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发布会,道出“后浪”的“怕”与“不怕”

新闻联播 2020-08-18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专家、代表,分享了青年一代在抗击疫情战斗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故事。

年轻“90后”照料年老“90后”成为一道风

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刘志宇介绍,青年人尤其是“90后”,在雷神山岁月里起到的作用让人感动。

辽宁大连医疗队“90后”队员占51%的比例,辽宁其他医疗队“90后”的比例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在雷神山院区照料的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60岁以上病例患者50%、80岁以上有数十名。年轻的“90后”照料年老的“90后”,这也是雷神山院区的一道风景。

“90后”的守护使得98岁重症患者平安出院

刘志宇介绍,病区曾收了一名98岁高龄重症患者,老人的五位家人感染新冠肺炎,女儿跟她一起入住病区。家人没抱太大希望,但透露出老年人今年4月26日过99岁大寿。专家团评估后认为老人尚有治愈可能性。经病房专家、病区专家,包括护理团队精心的治疗、护理,这位老人在入院后19天顺利出院。

其实,这位老人想平安离开是很难的,但在这19天中,诸多“90后”年轻医生、护理团队给她很好的照料做了卧床并发症的防范,使其可以平安出院,这也彰显了“90后”的能力和情怀担当。

刘志宇表示,到前线的“90后”队员很多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当时一位护士长接受采访时一直往后退,“我就很不理解,我说你必须要讲一讲医院病区的建设情况。”她硬着头皮讲完后,说能不能跟记者商量一下不要在黄金时段播,怕父母看了受不了。还有年轻的母亲,孩子不到两岁就放在家里由别人照料。这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一种情怀、一种职业的本能。

“90后”道出自己的怕与不怕

刘志宇表示,“90后”虽是主动请战,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些许不安甚至是恐惧。“90后”队员写的“我的怕与不怕”是他们真实的心理状况:

我怕是因为我看到武汉日渐增长的数字,我不怕是因为我想起了我身上穿的这身白袍。我怕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医护人员有陆续倒下的情况,不怕是因为看到了更多我们武汉的同行,前赴后继。我怕是因为这座城市对我来说确实充满了未知,甚至充满了一些恐惧,但不怕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很多队友,包括进到病区以后看到患者对他们很关爱也很无助的眼神。在这种背景下,有这种守望相助我就不怕了。
这是“90后”既让人感动又觉得可爱的地方。“在雷神山医院,我见到了很多雷神山医院的建筑者、志愿者,看到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拼搏的精神。他们是中国力量的所在。”

一人一天培训7场,累计450分钟

除了青年人,在这场战役当中,还有无数老专家、老教授奉献着自己。年近六旬、心脏装着3个支架的院感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办公室主任钱招昕介绍,吴安华教授1月21日到武汉后,就制定了新冠病毒院内防控的方案,这个方案对各家医院特别是武汉院感防控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指导作用。

钱招昕介绍,吴安华教授一个人在武汉为120多支医疗队、1.5万名队员做了院感方面的培训。在医疗队到达武汉最密集的那段时间,他有一天给7支医疗队做了7场培训,时长累计450分钟。

钱招昕表示,在武汉任务完成后,吴教授等一批专家又直接转战黑龙江,到今天还在那里支援。这批院感专家确实对武汉这次疫情院感防控做出了很大贡献。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
“后浪”青年同“前浪”老专家
一道英勇奋斗于一线,
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舍生忘死、真情奉献
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更多新闻


监制/徐冰 主编/柴婧

编辑/史萌 文雅

©新闻联播 

奔涌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