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享购物车现西安?老司机告诉你应该这样开!

2017-08-23 侃侃看

过去两年中,共享单车带动共享经济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之一。而现在,各大朋友圈和社交网络都被”共享宝马“、”共享奥迪“等共享豪车刷屏,共享汽车被视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但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引起舆论热议的”共享车“,竟然是超市购物车


8月21日,在古城西安的超市门口,陆续出现了“共享购物车”这种新兴共享经济产物,不仅 1 小时仅 1 元钱,而且可以推回家。


共享购物车的使用类似于ofo共享单车,都是密码锁。费用方面,共享购物车需要交押金99元,按使用时间收费,1小时1元。市民可以将购物车推回小区。


目前”共享购物车“在西安仍处于试运营阶段,根据创始人介绍,目前运营情况还不错,未来如果需求量大,会考虑追加投放。


”共享购物车“是否会像”共享单车“一样成为”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共享经济的盛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


而共享经济从业者们,就是找到一个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要么是场景空缺,要么是产能落后),把一套标准的服务产品植入该场景,再利用互联网的链接效应,火速圈够用户量,然后再利用自己娴熟的商业模式进行规模化变现。这应该是就是共享经济的内部原理。

360董事长周鸿祎先生曾经对商业模式做过四要素概括:用户模式、产品模式、流量模式和盈利模式。接下来,我们按照四大模式、九个细分点,对共享类项目做一个框架性解析。

一、用户模式

1、刚需程度。市场上目前比较不错的共享项目基本上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解决的是刚需、准痛点。刚需用户的规模大小直接决定项目的成功概率,以出行为例,只要出门就会有这个需求。

2、使用频次(或是交易频次)共享产品的使用频次(交易频次)就如同APP的打开率和使用时长,只有频次上来了,才会有更多的注意力场景诞生,这样流量分发的盈利点才有支撑。

二、产品模式

3、体验效率
互联网人颠覆传统行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些人天生带有产品经理的基因,用做软件的思维来做硬件。如果共享类产品不符合“7秒钟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可能就要被用户舍弃掉。

4、资源壁垒
投资人都很喜欢“护城河”这个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护城河的“保护”,项目更容易享受到市场集中度的红利,就目前来看共享类项目的壁垒主要是投放规模,以及用户高频体验后的品牌记忆。

5、成本结构
很多没有过实操的创业者最容易在这里犯下自作聪明的错误,因为大家喜欢算软硬件这些明账,而很少人去关注运营成本这个深不见底的暗账,再加上烧钱成瘾、融资节奏加速、对国民人性低估等,好好一个模式因为积重难返而不得不折戟沉沙。所有,每当有人算一辆单车的投资回报周期时,这其实不可信的,因为这样的错误曾经在网约车早期也发生过。

三、推广模式

6、教育成本
有需求不等于用户就会为此买单,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个跳转成本,如果顺应习惯、解放人性中的懒惰,教育成本就会很低,另外,教育成本的降低也很依赖行业成熟度,所以,数一数该领域的竞争对手数量及市场投入规模,对判断自己行业的窗口期也有帮助,但对于一些伪需求类的项目,谈教育成本等于是推石头上山,没啥意义。

7、规模复制性
推广的速度和规模,非常依赖于“可复制单元”,这个颗粒越小越容易复制,要是带有“蒲公英属性”(自传播、落地即活、体验零损失、巧遇风口),那再好不过了,资本的钱主要用在放量上,但它对没啥传播基因的团队和产品表示无感。

四、盈利模式

8、投资回报周期
对重资产类的共享项目,大家喜欢算这个账目,因为这个数据直接关系到资产利用效率。当年金沙江朱啸虎投资充电宝项目时掐指一算,发现一个充电宝两到三个月就能回收成本,二话没说,半小时就敲定了这笔投资。所以,在关注该类项目时,你不妨也学一下朱啸虎算算账,一个经典的最小财务模型很值得被反复考究。

9、盈利层级
之所以把盈利层级放在最后,因为它是压轴大戏,也是被诟病最多的点,因为只要涉及到赚钱,大家就不愿意明说,而外人又喜欢猜来猜去。

比如马化腾和朱啸虎上次在朋友圈的撕逼事件,本质上是盈利层级的不对等,朱啸虎手下的ofo走的是规模扩张路线,其盈利模式本质是纯租赁,所以它才那么在乎投资回报周期,从而牺牲了智能锁,被马化腾戏谑为一个个的哑终端(ofo已经在弥补了),摩拜则不同,摩拜更多的是需要短距离出行这个场景的数据,有可能是为腾讯搞人工智能做准备的,有了这些数据后,即使短期变不了现,但有腾讯给输血输流量,大家各取所需,挺好的。

但不管怎样,一个共享项目的成败,不是说在商业模式上跑通就代表万事顺遂了,冠军就那么一个,有时候还得靠命。甚至说,同一个项目,不同的投资人在不同阶段助力,最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拼图,少一截儿都画不成圆



共享经济是不是一阵风不知道,但它的确是离钱最近的赛道之一,尤其是使用即交易。另外,但凡火爆的共享项目还有个共同的商业模式,既不是to B、to C,也不是to VC,而是to BAT,因为在线上流量被BAT瓜分后,线下场景的流量入口成为BAT们忌惮的蚁穴,共享经济创业者如果不审时度势、在商业模式上布设“+BAT”的触点,会很容易被当今霸主们舍弃。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侃侃看公众号

您身边最真挚的好朋友

给您最长久最温情的陪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