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陈翼若:中国人何以容易接纳“唯物论”?

2017-02-26 也许大概不知道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本人朋友圈不断更新有温度、有态度的好文、美文,可以加小编(qiti911)微信,关注我,朋友圈内容更精彩。


作者:陈翼若

来源:搜狐网


导语:


“唯物”和“唯心”,都是人类需要的,不存在“不共戴天”的问题,二者不仅可以互不排斥,而且可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愚以为,在“唯物”的问题上,中国人和欧洲哲学的变种之一唯物主义有着文化上的心理同构,这是唯物论所以容易为国人接受的主因。


中国人是世俗的民族,总的心理动机是重功利,重现世,重物质,这个特点和“唯物论”重物质、轻精神,乃至蔑视精神的特色,有着高密度的关联性。


“唯物论”是一个大范畴,是否是“机械唯物”还是“辩证唯物”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把“人”以及人的精神、思想、情感、审美等等所谓“主观”的东东全部割裂排斥,眼中只有“客观”和“物质”、“经济”等客体物,人为地将主体、客体割裂并加剧二元化,把人归属并臣服于客观世界,围绕“物质”或者“经济基础”的指挥棒转,客观上把人等同于犬豕而视之。加微信qiti911,看更多内幕猛料。


意思是,作为人,你仅仅是一个动物,满足动物性的需求即可——你不需要音乐艺术文化审美,也不需要情感的调适、思想的自由驰骋以及精神园林的丰富多样,只需要有个窝,有些草料,填饱肚子,睡个暖觉,大腹便便即可。


今天环境恶化、人文不彰,以至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等公益事业产业化狂赚银子等恶劣做法,以及官员腐败高发,就思想溯源,都可以从“物质至上论”泛滥一个甲子有余的偏激中找到答案。


斯大林关于“无神论者无所畏惧”的豪言,和周作人关于“中国人重实际的功利,宗教心很淡薄”的断语,互为补充地道出了中国现实社会在人性方面的癌变根源。


诡谲的是,“唯物论”以反对排斥“神”、“上帝”为旨趣,以反对“彼岸世界”为自己抢占世俗讲坛,以此获得庸众拥趸的道德标高以及大纛,但在具体的文宣作品中,又大肆宣扬“客观规律论”和“历史命定论”,宣称自身治权乃“历史的选择”,走什么路也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这些话语披上哲学马甲,说得玄乎乎的,而核心实质是说,它对世俗社会的宰治之权,来自名叫“规律”的某尊人格神的授予,换言之,“规律论”也罢,“选择论”也罢,无非是“君权神授”的翻版而已。


中国人信教是以物质利益的追求为鹄的


譬如,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中国民众礼佛者众,但都是一种利益交换,真正诉诸信仰者极其鲜少,比如去烧香磕头,或者祈福禳灾,或者乞子发财,或者祈求升官。反正都是生意人一般的利益贸易,与信仰毫无关系。


至为荒诞的是,中国很多寺庙中竟然有所谓“财神庙”,到这个庙里烧香磕头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信教”活动可以换来发财、发大财的物质利益,其汲汲于富贵的迫切功利心,可谓昭彰至极。


宗教和科学是人类认识自己以及客观世界的两种路径,二者途径有异,彼此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但在同一个人身上,二者又可以和谐有机自然融合,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兼有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潜质,并不矛盾。


在实验室,他可以是专业的科学家;在教堂,他又是虔诚的基督徒。


这种现象在欧美极其普通


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按李泽厚先生的看法,乃是所谓“实用理性”,何为“实用理性”?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孔子再评价》一文中,李先生的解释是,“首先指的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与当时无神论、怀疑论思想兴起相一致。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热狂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这种理性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


正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是“一种肯定现实生活的世界观”的“实用理性”,吻合了18世纪以来蔚成大观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教义,与唯物主义“心理同构”,所以中国人才容易接纳并服膺唯物主义的教义。


欧洲哲学发展的主要两翼之一,亦即唯物主义,与欧洲的自然科学很早就成熟并发达,有着密切关系。普列汉诺夫说:“自然科学是使人倾向于唯物主义的。”恩格斯认为,古希腊人的整个宇宙观就“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用这个观点去审视古希腊哲学家,不少人在纪元前五六世纪,就一方面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又同时是著名的唯物论家,如恩培多克勒。


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感知主观世界的角度来说,唯物认识论具有极大的价值和魅力,不容忽视,不应该“差评”,问题在于,唯物认识论只是人类认识、了解、探索、掌握主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重要的“格物”方式,人为地排斥非唯物的其它方式,本身就是虚妄荒谬的“唯心主义”。


以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接受、认同为标志,欧洲人还产生了对主客观世界认知的另一途径,这就是宗教。


进化以后的人不是豬,不像普通的低等动物,只消满足吃饱喝足有衣穿有窝住,亦即饱食煖衣即可,他的需求呈多元化,派生于唯物论的科学技术等,可以在人的食衣住行口腹健康等物质方面提供极大的满足,但它不能解决人的精神、情感、思想、审美、灵魂皈依等等非物质领域的需求,这就是以宗教为标志的各种“唯心”性质的信仰性体验所以产生并将永恒存在下去的原因。


就精神实质不相容的角度来说,“唯物”与“唯心”可谓“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但就人的需求和诠释人与主客观世界的关系方式来说,“唯物”和“唯心”,都是人类需要的,不存在“不共戴天”的问题,而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二者不仅可以互不排斥,而且可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既有的人类历史已经表明,正常的国家,维系社会的主要纽带或者措施有三条,它们依序是:


首先靠信仰,也就是教堂寺庙,它从人的内心最大限度遏制人的动物性,同时最大限度舒张人的社会属性。


其次靠教育,亦即学校,它解决一个人的知识技艺和后天行为规范的习得。


最后靠法律,亦即监狱,它对极少数社会怙恶不悛的社会成员依法剥夺自由、财产乃至生命。


这三条不可偏废,尤其不可颠倒顺序,如果仅仅强调“法制”,乃至实现了“法治”,人心中普遍有“贼”,在“法不责众”的世界性难题面前,任何严刑峻法均将宣告“不治”。道理极其简单,人无信仰则人心奸邪繁生,邪念催生恶行,社会何以安靖?加微信qiti911,看更多内幕猛料。


最后想啰嗦两句,以现今的实例来看,有信仰的国家不一定都发展得好,但是,第一,发展得好的国家一定有信仰和信仰自由,其次,没有信仰以及信仰自由的国家,一定是地球村里发展得最不好的国家。


在此必须强调,所谓“发展”,是指真实、全面、完整、有机的发展,不是马屎表面光一类的畸形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