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阳和西安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古都文化?

2017-09-01 宰相传媒

洛阳:夏、商、西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长安:西周、秦、西汉、新朝、玄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其中长安还有东汉献帝(六年)与西晋愍帝(四年),以及唐代武则天篡唐的“武周”的三次短暂记录。

从次数看,长安略胜,但是长安与洛阳又都有过“两都”时期,如周代时长安(镐京)为“宗周”、洛阳为“成周”;东汉也将长安与洛阳设为两都,班固还为此专门写了首诗叫《两都赋》(《西都赋》与《东都赋》);隋唐也是以此二城为两都。

所以笼统的次数对比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只是算大一统王朝的了?

洛阳:东周、东汉、西晋、隋、唐

长安:西周、秦、西汉、隋、唐。

两城平分秋色。

这么看来,用次数是无论如何都分不出高下的。

那就得去追根溯源。


一、洛阳:是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早的王城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此处的“中国”就是指洛阳(不是指秦汉后大一统的“中国”)。

据《尚书·夏书·禹贡》记载,大禹分野划区,共有冀 徐 兖 青 扬 荆 梁 雍 豫 共9个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大概指今晋南、豫西、以及冀南一带。


其中,洛阳因地形制胜而成为冀州的中心,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诏书曰:“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

可见洛阳的地理优势是非常之明显的。

沿着今洛阳市的洛水一路向南,分别有夏都斟鄩(有争议)、 商城偃师(无争议)、周代“雒邑”(无争议)、 东汉都城(无争议)、以及隋、唐东都(无争议)一共6大都城遗址。


因此,我们现在总说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其实这个说法是有点不严谨的,而且1500年的建城史也是不严谨的。

事实上,洛阳建城的时间远超我们所知,比如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河图洛书》(目前已知的,没有比这本书更早的上古史籍,相传为伏羲所作)的“洛”字就是指洛水——《周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洛水源出陕西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而洛水以北就是洛阳。


这里又牵引出两个重要信息:

①洛阳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张代表时间起点的“名片”——“州”与“阳”都是中国最早的地理位置之专属名词。其中“州”是指比较大的地方或指部族居住地,如“在河之洲”就是指环绕着河流的高地或山丘;而“夏州”、“戎州”则是指代部族的居住地,可见“州”并不一定是具体面积领域的地理位置。

但是冀州的“州”却独一无二,它一直是指向具体的准确位置,甚至大小。在《禹贡》中,每提到其他八州时,无一例外地要带上如“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淮、海惟扬州”等等附带方位,而冀州前面却没有任何说明。


这就充分说明了冀州是指固定的地理方位,在那个时代,一定已经天下皆知,所以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前置说明。同时,也有下列写法可以看出,其他八州就是围绕着冀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领域——《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所以上古“九”字是一个虚数,意为“很大”或“无限大”——但这一定义却并不包括冀州。

因此,冀州就是名符其实的九州之“首”、天下之“中”。

而洛阳就是九州之“首”的中央,是真正的天下之中的中央!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以冀州的特殊性,充分有力地说明,它只能是都邑、甚至是王城!


②洛阳之“阳”揭示王城之实

古人有“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的地理划分规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直接的说,就是山和水的南北方向在上古时期是不同的——是相反的。

因为东亚在北半球,所以一般山的南面是向阳坡,而山的北面则是背阳坡,因此,山北阴凉而谓之“阴”。


而水了?因为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水源又全部发迹自青藏高原,所以我国的河流全部都是自西向东流的,而且越往东就越低,所以水的南北方向和山刚好相反:

水的北面地势偏高,阳光普照,故谓“阳”;

南面地势低,多不触及阳光,故谓“阴”。

所以才说洛阳之名来自位于洛水之北。

又众所周知,我国的所有建筑、墓葬,以及一切涉及“忌讳”、“吉凶”的东东都必须坐北朝南。

这一点原因是为何故已不可考,但是我们知道,皇帝、王城是一定要坐北朝南的,因为根据上古礼法,人臣一定要“面北称臣”——要不然,就表示不臣服,有贰心。


而且,在上古时代到秦汉之际,“阳”字也是不能乱用的,有“阳”的城邑基本都是指都城王城或重要的军政中心,如秦帝国的栎阳和咸阳、赵国的“晋阳”、燕国的武阳等。


那么,联系到迟至晚夏与早商之间,洛阳已经是铁板钉钉的王城(二里头)。


综合上述,我们完全相信上古洛阳早已是一座王城——至少在那个时代一定是能达到王城的标准(你不能拿后世标准来比)。

据考古学家判断,二里头兴盛时期的人口,猜测在3-5万人之间,这在当时的东亚地区,甚至是整个地球的同时期,都是超级人口大邑——你知道,罗马是不可能一日建成的。

因此,上古洛阳已进入“王城”时代是客观的判断。

毫无疑问,洛阳建城已超3600-3800年;

建都则超2000多年,这是长安不能比的。

公认的王城

《孟子·万章上》:“舜……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注意:这里带上了皇权的说明,所以此处的“中国”就是明白无误的王城。

《逸周书·度邑》:“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武王伐纣后与周公决定重建天洛阳,并称洛阳为“有夏之居”。

《尚书·召诰》详细记载了周公重建“雒邑”(洛阳)的经过。

上古王城洛阳的重生——根据文献年限:大禹的时期为公元前2200 ,那么,到武王重建洛阳时已历至少1000余年。

因此,上古时代:洛阳完胜长安!


二、长安是“大中国”的No.1王城

何为“大中国”?

就是针对上古三代时的“中国”(九州之中)而言,也就是大一统王朝。

夏、商两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大一统”王朝——请注意,我必须严肃指出今人谈夏商的“统一”时的鄙夷与不屑(尤其是对夏朝)之荒唐无知。


总有人对夏商的“统一”嗤之以鼻为“未统一”。

包括巨多的专业学者,特别是考古学家!

讲道理,这些人的观点是很荒谬的,因为他们的“统一”标准是以秦汉后的“大一统”为参照,这根本就是颠倒是非不讲常识!

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后有蛋的关系,而是夏商周与秦汉根本就是两只不同的“母鸡”好么???

大秦所灭的六国是原周朝的版图——这没错。

(同时,西周的版图也与《禹贡》九州相符)。

但是,大秦除灭了中原六雄以外,还灭了历史上从来未归属过中央王朝的巴——重庆、蜀——四川、闽——福建、越——两广,一共4个少数民族国(政权)好吗???


所以,严格地说,秦王扫六合其实只是重新统一了周朝鼎盛时期的版图,而攻灭南越后,则是领土扩张,不是“统一”。

既然也说得那么细了,那我们不妨可以顺便记住,其实秦始皇一统天下一共灭了11个国家/政权,分别是:燕、赵、齐、魏、韩、楚、巴、蜀、闽、越、卫。


最后这个卫国,是被历史遗忘的先周宗亲国,秦王扫六合后并未顺势武力收揽此国,而是留着做了卫星国,秦始皇这样做的原因是:一卫国早就已依附秦国;二卫国自战国中后期起,就已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中立国”—— 类似今天的瑞典、瑞士,啊不~应该说是梵蒂冈才对,即早就失去了实际的“主权”,弱小到完全只能听任其他诸侯国的摆布,一时要认这个国家做爹,一时又要认另一个国家做爹;三是战国七雄毕竟都是出自周王臣下,故对于周武王亲弟弟姬封一系的卫国是始终抱有尊敬的,就像一种信仰(所以我说它更像梵蒂冈)。

总而言之,卫国就这样无惊无险地一直维持到了秦二世时期,胡亥把卫国末代国君“角”废为庶人,才正式结束了姬周王朝的最后一国。

回归主题,再次强调:是大秦的开疆拓土才奠定了后世的“中国”,而不是先有了那个“中国”!


所以,夏商周当然是名符其实的“大一统”国家,只不过一代比一代更大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来看看夏商周三代时长安的地位。

夏、商无长安,因为“长安”(镐京)是岐周人带过来的。

武王伐纣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原来分裂的两大集团的一场决战,是相较于夏、商的东华夏先民集团更落后的西华夏先民集团的一次“统一”战争。


注:虽然夏朝因周人坚称“有夏氏”、“我有夏”而说自己是夏人的后裔,以及夏朝也有“西来说”(如夏代的“昆吾国”,今山西运城一带,有人称它是夏的旧都)。

因此,似乎夏朝也应是西华夏集团的先民。

然而,不管如何,即使夏人是西来的华夏集团先民,可是其崛起与鼎盛却是在东部,所以,夏商仍应归类为东华夏集团。

因此,长安还是由周人带入中华的。

也所以,长安的历史是自西周起。

同理,长安的开发也是周人完成的。

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公刘”(周人先祖),周人发展西北,是十分艰苦的创业故事,是农业民族的开天辟地之作。


①最初的“长安”有两座

《诗·大雅》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先有丰京后方有镐京,丰京在西,镐京在东。


而且,两城相距很近。如《尚书·召诰》云:“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周成王)朝步自周(宗周,即镐京),则至于丰”——身为帝王,“步行”上朝???

可想而知,丰、镐实为一城,面积总合17平方公里!

“长安”一出世就碾压洛阳!是夏代洛阳(二里头)的5.6倍!

问:西周时的洛阳(雒邑)有多大?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成周城(即洛邑)“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大都会),制郊甸六百里,国田土为方千里,乃设丘兆于南郊,乃建大社于国中”(注:此处的“国中”对应《诗经·大雅·民劳》里的“中国”,可见此时的“中国”为国家之名与国家及民族之统称的概念已经形成,与西周出土文物《何尊铭》之“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居天下之中,统领万民”的意思是一样的,强调的是皇权、是广袤疆域)。


雒邑大致等于今天洛阳市的洛河和邙山之间的瀍河两岸。

目前的挖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所以估计面积不会大于丰镐。


②长安比洛阳更“现代化”

A、道路与区域规划: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国也就是国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通向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经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B、“前朝后市”:繁华盛世的证明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贾公彦疏:“向市人多,而称大市。”


此即我国最早的贸易集市制度,称为“三时之市”。

大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就是指商品经济交易,而朝市、夕市,顾名思义,就是集市,不同的是,正如《周礼·司市》所说,朝市“商贾”为主,这显然是由官府组织的;而夕市则是“贩夫贩妇”——这显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且很有些几分今天的“跳虱市场”、“创业集市”的感觉。

《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于市,今 三川 、 周室 ,天下之朝市也”——“争利者于市”,此处太史公对这样的“逐利者”全无贬义,反露褒扬,这无疑表示了西周丰镐商品经济市场是如何的空前发达。

古今中外,史学家一致公认丰镐是中国最早的大城市。

公认丰镐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大城市——难得鬼佬不挑刺~


③长安的军政优势更适应时代

虽然在交通与物产方面,洛阳完胜长安,一是地处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又兼漕运之便;二是土地天下最肥,年年丰收、岁岁盈余——除了洪患以外,洛阳对比长安真没啥可挑剔的。

但是,因为武王克周后,使中原大地东西连成一片,此时的政治中心不能再只偏向东面,而且东面也十分安全,大海无外敌。所以长安的军政地位与优势开始凸显,泾、渭、沣、涝、浐、灞、高、橘“八水”绕关中,使同样沃野千里,丝毫不逊色洛阳。又随着西周的开明经营,以丰镐为中心,中原王朝逐步控遏西北九戎之地,东进如泻龙门水、西守固若金汤,总能进退自如——如果不是后来分封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导致权力分散,西周是不会亡于犬戎的。

到得大秦崛起时,已经形成“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四大要塞拱卫,八百里秦川已具气吞山河之势,“无敌”天下!


所以,一直持续到唐晚、中原王朝史无前例的衰落前,长安都绝对完胜于洛阳——无论是东周、还是东汉,以东都洛阳为天下第一都,均是不得已之举。

故,进入秦汉之后,宋元之前,洛阳是无法与长安相比的。


三、文化方面

①洛阳是永远的华夏发祥地

唐后期李涪说“中华音切,莫过东都”,又“(洛阳)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一力推崇古洛阳华为中华正音。

宋代寇准和丁谓讨论标准音问题,《谈选》记下此事,寇说“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说“不然,四远各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再次肯定洛阳大学的“读书音”(非民间方言)为“中华正音”。

语言是人类在生理技能上与万物最大的区别,所以洛阳在文化的地位上是长安永远无法比拟的。


更别提“三皇五帝”与洛阳的历史了——几乎都是在东岸发生的。


②长安是华夏族问鼎帝国之巅的见证

但是,虽然在文化之根方面,长安与洛阳差距如此悬殊,但是正如笔者前文强调过的那样,洛阳只能代表“东中国”或顶多是“东&北中国”,而统一西、南,并一并将东西南北变成中华民族版图的必须是大秦帝国。


自秦以降,一直到唐代,长安都是天下第一都,而且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崛起到极盛的全过程。

所以,无论洛阳此前有多深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秦汉之后,长安已经事实代替了洛阳成为真正的第一王城,不可否认。

无洛阳,不华夏;无长安,不中国。

一民族,一国家,皆为缩影。



3岁看大7岁看老,12岁后决定命运的走向,传说中「神童诅咒」的依据究竟何在?

(图)电视剧《云中歌》剧照


本文今天告诉大家的这些知识点,

你以前可能没有听说过。


人生有几个奇妙的时间点。

3岁,7岁,12岁。


先说一下大家比较熟悉的

“3岁看大、7岁看老”的事情。


孩童在3岁以前的性情,

受父母和环境影响很大,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教育比较重要。

基本说,

孩童内心的心智占30%,

环境影响占70%。


3岁-7岁的阶段,

占比倒过来。

孩子自身心智占比70%,

环境影响占比30%。


那么7岁以后,

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型了。





1.


7岁的孩子,

基本上完成了智商的形成。

这之后,

他的智商并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了。

可是,

7岁的孩子,

看起来还是孩子气呀?


所谓的孩子气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不成熟。

那什么又是成熟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为了各种各种的原因,

有些话不能说了,

不该说了,

不想说了,

不敢说了。

其实古代人对这个不叫成熟,

城府。

现代人觉得城府这个词不好,

于是又起了一个新名字——情商。


古代是没有情商这个词的。

情商是什么东西呀?

说白了,

就是八面玲珑嘛。

所以说,

还是城府。

换了一个词,

本来很龌龊的东西却成为一种时尚了。


关于城府与智商的问题就说这些。

咱们接着说12岁这个点。






一般来说,

人的性命在12岁以前是属于父母的。

这个就是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那么在12岁以后呢,

才属于自己。





这几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


就是说,

12岁以前的命运,

是与父母的命运休戚相关的。

13岁开始,

你的性命走向,

就取决于自己的运道了。


这个事情不懂也没事。

下面咱们说一个小神童的事情。


古代有许多7岁的神童。

孔融7岁让梨,

司马光7岁砸缸,

项橐(tuó)7岁为孔子师,

王戎7岁识李。


还有一个孩子,

是12岁取上卿。

他就是甘罗。


2.


甘罗是名门之后。

他的祖父甘茂其实是一个名将,

曾经跟张仪、樗里疾等人一起共事,

秦国三朝元老。

我们不要被《芈月传》所迷惑,

以为甘茂是一个奸臣,

其实恰恰相反,

他是一个刚正的重臣,

因为被人陷害所以才逃奔了齐国,

后来甘茂死在魏国。


历史没有对甘罗的父母进行记载。

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入到吕不韦门下,

成为吕不韦众多门客之一。


(图)神童甘罗,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咱们先把甘罗的事迹简单地介绍一下。


甘罗跟苏秦、张仪、范雎一样,

都是学的纵横术。

因此可以断定,

甘罗也应该师出鬼谷子一门。

只是关于他的师父是谁,

就不好说了。


在介绍甘罗事迹之前,

我们想到了一碗关于现代营销学的鸡汤。


说有一个人,

他跟自己的儿子说,

把比尔盖茨的女儿

介绍给你当女朋友怎么样?

儿子说,好啊。

此人就去找比尔盖茨说,

给你介绍一个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做你的女婿怎么样?

比尔盖茨说,好啊。

此人又去找到世界银行行长说,

给你介绍比尔盖茨的女婿

当你这银行的副总裁怎么样?

银行行长说,好呀。


就这样,

一个营销的故事完成了。


那么甘罗的故事也大同小异。


他看到吕不韦愁眉不展,

就问:恩相何事发愁啊?


吕不韦一看是甘罗,

就说,去去去,

小孩一边玩去。

别理我烦着呢。


甘罗就说,

养门客不就是给恩相排忧解难的吗?

恩相不妨把你心中的郁闷说出来,

让在下也高兴高兴——哦,

让在下也帮衬帮衬呗。





吕不韦一想,

别看这孩子小,

还挺会说话的。


于是,

吕不韦就把心中的郁闷跟甘罗说了。

他说,

秦国想跟燕国结盟,

让张唐当使者,

可是去燕国要路过赵国,

赵国正在通缉他,

所以他不敢去。


甘罗一听,

就这事啊,

交给我去办吧。


他找到了张唐,

就跟他说:

若说功劳,

谁能比白起大?

想当年,

他在长平坑杀赵国40万人,

连眼睛都不眨。

坊间评论他是“杀神”。

可是,

这又能怎么样呢?

后来丞相范雎命令他继续去打仗,

他装病拒绝了。

结果,他就被处死了。


张唐一听,默然了。

第二天的朝堂上,

张唐同意了出使燕国。


接着,

甘罗又找到吕不韦说,

我申请出使一趟赵国。


吕不韦说,

张唐的事情处理完了就没事了,

你去赵国干啥去啊?


(图)神童甘罗,罗吉,杜京(绘)


甘罗说,

我去把夹在秦国和燕国之间

的赵国土地给要过来。


吕不韦一听,

既然你这么牛哄哄,

那就去试试呗。


甘罗到了赵国跟赵王开门见山。

他说,赵王,

秦国已经去跟燕国联合,

然后就是准备夹击赵国。

秦燕联合进攻,

赵国是顶不住的。

我看不如这样,

你就把河间五地都割让给秦国,

这样秦国肯定不会打你了。


让甘罗一忽悠,

赵王真的就割让了河间五地。


甘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

帮助秦国取了赵国河间五地,

秦王嬴政封甘罗为上卿。


于是,

甘罗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下面要说的就是一个历史上

关于神童的奇怪规律了。

或者说,

这就是一个历史下的“神童诅咒”。





3.


通常情况下,

如果一个神童的历史使命完成之后呢,

那么这个神童离死就不远了哦。


甘罗12岁被封为上卿,

相当于丞相之职。

结果他13岁的时候就死去了。


关于甘罗的死因,

传说也挺奇葩的。

据说是因为他跟秦王嬴政下棋的时候,

一个棋子掉地上了,

他去捡的时候,

用手捏了旁边观战的皇后的脚。

这个事情按律当斩,

嬴政就给他开脱,

说他不是故意的。

可是甘罗还挺轴的,

他说,

我就是故意的。

结果,

甘罗就这么死了。


传说就是传说,

这个事情不去较真研究。

咱们要说的是,

甘罗的确是12岁做高官,

13岁就死了。

这应了一句话:

自古高才不高寿。


这人生的璀璨,

其实就那么一会的功夫。

灿烂过后,

必然归于寂灭。

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甘罗的灿烂,

就是取赵国的河间五地。

取过之后,

他的历史任务完成,

之后就是准备归位。


还有一个神童就是项橐。

项橐7岁为孔子师,

10岁时候就死了。





每一个神童来到人世,

都有他一个固定的使命。

使命完成之后,

也就是准备归位之时了。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神童是曹冲,

他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

曹冲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啊?

当然就是曹冲称象啦。

之后曹冲也死了,

死时的年龄是12岁。


也许有人说,

不对啊,

孔融也是神童,

他怎么没有早死呢。


像孔融让梨啊,

陆绩怀橘啊,

这都是水货神童,

是以讹传讹了。


让梨能说明他是神童吗?

不是的。

还有那个怀橘的陆绩。

到人家家里去做客,

偷着拿俩橘子揣到怀里,

结果被主人袁术发现了。

他不好意思了,

灵机一动就说,

我是拿回家给妈妈吃。

本来是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事情,

结果变成孝顺母亲了。

就这么一闹,

陆绩愣是冲进了古代“二十四孝”的行列。

所以说古代这书里的水分有多大啊。


(图)怀橘遗亲,周柏生(绘)


说陆绩的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

古代有许多的知识其实就是以讹传讹,

明明是漏洞百出,

可就是没有人去捅破。

所以有一个大哲学家说得好,

许多野史都是假的,

许多正史也不是真的,

要正史野史结合着看,

自己去印证其中的真伪。


一对比我们不难发现,

项橐、甘罗、曹冲的智慧与同龄人相比,

他们是超前的,

所以他们才是神童。

正因如此,

他们都没有逃过那个神秘的“神童诅咒”。

谢谢阅读,欢迎打赏!


【独家】深度分析:中印对峙事件解决背后的真相 中印边界问题深度分析

宰相自传

王健林被限制出境?真相究竟如何

震惊!原央视女主持嫁美遭虐待当庭乞食

当代中国女性令人可怕的十大双重标准

中外婚姻的五大显著不同

中国远古时代帝王的寿命为何那么长

请为90后点赞喝彩

印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含中印边境洞朗事件分析)

中国商界传奇人物总汇

美女经济●中国美女标准百年演变史

中国行政级别总汇(含最新党政军人事名录)

中国历史的痛●主权丧失领土割让 影响中国崛起的四个国家

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金正恩

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

1920年海原大地震 中国最惨烈的地震 世界96个国家有震感

二战结束后中国为何不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 日本投降后三个国家虽然遭到日本伤害并不严重却对日本恨之入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