叫我还手,我才唯唯诺诺地还手”,而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自己被欺负了,为了保护捍卫自己,所以我要打回去,这才是真正的自我防卫,而不是简单的粗暴。
成人直接教授经验,与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有时表面上的结果可能一样,但内涵却不相同。
“噢,对不起!”威利对柱子说——这个结尾很妙,威利强壮了,不再被欺负了,但他仍然那么善良,那么有礼貌。
这也无形中在提醒我们告诉孩子:即使你变强壮了,你也要依然保持你的善良和礼貌,而不是去变成欺负他人的混小子。
⊙首先,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我生气了!打人是不对的!”
⊙其次,如果对方不停止,那就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拨开,并迅速离开,确保不会有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等等。需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力量。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并没有引导,孩子被打以后,自己打回去了。要不要制止?
其实这也是孩子们在面对暴力时最真实的反应,我们当家长的,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指责、呵斥,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伤心,“我受了欺负,妈妈却帮别人说话”,而把爸爸妈妈划入到了对立面。
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回击别人欺负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负停止了,你的回击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动的攻击和伤害”。
告诉孩子,在任何场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负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只有融入了集体之中,才拥有了震慑危险的力量。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委屈,都一定要告诉家长。很多孩子长大以后被别人欺负时一声不吭,不敢告诉家长,就是因为在他们曾经的经历中,告诉了家长之后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责备。
所以父母在平时应该去理解、安慰和包容孩子,让孩子敢于把担忧和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压在心里。
毕竟,孩子们心理健康、阳光,才是我们最大的希冀!不是吗?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
一个语文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