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升学教育】“研究生”,并非是修士之门的敲门石!!

2017-05-24 客観日本 客觀日本

在日本,和国内“研究生”相当的学位叫做“修士”。而对于留学生而言,正式考上修士之前,会有为期半年到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它的存在,实际意义上是旁听生。大学院的“研究生”可以跟随自己申请的教授进行学习,参加该教授研究室的活动,包括小组学习讨论、聚会、甚至会有和教授一起出差考察学习的机会。


国内考研难度之大人人皆知,如今大学毕业之际,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出国留学。这条充满着期待未知的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而选择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又在留学生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为了拿到去日本读研的通行证,很多毕业生要通过电子邮件的信息沟通来获得自己所期待的教授批准,由此才可进入日本大学学习。尽管也有少数人直接考取了修士资格而免去了半年到一年的“研究生”时期,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研究生”是成为修士的必经阶段,因为它在帮助学生适应日本学习和生活上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学生们费尽心力来到教授身边做“研究生”,是否就真的如很多宣传者所讲,成为“研究生”便意味着来年可以毫无压力地成为修士呢?

大学院考试成绩公布


其实并非如此。

取得“研究生”的资格实属不易,需要提前通过邮件与教授沟通,提交一切教授们需要的个人能力证明,此外最关键的,是要写出来一份有含金量的研究计划书。所谓研究计划书,其本质上是一个1500到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该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会有以下几点:

1.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教授并期待跟随他学习?

2.学生本人大学时期的专业,或者说赴日之后学习的方向,是否和教授的研究课题大体保持一致?

3.学生想要研究学习的内容,在教授看来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个学生是否有值得培养的潜质?而这一点,正是教授能否同意该学生去做“研究生”的关键点。


当真正跟着教授学习的时候,感受着该教授研究室的学习氛围,学生本人通常会在半年之内渐渐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研究什么,朝着该目标不断努力。每年4月和10月是日本的入学季,之前的2月到3月,8月到9月,是各个大学院的春季入学考试期和秋季入学考试期。届时,来自日本本土各地的学生,各国留学生,以及想直接考取修士资格的中国国内学生,将会和已经成为“研究生”的学生们共同竞争有限的新入学名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教授身边学习生活半年左右,因为教授对学生本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教授会偏向于录取自己较熟悉的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会通过入学考试。

大学院学生研究室


那么,这又是为何?

1.一同在研究室做“研究生”的人数过多。比如同期6至7个“研究生”,其中的竞争力要明显大于其他2到3个“研究生”的研究室。因为4月和10月教授收新生的人数一般在2至3人,个别院系可能会有特殊情况。


2.来到教授身边后,自以为高枕无忧而每天无所事事地等待来年入学考试,这样的学生失败的几率会很大。


3.“研究生”在半年学习期间,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语言环境、教学内容,也很有可能在入学考试中失败。日本大学院追求研究型人才,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找寻、发现目标并进行学习、研究,所以自主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和国内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习惯于填鸭式教育的学生突然面对自主学习这个新方式,多少会有些手足无措。


4.教授突然额外收学生,此类学生可能来自于某国政府推荐的交换学习人才,教授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接收学生,这种情况也会给该研究室的“研究生”造成一定压力,但此种情况并不多。


总体而言,前三种情况是在教授身边做“研究生”的压力所在。因此,“研究生”并不是修士入学考试一定成功的保障,“软硬件”都准备齐全,才是通过这个独木桥的制胜关键。“硬件”,顾名思义,看得到的存在,指英语和日语的考级证书。“软件”,不仅包括申请前期对于教授信息的详细查询,通过邮件与教授的交流等,也包括赴日后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希望所有有志于赴日学习的同学都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文图/ 刘浩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