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含中印边境洞朗事件分析)

2017-08-28 宰相传媒





1
印度基本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上合组织。




2
印度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印度的政治制度虽脱胎于英国,但和英国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度的政治制度是带有中央集权制特点的联邦制,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及议会选举等。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议会民主制对其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它几乎与印度文明史并续至今,它是一种印度社会独有的,并且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它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尽管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以消除种姓问题,但种姓制度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与政治进一步结合,导致种姓政治化和政治种姓化,并对印度的政治发展产生着消极影响。

任何一种外来的政治制度在移植到本土时,都要与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发生碰撞、摩擦、同化、融合,因而产生新的特点。英国殖民主义者来到印度的同时,也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移植于印度,以巩固其殖民统治。但印度的政治制度虽脱胎于英国,但和英国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带有中央集权制特点的联邦制。印度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结构为联邦制。英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的,但是它是典型的单一制国家,而印度是由22个邦和6个中央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印度实行联邦制,这是由历史、社会、宗教、文化和语言因素所决定的。印度是一个民族、宗教、语言、种姓多样性的国家,这是长期形成的历史事实。英国殖民主义者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种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的混合体。他们声称,正是英国的武器、英国的行政机构和英国的文化把它们联合成这一混合体。一旦这种联合力量撤出,印度将分裂为无数个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其中每一个都与其他集团相争。这里固然有掩饰、美化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卑劣意图,但是,印度民族、语言、宗教等的多样性及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印度之所以采取不同于英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选择联邦制的因素很多,但构成国家的多元单位是主要原因之一。印巴分治时,根据蒙巴顿方案,组成印度的是16个省和500多个土邦;另一种说法是9个省和500多个土邦,而土邦在殖民统治时期,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所以,面对这一局面,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印度只能选择联邦制的国家结构了。建立联邦制国家也是缓和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的需要。由于印度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语言多样,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悬殊,况且每一个大的民族都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范围,给印度行政区划调整带来了较大难度。因而如果印度在建国之初不顾现实国情,强行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势必激化民族、宗教冲突,导致国家的分裂。所以,建立联邦制的国家,也是印度各个民族和宗教为建立统一的国家相互妥协的结果。印度实行联邦制,但带有许多中央集权特征。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印度只有联邦制门面、没有联邦制实质,实际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被称为印度宪法之父的印度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安倍德卡尔对此评论说:“虽然宪法是一部联邦制宪法,因为它确立了某种由中央联邦和周围各邦组成的可以被称为二元政体制度,二者在宪法赋予它们的各自领域行使最高权力,但宪法避免了严格模式的联邦制??并根据时间和环境的需要既可能是中央集权制的,也可能是联邦制的。”实际上,印度政治制度既具有联邦制要素,又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而且权力中心在联邦政府,因此,可以叫做带有中央集权制特征的联邦制。

  其次,印度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作为原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的印度选择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议会民主制。但是与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相比较,印度的议会民主制也有自己的特色。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其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形式。而印度在独立后,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并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并于195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新宪法的诞生意味着“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标志着印度人民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沉重锁链,实现了近两百年的自由独立梦想。印度在独立后,在制宪会议内外,关于国家应采取何种政治体制,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曾发生过争论最后,根据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的意见,印度宪法确立印度国家政体为议会民主制。这既继承了独立前英印帝国的遗产,又深深打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烙印。虽然印度接受了英国留给它的议会民主制,但是印度政治体制的建立也参考了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实例,并制定了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印度宪法坚持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建国原则,同时规定,印度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制。这样一部宪法,对于刚刚摆脱殖民主义奴役的印度来说无疑是历史前进的一大步,它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在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和劣势人群的权利。

  第三,印度的多党制及议会选举。在政党制度方面,印度并不是简单照搬英国的两党制,而是实行不同于英国的“一党独大,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虽然两国的议会都是由国家元首和上、下两院所组成,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英国的议会是由国王、上议院(贵族院)和下议院(平民院)三个部分组成,而印度的议会是由是总统和联邦院、人民院所组成的,虽然总统本身并非议员,但是其作为国家元首,在议会的组成和立法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其仍是议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议员的产生方面,英国的下院由全国各选区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而印度人民院中的525名议员是按照人口在各邦划分选区,采用直接、自由和秘密投票的方式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另外的20名议员代表中央直辖区,其产生方式由议会以法律规定,或直接选举或由总统任命,此外还有两名议员由总统从英裔印度人中任命。英国议会上院(贵族院)的议员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因功受封的终身贵族、卸任首相、上诉法院法官、大主教与主教等世袭和任命的人员组成的。而印度议会联邦院的250名议员中有238名是由选举产生,其余12名则由总统任命,任期6年且不得被提前解散。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中国一同侧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但是,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与“中国在秦代以后形成了一个大统一的局面,且合多分少”的状况不同,“印度在历史上,统一的局面,甚至是部分的统一,凤毛麟角。”政治上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古代印度政治制度的分散与不统一。外族的频繁入侵使古代印度政治制度中掺和了不少的外来成分,经过长期的吸收和融合而成为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英国人独占印度统治权后,殖民者有意识地将他们的政治制度嫁接在东方国家的体制之上,建立了完整的殖民统治制度。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外族的频繁入侵,尤其是英国独占印度统治权,建立完整的殖民统治制度等深深影响了独立后的印度政治体制。

 


印度现行政治制度的形成,同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统治密不可分。英国人将宪政制度带到印度,改变了印度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统治地位,培养了印度人的宪政观念。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同时,印度许多民族主义者都曾受过英国的教育,崇尚西方议会民主制。1950年1月26日,终于在制宪会议举行了12次会议后,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印度宪法确立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

 


印度的立法机构分为联邦和邦两个系统。联邦议会由总统、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联邦院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辖区,其中大多数议员由各邦立法院议员按比例代表制,以单记名可转让的投票方法间接选举产生。人民院代表印度人民,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般情况下,人民院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即印度的“大选”。印度实行普遍选举制,规模巨大,也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印度人民院议员的选举实行相对多数制,这常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政党和各候选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甚至会歪曲选民的意志。不仅如此,在印度的选民中,存在着一支庞大的文盲队伍,虽然印度选举委员会为参加竞选的每一个党派和每一个无党派候选人都分配了各自的选举标志,但是这对真正有效反映民意还是有很大缺陷的。

联邦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行政监督权、修改宪法权、弹劾总统权和其他一些重要权力。具体说来,一、立法权。印度的联邦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关,其立法范围几乎包揽了国家所有的重大事项。邦议会制定的法律只有在与联邦议会的法律不相抵触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联邦议会还单独拥有剩余立法权,即有权就三个职权表(《联邦职权表》《各邦职权表》《共同职权表》)中未列入的事项立法。在某些情况下,联邦议会还可以为各邦立法。二、财政权。人民院具有监督政府财政的权力,联邦院对财政法案几乎没有任何监督权。除财政法案之外,对于其它事项的立法,联邦院与人民院居于同等的权力。任何一院都有权修改或否决另一院通过的法案。如果两院的不同意见最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时,由总统召集两院联席会议,用简单多数表决的办法作出决定。在人民院通过的财政法案中,最重要的就要算政府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了。财政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施政方针,如果被人民院修改或否决,则意味着修改或反对政府的施政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集体辞职。三、行政监督权。包括:1、倒阁权。政府在推行政策是必须同议会多数保持一致。如果议会不同意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方针,则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一旦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表决,那么政府就必须集体辞职,否则就要建议总统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的议会决定政府的去留。联邦院不具有倒阁的权力,即使它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表决,也没有法律效力,但有时它通过的某些决议也会使政府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2、质询权。议员向政府总理或部长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询问并要求答复的权力,在形式上是向政府询问关于某一事件的内容和处理情况,实际上也是监督政府的一种方式。四、修改宪法权。人民院和联邦院均有修改宪法的权力,但实际上过多使用这一权力的是人民院。(宪法修正案必须要有各院议员总数的2/3多数出席并参加表决,并须取得各院议员总数的半数以上投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必须由两院各自通过才能有效。在修改宪法问题上,印度议会两院的权力是平等的。五、弹劾总统权。如总统违反宪法,议会可通过弹劾案将其罢免。议会两院都有提出弹劾的权力。由提出弹劾案以外的另一院审理。宪法对弹劾程序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

但是,议会其实并无真正的权力。前面提到的议会的种种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手中。议会的作用只不过是使政府及其政策合法化罢了。因此,议会所起的仅仅是一种“橡皮图章”的作用。议会最重要的职权是制定法律,但这种权力几乎已经有其名而无其实了,因为政府不仅控制着全部法律制定过程,而且也控制了法案的倡议权。议会两院中的绝大部分法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在外交方面,议会形同虚设,政府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决定根本就不通过议会。议会实际上也并不真正拥有财政监督权。实际上如果没有征得政府的同意,议会只能按政府的要求批准拨款法案。议会监督政府的最重要手段,就算“倒阁权”了。但这种手段也难使政府倒台,因为只要执政党在人民院拥有多数,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不可能获得通过。

 


印度宪法规定,联邦之行政权属于总统,但又规定设立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在总统行使职权时协助总统。因此,总统只是名誉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总统的作用要在国家处于严重动乱或者发生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政府危机时,才能表现出来。印度的行政实权掌握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手中。印度宪法中虽无内阁的设置,但它确实部长会议的领导核心,一切重要的政策由内阁制定和执行,内阁是印度国家机器的轴心,而总理又是内阁的主宰,内阁的一切活动是在总理领导下进行的。印度行政机关的组成方式以及议会与政府的关系,基本上是英国议会制政府的翻版,只是一些称谓不同。印度宪法第75条第1款规定:总理由总统任命,部长由总统根据总理建议任命。实际上,印度总统与英王一样,在总理人选问题上,没有任何自主权。只能任命人民院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在人民院中没有一个当能够获得多数的情况下,总统则任命几个政党联合推选的领袖担任总理。其实,就连总统本人也都是由总理提名的。政府的所有部长是由总理提名的,总统无权干涉。所谓由他任命,不过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总理有权任意改组内阁和决定部长的去留。宪法对部长资格的唯一规定是所有部长都必须是议员。宪法规定:“部长会议对人民院集体负责”。因此,所有部长在内的整个政府对人民院集体负责,全体部长共进退。如果人民院通过了对一位部长的不信任案,整个部长会议就要集体辞职。议会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与印度社会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它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就是印度国大党的一党统治,严格的政党纪律,以及委托立法制度盛行。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实行联邦制,但是印度的联邦制是单一制特征很突出的联邦制,它仿效的是加拿大,而非美国,甚至宪法不使用“联邦”,而使用“联盟”。印度的国家结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内部离心倾向使其不得不实行联邦制,又不得不加强中央权力。印度独立前夕,土邦同英属印度不统一。英属印度由英印总督管辖,土邦由英王统治。土邦与土邦之间、土邦与英印之间相互独立。其次,印度社会的特点(凝聚力差)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上长期遭受异族频繁的入侵和征服,形成众多的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缺乏统一的力量。印度教虽然使印度拥有较多信徒的宗教,但内部派别林立,不断分化,不同派别教义不同或相反。各种姓间相互对立,相互隔绝,且分裂为无数的亚种姓。印度教文化没有一个中心。皇帝的地位没有婆罗门种姓高,对于笃信印度教的人来说,皇帝不具有无上的权威。再次,印度有一个强大的国大党,一直坚持建立统一国家的主张。最后,民族解放斗争促成了印度民族观念的形成,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在印度,联邦的公民资格是统一的,宪法是统一的,联邦议会有权增设、撤销邦的建制或改变邦的边界。印度联邦议会、联邦行政机关虽然同各组成单位的议会和行政机关在宪法规定的各自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互不干涉,但中央权力较大,个组成单位权力较小。因此也可以称其为准联邦、半联邦或中央集权的联邦。印度联邦是一种新型的联邦。它不同于自由放任型联邦,联邦中央和各组成单位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互不干涉,相互独立。它类似于合作型联邦,联邦中央和各邦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相互合作,相得益彰。印度联邦还可以称为管理型联邦,联邦中央对地方有很多控制渠道,在必要时,还可以将联邦制转化为单一体制。印度宪法的这一特征是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所要求的,因为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政府,便难以调动全国的资源、技术和劳动力,形成全国畅通无阻的市场,势必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形成。

 


印度政党数目之众多,种类之纷繁复杂,形态之变幻莫测,勘称世界之冠。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国大党长时间地、单独地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但其权威和力量不断遭到削弱。各政党不断发生分化、分裂、背叛和重新组合,政治阵线变幻莫测。具体原因是:一、各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长远的奋斗目标,是由不同意识形态、代表不同阶级、阶层、民族、宗教、语言集团利益的派别和人员组成的,他们聚合在一起只是为某种短期需要或策略所驱使。二、一些政党和派别以个别政治家为核心运转,群众基础薄弱,也缺乏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纪律,因此政党行为往往为个人的好恶、见解、关系和情感所左右。

 


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而且她的大部分居民划分为许多相互隔离的种姓集团。从西方式政治制度在印度确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处理种姓、教派和种族问题。政治制度与种姓、教派和种族问题的结合,构成了当代印度政治的最突出特点。在西方,政治制度以政党、竞选、宣传鼓动为特征,社会各利益集团组成政党,各政党为政权而竞争。但是,印度社会缺乏这样的前提。种姓作为规范人们的等级集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印度政治和政党制度中,种姓因素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一切因素,甚至思想意识的因素。没有一个印度政党能逃脱种姓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党往往是这一种姓,或哪一种姓或几个种姓的党。”许多政党的组成并非基于共同的信仰,而是基于对种姓的忠诚。因此,也有人说“印度最大的政党是种姓”。种姓不仅影响政党的构成,也影响到投票、竞选以及领导人的任命。由于政党一般都有种姓背景,以政党为中心展开的从村落到中央的各级选举势必成为各种种姓集团的较量。印度盛行多种宗教,且对人们影响深。例如,政党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教派基础之上的,国大党的大部分成员属于印度教徒的民族资本家、高利贷者和知识分子。除此以外,印度教徒借助宣传和复兴印度教文化传统等手段以促使民族意识的觉醒,印度民族主义运动虽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但是却导致了印巴分治,民族分裂。而印度的部族不仅人数少,而且多居住在山区、森林或峡谷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在社会和文化上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印度“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具有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血缘关系是部族内重要的纽带。大部分部族民不属于印度教徒,属“不洁净”的人,或是印度教的低种姓集团。他们反对印度教文化、对维持自身文化统一性有着情绪强烈。因此,与种姓印度教徒和其他较大的民族有矛盾,对中央政府和现行政策不满。

 


综上可以看出,印度政治制度兼具东西方特征。种姓、教派和种族问题根深蒂固,深刻融入了印度人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之中,它们其实是与现代西方式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原则相矛盾的。但是,印度将西方民主制度与其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宪政民主的框架和交涉妥协的平台,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3
纳伦德拉•莫迪简介,关于莫迪的争议



纳伦德拉·莫迪(1950年9月17日-), 出生于印度瓦德拉嘎镇(又译瓦德纳加尔),印度政治家,现任印度总理。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并连续三届担任此职。

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联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职。

2014年9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强调在世界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性并呼吁改革联合国。

个人简介

早年经历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09月17日生于孟买邦(现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镇,祖上三代都在当地经营一个小杂货铺,家境虽称不上小康,但也算丰衣足食。除了经营杂货铺,父亲还在火车站开了一个茶摊——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饮品。在家里6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从小就在那里帮父亲卖茶。从学校毕业后,他和哥哥也开了一个茶摊,自食其力,由“卖茶童”变成“卖茶人”。

莫迪在当地的学校完成了自己的中小学学业。老师这样形容他:“他在学习成绩上算不上出色,虽然有点内向和腼腆,但是偏爱辩论和戏剧表演。”也许正是这些特质,使得莫迪日后在应对媒体时游刃有余。同学眼中的莫迪是个有主见的人,做事情有决心、有毅力,而且酷爱读书。镇上有一座小型图书馆,莫迪是那里的常客,据说他后来将里面的书几乎全部读完。

课余时间,莫迪绝不只呆在茶摊上。出身于印度教家庭,他很小就加入国民志愿团组织的少年机构,在那里接受体能训练和教义熏陶。这给莫迪一生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留下深厚的烙印。

国民志愿团经历

上世纪60年代印巴战争爆发之时,小莫迪在火车站为路过的士兵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莫迪经常到志愿团驻地,帮助精神导师和讲师们洗衣、扫地、做饭,甚至料理他们的生活起居,累活脏活他都愿意干,深得大人们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开始,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团一员,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开始于他在国民志愿团的日子,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义者。

那时候,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莫迪经常乔装打扮。他最喜欢的装束就是戴上墨镜,贴上大络腮胡,用布包上头,打扮成锡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经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紧急状态和民主议题发表评论,这些文章的题目包括《透视紧急状态》《关于宪法改革的建议》《当违法成为一种义务》《印度言论的不自由》《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义》《揭露英迪拉的骗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坛引发广泛议论。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发生大变。莫迪等人的活动恢复正常,由地下转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愿团委任为古吉拉特邦一个区的负责人,他作为组织者的才能得到认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为志愿团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总部的宣传和联络负责人,负责与其他印度教组织及海外印度人的联系。

加入印度人民党

1985年,莫迪受到国民志愿团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党。经过三年多的锻炼,他于1988年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正式进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划与带领下,印度人民党赢得了1995年的全国大选,莫迪凭借其领导能力出任人民党全国秘书长。1998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提拔莫迪为人民党总书记。1999年,兼任人民党新闻发言人。

纳伦德拉·莫迪2001年10月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随后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该邦的经济增长率跃居印度首位。莫迪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让这个地方蓬勃发展,GDP增加了近两倍,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在竞选过程中,政治家的承诺往往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慷慨解囊,莫迪却谈及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让民众耳目一新。莫迪强调自己“茶农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对贫穷生活的见证与体验,他的背景和打拼经历也让印度人寄望他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当选总理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543个议席中夺得334席,获得压倒多数。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成为下一任总理。

2014年5月26日晚,纳伦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位总理。

当晚的就职仪式在印度总统府举行,由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主持,共有3000多名来宾。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全部543个议席中的282席,成为30年来首个拥有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而原执政党国民大会党仅获44席。莫迪作为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当选总理。就职仪式后,由莫迪任命的内阁成员也宣誓就任。


4
印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印度是不是一个国家?印度当然是一个国家,但是印度又好像根本不是单一国家,说它是好几个国家组成的“印度联盟”似乎更为合理。印度地广人多,其语言、宗教、人种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印度是一个多元社会,每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这些原因,让我们对认识印度增加了困难。

 


从语言方面来说印度便有着极大的多样性。印度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语言,有人可能一位印度人说英语,这是误解,其实很多印度人不会说英语。你看到的印度人说英语大多是新德里、孟买这样大城市的中上层阶级。全印度不到10%的人会说英语,英语在印度其实属于小语种。

 

印度虽然没有统一的国家语言,但他们的官方语言多到吓人,多达22种!而英语并不在这22种官方语言之列。在印度使用最普遍的是印地语,约有41%的人口使用,印度宝莱坞电影就多是印地语。据说当年印度建国时想将印地语推广成为国家语言,但遭非印地语区的反对,毕竟这是一个41%人口使用的语言,并没有过半数,要想完全推广开来还是有难度的。

 

如果说你还不能了解印度语言的复杂多样性,你只需要拿一张印度钞票看一看就都明白了。印度钞票正面印地语和英语,但背面却有15种语言!一张钞票上有17中语言文字,世界罕见!

 

由于印度语言的复杂多样性,印度国会开会时堪称世界奇观:印度国会开会配有近30种语言的翻译人员,每个议员都戴着同声传译耳机,好像联合国开会似的——实际上联合国开会也不会配这么多语种的翻译官。

 

从人口上来说,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按照现在印度人的生育速度不久之后必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大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种族多样复杂,不仅印度是这样,其实中国也是这样,只是因为我们汉人占绝大多数,以至于那些众多的少数民族容易被忽略。

 

印度的人种主要分为三种:雅利安人(72%)、达罗毗荼人(25%)和蒙古人种。从外观长相来说雅利安人较为高大,肤色较白;而达罗毗荼人肤色相对较黑;蒙古人种则和我们长相类似,印度东北地区以及锡金等地的居民大多属于蒙古人种,长相接近于西藏人。

 

就宗教而言,印度简直是一个宗教“制造工厂”,我们知道佛教就是诞生于印度的,还有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也是发源于印度。不过佛教现在在印度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了,只有不到0.7%的印度人还信仰佛教,倒是在中国被发扬光大。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80%左右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除此之外还有14.2%的人信仰伊斯兰教,2.3%的人信仰基督教,1.7%的人信仰锡克教,以及0.4%的人信仰耆那教。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耆那教。教徒崇尚裸体修行,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且不能杀生,连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也不能杀,这样一来耆那教徒几乎没有食物可吃了,恰好他们正是以饿死为荣——这是一个要人命的宗教。所以你能了解为什么只有0.4%的人信仰耆那教了。

 

而印度教虽然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但因为印度实行种姓制度,所以教徒又被分成很多族群。这样一来印度人从宗教划分上似乎也难以达成共识,仍然是多样而复杂。

5
印度历届总统与总理

印度历届总统


印度历届总理


6
中印边界对峙的本质是什么?



最近,中印边界事端再起。截至目前,印军停留在中国领土的时间已接二个月,但事态仍未解决。

 

有观点认为,莫迪上台后对克什米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会导致印度蚕食中国的利益。此外西藏“流亡政府”在印度,这会导致藏独势力越发猖獗。我认为,这是两个相关的问题。印度并不是不清楚中国的态度:如果他们要占领该地区,中国必然会采取行动。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主权利益。双方都在等着谈判,因为谈判是和平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印方要用武力解决,中国也同样会诉诸武力,这会导致冲突,甚至战争的发生。

 

印度挑起这起对峙,主要是出于国内的原因。莫迪想学邓小平,推动印度的经济改革,但其改革举步维艰,要么是没有实质性进展,要么是有进展(例如金融改革),但却激起社会的不满。当一个国家内部事务难以处理时,它就会在外面搞事情,这在历史上也经常发生。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印度为什么会这样,其行为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如果搞不清背后的原因,就无法理清问题的本质,更找不到有效的反制举措。

 

中国今天的克制并不是中国害怕印度,毕竟中国现在的力量比印度强大得多。只不过保持区域和平是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责任,如果能够和平解决争端,那将再好不过。这也并不是说,中国迟缓一点,就表明中国在向印方示弱。印度的国防部长说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1962年,中印发生武装冲突,印度失败)。同样,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印度人也是意识到这一点的。无论如何,强硬语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至于西藏问题,或许会因为中印的边界纠纷而变得更加复杂。西藏“流亡政府”在印度,印度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亡政府”的态度。在这方面,中国当然要高度关切。不过,笔者个人认为,这不太可能影响西藏地区的稳定。

 

笔者以前说过,中国处理中印关系的时候,要考虑到不把印度推向美国阵营。7月10日,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印度东部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如果这次中印边界两军对峙促进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结盟,这个后果对中国来说会比较麻烦。中国不搞结盟,只有“战略伙伴关系”。但“战略伙伴关系”与结盟不一样,战略伙伴是针对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而结盟是针对第三方,即“敌人”。

不过笔者认为,印度也不会很乐意成为美国的附庸。印度是一个大国,它不想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一旦成为美国的盟友,它就会失去外交方面的自主权。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它在外交上只是一个半主权国家,而不是一个完全主权国家。印度不会放弃完全主权,但为了对付中国,它在某些方面和美国、日本更紧密地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就会对中国非常不利。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则需要更多的智慧。

即使中国与印度发生局部冲突,也不会导致印度马上倒向美国,除非发生大规模战争。对印度来说,就像中国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印度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目前来说,西方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没有很多钱去印度发展投资,所以,中国的投资对印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在以往的外交争议中,中国国内常有人习惯性地主张制裁或者抵制对方。这次中印边界对峙事件也不例外,但这并不可行。中国已经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印度只进行了非常有限的工业化,基本上还属于一个农业国家。印度作为一个经济体,它的开放程度不如中国。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越高,它对外界的制裁越敏感,反之越封闭就越不敏感,比如朝鲜本身就是一个封闭国家,外面怎么制裁都没用。而制裁往往会引起被制裁国家民众的仇恨意识,民族主义情绪会高涨起来。

印度对中国本身带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失败。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就像中国对日本。此外,印度这个国家自身不够团结,语言有一百多种,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组织把国家组织起来,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民族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制裁印度,必然会激发印度的民族主义,使得印度更加团结,这对中国非常不利。何况,中国没有制裁这个传统。去年中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关系很紧张,中国也没有动用经济制裁。

中国对印度的了解远远不够。印度是一个文明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困境与机遇并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界倾向于研究中美关系,但是对美国也没搞清楚,更不用说印度了。无论在经济还是科技等领域,中国都在追赶美国,而印度也在追赶中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光看着前面的人,而忘了正在追赶自己的人,这会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作为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未来的关系走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最近中印边境的紧张气氛使得“中印十年之内必有一战”的观点又开始流传,但这种推测未必合理。

拿冲突的规模问题来说,小冲突并不见得是战争,例如印巴对峙,经常导致士兵牺牲,但人们并不认为这是战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和平崛起,不过,和平崛起并不是一点小冲突都不存在,而是意味着中国必须有能力控制区域性和世界性大战的发生。如果连一点小冲突都无法解决,那么就只能做投降者。实际上,像菲律宾挑起的南海争端、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争端问题上,中国与对方之间均发生了小冲突,但这些冲突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7
中印边境洞朗事件争端深度分析

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要比小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一般来说,大国并不希望周边还有其他大国,因为那会侵蚀自己的利益。

有人一看这话就很熟悉,美国就是这么干的,当年等于是肢解了苏联,有机会当然也想肢解中国。

其实中国也是如此,不过美国行霸道,中国行王道,不容易看出来。在讲中印关系前,先看看另一个例子有好处。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越南要求中国顶住西方压力,直接达成同意越南统一的决议。如果西方不同意,就继续支持越南完成统一,甚至要求中国不惜放弃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正那不是越南的发展计划)。

中国没有同意,而是劝说越南接受17度线,越南的统一要自己努力。可见当年中国领导人也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当年越南南方领导人正是黎笋。

中国后来帮助越南统一了吗?没有!中国只是帮助越南抗击了美国的侵略。当尼克松访华前后,苏联也看出美国在越南的窘境,出于争霸需要,开始大规模援助越南,而中国也顺势大大降低了援越强度。

越南统一后开始反华,企图依赖苏援完成建立印支联邦的宏愿,苏联也希望越南成功,好实现从南方牵制中国的阴谋。

中国的自卫反击战,其实就是要击破越南的幻想,肢解尚在襁褓中的印支联邦。因为这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从一点就看得出来,中国提出停止自卫反击战的条件是: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所以有人说中国养出越南这个“白眼狼”,这是不懂国际政治的想法。中国首先援助越南,那是要解决美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存在。中美和解后,是苏联帮助越南统一,而中国已经对越南开始防范。

国家行为有时不能说,要我们认真分析,用这个例子做引子,再来看中印关系,你会发现中国真的是腹黑,但是行为又绝对站在道义制高点,玩的是阳谋,阴谋是看不见的。

历史的包袱

有人认为发生在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奇怪的战斗,胜利者好像没有收获,而失败者得到了一切。真的如此吗?说这话的人,显然不了解当年中国在处理中印关系上的困难。

西藏自元代在中国直辖以来,历代统治都未能深入基层政权,而是管理西藏的上层。这样管理的后果,是一旦中央政权衰弱,西藏上层或有独立倾向,或可能投靠新主。由于清末英国人的入侵,中央政权在西藏的统治更显脆弱。

而印度独立后,中国还在内战。印度接过英国在西藏的权力,在西藏发展自己的势力。在亚东到江孜商路拥有治外法权和驻军,在西藏贸易上很有影响力,西藏通用印度卢比。

太祖指挥解放军进军西藏,面对西藏的复杂情况,也只能暂时不动西藏的政治结构,只要求西藏地方政权服从中央管理。只有在59年和尚叛乱以后,才开始在西藏土改,把政权渗入到基层,这是稳定统治的关键一步。

换句话,在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之时,藏民虽然获得土地,积极支持TG,但是在藏区和尚的信仰力量影响很大,消化西藏还要时日。不光对印作战后勤有问题,就是西藏这个“后方”,也有尚待巩固的问题。

毛说:一仗打出三十年和平。这三十年干什么?就是彻底消化西藏!印度就一直认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不想承认中国对西藏有完全主权。

从这个角度看反击战,当年的退兵决定就不难理解了。由于存在后勤困难和对西藏尚未稳定的控制,实际上中国的胜利确保了对西藏的控制,清除了印度在西藏的影响,而暂时放弃了藏南;印度虽然一时得到藏南,却完全失去了对西藏的影响力。

正是基于这个形势,加之中国的主要威胁其实在东边和北边,中国政府在此时提出了对印度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印度放弃对阿克赛钦的要求,中国可以放弃对藏南的要求。以利尽快稳定西南形势。

印度错判形势,又胃口太大,两边都不肯放弃,那么最终是什么结果呢?首先,阿克赛钦经过中国多年经营,已经不再会成为谈判筹码,而中国从未声明放弃藏南。今天的中国,只要借助好形势,收复藏南其实存在可能。

今天的大国谋略

今天的中国,实力与1962年已经大不相同了。下面分析一下中国今天可能的谋略——全是阳谋,基于道义。不要小看这两条原则,想把事情做的干干净净,还非要如此不可。

如果中国还想收复藏南,第一步当然不能像网友们想的那样——只要找好理由就出兵打。呵呵,别人不是傻子,这样做太LOW!

首先当然是通过削弱印度来寻找机会。从大国利益需求看,一个大国周边存在另一个大国,本身就不是稳定的形势。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其实是有自己的利益需求的,这一点不上台面,不多说。

这次中印对峙,国际上都明白是中国挺不丹,绝对道义制高点!有人主张打,也未必不可。不过以兔子的腹黑,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打起来,不但规模不好控制,还有隐患。隐患之一当然是打小了,就算赢了,对方不服;打大了,就不止洞朗了,规模不易控制。

隐患之二就是周边小国虽然希望中国撑腰,却不希望用打的方式,小国最怕有问题用武力解决。隐患之三就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利用,结果有道义制高点也可能被说没有了,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

那就没办法了?小百姓可能没办法了,高层不会,养那么多智囊干什么?国家现在其实正在各个层面给印度施加压力。关键是施加压力的同时还在抬高印度撤退的门槛,这就很有意思了。逼他撤兵不就好了吗,还定期公告印军越境士兵数量,不给他悄悄下台的机会。除了让不丹看清大哥我有办法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图谋——但不是阴谋。

玩梭哈吧——玩的就是心跳

从这次洞朗事件看,中国还有不少后手。比如这次外交部边海司对印度媒体说:如果洞朗边界成问题,那么中印各段边界都成问题。这一下相当“梭哈”,赌注又上去了。结果是什么?印度军方被迫大采购,因为弹药不够用。莫迪苦了,刚放废钞大招搞来的钱,转手多数进了军方口袋。他能不给吗?印度可是民主国家,国家安全有问题,不给钱那还不被反对党喷死。但是工业化要的钱呢?当年中国为此裁军百万呀。

梭哈的特点是,下一步的赌注还会大,不知针对印度什么弱点,印度还准备跟吗?莫迪的工业化还能正常进行吗?反对党不会撬他位置吗?

而且冲突地区远离中国核心,而印度受到巨大压力,国际资本还敢进去吗?没有外部资本的注入,印度工业化怎么继续?

一般来说,玩梭哈本钱大的心态好,加码余地大。印度还跟吗?

这是短期的,还有长期的。

带偏印度工业化进程,扶植制衡印度的力量

中国会希望印度完成工业化?别逗了。中国已经看清中国工业化对欧美日的极大冲击,那么印度一旦工业化难道不会对中国产生巨大冲击?我以为高层看得清这一点。

当然我们不能阻拦,也无法阻拦。但是可以带偏呀。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时,开始基本是服装鞋帽等“三来一补”,开始看不起,后来想通了。工业革命发端于纺织和服装鞋帽,那不是偶然的,这是基本必需品,也可以做成高端产品。广东前几年“腾笼换鸟”,少部分走向内地,出去了不少。

越南跟随中国最紧,拿到了不少,可是拿到最多的居然是孟加拉,印度拿到的少得多(考虑人均),这里面饶有深意。其实中国很明白,这是自己走过的路呀。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印度也是在92年开始这个转变),遵循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方向才是对的。而印度过去走了一条错误道路,由于想跨越式发展,印度优先发展了软件业,目前第二产业仅占25%,第三产业占了50%。现在印度没有引进到最能吸收劳动力的轻工产业,就很难调整其产业结构,也很难快速积累资金,还会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又带来社会容易动荡的后果。

那么孟加拉通过十年生聚,发展起来会发生什么?一般估计,孟加拉可以在2025年以前人均GDP超过印度。当然,重工业还是印度强。大大在2010年和2016年两访孟加拉也是不多见的。据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所”的数据,中国“移民”孟加拉的人数2013年就达到17.4万人。这当然不可能,因为他是把待一年以上就计入移民。

可见这是中国援外的最大力度的国家,几乎没有之一。考虑到一般要大量雇用当地人员的惯例,那么中国在孟加拉的工程使用的人力必然超过200万!

中国为何如此低调而大力援助孟加拉?做一个合理的揣测,一个繁荣了的孟加拉会对周边产生很大冲击,而它的周边正是印度相当落后的东北各邦。

历史上,巴基斯坦被肢解(孟加拉过去是东巴基斯坦),就是因为重点发展了西巴,而忽略了东巴,激发了东巴基斯坦的离心倾向,而为印度所利用。现在我们看到,印度的发展也忽略了东印度各邦,因此中国低调帮助孟加拉的发展,联想很丰富呀。

所以,拿下尼泊尔和不丹,并且帮助他们发展起来,要二十年,而孟加拉临海,帮孟加拉发展起来,目前看十年差不多了。帮助孟加拉,绝对道义,因此让印度东北各邦不满中央政府,也算阳谋。把印度周边国家搞富,会使印度的内部矛盾上升,尤其是毗邻的印度西孟加拉邦,主要由孟加拉人构成。假如印度东部各邦最后有分离倾向,中国真有收回藏南的机会。

这里面能看到阴谋吗?帮助别人发展不是阳谋吗?一带一路是公开的策略,印度自己不参加的,干我们什么事?至于网友们建议的向东部各邦反对势力秘密提供资金和武器,那是做不得的,那是搞阴谋,对一带一路大战略不利的。

其实网友们热议的兵指西里古里走廊,肢解印度,在没有帮助孟加拉和尼泊尔富强以前,不过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个走廊只存在于地图上,一旦被切断,印度必然强迫孟加拉借道,说不定还玩一手假途灭虢的把戏。但是当尼泊尔和孟加拉富强之后,他们对印度的警惕不会比现在东欧各国对俄罗斯的警惕更弱。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尼泊尔和孟加拉之间的西里古里走廊就真的只是个走廊了。那时印度将不仅担心中国的封锁,还要担心来自孟加拉和尼泊尔的威胁。这不是在开玩笑。


十年后,和中国友好的,参加了一带一路的,都发了,这种外部环境难道不会对印度东部有巨大影响,那是说谁的智商低呢?



8
中国官媒:若开战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全歼边境印军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发表针对印度军队非法越界的立场文件,表达了采取一切手段实现印度无条件撤军这一唯一结果的决心。

目前的局势逐渐明朗。中国的立场自始至终十分明确,那就是:双方对峙地区是中国领土,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已将中国与锡金的边界划得十分清楚。印度的立场表述闪烁不定,开始称中国侵入了印度领土,后又说洞朗地区是中不争议地区,印度出于自己的安全关切出兵帮助不丹维护主权。

国际社会总体上保持中立,但这当中另有玄机。西方舆论在涉及中国的地区摩擦中通常会一边倒并支持与中国对立的一方。这一次它们没敢公开偏袒印度,是因为它们都很清楚印度在胡闹,实在不好明目张胆跟在印度后面欺骗世人。

一个问题是,印度担心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公路威胁其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就可以不顾国际条约悍然进入他国领土吗?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类似的安全关切,如果各国都放纵自己越界维护本国安全,那么国际规则该如何安放,又让何人遵守?

现在印度公然挑战的是国家力量远超越它的中国。说实话,印度的鲁莽行动非常让中国人吃惊。也许是它的地区霸权主义在南亚膨胀惯了,西方舆论又长期抑中扬印,宠坏了它,新德里忘乎所以,以为可以把欺负南亚小国的那一套也用来对付北方的巨人。

尤其让中国人搞不明白的是,印度何以会觉得中国会选择忍受它的霸权主义行径,吞下它强行塞过来的苦果?

这一个多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行动起来,开展针对性部署。我们相信,解放军已经做好与印方军事斗争的充分准备,一旦战事开启,解放军必将以雷霆万钧之势给印度一个惨痛的教训。

那么为什么解放军迟迟没有动手?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珍惜中印边界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平静,不太忍心打破它。我们希望给和平一个机会,因此给印度方面留了认识事情严重性的时间。这是中国为维护中印友好关系以及地区和平稳定的一份善意。

中国一忍再忍,这份忍耐是为和平奉上的祭品,也是对苍生百姓的一份尊敬。在印度军队蛮横越界,拒不撤走的这一个多月里,解放军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但没有出击。莫迪政府如果把中国的这份善意看成是软弱,那么他们的愚钝和轻狂只能说是上苍安排好了来毁印度的。

莫迪政府不要煽动、欺骗印度人民,宣扬“今天不是1962年了”,“今天的印军也非当年的印军了”,好像现在到了印度雪耻的时候。今天的中印实力差距是过去半个世纪中最大的。在莫迪政府挑起战争的时候,请他们把自己既无力又无道的事实告诉印度人民。



9
中印两国关系十大猜想





人们期望一觉醒来,印度边防军人从中国领土上撤出,中印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残酷的现实提醒人们,印度政府在地区霸权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印度试图通过非法侵入中国领土,警告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让他们乖乖地成为印度的附属国,印度总理试图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在国际社会羞辱中国,以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中国面临痛苦的抉择,如果放弃国家领土,那么,将无法在国际社会立足;如果采取坚决行动,有可能使中印两国兵戎相见。中国始终苦口婆心,希望印度政府幡然悔悟,尽快将边防军人从中国领土撤出,中印这两个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携手并进,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事实正朝着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报道,印度军队正快速地向东北地区集结,印度政府将自己的先进武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北部地区,试图在东北部地区与中国决一死战。战争一触即发,未来中印两国关系将如何发展,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首先,这是一场短促出击还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既然印度边防军人不愿意从中国领土上撤出,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以武力方式将印度边防军人驱赶出去。现在人们的问题是,这场军事冲突将会是多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不谋求与印度全面开战,因此,这场冲突不可能是大范围的冲突,很可能是一个短促突击,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武力手段将非法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边防军人驱赶出去,战争很快结束。还有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战争可能是在双方冷枪冷炮中开始,也可能是在双方的冷枪冷炮中结束,充其量双方边防军人会进行阵地争夺战,但是,由于两国政府保持克制,战争不可能扩大化,战争也不可能持久地进行下去。换句话说,中印两国之间战争注定是一场边境冲突战争,战争的规模非常小,很可能会使两国边防军人交火之后迅速脱离,战争不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不可能变成残酷的阵地战。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中印两国发生边境冲突,那么,战争有可能会变成持久战。究其原因是,中国希望尽快结束战斗,但是,印度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印度之所以派出边防军人非法侵入中国领土,按照印度外交部官员的说法,是因为印度对东北部地区的“安全深表关切”,印度认为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建道路直接威胁到印度东北部地区,威胁印度通向东北部地区的西里古里走廊,因此,只要这种威胁继续存在,那么,印度就不会撤出自己的边防军人。印度边防军人非法进入中国领土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在边境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印度一定会在该地区长期驻扎,不会轻易地撤出非法侵入的中国领土。

从印度边防军人展开的队形和采取阵地防御措施来看,印度边防军人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不仅搭建起战壕,而且做好过冬的准备。换句话说,印度边防军人已经做好了在非法侵入中国领土长期驻扎的准备,因此,即使中国边防军人采取短促出击行动,将印度边防军人赶出中国的领土,印度军队还会卷土重来,中印两国这场边境冲突更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甚至有学者大胆预测,中印两国之间边境冲突有可能会演变成为类似于当年中越两国边境冲突,由于双方在边境地区修筑战壕,两国军队将会展开非常残酷的拉锯战,即使中国主动撤出阵地,印度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战略目标,从非法入侵中国土地上撤出。如今印度的战略布局与1962年印度的战略布局完全不同,印度是要长期控制非法侵入的中国领土,因此,如果中国主动撤出边防军人,那么,正中印度下怀。反过来,如果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坚决保卫自己的领土,那么,中印两国边境冲突将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这不是一场短期内可以结束的战争,这将会成为改变中印两国战略发展方向的大规模长期战争,战争有可能会让两败俱伤,中国被迫将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中国西藏南部地区,在中印两国边界部署大量兵力。而印度有可能会因为两国之间的边境冲突,导致国内矛盾不断积累,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可怕景象。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么,印度东北部地区有可能会重新回到巴基斯坦的手中,印度东北部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有可能会宣布民族独立,到那个时候,印度国内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动乱,印度联邦政府总理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而让这个国家彻底崩溃。

我们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控制边境地区的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场战争不可能是持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尽快结束战斗,恢复边境地区的稳定局面。如果印度纠缠不休,那么,将会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沉重打击。如果印度联邦政府总理错误地估计形势,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采取“掏心”战术,对印度的战略要地采取致命打击,到这个时候,印度联邦政府总理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将会给印度带来多大的灾难。

第二,两国之间的战争究竟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

中印两国都是核武器拥有国,如果战争的规模无法控制,印度在边境冲突中节节败退,那么,是否会孤注一掷,率先使用核武器呢?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明确宣布,中国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印度贸然使用核武器,譬如,把印度的核武器装载在印度火箭上,向中国发射核弹头,那么,中国军队不会置之不理。中国已经将自己先进的反导弹武器部署在青藏高原,就是防止印度政府丧心病狂,悍然发动核战争。中国从来都不惧怕印度使用核武器,如果印度胆敢使用自己有限的核武器,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地清除印度的核设施。

对印度联邦政府总理来说,狂热的宗教情绪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有可能会让他失去理智。到目前为止,印度新闻媒体一方面刻意渲染印度在常规武器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言之凿凿,认为中国不可能率先动手,采用武力方式驱赶非法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边防军人。印度国内这种极端的自信不知从何而来。如果对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忽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国家领土的决心,那么,印度有可能会铸成大错。中国不会发动核战争,如果印度狗急跳墙,在常规战争中处于下风,贸然向中国领土发射核武器,那么,印度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印度联邦政府总理和印度内阁主要官员都将会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世界人民的审判。对印度政府来说,如果准备使用核武器对付中国,那么,必然会铸成大错,如果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就是典型的自取灭亡。

中国的基本判断是,印度不能也不敢使用核武器。如果印度联邦政府动用核武器,或者试图在中国西北部地区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部队将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印度境内的战略军事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到那个时候,印度将会重新回到中世纪。中国希望印度政府总理头脑清醒,不要丧心病狂,在中印两国军事冲突中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印度联邦政府总理使用核武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那么,印度将会遭到不可逆的沉重打击。

第三,中印两国战争是否会变成代理人战争?

西方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巴基斯坦飞行员已经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言外之意,中国一定会和巴基斯坦共同对付印度,印度将不得不两面受敌。印度国防部长曾经大言不惭地指出,印度有能力打赢2.5个战争。中国和印度边境冲突是中印两国之间的事情,中国不希望其他国家参与其中,中国更不会在南亚次大陆发动代理人战争。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印度霸权主义狼子野心没有改变,印度甚至希望喜马拉雅山南麓小国出面继续与中国边防军人对峙,进行所谓代理人战争。这是一种故意将事态扩大化的表现,它说明印度在处理两国边界问题上缺乏诚意,也说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的霸权主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中国当然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如果印度纠集其他国家与中国开战,中国同样可以取得胜利。中国在处理两国边界问题方面不需要其他国家参与和帮助,但是,中国在处理中国与印度关系方面必然会有战略性思维。此次印度边防军人之所以非法侵入中国的领土,就是因为印度希望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奉行霸权主义,牢牢地控制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因此,印度要求喜马拉雅山南麓某些国家发表声明,支持印度在中国土地上采取不法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霸权主义表现,也是印度试图把中印两国边境冲突变成代理人战争的重要苗头。

中国当然不会允许印度把其他国家牵涉进来,中国也不希望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在两国冲突中遭受损失。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印度正在以自己极端不负责任方式把战争从两个国家扩大到其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考虑如何确保南亚次大陆地区安全稳定问题,中国必须考虑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的和平愿望。现在印度试图借助于其他国家对中国西藏南部地区边防军人形成包围之势,印度在锡金和不丹部署大量作战部队,印度最精锐的山地作战师在该地区已经部署到位,试图对孤军深入西藏南部地区的中国边防军人采取合围之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会愚蠢到被动挨打的地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会采取传统的阵地战,与四面八方的印度军人展开艰苦的阵地争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意识到印度试图利用自己已经吞并的锡金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必要的时候采取军事围剿行动让中国人民解放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会按照传统战术思路,与印度在狭长地带进行传统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充分考虑战略要地的重要性,高度警惕印度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在吞并国家的军事部署,尽可能地避免腹背受敌。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对其他国家介入两国军事冲突,但是,如果印度边防军人利用其他国家领土对中国发动袭击,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以还击,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其他国家的军事部署,早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掌握之中,如果印度军队不停止自己的挑衅行动,从其他国家领土上向中国发动袭击,那么,其他国家有可能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中国外交部门必须尽快通过合适的方式,向其他国家发出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在保护其他国家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痛击来犯之敌。

翻开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图,人们就会发现,雅鲁藏布江冲积平原是富饶美丽的土地,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雅鲁藏布江冲积平原四周高山耸立,是两国争夺的战略重要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那就是绝对不会允许印度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会为了死守阵地而被动挨打,一定会利用自己先进的战术,将盘踞在喜马拉雅山冲积平原四周山脊上的印度军人分割开来,让他们首尾难顾,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如果印度军队愚蠢到占领喜马拉雅山冲积平原四周的高地,那么,有可能会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中国不希望喜马拉雅山南麓其他国家卷入中印两国边境冲突,但是,如果印度强迫其他国家介入战争,或者利用其他国家的领土对中国发动攻击,那么,中国将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彻底消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安全军事隐患,不得不要求其他国家恪守中立,在中印两国边境冲突问题上按照联合国宪章所确立基本原则办事。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战略对手,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和印度仍然存在领土边界纠纷。正是由于印度不负责任,将巴基斯坦一分为二,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现在居住在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各民族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如果印度穷兵黩武,非法侵入中国领土,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失地之后,一定会考虑喜马拉雅山南麓战略发展问题,尊重喜马拉雅山南麓部分地区民族的政治诉求。如果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少数民族希望建设民族国家,那么,中国应当予以支持。如果巴基斯坦希望恢复与东巴基斯坦的联系,那么,中国乐观其成。中国希望南亚次大陆变成和平的大陆,希望南亚次大陆各民族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南亚次大陆的国家人民爱好和平,按照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不希望印度四分五裂,但是,如果印度发动代理人战争,那么,印度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第四,这场战争是传统的战争还是现代化战争?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都在奋力地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中印两国发生战争,那么,战争无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传统的战争,双方动用机械化部队,展开一场残酷厮杀;还有一种则是现代化信息战争,在双方军队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战解决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印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化时代,印度之所以花大价钱从其他国家购买坦克、大炮、飞机和军舰,就是希望强化印度军队的机械化作战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印度不具备发动信息战的条件,虽然印度发射了太空卫星,但是,印度的国防实力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发动信息化战争。而中国则不同,中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中国不仅拥有自己的军事卫星系统,而且拥有了先进的量子通讯卫星,中国不仅拥有空间实验室,而且拥有太空武器。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信息化作战装备独步全球,中国不会和印度进行所谓的机械化战争,中国一定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现代太空信息技术,对印度发动信息化战争。换句话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会和印度士兵进行坦克大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会和印度进行激烈的炮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让子弟兵的血肉之躯躺倒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土地上。中国一定会以最小的代价,利用现代信息化战争手段尽快结束战斗。

我们认为,中印两国这场战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当然希望战争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中国不希望与印度展开坦克大战,中印两国边境地区没有展开大规模现代化机械战争的条件,中国希望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减少战争伤亡,尽快结束战斗。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为了防止战争升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谨慎使用自己的信息化武器。换句话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愿意进行坦克大战,但是,如果印度发动坦克战,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针锋相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愿意进行炮战,但是,如果印度发动大规模炮战,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加快部署自己的炮兵阵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做不是因为缺乏其他战争手段,而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愿意把战争升级,从而使战争从地面到太空,给某些国家干预两国战争提供借口。必要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利用自己的信息化优势,谨慎使用自己的太空武器,结束冲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印度在消耗战中不断地煽动国内民粹主义情绪。

中国人民解放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只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愿意,那么,随时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在中国青藏高原直接向印度发起攻击,印度边防军人除了龟缩在碉堡之中之外,不可能有还手之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愿意尽快结束战斗,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担心地面战争变成全方位的立体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痛下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劳永逸地结束战争,彻底打击印度联邦政府的嚣张气焰,让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重新恢复平静。

第五,中印两国战争究竟是单线战争还是双线战争?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中印两国在东中西都存在边界纠纷,因此,一旦发生战争,那么,战争可能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几个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在西藏南部地区做好军事部署之外,还必须考虑在新疆南部地区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不能排除印度两面出击,也不能排除印度声东击西,如果印度发动全方位的战争,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能力在东西两个方面捍卫中国的领土。中国在新疆南部应当对印度首都新德里形成战略威慑,让印度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在西藏南部地区应当采取措施,彻底收复被印度非法占领的土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消印度继续蚕食中国领土的念头,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击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部署应当是全方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将会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中国人民解放军依靠西部战区军事力量,可以完全解决印度问题。相信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

现在印度将自己最精锐的山地部队部署在中印边境前沿地区,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战略部署,印度部队集结地区有可能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靶场”,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采取定点清除行动,那么,印度部队集结地区有可能会变成一片火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居高临下,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地理优势,发挥自己远程作战的技术优势,利用火箭炮发动攻击,这样的战术行动一方面可以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人数,另一方面也可以彻底清除印度在边境地区的有生力量。如果印度通往东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被彻底切断,那么,印度要想继续巩固在东北部地区的前沿阵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箭齐发”,彻底摧毁印度在东北部地区的战略要地,彻底摧毁印度的碉堡和其他军事设施,那么,印度要想在边境冲突中占到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会采用传统战术方案,与印度展开阵地争夺战,中国一定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自己的火箭炮发起攻击,到那个时候,即使印度打造铜墙铁壁,也未必能抵御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以自己的方式给印度军队以沉重的打击。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手中,战役的主动权同样掌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会以灵活的战术,彻底摧毁印度在边境地区的重要军事设施,印度想要支援东北部地区有可能会鞭长莫及。

中国不会主动扩大战线,但是,如果印度将战争扩大到中国西部地区,在中国新疆南部挑起事端,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新疆部队将会如猛虎下山,彻底消灭来犯之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在新疆南部地区的远程火箭炮将会直接瞄准印度新德里,到那个时候,印度政府要想争取战争主动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希望印度政府充分意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扩大战线,但是,如果印度敢于声东击西,贸然进入中国的领土,那么,印度军队将会一败涂地。

第六,中印两国战争究竟是单纯的军事冲突,还是政治经济外交综合战争?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印度外交部负责人在印度议会公开指出,由于中国对印度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因此,为了确保中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中国不会贸然采取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中国绝对不会为了贸易顺差而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士兵在中国领土上长期驻扎。中国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和尊严,会不惜一切代价。不要指望中印两国边境冲突只是军事冲突而不是两国经济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全面冲突。

中国希望和印度和平相处,希望与印度继续保持正常的经济关系。但是近几年来,印度政府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对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合作建议视而不见,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目的是希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可是,印度担心自己的地区霸权被削弱,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大到印度洋,担心中国对喜马拉山南麓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经济走廊,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共同发展,可是,印度借口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损害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利益,因此,不断地向中国发起挑衅。更令人感到无法容忍的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正常的经济合作,被印度朝野各界渲染成为中国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奉行霸权主义,中国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的经济合作,都曾遭到印度阻挠。印度把南亚次大陆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试图把中国彻底地排挤出去。

这是一种极端危险的举措,它说明印度地区霸权主义膨胀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损害到其他国家的切身利益。如果对印度这种霸权主义行径置之不理,那么,印度有可能会得寸进尺,继续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损害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利益。所以,中国收复被印度非法占领领土的同时,应当加强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外交合作。中国外交部门应当与南亚次大陆国家进行紧急磋商,向他们表明中国的立场,希望他们能在中印两国发生冲突时保持中立,不要被印度所裹挟,作出不利于中国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印两国发生边境冲突,那么,印度一定会开动自己的宣传机器,在国际社会给中国制造麻烦。中国不担心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但是,中国希望南亚次大陆国家辨明是非,充分了解印度的狼子野心,共同反对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

中国和印度的冲突将会是全面性冲突,中国在印度经济利益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害,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也可能会面临指责。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不断地吹捧印度,试图把印度塑造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民主国家。事实上,印度政府之所以铤而走险,挑起中印两国边境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印度的经济改革遇到了麻烦。印度政府大刀阔斧推行货币税收政策改革,试图解决国内经济一盘散散的问题,彻底打击印度的灰色经济和地下经济,让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然而,欲速则不达,由于印度政府总理宣布废除旧的钞票,结果导致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印度联邦政府推行增值税改革计划,结果导致印度联邦主体税收大幅度减少。

现在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严重波动,如果印度联邦主体各自为政,不执行联邦政府改革政策,那么,印度国内经济有可能会出现大滑坡。印度政府总理为了掩盖国内矛盾,转移公众的视线,铤而走险,在中印两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军事行动,彻底清除非法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人,那么,印度国内经济将会遭受沉重打击。不排除印度联邦政府对中国投资企业采取非法行动,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利益。只要印度联邦政府公然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损害中国在印度投资企业的利益,那么,中国将会采取相应措施对印度实施贸易制裁。

总而言之,中国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错失收复被印度非法占领土地有利时机。中国和印度这场冲突绝对不会是简单的军事冲突,中国和印度将会通过这场战争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较量。较量的结果将会影响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将会影响本世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打击印度嚣张气焰,那么,印度一定会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不断地损害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利益。这场战争决定着亚洲未来的走向,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七,战争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只有找到结束战争的方法,才能发动战争。这是战争的辩证法,也是历史上各国之间战争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场战争毫无疑问将会以中国取得全面胜利而告终,战争有可能会导致印度国内矛盾更加严重,甚至有可能会使印度四分五裂。这场战争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这场战争是印度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勇敢面对。战争不会是小范围冲突,战争必然是全方位的冲突。

部分军事专家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派出自己的特种兵,将印度非法侵入中国领土的士兵排挤出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战争扩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印度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当然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决心意志不容挑战。但现在的问题是,印度边防军人已经在非法侵入中国领土上修建阵地,试图永久盘踞在中国领土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一旦发动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会采取坚决有力措施驱逐非法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士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的首要目标。如果印度不进行疯狂反扑,那么,两国边境冲突有可能会戛然而止。反过来,如果印度军队反复争夺阵地,那么,战争会迅速地扩大化。

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印度边防军人在中国领土上展开拉锯战,那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就是以自己的劣势和印度军队相抗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以现代高科技战争迅速结束战斗。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能给印度军队以强大的震慑,那么,战争短期内无法结束。反过来,如果人民解放军能给印度军队以强大的震慑,或者给印度军队沉重打击,那么,印度军队有可能会彻底溃败。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两国边境冲突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取得绝对胜利,就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巧妙利用灵活战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印度精锐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印度精锐部队指挥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印度被迫停战。中印两国军事斗争实际上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速战速决,那么,战争就可以按照中国计划顺利结束。反过来,如果战争按照印度军队步骤进行,那么,战争有可能会久拖不决。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要么不发动战争,一旦发动战争,那么,战争必须是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必须让印度军人感到恐惧,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丧失战斗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地结束战争。

第八,西方国家是否会介入中印两国战争?

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现在西方国家希望中印两国发生冲突,因此,对于中印两国边界争端,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站出来愿意调解,他们希望亚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兵戎相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拖延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使亚洲两个重要发展中国家无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这种袖手旁观的姿态,充分反映出当今国际社会地缘政治残酷性,也充分反映出西方国家对待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印两国这场战争是兄弟阋墙。中印两国的战争有可能会使西方国家从中得利,他们一定会口头上呼吁尽快结束战争,但是,暗中介入两国战争。美国等一些国家希望战争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军事订单,希望战争能让更多投资者进入美国,支持美国的经济建设。可以这样说,战争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因为战争不仅会破坏两国经济关系,而且会让西方国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战争有可能会使西方国家支持印度,从而使中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但是,这场战争不是中国需要的,是印度政府强加给中国的。即使西方国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战争,中国也应该勇敢面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经过战争的洗礼,让中国以更加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东方之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亚洲国家充分意识到,中国不会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九,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中国希望速战速决,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如果战争能让西方国家介入,那么,一定会让战争久拖不决。战争的重要目标是,维护中国领土、捍卫中国的国家尊严。所以,只要达到战争预期目的,中国就一定会采取行动结束战争。中国不会主动地撤出中国领土,中国不会让印度在战争中占到任何便宜。中国一定会对印度东北部地区形成战略威慑,中国一定会把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从印度霸权主义魔爪中解放出来。

简单地说,这场战争与中国的战略目标有关。战争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国家领土,收复被印度非法侵占的中国西藏南部土地。如果印度不善罢甘休,那么,中国一定会在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区进行战略性部署,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重新制定战略发展计划。中国决不允许印度把喜马拉雅山南麓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地在中国边境地区寻衅滋事。

第十,中国如何维护西藏南部地区稳定?

中国夺取被印度长期非法占领的领土是战争的重要目标,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唯一目标。但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要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就必须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可以考虑在西藏南部地区组建西藏建设兵团,长期驻扎在西藏南部地区,一方面利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富饶的土地,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经济建设巩固边防,让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国家充分意识到,中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化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的商业存在和军事存在。

组建西藏建设兵团是巩固中国西藏边防重大战略举措。如果西藏建设兵团能边生产边打仗,那么,不仅可以大量节约军事资源,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西藏建设兵团取得的成就,影响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让他们走上自力更生地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中国必须制定完整的喜马拉雅山战略规划,不仅要彻底解决喜马拉雅山南麓领土边界纠纷,而且更主要的是,确保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长治久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场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只有彻底稳定中国西藏和新疆边境地区,才能充分利用中国广阔的战略腹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场战争必然会以中国全面胜利而告终。


谢谢阅读,欢迎打赏!

中国商界传奇人物总汇

美女经济●中国美女标准百年演变史

中国行政级别总汇(含最新党政军人事名录)

中国历史的痛●主权丧失领土割让 影响中国崛起的四个国家

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

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金正恩

二战结束后中国为何不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 日本投降后三个国家虽然遭到日本伤害并不严重却对日本恨之入骨

1920年海原大地震 中国最惨烈的地震 世界96个国家有震感

为了中国,请不要轻言中印战争

......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