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区块链风云榜】网录科技布局供应链金融,他们的技术被英国国家数字货币RScoin参考引用

2017-06-19 Sherlock 中关村众筹联盟

作者:Sherlock

来源: 渡鸦区块链


吕旭军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名校毕业的他,拥有经济学和计算机双学位。1992年,他毕业于北大企业管理专业,4年后,他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获得经济学、计算机双硕士学位。当时正值美国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增长,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经济革新和技术推动后,他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   


工作经历上,他积累了20多年的计算机、互联网软件从业经历,且多次参与创业项目。2005年,他受美国公司委派回国,在北京和西安分别创立了两个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行业的服务软件开发和销售。2006年他结束外派,回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MBA学历;之后他又被外派到欧洲负责创业项目实施;他还在惠普担任过惠普全球电商新平台的首席架构师。


 网录科技创始人 吕旭军


2012年,他开始接触到区块链,当时美国有很多“比特币社区”、“区块链社区”等不同的叫法的社区团体,每个团体都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研讨会,在参与研讨会,研读社区上的论文过程中,他认识到“这个东西天然的把经济学、计算机这些和我相关的背景都整合起来了,看到之后非常着迷,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宿命,完完全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去了。”


之后,他开始尝试区块链方面的创业。2014年,他与他的搭档汪波、以及在社区认识的David Johnston等一帮朋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创立了Factom(公证通)。吕旭军担任CTO、汪波担任工程副总裁。


Factom (公证通)定位为“blockchain for data”,是美国一家为商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新的数据管理和数据记录解决方案的公司。为解决在大量数据在区块链上的存储速度和容量问题,Factom设计了一种多层次的链条架构,用户可以随意的创建一个数据链,上面设置目录链,用户将原始文件的hash存入条目块中,条目快被以默克尔树的形式组织后进入Factom公证链的块中,并最终利用锚定技术,将Factom链上的庞大数据存入公信力强大的比特币网络,而这一技术被英国国家数字货币RScoin参考引用;同时已经实现业务落地,被许多金融集团应用于款项追踪、房产记录、抵押贷款等项目,美国联邦政府也采用该技术对海关、港口的出入记录进行存证和监控。2015年著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刊发了一篇封面文章《信任的机器》,就对这家公司做了专门报道。


2016年2月,英格兰银行宣布计划推出自己类比特币加密货币RSCoin,RSCoin的设计目标是站在中央银行的视角,实现一种受中央银行控制的、可扩展的数字货币。


系统总体设计采用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分层体系结构,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分层管理的分布式账本;首先RSCoin将区块分成了两层,高层级区块(higher-lever block)和低层级区块(low-lever block),高层级区块由中央银行控制,主要职责是:1)控制货币的发行;2)节点的授权、审查和激励;3)整体账本的维护。


但是不处理具体的交易。低层级区块由商业银行或央行授权的机构维护,每个节点被称为” mintette”,节点的主要职责是:1)处理用户的交易请求并验证合法性;2)记录交易并更新账本;3)相互交叉验证。


这样的设计并非RSCoin的首创,RSCoin设计者声明是受到了Factom(公证通)设计的启发,而这一设计思路的贡献者正是当时在Factom(公证通)出任CTO的吕旭军以及工程副总汪波。


吕旭军曾作为Factom的中国业务负责人回国考察,他发现,国内的信任摩擦成本更高,作为一种解决交易过程中信任摩擦的技术,区块链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但Factom作为一家国外公司,在国内开展业务面临诸多挑战,这促使他最终决定回国创立了网录科技。


这里不得不提他的搭档汪波,同时也是网录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汪波是吕旭军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毕业于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97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信息管理博士学位。


“汪波技术能力很强,大学时总能看到他在北大图书馆机房里钻研最厉害的技术”,汪波是区块链共识算法和P2P网络先行实践者,对共识算法理论和代码都有精深造诣;而吕则更擅长商务,两人有很强的互补性。两人从1989年认识到现在共同相处了将近30年,从大学一起仰望星空到共赴美国创业,彼此性格互补,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网录科技联合创始人吕旭军(左)与汪波(右)

  

与大多数的创业企业一样,网录也经历了一段摸石头过河的时期。一开始,他们抱着在美国多年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成果,以及Factom累积的成功商用经验,希望对国内数字货币一线研究能够做出贡献。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到大金融机构、部委、研究机构等地普及区块链知识、为决策者提供建议,虽然获得了很好的行业认同,但在实际的场景落地的速度上并没有达到预期。


经过摸索,吕旭军把网录的业务定位在了两个优势领域:一方面是Factom的老本行,做数据存证,回国后吕旭军带领团队对国外的区块链技术进行本地化与性能改进,联合北京大学密码学研究团队,研究将零知识证明和国密结合应用到网录区块链底层当中,以解决隐私保护和监管的问题,推出了网录企业级存证产品;另一方面是面向数字资产交易,针对企业市场做企业级的资产交易的解决方案,而这有一个天然适应的应用场景就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天然的应用场景


供应链金融就是用核心企业的信用给中小企业增信,盘活中小企业的资产,加速经济活动的流转。用一句话概括,供应链金融就是信用的流转和资金的转移。吕旭军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天然的应用场景。


从金融角度看,吕旭军在与国内银行、中小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他发现,中小企业有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同时,很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挤压,其实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但是对他们的金融状况的不了解让他们心有余却畏首畏尾。很多国内企业存在刷量、做假账的现象,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很大。问题在于资金端和资产端不能对接,不能信任。


另外从产品角度看,供应链的问题与金融恰恰有很高的相似度。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需要一个溯源,因为企业之间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天然是不信任的。


而这样的条件环境刚好是区块链能发挥作用的场景。区块链提供一个公用的账本,能够记录供应链里面多方参与的上下游的企业信息、交易的征询信息、贸易信息等,这些数字资产在链上可以确权,不可被篡改,能够防止资产被复制仿冒、造假、或者双花。那么一些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可篡改的信息增加他们对银行的征信,获得贷款就会更容易一些。



区块链通过可信的网络,解决了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来源不可查,每一次流转都需要进行层层风控验证的难题,让整个链条里的信息和资产能够自由流转。这就能够解决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一个可信链条,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给信用差的企业,或者说是长尾企业,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据相关数据,我国有1600万中小企业与银行绝缘,民间借贷成本20%-30%,融资难,融资贵。全国企业的各类动产总规模约 50万亿到70万亿,动产融资的潜力巨大。网录布局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想通过区块链的可信网络构建供应链可信信息通道,将中小企业的这些资产变成可拆分、聚合的可信资产凭证,在网络中进行流转和交易,根据测算数据,通过该网络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可降低10%~15% 。


“可以想象,在未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都放在一个平台上,自由流转,所有的数据都可查、可追溯,以往每个交易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去验证资产和数据的真伪,通过区块链,就可以省去这些环节与投入,改变企业交易模式,降低企业交易及融资成本,极大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为促成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尽快落地,今年4月吕旭军找到了北美区块链协会、普洛斯、圆通速递、特步集团、乐商云集、天风证券等企业,在厦门共同发起了全球首家供应链区块链联盟S-league,研究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结合落地,目前网录科技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已经与国内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有了落地的研究成果,计划于6月底上线全新供应链金融平台。


与贵阳市政府合作落地首个“区块链+精准扶贫”项目


网录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区块链的具体应用落地。近日,由网录科技为贵阳市红云社区开发的贵阳首个“区块链+精准扶贫”项目——区块链助困系统正式对外发布上线。


精准扶贫是国家的第一民生工程,然而提倡多年的“口号”,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民生资金,或者是其他放款、捐款,资金走向一直是大家怀疑的对象。郭美美事件出现后,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民生资金金额多少?落实到哪里?是否真正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是否有所流失?


这些疑问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以往的资金发放都是以中心化的方式进行的,并且大多采取手工记账、录入excel表等方式来记录发放的流程,假如记录人怀有私心,那么便无法核实资金到底具体走到了哪里,领到钱的是不是那个人。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国的,是全世界的。原来的系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区块链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把个人信息、身份认证所经过的流程用区块链记录下来,产生不可被篡改性,原来造假的、有漏洞的、更改记录的成本大大增加;其次能够把原来不透明的信息公布给公众,原来向谁发放了多少钱,公众无法知道,上层也无法监管,用新的记录可以保证记录公证、透明、开放,增加现有平台的公信力。


网录科技为贵阳市政府开发的助困系统包括基础区块链平台、相关身份基本信息模块、相关人员服务信息管理模块,资金使用情况管理模块、数据展示模块。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贫困用户都可以拥有一个账户,能够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每一笔补助资金以及补助事项,用区块链方式实现对民生资金点对点使用过程的监管、追溯、结算等,实现民生资金的点对点发放和精确使用。


吕旭军进一步构想,“甚至将来的话能够实现专款专用,数字货币上会打上烙印,能够实现钱发到哪就用到哪,发到哪个县就是哪个县,不能到别的人,也不能有别的用途。虽然现在只做了第一期信息的公示和公证,但是将来我想区块链技术应用会非常的广泛。”


2016年9月,网录科技已获得来自大河创投和万向分布式资本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目前,他们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现在正在积极与投资机构接触中。


谈到未来的发展,吕旭军称“我们并不想做大而全,网录初期我们的想法是在某一个领域深入,区块链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花时间探索。而在技术上,我们找来了一批优秀研发人员,希望在技术有创新的突破;在落地上,我们会花更多力气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拓展,同时也做一些其他方面重要项目的探索和落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