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疍家渔村、喊叫水乡……比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

新闻联播 2020-11-13
点蓝色字关注“新闻联播”

[dàn]家渔村、喊叫水乡、石头村,这些拥有着有趣名字的村庄,都曾出现在《新闻联播》的报道里。村庄的得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而它们自身发展也曾被这些自然条件所限制,村民生活十分贫困。

脱贫首先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发展有利条件,彻底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因地制宜,靠海吃海

建起赶海体验式渔家乐


疍家人(疍民)是广西北海的一群水上人家,他们常年以船为家、以海为生。相传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故得名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如今,昔日“生命都难以得到保障”的疍家渔村早已变成了独具风情的疍家小镇。疍家人走出了一条“靠海吃海”的脱贫致富路。几年前,虽依靠国家政策,疍家人逐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因缺乏产业支撑和规划管理,生活水平很难再上一层楼。

疍家人迫切需要产业扶持,但究竟要扶什么?当地干部跟老乡细致研究后,决定要做好“大海”这篇文章。

2017年,为疍家人量身打造的惠民工程——海鲜市场项目落地,随后启动了以疍家文化为依托的海洋特色小镇项目。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短短三年,海边小镇开民宿、开餐馆,建起赶海体验式渔家乐。两三百家商户的年收入少的增加了十多万元,多的增加了二三十万元。

对症下药,喊叫水乡不再“喊水”

瓜果飘香,全部脱贫摘帽


疍家渔村是因为日日夜夜临水生活而得名,“喊叫水乡”则因干旱缺水而得名。

宁夏中宁县的喊叫水乡,地如其名,十年九旱。由于缺水,全乡19个村都是贫困村。因缺水,地里庄稼十种九不收,牲口要走上两个小时到山沟里去喝苦泉水。水是这里最紧缺的资源,也是这儿贫困的主要原因。

想要改变这里的贫困状况,必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2017年,国家实施的宁夏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和宁夏中部干旱带西部供水中宁县喊叫水片区工程让这里3.5万人的饮水和25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得到了解决,昔日的干涸土地变成了绿色农田。

曾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返乡,大力发展硒砂瓜、枸杞等特色种植产业和养殖业,踏上了脱贫致富快车道。今年,喊叫水乡19个行政村全部脱贫销号,全乡389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脱贫摘帽。

按规划,喊叫水乡将建成一个草畜小镇和养殖、瓜果基地,在经济上和生态上同步走向小康。

扬长避短,点“石”成金

“石头村”变身富裕村


与疍家渔村、喊叫水乡不同,海南海口市的“石头村”的真实名字是施茶村,只是曾以穷得只有石头而闻名,被人们戏称为“石头村”。

这里地处火山口附近,90%以上的土地被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岩石覆盖,石头缝抠泥种地,吃水大缸接雨水,8个自然村只有一米宽的泥路相连。当地曾在石头地里尝试种植过香菇、中草药益智等,都以失败告终。

出路在哪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是关键。

当地干部和百姓前思后想后,决定利用施茶村地处火山口公园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2015年,施茶村打通了贯穿8个自然村和火山口公园30多公里的旅游道路,接着美化村貌、亮化庭院,搞起了乡村旅游。

思路打开了,石头也变宝。经多番考察、专家论证,火山石最适合种植石斛。当地干部率先把自家石头地整合在一起,建成200多亩石斛种植基地,随即40多位村民跟上来入了股。如今,村里的石斛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

不仅如此,30多名回村创业的大学生把产业链延长,开发出了石斛茶以及石斛酒等深加工产品。靠发展产业,这里人均年收入已达两万多元,“石头村”变成了富裕村。

三个村庄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把种什么、养什么、

从哪里增收、如何增收,

想得明明白白,

最终脱贫摘帽。

未来,

他们还要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

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关注《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更多新闻


监制/徐冰 主编/王兴栋

编辑/史萌 校对/高少卓

©新闻联播 

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