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

2017-08-23 一键添加☞☞☞ 宰相传媒

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一、毛泽东的和平统一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陆共产党新政权对偏安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态度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如下: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和愿望,他们可以同在大陆的亲友通讯,可以回到大陆省亲会友,各级人民政府保证来去自由并提供各种方便和协助。

(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台湾道路的,不论先后,不论任何人,也不论过去犯有多大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咎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予应得的奖励和适当的位置。台湾只要与美国绝断关系,可以派代表回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但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海峡。

(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在增长。不但台湾同胞希望回到祖国怀抱,就是那些跑到台湾去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只有实现统一,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

 


二、周恩来的“一纲四目”

      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

1、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三、叶剑英提出的九条和平统一主张

1979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提出了九条和平主张,被称为“叶九条”,其要点是: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分裂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注:一改以前“解放台湾”的提法)。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经济、体育交流提供方便(后简称为“三通”、“四流”),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四、邓小平提出的六条和平统一主张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北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其要点是:

(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不允许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三)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四)“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五)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五、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对台办公室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八)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六、胡锦涛谈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四点意见

2003年3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继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胡锦涛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提出四点意见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就此提出4点意见。

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中国古代就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管辖。12世纪中期,南宋王朝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1335年,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同中国的东北和澎湖列岛一起归还中国,无论从法理和事实上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为什么这个又成为问题了呢?这就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的内战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的干涉。

  台湾问题原本没有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割占了台湾。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战。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大战进程中,中国关于从日本收复台湾的正义要求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的支持。1943年下半年,同盟国将取得战争胜利的形势已比较明朗。美国总统罗斯福热衷促成美、英、苏、中四大国首脑会议,以便协调盟国力量,尽快战胜法西斯,同时商议战后世界格局事宜。由于当时苏联尚未宣布对日宣战,四大国首脑会议分别在开罗和德黑兰举行。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关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问题,《开罗宣言》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第8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并根据重申了《开罗宣言》精神的《波茨坦公告》,将台湾归还中国。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可见,从国际法来看,台湾早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不存在台湾问题。那么后来为何又产生台湾问题了呢?

  台湾问题与国共内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是导致台湾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这其中,国共两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遗憾的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被逼下野的夹缝中,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他接受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苦心经营台湾,欲把台湾作为自己的喘息之地,作为将来自己反攻大陆的跳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台湾与大陆之间在经历了1945年至1949年的短暂统一后再次被人为阻隔。虽然其后在五六十年代,国共两党也曾一度秘密接触、谈判,达成了一些协议,准备实现两党第三次合作,和平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情况,国家统一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台湾问题与美国因素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冲突是造成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势力的干涉、介入则是台湾问题复杂化、长期化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东西方两大阵营间的矛盾冲突公开化。此时,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也日益国际化,中国内部的统一问题逐渐演变成为一场国际冲突。就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杜鲁门政府一改此前对台湾地位的中国认定以及在台湾问题上对国共两党内战的不介入态度,公开宣扬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在其后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免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入“红色中国”之手。1951年9月,美国策划与操纵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时,蓄意把中国政府排斥在外,又拒绝它当时承认为“中国政府”的台湾当局与会的要求;会上所签订的对日和约仅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西沙群岛一切权利,而故意不明确将台湾归还中国。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美蒋于1954年12月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美国在1958年8月我炮击金门期间及其以后,加紧推行“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各种借口承认台湾当局是“中国的合法代表”,并极力维持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政府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即开始与美国对话。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及至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并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然而,一直以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违反公报的行为。

  尽管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大幅改善,美国对台湾事务的干涉有所收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依然将台湾视作一枚重要的战略棋子,准备随时使用以反制中国。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与台湾关系法”中,它又赋予台湾一切无国家之名却有国家之实的权力、地位,大耍两面派手法。所以在具体政策实施上,美国选择了一条“以独制台”,“以台制中”,“以中制苏”的连环计策略,让不同势力之间相互作用,自己却坐享其成、从中渔利。冷战结束后,美国将敌对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台湾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为了维护其亚太霸权,实现它“以台制华”的战略目的,美国遂以“保卫台湾民主”为由,明扶暗助岛内分裂势力,加强与台湾的军事技术交流,售台先进武器装备,承诺以武力保卫台湾安全,公开向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起挑战。目前,布什政府所做的也正是这些事情。因此,美国的干涉是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并长期难以解决的症结所在。

  由此可见,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朝野许多有识之士和友好人士,曾经为促使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分歧的解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上述三个联合公报就包含着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赞赏。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制造种种藉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

  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三个公报的原则,相互尊重,以大局为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中美关系就一定能不断获得改善和发展。

  台湾问题与日本因素

  日本是台湾问题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1895年甲午战争的结果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尽管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日本并不甘心,其染指台湾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战后初期,日本在对华关系、台湾问题上紧紧跟随美国,大谈“台湾归属未定论”,谋划“两个中国”,干涉中国内政。在经济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打出“重返台湾”的旗号,加紧对台湾的经济渗透。在“xx”问题上,日本军国主义成为“”的始作俑者。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xx”组织。同时,驻台日本右翼军人发动“台湾独立”事件,即为“xx”活动的发端,但遭到失败。由于蒋介石在台湾采取镇压“xx”的措施,“xx”分子只能在海外从事活动。1951年、1956年,“xx”分子先后分别在日本、美国建立组织。至6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xx”势力的大本营。

  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建交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有所收敛,基本遵守了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基本履行了日本政府对中国所做的承诺,把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在此情况下,“xx”势力在日本的活动空间受挤,活动中心遂由日本转移到美国。

  由此可见,台湾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败退台湾,负隅顽抗,才有了台湾问题;二是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出兵台湾海峡,入侵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才有了台湾问题。至于日本因素,则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台湾的历史介绍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西班牙入侵台湾北部。随后,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于次年2月驱逐了盘踞台湾达38年的荷兰殖民者。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承天府”。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1683年,清王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求抚”,清王朝和平统一台湾。1684年,清王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王朝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正式在台湾建立行省,并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铺设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大大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割予日本。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又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并派当时的国防部长陈诚担任首任台湾省主席。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党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离的局面。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对峙局势。

  从1949年到1970年,台湾当局在美国等国的庇护下一直在联合国占据着“中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当局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993—2008年,台湾当局连续16年推动的“入联”或“返联”提案都遭到联合国大会的否决。2009年8月17日,台湾《自由时报》报道,第64届联合国大会将于9月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台湾当局将不在联大提出“返联”提案。

  可以看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只是由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介入而复杂化、国际化。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其所著的《理解中国》一书中对于台湾问题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台湾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中国人肯定愿意同台湾达成一致,但美国反对。中国人甚至允许台湾人拥有他们自己指挥的军队。他们不会宣布,但我想,他们会这么做,如果这是作为一个条件的话。为了使台湾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做出其他一切可能的让步。他们会比在香港问题上走得更远。北京的统治者要比在台北的统治者更灵活。”施罗德的话既是相当客观的,又是一针见血的。


台湾省历任领导人

第一任:蒋介石 任期:(1948)4月19日——(1975)4月5日[在任逝世]

        蒋中正(1887—1975),中华民国总统,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被迫失败。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中共红军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采纳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由于国共两党未能履行《停战协定》、《政协与中共会谈纪要》,国共内战开始,蒋介石指挥800万国军与解放军作战,并且组织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士林官邸去世。

第二任:严家淦 任期:(1975)4月6日-(1978)5月20日

         严家淦(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字静波,江苏吴县人。少时曾就读于木渎小学,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1年任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材料处长。1939年调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长、财政厅长,因设计推行“田赋征实”制度,名噪一时。 1963年12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通过了严家淦“内阁”组成名单。严家淦代替陈诚,为“太子”登基担负起了“护航”的任务。1964年3月,严家淦提名蒋经国为“国防部”副部长并兼任“政务委员”。是年,大陆经济全面好转,同年爆炸了原子弹,两岸强弱悬殊更大。严家淦对外称,“中共核爆炸绝不影响反攻大陆政策”。 1966年被蒋介石擢为“副总统”,仍兼“行政院长”。1967年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主持台湾财经事务,策划和制定多项重大财经法案,为台湾经济建设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财经系统也成型壮大。1969年6月,台湾“行政院”改组,“院长”仍由严家淦兼任。1972年再度当选“副总统”,“行政院长”则由蒋经国接替。 1975年4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总统”,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在严家淦担任总统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元首”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运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生龃龉之感。严家淦登上“总统”宝座后,没有人歌功颂德,他在蒋介石生前是默默无闻的“副总统”,蒋介石死后又成了默默的“总统”。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总统”的角色。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名在严家淦,权在蒋经国,这种“严蒋体制”使无为和有为得到了绝妙的结合。因此,当一届六次“国民大会”来临之际,严家淦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给国民党中央秘书张宝树了一封信,提名蒋经国为国民党第六任“总统”候选人。 1978年1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举行临时会议,同意严家淦建议,决议向十一届二中全会提案,提名蒋经国为第六任“总统”候选人。对于严家淦的让位和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蒋经国也表示感激之情,称赞严家淦。蒋经国在赞扬严家淦的同时,制订并通过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根据此规定,卸任“总统”享有7项待遇责任:邀请参加“国家大典”;依现任“总统”月俸按月致送终身俸;供应房屋及其设备;供应交通工具;供应处理事务人员及事务费;供应保健医护;供应安全护卫。严家淦卸任后,蒋经国对他一如既往,仍予以重任,由严家淦主持党内若干重要会议,并就重大决策征询严的意见。 1978年5月,严家淦卸任”总统”,任中常委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国民党元老身份提供建言。1978年7月,蒋经国核定由严家淦继续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同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决定以严家淦为召集人,成立由7名常委组成的“提名审核小组”,负责对参加增额“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党籍候选人审核、提名。 1979年,严家淦被推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年3月任“十二人革新小组”召集人,对政治革新要务进行研议。同年因患脑溢血住院,从政坛隐退。 1993年12月24日晚10时,严家淦因心脏衰竭,病情转危,经急救无效而病逝于台北“荣总医院”。终年88岁。

第三任:蒋经国 任期:(1978)5月20日---(1988)月13日[在任逝世]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男,字建丰,浙江奉化县人。蒋经国系蒋介石的长子,曾任"中华民国"第六—第七任"总统"(1978年—1988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国防部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等职。1949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国民政府迁台後蒋经国於1950年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旋兼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同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1952年主导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现名「中国青年救国团」)成立,增加其在教育机构与青年学生的影响力。1954年担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此後蒋经国历任要职,包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国防部副部长(1964年)、国防部长(1965年1月3日)、行政院副院长兼财经委员会主委(1969年6月)、行政院长(1972年5月29日)等职。蒋经国曾在1966年访韩、1967年访日。1970年第四度访美时在纽约遭到台湾青年黄文雄、郑自才企图刺杀未果。1972年,出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1975年,继蒋介石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1984年连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1988年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职务在司法院长林洋港监誓下,由"副总统"李登辉依宪宣誓继任。由於1978年美国宣布将与中华民国断交,次年发生美丽岛事件,国内外政治局势出现重大变化。而後为了因应国际情势的演变,及解决国内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犟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於1987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次年开放报禁。

第四任:李登辉 任期:(1988)1月13日-(2000)5月20日

         李登辉(1923-)祖籍福建永定,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1941年毕业于淡水中学,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文科(即台湾师范大学前身)。1943年东渡日本入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1946年返台,转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经系,参加"新民主义读书会",1949年与曾文惠结婚,并毕业留校任教。1952年考取公费,首次赴美,入依阿华大学,主攻农业经济与物价的关系。翌年回台,任"台湾农林厅"经济分析股长,并执教于台大。1957年调任台湾合作金库研究员,嗣任"农复会"技正,并升任台大教授,兼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教授。1965年,考取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奖学金,再度赴美,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引起蒋经国重视。1969年学成归台,续任台大教授,兼"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顾问。1972年为蒋经国延揽入阁,任"政务委员",至此投身政界,为国民党新生代台籍政客骨干人物。参与制订《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农业发展条例》等,推动台湾农业向现代化转型。1978年调任台北市长,标榜"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为市政建设原则,创办"台北音乐节",推行都市更新计划,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绩。1981年12月出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被蒋经国提升为"副总统",并进入中常会,刻意培植其为接班人。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组"成员,后接替严家淦任总召集人,研拟政治革新方案。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继任"总统",旋即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总"十三大"上正式当选主席。1990年5月任第八任"总统",嗣兼任"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著有"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等。

第五任:陈水扁 任期:(2000)5月20日-(2008)5月20日

         陈水扁,1951年2月18日出生于台湾 省台南县官田乡一个穷困农家。其父无固定职业。他上小学时,每天要打着赤脚走六七公里到学校,课余还要帮母亲挑粪、浇菜、拾柴。 1969年,陈水扁考取台湾大学商学系工商管理组。一年后,他又考取了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大三那年,他参加了律师考试;大四,开始从事律师作。1975年2月,与同是学士的吴淑珍结婚。他开设了“华夏海事商务法律事务所”从事海事与 商务的律师工作,曾为100多家公司担任法律顾问或诉讼代理。曾获韩国庆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俄罗斯经济学院经济学荣誉博士。 1980年,他应邀为“美丽岛事件”的主犯之一黄信介作辩护律师,赢得了“敢讲话”的名声。1981年,他参加台北市议员竞选,最终当选。 1984年10月,陈水扁当社长的《蓬莱岛》杂志被当事人以诽谤罪告上了法庭。1985年1月12日,台北地方法院初审判决陈水扁等三人诽谤罪名成立,各处有期徒刑一年,并附带民事赔偿 2000万元。同年9月,陈水扁回台南县参加县长竞选,结果落选。 1987年2月10日 水扁出狱后任其妻的司法助理。 1987年2月28日,陈水扁在台北市当众宣布加入民进党。3月29日,他当选为民进党第一届补选的中执委。年底,首度当选民进党中常委。1989年12月1日,陈水扁当选台湾政府“立法院”最后一届增额立法委员。1994年,陈水扁以民进党参选人身份参加台北市长竞争选获得成功。1998年,陈水扁谋求竞选连任失败。2000年3月 18日,台湾“总统”大选结束,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胜出。

第六任:马英九 

        马英九 (Ma Ying-jeo) 于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马英九曾在美国短暂工作,1981年后,历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后返回台湾担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副教授。1982年,马英九任蒋经国英语翻译。在1984年后的十五年中,他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至1988年)及多种行政职务。1998年12月当选台北市市长,2002年12月连任(至2006年12月卸任)。马英九是国民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99年8月、2001年7月分别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003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同年8月正式就任。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因在台北市长任内“特别费”的使用,而被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起诉(后经台湾法院二审宣判无罪),马英九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乃于同日请辞党主席并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台湾“总统”。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

第七任:蔡英文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女,中国台湾屏东县枋山乡枫港人,汉族客家人。[1]  台湾学者及政治人物,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民主进步党主席、台“中华文化总会”会长。[2] 

2000年民主进步党“执政”后出任台湾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2004年加入民主进步党[3]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4-5]  。

蔡英文是台湾主要政党中第一位女性党主席,也是首位女性台湾地区领导人。

20世纪90年代,蔡英文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曾参与所谓“特殊两国论”的起草  ,2000年民主进步党“执政”后出任台湾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主任委员。蔡英文原为无党籍人士,后于2004年加入民主进步党,同年当选成为“全台湾”不分区“立法委员”。

2006年受任台行政部门副负责人。经李远哲劝说举荐,蔡英文竞选民进党党首。

2008年5月20日起担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成为台湾主要政党中第一位女性党主席。

2008年11月5日到6日,在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台时,蔡英文策划了几起暴力冲突事件。在暴力发生后,蔡英文却将所有暴力轻描淡写为“零星事件”,并立即将责任推卸到所谓的“黑道分子”身上。这件事让蔡英文在岛内获“暴力小英”称号,并初步巩固了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的地位。 

2009年,蔡英文计划于12月13日到16日“东渡扶桑”,试图修补重和继承陈水扁和李登辉时期的日本资源,与支持民进党台独立场的日本右翼政客深化感情。此举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强烈反对。

2011年4月27日,民进党宣布蔡英文于民调初选胜出,为2012年的民主进步党“领导人”参选人,也成为台湾史上首位女性候选人,得票6093578票,得票率45.6%,以79万票及得票率6%之差败给中国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她在败选后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经民进党中常会慰留仍坚辞后决议,留任至当年2月底结束。

2012年2月29日,蔡英文与代理主席陈菊交接,正式卸下党主席一职。 

2014年5月25日,民进党进行党主席选举,蔡英文当选新一任民进党党主席。

2015年2月14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宣布投入党内提名初选,二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5年12月14日,台湾“中选会”在台北举行2016年“大选”正、副候选人号次抽签。结果为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及搭档陈建仁2号。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中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

2017年3月1日,蔡英文就任台“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台湾五大政党

        国民党是台湾最大的政党,由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是1894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1912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现有党员100万左右。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从大陆迁到台北;蒋介石去世后,国民党废除了“总裁”,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去世,后来由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2000年6月,国民党进行了改选,连战当选党主席,萧万长、林澄枝、王金平、吴伯雄和蒋仲苓当选副主席,林丰正为秘书长。国民党主张中国统一,目前其主要任务就是夺回失去的执政地位。

  民进党(民主进步党的简称)是台湾第二大党,成立于1986年9月,并于2000年3月取得台湾执政地位。但是,由于该党推行“台独”路线(已经把“台独”写进党纲),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致使一年来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目前,民进党主席是谢长廷,秘书长是吴乃仁。

  亲民党于2000年3月31日在台北成立,会上一致选举宋楚瑜为党主席,张昭雄为副主席,钟荣吉为秘书长。亲民党以吸收50万党员为目标,其宗旨是“人民第一”,强调如果陈水扁搞“台独”,亲民党会第一个不答应。

  新党成立于1993年8月10日,是由国民党非主流派(与李登辉意见不一致)政治团体“新国民党连线”的核心成员创建的,之所以称为“新党”,目的就是和国民党有所区别。新党的宗旨是“让人民有好日子过”,在中国统一等问题上,它明确表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提出了鲜明的反“台独”主张。目前,新党全委会召集人(相当于党魁)为谢启大,副召集人是张世良和赖士葆,秘书长为李炳南。

  建国党成立于1996年10月,是由一些极端“台独”分子组成的。该党主张台湾“主权独立”,要求建立“台湾共和国”。目前,建国党主席为何文杞,秘书长为黄玉炎。


海协和海基简介

 

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历史沿革。 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海协会为社会团体法人,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具体运做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

2、宗旨。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为实现上述宗旨,海协会致力于加强同赞成其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

3、工作重点:

①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系,处理相关问题。

②将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授权团体海基会具体商谈。

③协会如受到委托,也将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授权团体或人士就处理台湾海峡海上渔事纠纷和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④协会将积极为台湾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祖国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政策、法规等咨询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和地方提供对台文化、学术、体育、科技交流等咨询。

4、组织机构:海协会设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部、研究部、综合部、协调部、联络部、经济部、驻澳门办事处,负责处理有关具体事宜。

5、历届海协主要领导成员 

1991年12月16日选举产生第一届海协会理事会主要成员

职务

姓名

出生年月

籍贯

时任其他职务

名誉会长

荣毅仁

1916.05

江苏无锡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会长

汪道涵

1915.03

安徽嘉山

原任上海市长

常务副会长

唐树备

1931.00

上海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副会长

经叔平

1918.07

浙江上虞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副会长兼秘书长

邹哲开

1946.03

福建长乐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综合局局长

顾问

张克辉

1928.02

台湾彰化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台盟中央副主席

顾问

林丽韫/女

1933.03

台湾台中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

/原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顾问

蔡子民

1920.06

台湾彰化

台盟中央主席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病逝后,会长职位空缺至2008年6月3日。

2008年6月3日选举产生第二届海协会理事会主要成员

职务

姓名

出生年月

籍贯

其他职务

会长

陈云林

1941.12

辽宁黑山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常务副会长

郑立中

1951.10

福建霞浦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执行副会长

孙亚夫

1952.03

山东龙口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驻会副会长

李炳才

1945.01

江苏宝应

卸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副会长

王富卿

1947.04


卸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副会长

王在希

1946.00

浙江富阳

卸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原任总参谋部情报部少将副部长

副会长

安  民

1945.04

陕西绥德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原任商务部副部长

副会长

张铭清



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原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兼新闻局局长

秘书长

李亚飞

1955.08

河北满城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兼综合局局长

顾问

张克辉

1928.02

台湾彰化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合会名誉会长

+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顾问

林丽韫/女

1933.03

台湾台中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卸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2013年4月26日选举产生第三届海协会理事会主要成员

职务

姓名

出生年月

籍贯

时任其他职务

会长

陈德铭

1949.03

上海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卸任商务部部长

常务副会长

郑立中

1951.10

福建霞浦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副会长

孙亚夫

1952.03

山东龙口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副会长

叶克冬

1953.09

广西贺州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副会长

蒋耀平

1952.09

江苏武进

卸任商务部副部长

副会长

李亚飞

1955.08

河北满城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

秘书长

马晓光/回族

1955.06

内蒙古开鲁

卸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顾问

张克辉

1928.02

台湾彰化

中华妈祖交流协会会长

顾问

林丽韫/女

1933.03

台湾台中

顾问

陈云林

1941.12

辽宁黑山

卸任海协会会长+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二、海峡交流基金会

1、历史沿革

1990年11月21日,台湾民间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简称“海基会”)。总统府资政孙运璇为名誉董事长,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工商协进会会长辜振甫任董事长,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发为副董事长,台湾红十字会秘书长、国防部法律顾问陈长文为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1991年2月8日,经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许可,向台北地方法院办妥财团法人登记。

1991年3月9日,海基会举行开幕式正式挂牌运行。

1991年4月9日,海基会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签订委托契约,处理有关两岸谈判对话、文书查验证、民众探亲商务旅行往来纠纷调处等涉及公权力之相关业务。

2、宗旨。以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主要任务。执行台湾当局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简称“陆委会”)委托办理的两岸民间交流中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入出境案件之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之签发补发等事宜。

②大陆地区文书之验证、身分关系之证明、协助诉讼文书之送达及两地人犯之遣返等事宜。

③大陆地区经贸信息之搜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之协调处理等事宜。

④两地区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之事宜。

⑤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大陆地区停留期间之合法权益。

⑥两地区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事宜。

⑦政府委托办理之其它事项。

海基会可视为台湾当局与大陆联系的中介机构。海基会通过台湾当局行政院“陆委会”对台湾当局“立法院”负责,同时接受台湾“国民大会”监督。

4、组织机构:海基会设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秘书处、文化服务处、经贸服务处、法律服务处、旅行服务处、综合服务处,负责处理有关具体事宜。

董事会为基金会之决策机构。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式,其资金来源大多是当局拨款,少部分为工商企业界捐款。

目前董事会为第六届,名誉董事长为孙运璇,董事长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中森,副董事长为高孔廉、许胜发、张俊宏,高孔廉兼秘书长。 

历届海基会董事长

姓名

籍贯

出生年月

任期

时任其他职务

辜振甫

台湾彰化

1917.01

1990.11~2005.01

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工商协进会会长

张俊雄

台湾嘉义

1938.03

2005.06~2007.05

民进党中常委+中央党部秘书长

洪奇昌

台湾彰化

1951.00

2007.07~2008.05

民进党中常委

江丙坤

福建平和

1932.12

2008.05~2012.09

中国国民党第一副主席

林中森

台湾宜兰

1944.12

2012.09~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三、海协和海基的重要会谈和取得的成果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辜振甫与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双方签署包括《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及《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及《辜汪会谈共同协议》。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为两岸事务性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

1994年1月31日至2月5日、1994年8月4日至8月7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先后在北京、台北进行二度焦唐会谈,就如何落实“辜汪会谈共同协议”及后续事务性协商问题进行会谈。两度焦唐会谈后,1994年8月24日,依“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第五条通过订定《两会商定会务人员入出境往来便利办法》。

1998年10月,辜振甫与汪道涵在上海举行第二次“汪辜会晤”,双方达成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及汪道涵应邀访台的共识。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了两会商谈的基础;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拒不承认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陷入紧张僵局,两会未能再续协商。

2008年6月12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北京举行第一次陈江会谈,开启了中断九年的两岸两会协商谈判。双方并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

2008年11月4日,两会领导人第二次陈江会谈在台北举行,针对两岸包机直航新航线及增加班次与航点、两岸海运直航、全面通邮、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以及面对世界金融风暴两岸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协商,并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协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启动,标志着两岸全面“三通”基本实现。

2009年4月25日至26日,两会领导人第三次陈江会谈在南京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三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发表共同声明(陆资赴台共识),双方都同意建立符合两岸发展需要的经济合作机制;同时,将以避免双重课税等四项议题,做为第四次江陈会谈协商范围。

2009年12月22日至23日,两会领导人第四次陈江会谈在台中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三项协议。

2010年6月29日,两会领导人第五次陈江会谈在重庆举行。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2010年12月20日至22日,两会领导人第六次陈江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就两岸投保协议达成阶段性共识。

2011年10月20日,两会领导人第七次陈江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并就继续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加强两岸产业合作达成了共同意见。

2012年8月9日,两会领导人第八次陈江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及《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

八次陈江会谈,签署18项协议。对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贡献不可磨灭。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我站在海岸上,

                              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

                              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

                              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

                              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

                              我们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

                              啊......!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朝着一个方向!

                              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让那太阳的光辉照耀在台湾岛上。

                              革命洪流不可阻挡,

                              台湾同胞必将和我们欢聚一堂。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让那太阳的光辉照耀在台湾岛上!

这是一首在中国脍炙人口并家喻户晓的歌曲,1972年由著名诗人于宗信作词,作曲家覃钊邦作曲,歌唱家吴雁泽原唱,一曲唱红了整个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也已经换成为“和平统一”的方式了。

 

=================================================================================================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娘,大哥他回来了!

和平统一中国造福中华民族

欢迎阅读 谢谢打赏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wangzaixiang88888888】


关注宰相传媒 一起涨姿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