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女经济●中国美女标准百年演变史

2017-08-26 宰相传媒


美女,一般解释为容貌美丽的女子。中国古代关于美女的形容词和诗词歌赋众多,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资料。营养专家提出的营养学上的美女定义,是从脸蛋比例、体质指数、健康指标和发育程度等方面进行要求,更倾重于一种健康的标准。

美女新义:首先她们是独立的,这种独立不是与世隔绝,而是生活上的负担可以自己扛起;不需要别人的资助,因为独立的女人才更自信,感情上给予爱的人无私的奉献,她们忠于公益事业,因为有爱的女人才更丰富。其次她们是智慧的,这种智慧不是尔虞我诈,而是面对纷繁的社会,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因为有智慧的女人才永远年轻。还要有好的相貌和身材。虽然有整容事情,但是整容的还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女作为一个称呼已经很普遍了,所以美女可以说是对女人的美称。


“美女经济”的时代

没有美女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公司,没有美女的行业是没有前途的行业,再推断一下,没有美女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没有美女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这道理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没有女人,财富就是去了意义,而美女是财富的第一消费力。所以,推断下去,就是没有美女,一个国家就没有发展动力。

中国是最早体会到美女经济魔力的国度,从“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到出口宫廷美女“和亲”,美人计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一直神乎其技颇具神秘色彩。但古代中国的美女经济一直是被宫廷垄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连人类最古老的职业在华夏也有“官妓”和“私娼”之分。

中国真正的美女经济兴起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被发明40年之后的1986年,比基尼才第一次被允许在中国大陆正式亮相。如今,美女经济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很难设想世界上观众人数最多的北京车展如果没有了美女车模,会萧条成什么样子;所以,尽管监管方明察干露露之类有污香车的美名,也只是限制艳女车模裙子的长度,而不能取缔车模这一新兴行业,否则对经济的打击就太大了。

孔圣人曾有言在先:“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食色性也,好色乃人之天性。这给美女经济打下了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西风东渐,国人的心态也日渐开放:满园春色关不住,美女们越穿越少,美女经济开始在我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即便在白俄罗斯这样盛产美女的国度,象汤唯这类女神级的美女外嫁,也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外流,是绝对不允许的。在白俄罗斯拥有无上权威和极高支持率的总统卢卡申科有一次在首都视察时发现,首都明斯克大街上看不到一个美女,白俄罗斯可有美人窝的美称啊。

总统大惑不解:“我们的美女都去哪儿了?”总统身边的经济顾问回答称:白俄罗斯所有最迷人的美女都到海外捞金,被国外的模特和经纪公司高价挖走了。卢卡申科总统怒不可遏,他认为白俄罗斯美女大量出国流失到西方,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会使整个国家失色,民族自信心削弱,国家尊严受损……卢卡申科总统决定向不受限制的“白俄罗斯美女出口”现象宣战,就像我国现在限制官员出国一样,白俄罗斯很快由国家直接全面管控美女出国事宜。

白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将美女视为“国家战略资源”,受到“特别商业保护”,每个想出国的年轻漂亮姑娘都必须接受官方培训,缴纳特别税收,进行身份甄别,还需政府书面批准。简言之,限制和禁止白俄罗斯美女出国。无论中外,“看得见的手”永远比“看不见的手”有力量。

对美女经济学心态最成熟,从不对美女出口加以限制的要数我们的东瀛岛国邻居:即便苍井空姐在中国人气日涨,也不以为怒,反以为喜。我们另一邻邦大韩,通过普及整形医学,既提振了民族士气,也赚取了我们大量外汇;不仅向中国出口美女,还向中国娱乐界出口大长腿美男,从而遏制了中国电视整体率下滑的趋势。


中国式美女经济学如何炼就的?

“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杯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形象的民谚所讽刺的是“八项规定”出台前的官场陋习。而“裙子”围着权力转,国人早已见怪不怪。权力的影响早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以前音乐界学民族唱法的较学美声唱法的更吃得开,因为官场对民族唱法更青睐。

在一个权力集中的国家,首都的美女是最集中的,全国的美女都涌进首都讨生活,就像“跑部钱进”一样。而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反而是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美女比首都华盛顿要多得多;因为华尔街在纽约,好莱坞在洛杉矶,美女是奔着出人头地的机会去的。即便贵为超级大国美国的总统也不能象非洲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那样挑选美女,从克林顿白宫相好莱温斯基的长相,是可以推断出华盛顿美女的整体素质了。

有位央视大咖说:“中国是一个三角形的社会,占据三个角顶端的分别是权力、金钱和美色。只要你拥有了其中某一项资本,就可以和其它两项做交换”。如果说这是中国式的市场经济,这样的市场经济和丛林社会无异,并非我们和子孙后代所乐见的。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既然美女和美男一种稀缺资源,就让这种稀缺资源效益最大化吧。此乃美女经济学的真谛。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朝鲜电影中有一名著名的台词:“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

的确,在凭体力挣工分的年代,漂亮的脸蛋是比不过健硕的身体的。但在市场经济时代漂亮的脸蛋,就成了一种重要资源,就可以出大米,出金钱。有位经济学家颇具创意地说,美女是女人中的精品,当稀缺的美女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结合,便会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美女经济”。许多时候我往往只看到了香车美女促销时的靓丽,与其体貌近乎完美的“黄金分割”,看上去很舒服,甚至期盼能有机会拥有她,这种渴求美的欲望,会不知不觉,爱屋及乌地衍及到促销的商品上。比如恰似评价美女佩戴的一件饰物,人们会留心审视和评估这件饰品是不是适合于她,这种连带的审美效应,便是美女促销的真谛所在。

离了这种连带的审美效应,单凭漂亮的脸蛋和娇美的身段,常常会喧宾夺主。许多促销广告,只注重了美人的搔首弄姿,却忽略了商品的创新与完美,结果,观众只记住了美人的脸蛋,却对该商品无动于衷,自然也就甭想从这些人兜里再掏出钱来了。

据报载,在某些大城市的高校附近,新兴起火爆的美容业。不少大学毕业生不惜重金,美化和修饰自己的容貌。此举虽无可非议,但不知这些精心雕琢后的丽人们是否有更多的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因为,一旦你的形象美了,连带了审美效应则要求你的一切都要相应地完美。还因为,美女,是市场稀缺的,而秀外慧中,更具内涵修养美女,才是市场更为稀缺的。真正值钱的脸蛋,就在这后一种更为稀缺的丽人之中。


中国美女标准的百年演变史史及代表人物

1、【1900—1909年】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以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美丽人物:赛金花。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为娱乐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早年随夫出使西洋的资历,又怎能有日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艳帜高扬,及至那段被野史笔记写滥了的一个“以身救国”一厢情愿的“石榴裙抵挡八国联军”的神话故事,塞金花之所以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谜,美丽是根本,“西化的美丽”则是催生剂,在那个年代格外有效。

2、【1910—1919】

美丽标准:在世纪之初,稍微开了个头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新文化运动”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影响很大,这个时期的女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专有名词:“文明新装”。

 


美丽人物:杨步伟。这个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的女孩子,毕业后,在北京开私营的森仁医院,同时宣扬自己“终身不嫁”,为风气之先。虽然这个誓言不久就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的求爱攻势打破,但收敛的美丽、不凡的事业、惊人的独立,让这个不媚不俗的素朴女子光彩照人。

3、【1920—1929】

美丽标准:有身段的才女。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五·四”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新诗人刘半农就是在这个年代之初,开创性地将“她”这个汉字增添进了中国文字,那首为了宣传“她”字而创作的白话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了这个时代的音符。虽然刘海粟使用裸体模特引得舆论大哗,但节育、避孕、“天乳运动”依然有一大帮的追随者。女人们往日被紧身褡或小背心强压下去的双乳,敢于骄傲地挺立在开始充当日常服装的旗袍之下。

 


美丽人物:林徽因。因为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恋情,80年后美丽高雅、多才多艺的林徽因重新被演绎成一代新偶像。其实,20年代以一位大家闺秀的美丽和才华,她就红极一时,因为她有着那个时代所认定的完美:出身世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美丽动人。

4、【1930—1939】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它城市也开始流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三四十年代,西方审美眼光对上海女性妆饰的影响已涉及女性整体形象的重塑:化妆品的使用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美丽人物:胡蝶。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是她的招牌。也许是因为胡蝶的缘故,那个年代,有酒窝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运。较之30年代另一个出名的美人阮玲玉,胡蝶有一种传统的、委婉的气度,骨肉均匀温柔敦厚,是人们几千年来所谓“全福全寿”的长相。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时装发布会”,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了3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5、【1950—1959】

美丽标准:奉献青春。新中国的建立,女人成了半边天。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女性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同时,另有一类女性则更受舆论褒扬:她们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工作,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可爱的人。不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个人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军人、工人或者农民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时代的美丽形象。

 


美丽人物:喀秋莎。这个梨花下唱着情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象成了50年代人的一个集体情结。喀秋莎已经在歌声中幻化成远方的她,灿烂、健康、忠贞, 成为50年代中国的大众情人。

6、【1960—1969】

美丽标准:比男人还男人。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无束的性感。不过那都是在国门之外。在国内,60年代是一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有了两性区别。男女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阶级关系”,美丽女性已经被“铁姑娘队”、“女子采油队”这些词来替代。虽然冠以“姑娘”之称,但她们已经成了没有性别的人。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也不幸成了那个时代的祭品。

美丽人物:邢燕子。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趋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

7、【1970—1979】

美丽标准:禁忌。美丽、爱情、感情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国的惟一时尚。爱情也在大众生活中完全绝迹。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尚。但是,那是秘密的。

 


美丽人物:邓丽君。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虽然样板戏中的女人成了当时审美标准无可替借的正统典范,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让多少青年甘愿冒“品德败坏”之骂名而四下传唱。还没有人知道她的容貌其实和她的曼歌一样的甜,仅仅从她的歌声中,他们感叹什么叫做女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她的歌声里所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柔情蜜意,具有摧毁的力量。

8、【1980—1989】

美丽标准:张扬。刘晓庆张扬自我的个性魅力对那时候刚刚“脱敏”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具有另一种启蒙作用。

 


美丽人物:刘晓庆她是那个时代第一个叉着腰讲“我漂亮”的女人。她张扬自我的个性魅力对那时候刚刚“脱敏”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具有另一种启蒙作用。按照现在的话说,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人物”。虽然她“自我欲望过分膨胀”使她的很多行为显得可笑,但她从不低头的性格又确实令人钦佩。

9、【1990—1999】

美丽标准:多变。9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你得保持新鲜,每一个人为了美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经典美女形象已成为过去,评判美女的标准也不再那么整齐划一,化妆手法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不惜代价,每个人都可以是美女。美女的身高逐渐向职业运动员靠拢,纤长得令大众不得不仰视。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表演欲的时代,美女非得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才能出于同类拔乎其萃。制造美丽渐渐发展成一项朝阳产业,并且正加速向去层深处航行。 90年代的美女,正应了一句西谚的注脚——“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美丽人物:张曼玉。刚出道时俨然邻家傻妞,脱去稚气便显得僵硬。然而她后来的沧桑都蜕变成了美丽。猫一样善于变幻的张曼玉,成了观众新宠,她并不出众的容貌,却因可纯真可妖媚的造型变化,征服了所有人。

 


中国古代美女的十大标准

 

  1、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最为难得。《诗经》云:“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皮肤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肤若凝脂”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形容春秋时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肤之美。可以说,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为美。如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周邦彦《南柯子》:“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等。

  

  作为白的极致的“雪”和晶莹透明的“冰”,也常被用作修饰美女的肌肤。“冰雪”一说出自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后世借用者很多,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温庭筠《菩萨蛮》:“鬓云欲度香腮雪”;五代薛昭蕴《浣溪沙》“倚风凝睇雪肌肤”;吴文英《贺新郎•湖上有所赠》:“雪玉肌肤春温夜”;清•苏曼殊《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等。古诗词中有一个流行的术语是“玉骨冰肌”,蜀主孟昶在《玉楼春•避暑摩诃池上作》中赞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苏轼《洞仙歌》中转述此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苏轼在另一首词《西江月•梅花》里借用了这个说法:“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表面是咏梅花,实际上暗指他的伺妾朝云;杨无咎《柳梢青》也有“玉骨冰肌,为谁偏好”。

  

  在描写女子身体的诗句中,“玉”字出现的频率远超过“冰”、“雪”两字。中国人偏爱玉,因为“玉润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洁也”(《春秋繁露•执贽》)。光洁温润的“玉”,也常用作形容美女的肌肤。如江淹《丽色赋》“仙藻灵葩,冰华玉仪”;柳永《昼夜乐》“腻玉圆搓素颈”;柳永《合欢带》“一个肌肤浑似玉”等。据《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刘备的妻子甘皇后玉质柔肌,姿态光艳。一次刘备召甘后到白绡帐中。下属远远望去,只见帐中的甘皇后好比月下聚雪。河南进献一个玉人,高三尺。刘备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后。甘后和玉人洁白齐润。刘备说:“不意我玉人乃有两也。”

  

  以上诗词分别用“脂”、“皎”、“酥”、“冰”、“雪”、“玉”、“素”等字眼,形容身体之白净、光洁、柔滑。

  


  2、明眸善睐

  

  明洁灵动、富有神韵的眼睛,也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面为一身之主”(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而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动静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明眸善睐”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形容洛神的眼睛明亮灵活,善于顾盼传情。美目顾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态。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女眼睛的描写,虚写多于实写,特别注重眼睛的魅力,或者说眼睛的神韵。如《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曹雪芹《红楼梦》:“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等,也都是描写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见底。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也常用“秋水”、“秋波”之类的说法,来形容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清扬”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灵动明丽的眼睛;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洁灵动而温情脉脉的眼神;唐代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洁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横波清”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以“秋水、寒星、宝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女子的眉眼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等。

  


  3、云发丰艳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审美标准。

  

  “云发丰艳”出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云发”,形容头发象乌云一样又黑又浓;“丰艳”,则形容头发不仅浓密,而且亮丽有光泽。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乌黑浓密的头发为美。古诗中常用“云”字来形容美发的乌黑浓密,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鬓”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再如和凝《临江仙》:“雪肌云鬓将融”,温庭筠《菩萨蛮》:“鬓云欲度香腮雪”,将雪白的肌肤与乌黑的鬓发对照描写,更衬托出鬓发之美。古代妇女的发型以发髻为主,只有浓密的头发方能梳理出花样繁多的发髻式样。由于浓密的头发不是所有妇女都能天然拥有的,故而假发兴盛起来。假发的兴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古人对浓密头发的喜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长发为美。我国古人对妇女的长发情有独钟,如《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高祖之妻窦皇后出生时发垂即过颈,从三岁开始发与身等,及长大成人更是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乌云。南朝虞通之《妒记》记载,晋明帝时,蜀主李势女儿被大司马桓温纳为小妾,桓温的妻子,妒火中烧的康长公主,由于看见李有一头委地的长发而不忍杀之。又如《陈书•高祖纪》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七尺只是一个概数,形容女子的头发甚长,美态可掬。

  


  4、蛾眉青黛

  

  细长、弯曲、淡青色是中国古代美女眉毛的审美标准。

  

  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如司马相如《子虚赋》:“长眉连娟”;曹植《洛神赋》:“修眉联娟”;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青黛点眉眉细长”;陆龟蒙《陌上桑》:“长眉亦似烟华贴”;温庭筠《南歌子》:“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髻鬟狼藉黛眉长、欲敛细眉归绣户”等。

  比喻眉毛细长、弯曲的,除了“蛾”字,还有“月”、“柳”等字眼。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红唇写朱,真眉学月”;杜牧《闺情》:“娟娟却月眉”;晏殊《浣溪沙》:“鬓蝉欲迎眉际月”;晏几道《菩萨蛮》:“愁春细画弯弯月”等,都是写月眉。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颦叶”;唐•赵鸾鸾《柳眉》:“弯弯柳叶愁边戏”; 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唐•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等,写的都是柳眉。

  

  “眉毛美”不仅在于其“形”,还在于其“色”。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写出了眉之形与色。眉毛颜色有深有浅,但美女偏重于淡,偏重于青。古诗中常将美女的眉喻为“远山”、“春山”。远山很淡,这是无可怀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么浓郁,因此这些颜色都是淡青色的。如《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汉卓文君眉如远山,一时成为时尚,称为“远山眉”。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眉敛远山青”;柳永《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顾夐《遐方怨》:“两条眉黛远山横”;晏几道《菩萨蛮》:“春山眉黛低”等等,写的都是远山眉。黛,是一种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常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或黛眉。

  

  

  


  5、杏脸桃腮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中国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

  

  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多强调其艳光照人。如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颜盛色茂,景曜光起”;张衡《定情赋》:“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曹植《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曹植《静思赋》:“红颜晔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等,都突出描写了美貌的秀美、光泽。

  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并非着意单纯的白色,太苍白了,没有一丝血色,会给人以病态的感觉。与白色相协调的是粉红,白里透红才是作者们所欣赏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提出了白里透红的和谐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白色、红色完美结合的描述还有《汉孝惠皇后外传》:“不傅脂粉而颜色如朝霞映雪”,红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单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古代美女的“杏脸桃腮”、白里透红,可能是天生如此,也可能是化妆的结果。古代女人常喜欢在脸上抹上白粉搽上腮红。所谓白粉,就是铅白、铅粉,也有人称其为铅华或直接称为“粉”,据说是夏禹发明的,不过,也有人说是商纣王所做的,然而女性普遍地在脸上涂抹白粉,却是在周文王的时候。至于红妆,最早,女性是将一种被称为“朱”的染料涂在脸上,后来才懂得使用胭脂。据说,胭脂是北方匈奴所发明的。燕国便栽种了很多制造胭脂的植物。匈奴称自己的妻子为“阏氏”,也就是可爱如“胭脂”的意思。阏氏不仅和胭脂意义相同,连发音也很是相似。“美人妆面,即薄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这说明,中国古代女性很早就借助于往脸上扑粉搽胭脂来增加自己的姿色(或掩盖某些缺陷)。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笑靥的描写。脸部的酒窝称笑靥或双靥,如《楚辞•大招》中即有“靥辅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汉代班婕妤《捣素赋》:“两靥如点,双眉如张”;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晋•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巧笑露欢靥,众媚不可详”;梁武帝《子夜歌》“巧笑茜两犀,美目扬双蛾”等,都是吟咏笑靥。

  


  6、樱唇贝齿

  

  色泽红润、口型小巧是中国古代美女嘴唇的审美标准;晶莹洁白、整齐均匀是中国古代美女牙齿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人们常以“红唇皓齿”、“樱唇贝齿”来赞美女性唇齿之美,晶莹洁白、整齐均匀的牙齿配以小巧红润、充满活力的樱唇,当然会给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对容貌美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从形状方面来讲,口唇讲究小巧,牙齿强调整齐。人们常以“樱桃”来比喻口唇,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就其颜色来说,要红润鲜亮,就如娇艳欲滴的熟透的樱桃;一是就其形态来讲,要小巧可人,所谓“唇一点、小于朱蕊”是也。如白居易曾作诗赞美他的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苏轼《蝶恋花•佳人》中也有“一颗樱桃樊素口”的词句。用“樱桃”比喻美女之口,不仅小巧玲珑,而且红艳欲滴,当真是秀色可餐。韩偓诗《褭娜》:“着词暂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讲美女开口唱歌,小口就象熟透的樱桃破为两半,极为传神。李后主《一斛珠》:“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也是咏美人口的名篇。另外,人们常以“瓠犀”、“贝”、“榴齿”等来比喻牙齿。如《诗经•卫凤•硕人》形容美女庄姜“齿如瓠犀”,瓠犀,葫芦的籽,晶莹洁白而小巧整齐(《朱熹集•诗经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东家之子“齿如含贝”,“贝”指白色螺壳,比葫芦籽的比喻稍高一筹;《汉书•东方朔传》里有“目若悬珠,齿若编贝”,“编贝”还强调了牙齿的整齐,更进一步。清代朱彝尊《沁园春•齿》里有“文贝编成,密锁华池,悬浆易霑。爱兰汤乍嗽,含朱愈莹。瓠犀难拟,排玉还铦”,形容美齿用了“文贝编成”、“含朱愈莹”、“瓠犀难拟”、“排玉还铦”等词,除了“含朱愈莹”之外,都含有整齐的意思。曹雪芹《警幻仙子赋》里有“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榴齿”,形容牙齿象石榴的果实一样光洁整齐,而且还能散发出香气。看来,古往今来的人们都认识到了整齐对牙齿的重要性。

  


  7、杨柳细腰

  

  纤、柔是中国古代美女腰肢的审美标准。

  

  纤腰是自古迄今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韩非子•二柄》云:“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说明两千五百多年前追求细腰已经在楚国形成风尚,“楚腰”也逐渐成了细腰的代名词。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腰如束素”,将腰比喻成一束白色生绢,也反映了楚国人对细腰的欣赏。其实不仅楚好细腰,汉朝亦以纤腰为美。杜牧有诗云:“楚腰纤细掌中轻”,这“掌中轻”说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汉伶玄所撰《赵飞燕外传》描述飞燕名字来历时说她“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谯川秦醇子所撰的《赵飞燕别传》则记载她“腰骨纤细”。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样以纤腰为美。《南史•徐勉传》记载南朝梁武帝赐给徐勉很多女乐,其中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这种以纤细为美风尚在后代一直延续下来,如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谢灵运《江妃赋》“小腰微骨,朱衣皓齿”,梁简文帝萧纲《咏美人看画诗》“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萧纲的兄弟萧绎《采莲赋》“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柳永《促拍满路花》“楚腰纤细正笄年”,朱敦儒《南乡子》“宫样细腰身”,王实甫《西厢记•惊艳》“解舞腰枝娇又软”等等,说明历代都喜欢细腰。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中有“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腰围只有一尺,可知细到什么程度;柳永《木兰花》“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一把就可以握住,比一尺细腰更胜一筹。还有更绝的,有的评书里边讲:“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拿细腰和笔管比,什么概念?

  

  腰肢之美,不仅在于其纤细,还在于其柔软、柔韧。柔并不是弱,而是要表现出一种韧性,柔而有力。如南朝梁羊侃的小妾孙荆玉,能反身贴地,衔得席上玉簪。若能像孙荆玉一样,“反身贴地”,腰部定然是柔而有力的,这才能体现女性的柔韧之美。还有上文提到过的白居易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夸赞小蛮的腰象杨柳的枝条一样纤细柔软,可谓脍炙人口。白居易之后,用杨柳形容细腰似乎是约定俗成,如顾夐《荷叶杯》“腰如细柳脸如莲”,柳永《法曲献仙音》“柳腰花态娇无力”,欧阳修《少年游》“汉妃束素,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南宋•方岳《瑞鹧鸪》“满斟绿醑歌檀口,慢拍红牙舞柳腰”,王实甫《西厢记•闹斋》“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关汉卿《木丫叉》“小蛮腰瘦如杨柳,浅淡樱桃樊素口”等等。柳永《合欢带》的“莺惭巧舌,柳妒纤腰”极为夸张,小腰细软得连柳丝都妒忌了;类似的说法还有南宋•姜夔《莺声绕红楼》“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和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折桂令•王一山席间题壁》“莺怕歌喉,柳妒蛮腰”。《西厢记•惊艳》写张生眼里的莺莺,其袅娜多姿的娇柔媚态就是通过细腰来体现的:“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枝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风前。”

  

  古人以腰肢纤细柔软为美,也与舞蹈有直接的关系。女性若善歌舞,腰身必更婀娜。要想跳出“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样柔曼的《霓裳羽衣舞》,没有轻盈的体态、细软的腰身,是很难想象的。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据说赵飞燕因体态轻盈、腰肢纤细能作“掌上舞”,小蛮因其杨柳细腰、舞姿曼妙而受到白居易的喜爱,对此前文已提及。

  

  古人对女性细腰的赏爱,与中国艺术讲究曲线美的观念是一致的。古代诗词曲赋中,女子的纤腰常被称为“柳腰”、“蜂腰”,强调的便是细腰使体态呈现出的曲线起伏。富于曲线美的身材具有柔婉温和的审美效应。而且,中国传统上特别强调女性的柔顺、服从,在腰部的审美上当然就要求能够像弱柳扶风那样随风摆动。女性特有的阴柔之性决定了柔顺是女性形体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8、纤纤素手

  

  白嫩细腻、修长灵巧是中国古代美女手指的审美标准。

  

  古代美女,除了面孔之外,人体最频繁外露的部分要数双手了。古人在评论美手的时候,瞩目最多还是手指的白嫩,常用“柔荑”、“玉”、“葱”等物作比。如《诗经•卫风•硕人》有“手如柔荑”,写贵族女子的手,用茅草根来比喻其白嫩。再如和虞《记室骞古意》“清镜对蛾眉,新花映玉手”;萧衍《子夜歌》“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等,用“玉”字形容手指,细腻白嫩俱在其中。唐代诗人赵光远有首咏手的诗:“妆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红巾掬水时。薄雾袖中拈玉斝,斜阳屏上拈青丝。唤人急拍临前槛,摘杏高揎近曲池。好是琵琶弦畔见,细圆无节玉参差。”其中写出了美人的种种手姿,末句描写手指,“细圆无节玉参差”,优美又逼真。韩偓《香奁集》中有一首《咏手》也写手姿,用“玉笋芽”形容手指,形象独特:“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背人细捻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玉笋、嫩玉之类的说法后代诗歌中很多,张先《菩萨蛮》有“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写的是美人吹笛;五代毛熙震《河满子》的“整鬟时见纤琼”,用的是“纤琼”,和“玉笋”意思相近;五代孙光宪《菩萨蛮》有“嫩玉抬香臂”,给白嫩的手臂加上了香味;元曲六大家之一的乔吉有散曲《南吕•四块玉》两首咏手,其中的“玉掌温,琼枝嫩”,给玉掌加上了温度。

  

  另一个流行的字眼是“葱”,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似乎是最早用“葱”来形容美女手指的。后代承袭这个比喻的人很多,如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欧阳修《减字木兰花》“玉指纤纤嫩剥葱”,吴文英《点绛唇》“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等。吴文英另有《齐天乐》“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素、冰、葱、雪合在一起,白嫩得无以复加。赵鸾鸾的《纤指》云:“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满甲染猩红。”掌是“软玉”,指为“春葱”,如此美手却藏在袖中,平日难得一见,偶尔一展示,不免令人惊叹。染成猩红色的指甲更是亮点,红白相映,艳丽非常。

  

  古人对美女修长的手形、包括手指赞美有加,常用“纤纤素手”来形容。如《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有“纤纤出素手”,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苏东坡《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有“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纤纤”,纤细,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纤纤素手”,形容手既白嫩又纤细,格外美丽动人。

  

  一双美手展示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而且更重要的是显示自己灵慧的内心,即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诗经•魏风•葛屦》有“掺掺女手,可以缝裳”,写会做针线活的手,强调其灵巧,“掺掺”就是纤巧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选姿篇中认为:“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手嫩者多半相当聪颖,指尖者多半具有智慧。

  

  李渔认为,手以“纤纤玉指”为最美,但具有“纤纤玉指”的女子太少,“十百之中,不能一二靓也”,因而在“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就可以了。

  

  素手之外,手腕也受到关注。如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晋•傅玄《有女篇•艳歌行》“珠环约素腕,翠羽垂鲜光”;南朝梁•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韦庄《菩萨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等。“皓腕”也好,“素腕”也罢,都是强调美人手腕之洁白光彩。

  


  9、三寸金莲

  

  纤小、弓弯、白净是中国古代美女双足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女性对自己身体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西方美女那样的肥臀丰乳,而是美丽的小脚,古人称之为“三寸金莲”。这不仅令众多西方人感到困惑,也令对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相对陌生的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三寸金莲”源于“女子以脚小为美”的审美观念,女子到了一定年龄,用布带把双足紧紧缠裹,最终构成尖弯瘦小、状如菱角的锥形。双足缠好后,再穿上绸缎或布面的绣花的尖形小鞋(弓鞋),此即为“三寸金莲”。

  

  中国人的小脚情结可以远溯至先秦时代,并以纤巧白净为美。如《诗经•齐风•猗嗟》中有“美目扬兮,巧趋跄兮”,把女人的美眸与纤足相提并论。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双行缠曲》有:“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我独知可怜”,透露了恋足的迹象。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中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步态上可以看出刘兰芝美足之纤小。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神女似乎有一双纤足,走起路来摇曳生姿,让人顿生爱怜之心。晋•陶潜《闲情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用“素”字赞美脚的白净。东晋•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云:“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一个男子看见一个妇人在河水中洗脚而生出追慕之心,诗中的“明月”既可代表该女子,也可象征其素足,水中的素足就好像云间的明月,时隐时现,遥不可及,令人心痒难搔。唐•李白《浣纱石上女》“一双金齿履,两足白如霜”,用霜形容其白;杜牧《咏袜》诗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用“玉笋”用来形容脚之纤嫩;北宋•晏几道《浣溪沙》“几折湘裙烟缕细,一钩罗袜素蟾弯”,也是通过象月牙一样的袜子折射出美女双足的纤细。北宋•苏东坡《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赞足之纤妙,这也可称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女子缠足始于何时,史无明载,众说纷纭。“金莲”一说从南朝的潘玉奴开始,到五代李后主时期窅娘是一个质变。据《南史•废帝东昏厚纪》记载,南朝齐少帝萧宝卷荒淫无度,“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引《道山新闻》一文曰:“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为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裹月长新’,因窅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五代李后主李煜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从宋代始缠足之风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宋元以后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在古诗文中,女人双脚常以纤小、弓弯为美,文人常以“金莲”、“香钩”、“凤钩”、“新月”等作比。如唐•韩偓《屐子》诗有“六寸肤圆光致致”,赞美女足之纤小,唐尺六寸大概只相当于现在四寸多,够小巧的了。前文所提杜牧《咏袜》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一尺去掉四分,剩下的也是六寸,与韩偓一样大小。北宋•秦观《浣溪沙》有“脚上鞋儿四寸罗”,鞋才只有四寸长,脚就更小了。南宋•赵令畴在《浣溪纱》中写家姬的秀艳“稳小弓鞋三寸罗”,比秦观更胜一筹。南宋•刘过有一首专咏美人纤足的词《沁园春》:“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生暗尘。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绿无痕。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有时自度歌匀,悄不觉、微尖点拍频。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词中不仅用“金莲”、“新月”等比喻纤细的双足,还用“乱红不损”、“嫩绿无痕”等形容轻盈的步态。金•党怀英的《鹧鸪天》“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连天上织女也学人间闺中女子,将脚缠成“小凤钩”的模样。明•王次回的《菩萨蛮》:“多娇最爱鞋儿淡,有时立在秋千板。板已窄棱棱,犹余三四分。一钩浑玉削,红绣帮儿雀。休去步香堤,游人量印泥”,借鞋之窄小,形容脚之纤小,末句很有意思:不要去堤上散步,免得无聊的游人看见鞋印,要量一量看小巧到什么程度。清•蒲松龄《聊斋•绩女》里有一首《南乡子》:“隐约画帘前,三寸凌波玉笋尖。点地分明莲瓣落,纤纤,再着重台更可怜。花衬凤头弯,入握应知软似绵。但愿化为蝴蝶去,裙边,一嗅余香死亦甜”,描写了“三寸金莲”尖、纤、弯、软等特点,最后一句经典:“一嗅余香死亦甜”,以臭为香,真是痴恋啊。

  

  “三寸金莲”这种审美心理事实上包含了浓厚的性意识。大概从宋代起,女人的小脚开始被视为她身体最隐秘的一部分,最能代表女性,最有性魅力,对男人最具吸引力。清人方绚,迷恋三寸金莲,有“香莲博士”之称,其《香莲品藻》系统地论述女子小脚之美及赏玩之法,有“五式”、“三贵”、“十友”、“九品”等等说法,比如“香莲九品”为:神品、妙品、仙品、珍品、清品、艳品、逸品、凡品、厌品。最高为神品:“农纤得中,修短合度,如捧心西子,颦笑天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此类恋脚癖,将对小脚的赏玩当成风雅的艺术,甚至认为一双纤足集中了女性全身之美:“眉儿之弯秀,玉指之尖,乳峰之圆,口角之小,唇色之红,私处之秘,兼而有之。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认为小脚“香艳欲绝”,玩弄起来足以使人“魂销千古”,还把小脚的玩法归纳出了48种之多,如:闻、吸、舔、咬、搔、脱、捏、推等。可以说,在古代小脚是女人除阴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

  

  小脚除了可以满足男子变态的性心理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女人无法远行,被禁锢在家中。《女儿经》云:“为甚事,缠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他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缠足使无数女性经受了肉体上的残害和精神上的折磨,“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语道尽了小脚女人的悲苦。

  


  10、软玉温香

  

  娇柔、白腻、芳香是中国古代美女身体的审美标准。

  

  “软玉温香”是对女子身体美的描写,其中“软”、“温”是柔和、温和的意思,“玉”、“香”两个字颇有概括性,一个表现视觉和触觉方面的白腻,另一个表现嗅觉和味觉方面的芳香。“玉”、“香”也常被指代女子,如“怜香惜玉”、“偷香窃玉”、“香消玉殒”等。有些诗歌中香玉连用,如温庭筠诗《晚归曲》“雀扇团圆掩香玉”、后蜀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南宋•刘克庄《清平乐》“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等。这里“软玉温香”一词就概括了古代美女身体的几个特征:柔软、白腻、芳香。

  

  古代美女以身体娇柔为美。诗歌中描写美女常用的字眼,体格是纤、小、细、弱,体肤是白、嫩、香、软,体态是娇、媚、轻、柔,五代张泌《满宫花》的一句“娇艳轻盈香雪腻”,基本上总结了女性美的所有主要特征。东汉班昭在《女诫》中也提出:“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位“闻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柔弱女子。从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到清•洪昇《长生殿》里的杨贵妃:“看你似柳含风,花怯露。软难支,娇无力”,都是一副娇弱无力的美人形象。还有元稹的《会真诗》“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秦观的《满江红》“翠绾垂螺双髻小,柳柔花媚娇无力”,刘过的《满庭芳》“每为花娇玉软,慵对客、斜倚银床”,杨无咎的《瑞鹤仙》“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等,都是以娇弱女子为审美对象。

  

  古代美女以肌肤白腻为美,在第一条标准里已详细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探讨美女之体香。

  

  唐以前的诗歌表现女子体香比较朦胧,偏重美女的气质和气息,如宋玉《神女赋》“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阮籍《清思赋》“窈窕而淑清”和“清言窃其如兰”、南朝梁•沈约《丽人赋》“芳逾散麝,色茂开莲”、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等,分别用“兰”、“麝”、“莲”、“露”、“芳”等表示美女身上或浓或淡的馨香。

  

  唐以后的诗歌,描写女性体香比较具体,且常常情色味很重。五代魏承班《渔歌子》有句“蛟绡雾縠笼香雪”,“蛟绡”即鲛绡,相传为鲛人所织的绡,极薄,“雾縠”指薄雾般的轻纱,雪白馨香的肌肤从薄纱中透出来,令人心动;晏殊《浣溪沙》的“粉融香雪透轻纱”,意思也差不多;大晏(晏殊)的句子又被小晏(晏几道)借用过来:“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小晏还有《更漏子》“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檀晕”指浅红色,卧在枕上的如花美人犹红似白,香气浓郁,充满诱惑。

  

  体香有各种类型,曹植《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是吐气如兰的温香;《汉杂事秘辛》“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是扑鼻而来的芳香;五代•和凝《麦秀两岐》“异香芬馥”,是馥郁芬芳的异香;刘过《浣溪沙》“谁把幽香透骨薰”,是慢慢渗透出的幽香;周邦彦《玉团儿•双调》“睡半醒、生香透肉”,是透肌而出的生香;辛弃疾《虞美人》“露华微渗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是美人出浴后散发的清香;《敦煌曲子词•竹枝子》“百步惟闻兰麝香”,是芳气四溢的兰麝混合之香。

  

  吴文英善写体香,有一首忆姬词《风入松》很有想象力:“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美人纤手在秋千索上留下的香气日久不散,竟然引来“黄蜂频扑”,可算是最为浓郁悠长的女人香。唐圭璋评论说:“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李清照有一首《丑奴儿》的艳词写的是她婚后的性福生活:“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在凉爽的夏夜,女主人精心妆扮,身着性感内衣,雪肌体香一起透露出来,似乎在有意招蜂引蝶。写女子体香的艳词,莫过于萧观音的《十香词》。《十香词》是十首组诗,分别描写女人身上十个部位,均以“香”字结尾: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发)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乳)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颊)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领边香。(颈)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舌)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口)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手)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煖白玉,雕出软钩香。(足)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阴)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元非噉沉水,生得满身香。(肌)

  

  女人的体香可以分为天然的和后天的两种,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发的天然体味,称为“天香”。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上说:“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结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实实在在有此一种,非饰美之词也。此种香气,亦有姿貌不甚娇艳,而能偶擅其奇者。”历史上最早以香气著称的女子,最出名的莫过于春秋时代的绝色美女西施。据说,西施身上便会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她沐浴过的洗澡水,被称为“香水泉”,宫女们都争先恐后地希望得到这种“香水泉”。如果把这种水洒在屋里,整间屋子都会弥漫着迷人的芳香。此外,还有汉武帝所宠幸的宫人丽娟,她玉肤柔肌,吹气胜兰,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体自生香,则是有史以来最早记载有天香的美女。至于赵飞燕同样吹气如兰,则是后天的熏陶。据说在乾隆皇帝的40个后妃中,有一个来自维吾尔族的美女,“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

  

  一般的女性想要拥有诱人的体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来增添身体的香气,以弥补先天不足。李渔承认了“国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认为薰染是正当的。“有国色而有天香,与无国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余则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载小妾薛瑶英,则是幼时长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发酵处理后做成内服美容丸),长大以后,肌肤柔润、玉体生香而青史留名(明•张潮《幽梦影》)。

  


  

  上述所列“十大标准”,主要是从外貌、形体的角度来说的。“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美女的外在的容颜体貌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其次,美女的内在的气质神韵也非常重要。这种内在美正是李渔所谓的“媚态”,“态之为物,不特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他认为,“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即便那些“状貌姿容一无可取”的女子,却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从”。不过,这种媚态是自然流露的,千万不可矫揉造作,“态自天生,非可强造。强造之态,不能饰美,止能愈增其陋。”美女的媚态或者说内在气质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韵味”,大概卫泳所说的美女的态(喜之态、怒之态、泣之态、睡之态、懒之态、病之态)、情(芳情、闲情、幽情、柔情、痴情)、趣(空趣、逸趣、别趣、奇趣)、神(神丽、神爽、神情、神困顿、神飘荡轻扬)、心等,就是这种内在气质的具体表现吧。

  

  再次,美女还要有端雅得体的服饰妆扮。女子的衣着穿戴,提倡洁和雅。“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衣服的色调要与人的脸色相协调,“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三分人才,七分妆饰。”女性人人都需要妆饰,修饰打扮最主要的是要得体,“饰不可过,亦不可缺,淡妆与浓抹,惟取相宜耳”(卫泳《悦容编•缘饰》)。

  

最后,美女还要兼有德行与才艺,做到德、色、才、艺的完美统一。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认为“德才色为妇人三不朽”;清人吴震生提出“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的标准;李渔认为,女子除了学会过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读书识字,又能懂得琴棋书画,兼通歌舞,才艺双全。这才是理想中的完美女人。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四大缺点”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西施——以其绝美的容貌和体态获得世人称赞,素得“四大美女”之首。名气当然也是最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句经典,便可见大家对她的认同。这位江浙美人。每天到溪边浣纱,其美态竟引得鱼儿都纷沉水底,故有“沉鱼”之美誉。其实,西施是大脚美人,平常喜穿罗衣长裙,以此遮盖大脚之丑。世人不明,还以为西施的“轻移莲步”是美不可言的。“沉鱼”之说,实是她在溪边看四下无人,将大脚板放入水中凉快。鱼虾见了,吓得惊逃水底了。

落雁:王昭君——是四美中最端庄而智慧的。出塞途中,她轻弹琵琶。她的美丽和琴音,竟把天上的大雁也吸引落下。“落雁”之说,由来于此。昭君的唯一缺点是削肩,所以她喜穿高肩垫的衣服,或加披风。这样别人一看。反而更显出她的独特气质了。“落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她肩上的披风温暖多毛,引得大雁误会是草窝。(另一种说法是昭君出塞途中,三个月没有洗头了。头像草窝)。

闭月:貂禅——喜欢焚香拜月。传说中,她一拜月,连月光也不敌其美貌,躲进云层中了。故说她有“闭月”之貌。其实是貂禅的耳朵是招风耳。她一拜月,竟扇得风起云涌。。。把月光都遮掩住了。但外人是不觉的,因为貂禅发鬓低垂,钗饰精美。特别是她耳垂下的珠环,在月下更是风情万种。。。引得不可一世的董卓与吕布也一起生情!

羞花:杨玉环——富贵而极具丰满之美的杨贵妃。生活是最优闲的。她最喜欢在后花园栽花观赏。有一天,牡丹开放,美艳无比。杨贵妃走近赞赏,突见众花全都纷纷收瓣低头。。。后来传出去,大家都说:是她的艳丽连牡丹见了,也自愧不如。“羞花”就传开了。其实,杨玉环是有很重的狐臭的。想来,只不过是牡丹被她的狐臭熏得“羞花”了!但佩服的是杨玉环并未因此灰心。而是叫皇帝搞了个“华清池”,每天不停的洗,狐臭是掩盖了。还因此赢得“贵妃出浴”的千古美态。“侍儿扶起娇无力”,李隆基还不不神魂颠倒?杨美人自然就“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啦。

 


    1、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音zhi)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沉鱼”西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落雁”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3、“闭月”貂婵。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羞花”杨玉环。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现代美女的标准

 

面容的“黄金分割”

瓜子脸上部略圆,下部略尖,形似瓜子,一般又称为鹅蛋脸。

在众多脸型之中,瓜子脸是最美的一种脸型。

理想瓜子脸的长宽比例为34∶21。

脸的审美,主要是指脸部五官的比例是否协调,而中国古代画家画人像时总结出来的“三庭五眼”的精辟概念即定义了面部的标准比例关系,国际上通称为面容的“黄金分割”——1:0.618。

脸部的定义:脸部是由覆盖在面部骨骼的表面的面部肌肉形成的外观。

脸部的位置:脸部五官的位置重要的是互相的比例关系,“三庭”是指将面部纵向分为三个部分:上庭、中庭、下庭。上庭是指从发际线至眉线,中庭是从眉线至鼻底线,下庭指从鼻底线至颏底线。如果“三庭”正好是的长度相等的3等分,这样的面部纵向的比例关系就是最好的。

“五眼”是指以自己的一只眼睛的长度为衡量单位,在面部横向分5等份。

“三点一线”是指眉头、内眼角、鼻翼三点构成一垂直直线。

“四高三低”是指作一条垂直的通过额部-鼻尖-人中-下巴的轴线,在这条垂直线上,“四高”即额部、鼻尖。、唇珠、下巴尖。“三低”是两个眼睛之间,鼻额交界处必须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沟是凹陷的,美女的人中沟都很深,人中脊明显;下唇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共3个凹陷。

脸部的类型有纵向和横向分类:

纵向分类

上庭长:中庭和下庭长度相等,而上庭略长,即额头偏长。

上庭短:中庭和下庭长度相等,而上庭略短。

中庭长:上庭和下庭的长度相等,而中庭偏长,即鼻子较长。

中庭短:上庭和下庭的长度相等,而中庭偏短。

下庭长:中庭和上庭长度基本相等,下庭长度偏长,即下巴略长。

下庭短:中庭和上庭长度基本相等,下庭长度偏短,即下巴略短。

横向分类

两眼距离远、两眼距离近。

脸部的修饰:上庭长:运用阴影色在前发际线的边缘,利用深色色性产生收缩、后退的原理,使额部显得缩短。另外也可以采用留刘海的方式。

上庭短:吹高前发,将额头露出来。

中庭长:鼻头略长者可用阴影色或颊红色从鼻中隔向上晕染,只要颜色使用得当,就可以产生缩短鼻尖的感觉。

中庭短:矫正的方法是将提亮色从眉心晕染至鼻头,过短的鼻型还可以一直拉至鼻中隔,鼻侧影从鼻翼一直延伸至眉头并且互相链接,在鼻梁处可用高光色提亮。

下庭长:用阴影色在下巴底部及两侧从下向上晕染,使之产生收缩的感觉。

下庭短:将提亮色集中在下巴尖端,靠近底部色度浅,向上与基础底色相柔和,利用人们的视错觉,产生延长下巴长度的效果。

两眼距离远:画眼线和眼影时尽量向内眼角描画。眉头距离不要处理得太远。

两眼距离近:眼线和眼影尽量向外眼角延伸,内眼角尽量忽略。眉头不要处理得太近。

 

胸部的美学基础

乳房美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女性的胸肌虽然较男性来说很薄弱,但要获得健美的乳房,必须有健美的胸肌作基础。女性胸肌健美的标准就是结实、柔软,并且富于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关注女性乳房的美。

漂亮美观、起伏有致的乳房是女性胸部曲线美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丰满健美的乳房是成熟女性的标志,是女性魅力的表征。什么样的乳房才是理想的乳房呢?对于女性的

 

乳房是否发育良好,我们一般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外形;大小;挺拔程度;位置高低;两乳间的间距大小;乳头的大小和乳晕的面积,以及它们的颜色。我国美学及美容专家认为,中国青年女性的乳房美标准主要包括乳房的部位美、乳房的形态美两个方面。

1. 乳房的部位美

乳房位置适中,在第二~第六肋骨间(根据乳房位置的高低进行划分,是指乳房位于第五肋骨以上者,正如积奇所形容的“上一分则艳媚”,略高于标准位置的乳房让人看来觉得有朝气、有精神、有活力,自然也让人觉得太具挑逗意味,显得“艳媚”;而乳房位于第五肋骨之下者,与高位乳房给人的感觉相反,无论它丰满与否,因它总是有种低垂感,令人觉得丧气,所以在积奇看来“低一分则庸俗”。)内界为胸骨旁线,外界为腋前线。长在这个位置的乳房让人觉得恰到好处,端庄典雅,温柔可人;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多重视中正平和之美,这种生长位置也是极其符合中国人中庸之道的美学观点的;这也就是积奇所谓的,“生长部位也非常的雅巧”。

一个中等身材的女性,乳房基底直径为10~12厘米,乳房高度为5~6厘米,是最为美丽的乳房。乳晕直径约为4~5厘米,发育良好的女性乳房,乳头大,表面略呈桑葚状外观;乳头的位置在乳房美中起着重要作用:乳头大略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骨至第五肋间范围;乳头与奇妙的黄金分割率:0.618有着密切的联系,乳头连线是锁骨平面至双腹肌沟中点平面的黄金分割线,乳头处于黄金分割线上的这种乳房的位置无疑是最完美的;乳头呈圆柱状突出于乳房表面,且略向外翻,两乳头距离大约为20~40厘米,乳头到胸骨中线的距离为10~13厘米,距胸骨切迹20~40厘米,距乳房下皱襞5.0~7.5厘米。随着人的身高的增长,各个部分所要求的数据指数应跟着相应提高,但比例是不变的。西方人的营养结构和身体素质与中国人不同,西方女性的胸部明显要比中国女性的丰满,中国女性切不可盲目追风,不考虑自己本身的特点;中国女性应具有中国传统的蕴藉含蓄之美,乳房以丰满、健美、柔韧,不大不小为美。


2.乳房的形态美

整个乳房的形状呈半球状或小圆锥状,丰满、匀称、柔韧而富有弹性,皮肤有光泽的乳房形态最富于美感。根据乳房前突的长度,可以将乳房形态分为四型:圆盘型、半球型、圆锥型和下垂型。

圆盘型:乳房前突的长度小于乳房基底部周围半径。乳房稍有隆起,其形态像一个翻扣的盘子(乳房前突约为2~3厘米),胸围环差约12厘米,看上去不算丰满,着衣时难见乳房形,不够理想乳房美的标准。女性圆盘形乳房约占百分之十五,多鉴于青春发育初期女青年。

半球型:这是中国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状,这种形状的乳房前突的长度等于乳房基底部周围半径(乳房前突约为4~6厘米),胸围环差约14厘米,属较美观的乳房,着衣时可见到乳房形。其形态像半球型,乳房浑圆、丰满,是中国女性最美的乳房。青年女性中半球形乳房约占百分之五十。

圆锥型:乳房前突的长度大于乳房基底部周围半径(乳房前突约为6~7厘米),胸围环差约16厘米。乳房与胸壁形成的角度小于90o,乳峰前突且微微上翘,无论着何种服装,都能显示出它的丰腴感。

下垂型:乳房前突的长度更大,呈下垂形态。从医学美学与美容观点,前三种乳房是正常的、健美的;尤以半球型乳房圆周半径高而相等,像一个丰满的半球状,是最美的乳房形态。中国传统的审美习俗是以圆与柔为美的,圆不仅有着对中国人追求的“圆满”的喜好和希望,更有着一种对事物线条的挑剔。这种对半球形乳房的情有独钟,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不无关系。

 


纤腰

标准腰围=身高×l/2 - 20

比例恰当、粗细适中、圆润、灵活,体现活泼青春之美。

腰的美学评价:根据腰部的围径、肌肉的弹性,可以对腰部进行如下的美学等级评定。

 

+++级:黄峰腰,指数为31或以上,肌肉弹性好。

++级:腰比较细,指数在28~30之间,无肌肉松弛现象;

+级:腰比较细,指数在26~27之间,无肌肉松弛现象;

+级:腰围中等,指数在21~25之间,无肌肉松弛现象或松弛状况不明显;

-级:腰围粗,指数在16~20之间,肌肉比较松弛;

--级:腰粗,指数在11~15之间,肌肉松弛较严重;

---级:腰粗大,指数在0~10之间,肌肉松弛。

玉腿

膝盖是足底至肚脐间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头顶到脚踝的黄金分割点。

合乎这个比例,一双玉腿就被认为是修长匀称的。

第一就是长;长腿之中,又要分出大腿美与小腿美;大腿丰,小腿劲,大腿短,小腿长,比例平均就少变化,有变化才有曲线之美。理想优美的双腿在并拢时,双腿间只有四点接触,即大腿中部、膝关节、小腿肚和脚跟。这样的双腿所形成的既有接触又有间隙的姿态,才能构成丰隆有致的健康明朗的腿形之美。

 


美臀标准

从比例上来说,臀围与身高的比例大约为0.553,较胸围大约多出2厘米,与腰围的比例大约为1.43。

概括来讲,美臀的标准应该是:丰润圆翘、球形上收。具体说,健美的臀部应该中等偏大,圆滑、丰泽、富有弹性而且上翘,曲线柔和流畅,皮下无过多的脂肪。


中国现代十大美女

1、永远的东方美人林青霞:

林青霞像是一个中国美女的标尺,女人身上的美丽、温柔、智慧在她身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说到林青霞的中国特点,不得不提到她中国式的美丽,鹅蛋型的脸配上黑黑的浓眉,直直的鼻梁,加上佩德罗娜式的下巴,脸上不见一丝化妆的痕迹,俨然是一个大家闺秀。不管是当初那个才出道时的青霞,还是如今已为人母的她,总是给人留下温柔美丽的印象。她还是一个好贤内助,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能够全心全意地奋斗事业。林青霞可以说是不少女明星"上岸"后要学习的榜样,她的贤惠就连邢李原的前妻都赞不绝口。

2、神仙美女超凡脱俗刘亦菲:

有人说,刘亦菲的脸形很有特点,有一种现代美。符合金庸武侠剧"能够现代就尽量现代"的要求。但从五官、外形和气质上讲,刘亦菲其实更中国。她的脸形最接近于中国传统美女标准"鹅蛋脸"。她罕见的丹凤眼型也为她增色不少。而且,她长长的睫毛令摄人心魄的凤眼更具灵性,而弯弯的新月眉更增添了古典的韵味,俨然一个十足的古典美人。倘且,她的美绝不咄咄逼人,充满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

 


3、东方珍珠李嘉欣:

也许,李嘉欣是所有上榜美女中最不具备中国特色的。因为她有着一半葡萄牙血统。由于这样的西洋血统,使她五官的立体感非常强,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女人。如果用"三庭五眼"这种传统而典型的中国女性脸部结构标准来衡量李嘉欣并不太合适,因为她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她是时尚的,是国际的。尽管如此,也丝毫不影响李嘉欣多年来蜚声香港及海内外影坛。相反的是,她甜美的与生俱来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亚洲女性美的典范,那种冷而不傲、艳而不俗的气质让她当之无愧的被冠以"东方珍珠"的美誉。

 


4、古典美女陈红:

陈红的古装扮相尤其美丽,她非常中国的化妆,楚楚动人的女性气质,以及柔弱纤细的身材,使她在演绎古装美女的时候游刃有余。一部《大明宫词》让很多人记住了陈红,令我们难忘的不是她非凡的演技,而是剧中太平公主那冷艳逼人、雍容华贵的美。陈红的五官并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的五官,甚至有较强的现代感。但一说到陈红,人们总是用"古典美女"来形容她,这与她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中国"魅力有很大关系。

 


5、东方美玉张曼玉:

每每看到张曼玉,总会诧异于她那一份气定神闲的感觉。她的这份雍容,完美地融合了法国的优雅与东方的含蓄,同时带有东方的素静神韵和西方的明艳光彩。这让她既能游弋在欧洲的街角巷尾,吐着淡淡烟圈说着陌生的语言,浑身散发着独立自信、深谙世故的西式气质;又能忠诚而勤奋,绝不飞扬跋扈,内敛而气定神闲,极像一块东方美玉。她在东边和西边交替浸润,疏离,在观察中积累着感悟,从无虚饰与矫情,自然流露她清澈而深沉的内在气质。张曼玉将东方女性的知性温婉与西方女性的独立性感和谐的综合,开创了美丽的新境界。

 


6、亦现代亦古典张柏芝:

张柏芝拥有林青霞的清纯、陈慧琳的另类、李嘉欣的高贵、张曼玉的冷艳及莫文蔚的性感,被誉为"美人混合体"。当年,她在出演了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后便大红大紫起来,成为了新一代的"玉女掌门人"。张柏芝的皮肤晶莹剔透,脸型非常标准,那种完美五官让人陶醉。张柏芝亦现代亦古典,特别是她的杏眼和浓眉,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

 


7、大眼美女赵薇:

根据有关专家的测量,赵薇的五官比例极符合"三庭五眼"的中国传统美标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尤其突出,属于传统的大眼美女。"三庭五眼"是很典型的表达中国女性的脸部结构方面用得最多的标准。"三庭"是指发际到眉际为上庭,眉际至鼻的下端为中庭,鼻的下端至下颌为下庭,这三庭基本相等,是面孔美好的起码标准。"五眼"则指脸的宽度等于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之间的宽度等于一个眼睛宽度,两眼左右各有一个眼睛的宽度。

 

8、玉女掌门人周慧敏:

她被冠以"玉女掌门人"的称号。一直以来,这位第一代玉女始终恪守笑不露齿的古训,拍照婉约朦胧,唱歌情深意重。一直都觉得周慧敏很有"古墓派"的嫡传,神仙美女,不食人间烟火。在这个烤瓷牙充斥的年代,仍坚持以"四环本色"示人,可见她的确是一个很有主见、坚持自我的漂亮女人。就像赫本60岁的时候,在她的眼神里还能找到小姑娘的矜持和清纯。所以慧敏一直会美到老。因为她是气质型的美女。气质是天生的,而清纯的气质更是上帝的宠爱。隐退,复出,相貌不老,为人处世却越发的平和,重拾旧时才艺,更让这个漂亮的babyface女人秀外慧中。


9、美目盼兮赵雅芝

如今的赵雅芝已成了几个孩子的母亲,虽说青春已逝,年岁摧人老,但她依然"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似乎并不曾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反倒有一股成熟的女人味令人惊艳。更让人惊奇的是,她温婉的气质却依旧令人如痴如醉。现在的赵雅芝更让人想起一句话--"不老的传说,不死的红颜"。20娇俏可人,30风华绝代,40美人依旧,50红颜不老,时间在赵雅芝这里停住了脚步。

10标准美女范冰冰

范冰冰,1981年9月16日出生于山东青岛,不久后随父母定居烟台,初二时以优异的音乐成绩跳级到烟台一中高一年级音乐特长班;1996年考入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在校期间与刘雪华合作拍摄了电视剧《女强人》,出演男主角邵兵的未婚妻一角,被刘雪华相中,推荐给琼瑶,1997年参演琼瑶剧《还珠格格》,并与琼瑶的经纪公司签约;2000年签约于王京花公司,年底王京花出任华谊经纪公司总经理,范冰冰随之加入华谊;2007年6月成立范冰冰工作室。


欢迎阅读,谢谢打赏!

关注宰相传媒 一起涨姿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